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退(kuì)  国(shāng)  素(tuān)     精竭虑(tān) B、然(qiǎo) 首(qiáo)  碧(piǎo)     惨绝人(huán) C、息(bǐng)  澎(bài)   经(lún)       深痛疾(wù) D、刻(juān)  杀(lù)    禁(kù)     眼花乱(liáo)
  • 2、微写作。

    有人评价:“《朝花夕拾》一方面以儿童的视角追忆往昔,一方面又以成人的眼光审视过去。”请从《朝花夕拾》中任选一篇,结合文章内容写下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50字左右)

  • 3、阅读甲乙丙三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两只右手靠拢在一起,表示“朋友”的意思。

    “同志为友。从二又。相交友也”。

    (选自《说文解字》)

    [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选自《论语》十二章)

    [丙]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①进:荐进,推举。②匡:纠正,扶正。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不亦乎             说:               ②吾日三吾身     省:

    ②管仲公子纠       事:             ④管仲之也        谋:

    (2)、下列对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B、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C、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D、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4)、请结合甲乙丙三段文言文,谈谈在交友上你获得哪些启发?
  • 4、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对《夜上受降城闻笛》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的诗作。 B、“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写出了边塞雪夜的独特景色。 C、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 D、“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正面写情,“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2)、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绘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 5、古诗文名句默写。

    古诗文是祖国的文化瑰宝,意蕴丰富。与曹操领略“水何澹澹,①”(《观沧海》)的宏伟气象;随李白欣赏“峨眉山月半轮秋,②”(《峨眉山月歌》)月映清江的秋景;战乱纷飞,联想到故园秋菊绽放,感受岑参“③ , 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悲伤;畅想行舟江上,同王湾领悟“海日生残夜,④”(《次北固山下》)所蕴含的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哲理。古文中更有许多充满辩证思维的名句:如《论语》十二章中“⑤ , ⑥”来阐述“学”与“思”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 6、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黄昏

    丁立梅

    ①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②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③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④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⑤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⑥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⑦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⑧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⑨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⑩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⑪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选自《语文周报》读写版2013年第35期)

    (1)、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
    (2)、文章第⑥—⑦段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②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这是为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分点表述。
  • 7、为了帮助七年级的新同学更快融入班集体,我校七年级各班陆续开展了“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我们每个人对友情都有自己的感悟,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友情,像一朵鲜花,芬芳了我的心灵。愿这份美好的友情陪伴你们走过三年美好的初中时光。

  • 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他的代表作还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等。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行》分别选自《言语》篇和《方正》篇,这两篇文章的题目是编者加的。 C、《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记录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星汉”指银河;“东风”指春风;“君子”指有才德的人;“菡萏”指荷花;“儿女”是古今异义词,在古代专指儿子和女儿。
  • 9、读了曹操的《龟虽寿》,有同学写了一幅字,请欣赏这一书法作品,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楷书,方正典雅,字形规整。 B、是隶书,蚕头燕尾,简洁明快。 C、是行书,简约流畅,展现书者胸襟。 D、是草书,笔走龙蛇,洒脱不羁。
  • 10、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①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

    ②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

    ③我们必须谨记:尽管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④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

    A、③②①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
  • 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搞好班级工作,我们要虚心接受并广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 B、老舍笔下,冬天的济南,是一个温暖的季节。 C、为了防止交通事故再次发生,我校加大了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力度。 D、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 12、在那遥远而人迹罕至的山谷之中,隐藏着一处被时光温柔zhù蓄的秘密花园。春日晨曦初照,花园花枝招展 , 宛如大自然最精致的化妆作品,竞相展示着它们独有的娇艳与妩媚,却又不失和谐,不显得咄咄逼人

    日头渐高,山谷外的世界开始人声鼎沸 , 而这里却依然保持着一份难能可贵的静mì。我独自徘在这片被山石环绕的花园小径上,心中思绪万千,如同夜里的梦境,翻来覆去 , 难以入眠。

