• 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低 B、“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我们能区别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C、“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D、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其振动频率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 3、有一支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测量时温度计的示数(T)与实际准确温度(t)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

    (1)、将此温度计分别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温度计的示数各为多少?
    (2)、若用这支温度计测出教室里的温度为23 ℃,则实际温度是多少?
    (3)、分析图象信息,写出T与t的数学关系式.
  •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夏天,我们要喝冰凉的饮料,往往会在饮料中加上几块冰块,这不仅是因为冰块的温度低,还因为冰块熔化成水时吸热 B、人们在高温的天气里大汗淋漓,是人体自我保护的生理现象,汗液蒸发吸热使体温不致升得太高 C、我国北方冬季树枝上出现的雾凇是凝华现象 D、在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可以利用干冰的熔化来吸热降温
  • 5、炎热无风的夏天,小宇走在被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看见前面的路面已被一辆洒水车洒水淋湿了.他认为走在淋湿了的路面上一定比走在干燥的路面上感到凉爽,于是赶快走过去,结果在洒过水的路面上,他却感觉更加闷热了.你认为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
    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暴晒后,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B、地面上的水使被反射的阳光增多,身体获得更多热量 C、洒水后使附近的空气湿度增加,身上的汗液蒸发变慢 D、地面上的水蒸发时把热量带到了人的身上
  • 6、开启电风扇,对着一盆0℃水的水面吹风,过了一段时间(     ).
    A、水的表面出现薄冰,温度降到0℃以下 B、水的表面出现薄冰,温度仍为0℃ C、水不会结冰,温度也保持0℃不变 D、水不会结冰,但温度会下降
  • 7、如图所示,图象反映了“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由图象可知该晶体熔化过程持续了min,该晶体的熔点是.

  • 8、很多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C、“嵩少犹藏薄雾中,前山迤夕阳红”,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 9、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
    A、用电吹风将湿头发吹干——升华 B、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变小——汽化 C、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的“白气”———液化 D、往豆浆中加糖,豆浆会变甜——熔化
  • 10、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将湿衣服撑开晾到通风、向阳的地方,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 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 C、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由于水液化时吸热 D、樟脑球越放越小,是由于樟脑球发生了熔化
  • 11、生活中有很多现象和应用都与物态变化有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皮肤上擦酒精后变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从皮肤吸热所致 B、在运输食物的车里放干冰,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给食物降温 C、出汗时吹电风扇感觉凉爽,是由于电风扇吹出的风降低了室温 D、夏天吃冰棒时看到周围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 12、如图所示是小嘉同学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放出大量的热 B、图甲是水沸腾时的现象 C、沸腾时不断地冒出“白气”,是液化形成的 D、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 13、飞机在空中水平匀速飞行.徐冰同学站在水平地面上,用学习过的知识测量飞机的飞行速度以及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当他听到飞机的声音从头顶正上方传来时,发现飞机在他前上方与地面成37°角的方向,如图所示,已知h=2052m,飞机从头顶正上方到达他前上方与地面成37°角的位置用时6s .求飞机的速度以及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直角三角形一个角为37°时,三条边的长度之比为3:4:5).

  • 14、小王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秒表一块、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

    (1)、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2)、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填“较大”或“较小”).
    (3)、经测量, ,s1=0.9m,s2=0.4m,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秒表记录如图所示,则小车在 s3上的平均速度是m/s.
  • 15、如图,A为内壁长为2m 的U形框,框内有一小球 B.某时刻开始,小球从框的中点以1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与框右侧挡板碰撞后立刻以相等的速度返回,以后的每次碰撞小球只改变速度方向,且不计碰撞时间.

    (1)、若框始终静止,则4s 内小球与框碰撞的次数为次.
    (2)、若框始终以0.5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3s 末小球与框左侧挡板的距离为m.
  • 16、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1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 m/s,则汽车的速度为m/s.

  • 17、如图,xOy平面内有一以原点O为圆心的圆,动点 P 在圆周上沿顺时针方向做速度大小始终为v的圆周运动,另一动点Q沿x轴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A、B为圆与x轴的交点,某时刻 P、Q在A 点相遇,经过一段时间后又在 B点相遇,则Q的速度大小为.

  • 18、有一小孩掉进河里后抱住了一根圆木顺水向下漂流,有三条船A、B、C在河岸正对面P 点的地方同时与圆木相遇,但三条船上的船员都没有注意到圆木上的小孩. A、B两船逆水上行,C船顺水下行.相对水的速度,B船是A 船的1.2倍,C船是B 船的1.2倍.当三条船离开 P 点行驶30分钟的时候,船员们从收音机里听到圆木上有小孩需要救助的消息,三条船都立即调转船头,驶向圆木,假设船调转方向的时间不计,在离 P 点6千米的地方,小孩被船员救起.则三条船到达小孩和圆木的先后次序是(    ).
    A、船A先到达 B、船 B先到达 C、船C先到达 D、三条船同时到达
  • 19、图象法是一种整理、分析数据的有效方法.如图是小华同学描绘的两个物体运动的路程一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甲物体前4s 内运动的路程是;乙物体运动的速度是.

  • 20、甲、乙两车分别在同一直线上的M、N两点(M、N间距为20m),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和(b)所示.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v , 经过 ts,甲、乙相距10m.则(   ).

    A、v< v , t一定为10s B、v< v , t可能为30 s C、v= v , t可能为10 s D、v= v , t可能为30 s
上一页 152 153 154 155 15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