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语句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它们在浅海肆意生长,源源不断地将阳光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能量,并释放出氧气。
②它们对海洋和陆地的生命结构都至关重要,我们呼吸的氧气一半以上来自它们。
③那些最不起眼的小小浮游植物,却是海洋中最强大的生物。
④与扎根陆地的植物不同,海洋中的浮游植物可以随着洋流自由浮动,为了更方便地漂来漂去,它们长出了令人惊叹的外表。
⑤浮游植物的体积很小,但数量非常庞大,常常把海水染成赤红、翠绿等瑰丽的色彩;还有一些夜光藻,会在春夏之夜的海湾发光,形成壮观的美丽景象。
(摘自《那些大海教我们的事·不起眼也能很美丽·理查德·哈林顿肖心怡编译》)
A、③④①②⑤ B、④①③⑤② C、③①②④⑤ D、②④①③⑤ -
2、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禁止手机进校园的呼声不绝于耳。看来,中小学生是完全杜绝使用手机?还是有选择地使用手机?这已成为人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B、2019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六个方面的举措。 C、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D、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
-
3、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在“天宫”成功会师”。 B、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雄伟,当推向高潮时,又戛然而止 , 渐渐低回,让人回味无穷。 C、多读一些书,加上因了解人情世故而产生的一种对人对物的爱与宽恕的涵养,你自然就会有一种从容不迫、雍容高雅的风度。 D、又到端午,脑中纷至沓来的是艾草的清凉、粽子的清香、蚕豆的清甜……我仿佛又看用消失在指尖缝隙里的童年时光。
-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大力倡导和推广全民阅读,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文化发展战略。随着一系列扶持文化发展、推进文化设施建设的政策① (陆续/连续)出台,书店回暖,好书频出,全民阅读氛围日益浓厚。要持续不断推进全民阅读,需要包括读者群体在内的各方在更新阅读方式、丰富阅读内容、优化阅读结构上,不断形成合力。
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方式② (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数字化阅读快速发展,提高了国民综合阅读率,“读屏”成为不少人重要的阅读方式。纸质书是书,电子书也是书,介质不同而已。因此,“读屏”与“读纸”并不矛盾,二者应当并重,并非舍此取彼的关系。在③ (零落/零碎)的时间里,可通过“读屏”来获取信息,进行浅阅读。而在相对完整集中的时间段内,可阅读纸质书籍,进行深阅读,从而获得更多的精神滋养。“读屏”与“读纸”互为补充,构成 完整的阅读体验。
个人阅读习惯与公共阅读服务要相互促进。 一方面,个人要培育良好的阅读习惯,永葆一颗热爱阅读的心,把阅读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另一方面,要加强公共阅读服务工作, 建成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青少年宫、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全民阅读设施,支持实体书店发展,④ (加强/加快)推进公共数字化阅读平台建设的步伐。当个体阅读的需求与公共阅读服务协同共进时,全民阅读就会更好落地落实。
(1)、请将上文括号里的词语选择恰当的填入横线上,使句意连贯通顺。① ② ③ ④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正确。病句:个人要培育良好的阅读习惯, 永葆一颗热爱阅读的心,把阅读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修改为:。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哪吒之魔童闹海》作为国产动画现象级IP的续作,①以颠覆性姿态问顶春节档票房冠军 , 上映两周即突破30亿大关,再现前作票房神话。影片以“水淹陈塘关”为叙事核心,通过哪吒对天命惩戒的反抗,②展开了一场与传统神话大相径庭的现代精神对话。③导演以暗黑美学重构妇孺皆知的经典故事 , 将“魔童”被世俗禁锢的困境与当代青年打破偏见的呐喊相呼应,角色在鲁莽与成长中澎湃的情感张力贯穿全片,④高潮迭起的剧情令观众屏息凝神。银幕上闪烁的不仅是东方美学的视觉奇观,更是对“我命由我不由天”主题的深化。该片褪去“国漫崛起”的标签化头衔,以成熟的工业化水准向世界输出中国哲学,既延续了传统神话的精神内核,又以现代价值观赋予文化符号新生,成为国产动画从市场狂欢迈向文化自信的里程碑式作品。
(1)、请为上文中加点字注音。惩戒 世俗 澎湃 屏息凝神
(2)、上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字形书写有误,请找出来并改正。第句中的 “”错误,应该为“”。
-
6、按要求作文。
有人这样写到:“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的确,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其实无论是文学作品里,还是你的身边,都能采撷出许多令人难忘的“样子”:周敦颐笔下莲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样子;李兰娟院士摘下口罩时满脸勒痕的样子;老师们在课堂上神采奕奕答疑解惑的样子;同学们在运动场上生龙活虎斗志昂扬的样子……你的周围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样子?