    偶尔,一阵微风拂过,带来阵阵花香,我仿佛能听到花儿们的匿笑,它们似乎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我停下脚步,闭上眼睛,让这份宁静与美好深深烙印在心底。

    此刻,在大自然的垂爱中,我仿佛找到了生活的落,不再为外界的纷扰所困。在这片幽静的天地间,我学会了倾听内心的声音,学会了在喧嚣之外寻找属于自己的安宁。而这一切美好,让我的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滋养与升华。

    (1)、依次给下面这段文字中加点字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伫     秘     huái   zhuó B、贮     谧     huái     zhuó C、贮     秘     huí     zhuó D、伫     谧     huái     zháo
    (2)、上面文字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花枝招展 B、咄咄逼人 C、人声鼎沸 D、翻来覆去
    (3)、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在这片幽静的天地间,我学会了倾听内心的声音”,句中的“幽静”“倾听”“声音”分别是形容词、动词、名词。 B、“我仿佛能听到花儿们的匿笑,它们似乎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句中用到了拟物的修辞手法。 C、“而这一切美好,让我的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滋养与升华”,句中的“升华”是一个多义词。 D、“在大自然的垂爱中”,句中“垂爱”是敬辞。
  • 13、作文

    从小到大,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磕绊,但是总有亲人、老师、朋友……的陪伴,他们给与我们呵护和鼓励。在绊与伴中我们逐渐成长,走向远方。

    请以“谢谢你,陪我成长”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 集中笔墨写如何陪伴成长,并细致地表达出心理感受;

    ② 字数不少于500字;

    ③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14、                                 

    有一天,素有草原之王之称的狮子,来到了天神面前:“我很感谢您赐给我如此雄壮威武的体格,如此强大无比的力气,让我有足够的能力统治整片草原。”天神听了,微笑着问:“这不是你今天来找我的目的吧!看起来你似乎为了某事而困扰呢!”狮子轻轻吼了一声,说:“天神真是了解我啊!我今天来的确是有事相求。因为尽管我的能力再强,但是每天鸡鸣的时候,我总会被鸡鸣声给吓醒。神啊!祈求您,再赐给我一种力量,让我不再被鸡鸣声吓醒吧!”天神笑道:“你去找大象吧,它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狮子兴冲冲地跑到湖边找大象,还没见到大象,就听到大象跺脚听发出的“砰砰”响声。狮子加速跑向大象,看到大象正气呼呼地直跺脚。狮子问大象“你干吗发这么大的脾气?”大象拼命摇晃着大耳朵,吼着“有只讨厌的小蚊子,总是想钻进我的耳朵里,害得我都快痒死了。”狮子离开了大象,心里暗自想着:“原来体型这么巨大的大象,还会怕那么瘦小的蚊子,那我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毕竟鸡鸣也不过一天一次,而蚊子却是无时无刻不在骚扰着大象。这样想来,我可比它幸运多了。”狮子一边走,一边回头看着仍在跺脚的大象,心想:“天神要我来看看大象的情况,就是想告诉我,谁都会遇上麻烦事,而他并无法帮助所有人。既然如此,那我只好自己帮自己了!反正以后只要鸡鸣时,我就当鸡是在提醒我起床,如此一想,鸡鸣声对我还算是有益处呢!”

    (1)、文章先写 , 然后写 , 最后写
    (2)、请给文章加个合适的题目。
    (3)、狮子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了吗?请结合有关文字写出狮子得到的启发。
    (4)、如果你是狮子,会对大象说些什么,让它不再生气呢?
    (5)、这篇童话所表达的观点是(     )
    A、在人生的路上,难免有许多的不尽如人意,人生是充满坎坷的。 B、遭逢困境时,不要怨天尤人,老天是公平的,就像它对狮子和大象一样。 C、换个角度看问题,每个困境都有其存在的正面价值,以积极乐观感恩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困境,相信定能走出逆境,主宰人生。 D、人生路上充满荆棘,遇到挫折时,永远不要寄希望于他人,求人不如求己。
  • 15、【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