请以“____________的样子”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
7、请以“我对自己说:加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字数不少于600字;卷面整洁,书写工整,字迹清晰。
-
8、2025年3月12日,学校团委开展以“我与环境”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了以实际行动美化环境,九年级(5)班参加了植树活动。班级向学校总务处借了36把铁锹,8个水桶以及4辆小推车,请你以九年级(5)班班委会的名义给学校总务处写一张借条。
-
9、对比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欲穷其林 穷: (2)处处志之 志:
(3)诣太守 诣: (4)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
(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及郡下 徐公何能及君也 将复何及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B、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志虑忠纯 志怪者也 C、屋舍俨然 怡然自乐 佁然不动 杂然相许 D、大道之行也 忘路之远近 闻之 , 欣然规往 辍耕之垄上(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文章内容来看,甲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记叙了渔人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乙文先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再具体阐述其基本特征,最后总结得出大道施行以后社会将会和平、安定的结论。 B、从写作意图来看,甲文表达了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的理想社会的美好追求;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太平盛世的渴望,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 C、从写作手法来看,甲文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文章既有奇幻神奇的浪漫色彩,又有真实感人的写实力量。乙文运用了排偶的句式,造成铺排效果,句式整齐,增强了说理气势。 D、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垂髫”用借代手法,用“黄发”代指青年,“垂髫”代指孩子。乙文“天下为公”的意思是,所有社会成员都要有公心,多做好事,多为别人着想。(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用甲文的内容来印证乙文的观点,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A、社会环境和平安宁: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讲信修睦、盗窃乱贼而不作 B、男女各司其职,人人安居乐业: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男有分,女有归 C、社会一家亲,十分和谐融洽: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D、人人都能得到社会关爱,都能有归宿,不会孤苦无依: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6)、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答题提示:可结合你学过的文章内容来说,比如《陈涉世家》《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等文。谈启示时,可先摆出观点,再展开论证。
-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小议“耐烦”
王李彬
①宋人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讲:“大凡事,只得耐烦做将去。才起厌心,便不得。”他告诫弟子,凡事须得耐烦去做,如果害怕麻烦、逃避麻烦,就注定做不成。古人的告诫,今日依然给人以启示:事有难易,烦有大小,耐得小烦,能成小事;耐得大烦,终成大事。
②耐烦,顾名思义,就是耐心耐劳、不厌其烦。表现在外,是务实肯干、勤勉不惰;蕴藏于心,是沉潜努力、百折不挠。清人曾国藩在日记和家训中,对“耐烦”字反复申说,“为人第一贵忍辱耐烦。”“若遇棘手之事,需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一“耐’字极有意味。倾险之人情,坎坷之世道,全靠一‘耐’字撑过去。”“读书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这些话语,既是勉励自己,也是劝诫他人。
③耐烦,实乃人生的必修课。耐得住烦,受得住寂寞、冷清和劳苦,方能迎来历练和成长。如果遇事不耐烦,一味火急火燎,只会越来越乱、越来越烦,于事无补、于己无益。所谓,凡人多烦事,急是乱之源。例如,古时两军对垒,有时一方会先派人到对方阵前叫骂,若是那些沉不住气、不胜其烦的将领,往往一激便怒,仓促出战,结果一离营垒,便被擒毙命,甚至导致满盘皆输。
④反过来看,若是耐得住烦和辱、稳得住心和神,就能不被其扰、不受其乱。清初文学批评家毛宗岗评价:从来没有不忍辱而能负重者,又未有不能负重而能忍辱者,古今大有为之人,一生力奋,只在负重二字;一生学问,只在忍辱二字。无论是负重还是忍辱,皆可谓耐烦。,
⑤千头万绪中的冷静是耐烦,重重困难中的坚韧是耐烦,单调枯燥中的坚守也是耐烦。“耐烦”二字,看似貌不惊人,平凡无奇,实则重如山岳,气象万千。作家沈从文就特别中意“耐烦”二字,他在谈创作体会的文章中说:“我不希望自己比谁聪明,只希望自己比别人勤快一点,耐烦一点。”他一再拒绝别人对他的天才评价,说自己没什么才智,无非是能耐烦罢了。沈从文写文章耐烦,他的每部手稿都有反复修改的痕迹,多的甚至改过十几遍。他当老师耐烦,批改学生文章时认真细致,写的建议和修改意见比原作正文还要多。
⑥人生处处需耐烦,能耐烦者终不凡。古人讲,“决定成败的,不在高处,在洼处,不在隆处,在平处。全看人能不能在棘手之处,耐得住烦”。古往今来,不耐贫寒者,多嗟贫叹老,志馁气短;而不耐富贵者,则一朝显达,晕头晕脑。不耐失败者,多精神颓废,意志消沉;而不耐成功者,则小有所成,沾沾自喜,停滞不前。唯有不断在耐烦中打磨自己,摆正心态、祛除浮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吃得了苦、耐得住烦,积极进取、扎实做事,方能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
(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24年2月5日,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第①段引用朱熹的话语有什么作用?(2)、第③④段采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结合第⑤段,说说对加点词的理解。“耐烦”二字,看似貌不惊人,平凡无奇,实则重如山岳,气象万千。
(4)、学校心理咨询室设置了“树洞心理站”信箱,下面是小宁投放的信件。作为信箱负责人“树洞君”,请你结合本文内容,针对小宁的困扰作出回复。树洞君:
一模考试,我成绩退步了好多……我也想努力学习,考上心仪的高中。但总是在学习的时候静不下心来,上课听讲容易走神,写作业时也是烦躁不已,面对众多无从下手的知识点,总是沉不住气,在家也控制不住自己,总想玩手机。你说我应该怎样做才能提高成绩呢?