    萧遥欣少有神采干局为童子时有一小儿左右弹飞鸟未尝不应弦而下。遥欣谓之曰:“凡戏多端,何急弹此?鸟自云中翔,何关人事?”小儿感之,终身不复捉弹。尔时年十一。士庶多竞此戏,遥欣一说,旬月播之,远近闻者,不复为之。

    (选自《太平广记》)

    注:①[干局]才干和气度。②[尔时]那时,彼时。③[士庶]士人和庶民,也泛指百姓。

    (1)、解释加点词语。

    ①相委而   ②下车之   ③凡多端   ④远近

    (2)、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为童子时/有一小儿左右弹飞鸟/未尝不应弦而下 B、为童子/时有一小儿左右弹飞/鸟未尝不应弦而下 C、为童子时/有一小儿左右弹飞鸟未尝/不应弦而下 D、为童子时/有一小儿左右弹飞鸟未尝/不应弦而下(D和C重复了)
    (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人惭,下车引之。   (2)小儿感之,终身不复捉弹。

    (4)、甲、乙两文都讲述了古代儿童“方正”的故事,请说说陈元方和萧遥欣的“方正”各体现在什么地方。
  • 16、小文很喜欢古代诗词,以下是他积累的两首唐诗,请你阅读,和他一起完成后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送魏二

    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释】①魏二:作者友人。排行第二,名字及生平均不详。②潇湘:泛指今湖南一带。③清猿:即猿,因其啼声凄清,故称。

    (1)、上面两首诗都有对声音的描写,请你说说“子规啼”和“清猿声”中分别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2)、小文课堂善于倾听,课后善于总结,以下是他整理的两首诗的阅读笔记,请你帮忙补充完整。

    鉴赏锦囊

    小文的摘抄

    小文的整理与思考

    ①读诗题,了解内容

    《送魏二》

    (1)从标题的字,可以看出,这是离别诗,它往往表达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②品意象,感知诗情

    (2)《送魏二》中眼前实景(意象):

    一切景语皆情语,两个意象渲染了清秋时节凄凉的氛围,烘托了诗人惜别知音,借酒消愁的悲凉心情。

    ③析修辞,明确情意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

    (3)“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中运用了修辞。

  • 17、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作者是 ,原名   。
    (2)、《朝花夕拾》书名的含义是   
    (3)、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小明同学阅读《朝花夕拾》,对其中一些篇目很感兴趣,让同学们讨论,请你把表格填充完整。

    阅读书籍

    态度或情感

    理由

    篇目

    “我”对暴虐者充满憎恨,对弱小者充满②

    “我”对于猫“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憎恶极了,当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又会加深我的恨意。

    书目《山海经》

    喜爱

    给了“我”无穷无尽的好奇和想象,虽然粗拙,但那时却是“我”最心爱的宝书。

    篇目③

    看迎神赛会急切兴奋,对封建教育压制和摧残儿童天性的批判。


  • 18、默写诗文。

    (1) , 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乡书何处达,。(王湾《次北固山下》)

    (3)“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4) ,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5) ,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天净沙·秋思》中,以三个意象的简单组合,直接勾勒一幅深秋萧瑟晚景图的句子是:

    (8)《观沧海》中描写草木欣欣向荣的诗句是:

  • 19、请将这幅书法作品用楷体正确、美观、规范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 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亲情是春日中的一场细雨,使孤独寂寞的心田得到滋润;亲情是______①_____;亲情是秋日里的一阵风,使忙碌劳作的人得到片刻休息;亲情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使濒临绝望的人看到一丝希望。一年四季,亲情永随。它___②___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支柱,___③___是我们需要一生履行的责任。

    (1)、在第①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完整连贯。
    (2)、依次填入第②③处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②因为       ③所以 B、②不仅       ③还 C、②既然       ③那么 D、②如果       ③就
上一页 90 91 92 93 9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