小宁
-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澄河边上
①这是1947年的夏天。解放军以少数部队插入敌后,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计划,现在进行战略性军事转移。敌人趁机前阻后追,十分疯狂。
②周玉兆带着20多名摔在后面的伤、病、体弱的同志,临近黄昏时,艰难地到达了澄河边。雨没有停,风也没有息,澄河浊流滚滚,河水猛涨。没有桥,也没有渡船。
③“会水的同志站出来,一人带一个,过河。”周玉兆大声地说着。“我!”“我!”“我!”战士们对着大河,向着暴风雨宣战了。战士小余挽着一个不会水的同志率先下河,没游多远,就被水直冲下去。小余一边挣扎,一边对岸上喊:“过不去啦,水还在涨!”直到天擦黑儿,小余和那个同志才水淋淋地回来。其他渡河的同志也陆续回来了,一个人也没渡过去。
④雨终于停了,风也小了些。周玉兆让其他同志留在河边休息,自己带着小余去附近村子打听哪里有浅滩。
⑤远处炮声隆隆,田野里显得格外安静,月亮从云里探出头来,地面上的一切都变得格外柔和。他们在不远的一片瓜地前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打量了他们一下,说:“同志,你们要过河是不是?”周玉兆点点头,把大致情况说了一遍。老人听后,想了一会儿,说:“乡亲们都往山里撤了,我也正要走呢。不过,不怕,河水再大,也一定叫你们今晚过河。”说着,带他们进了看瓜的草屋,点起火,让他们烤衣服、煮地瓜吃,又急忙去把留在河边的同志们叫来。安排完,老人便不见了。
⑥月亮已悬在当空,屋外场地上,一片银白的月色,一切是那么宁静、美好。远处的枪声像炒豆似的,在这静夜里格外清楚,好像又近了许多。周玉兆靠着门框坐着,转头对身边的小余说:“明天,敌人会站在这里。”停了一下,又说:“要是留在这里打游击,你怕不怕?”“不怕,和你一起,我什么也不怕。”小余坚定地回答。周玉兆拍了拍小余,说:“应该说,和老百姓在一起,我们什么也不怕。”
⑦河堤那边传来了一种古怪的声音,周玉兆凝神听了一会儿,便和小余起身向河边走去。到了河边,他们看见老人正在河堤上掘土,一条刚掘出来的小沟正通向河边。周玉兆愣了一愣,猛然明白过来,大爷这是要放水帮他们过河。他一步抢过去夺下锄头,说:“大爷,我们就是死,也不能祸害老百姓!”老人缓和地解释道:“澄河不太深,主要是下暴雨,水来得太急,开一点儿口子,水有了出处,人在河里蹬水走也能过去了。”“不行!”周玉兆坚定地说:“我们是人民的部队,活着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死了也是为了老百姓!”老人叹了口气,皱起眉看着黑沉沉的河水。过了一会儿,说:“你们在这里等着,我再去想想办法。”
⑧月亮偏西了,一度沉寂的枪声,又响了起来,而且很近、很激烈。老人气喘吁吁地跑来了,后面还跟了两个中年老乡,每人肩上都扛了五六根扁担。草屋里的同志们也来了。
⑨“好了,好了,我捉了两条‘水鳗’来了。”老人忽然变得又风趣又活泼,长眉毛一耸一耸的,“他们正往山里跑,恰巧就跑进了我张的网里了。”那两位被叫作“水鳗”的老乡笑呵呵地跟大家打了招呼,立即和老人一起动手绑扎扁担。老人一边扎扁担,一边向周玉兆挤了挤眼睛,说:“同志,你看,澄河是咱们老百姓的,不怕它再蛮,到底还得听咱指挥。”一会儿又说:“同志,过了河,你们尽管大摇大摆地走好了。敌人来了,就让他们来试试,看咱澄河对他们客气不客气!”
⑩天快亮了,两只棋盘式的空心筏子扎好了。老人送到水边,刚才那副高兴样子,忽然又不见了,神情变得很严峻,说:“同志们一路平安,我老了,不能送同志们过河去,他俩水性极好,保证没问题。记住我们澄河,明年我老头子还是种瓜,等同志们来吃。”
⑪第一只筏子在会水的同志和一个老乡的共同努力下,已经越过了河心,向对岸靠近。第二只筏子也下水了。周玉兆望着河堤上的老人,暗暗地发誓:只要有一口气在,就要向前,就要和部队一起打回来。
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茹志鹃《茹志鹃小说选》,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以第三人称视角展开叙述,让读者更有代入感,能深切地感受到当时渡河的紧张情况以及军民之间深厚的情谊。 B、战士小余挽着一个不会水的同志率先下河,也不怕如果无法渡河留下打游击,表现了小余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 C、第⑪段写周玉兆的誓言,运用了反复的修辞,强调了周玉兆坚定的革命信念,表明解放军是人民的部队,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D、故事围绕“渡河”展开,没有激烈的战争场面和惊心动魄的强渡情节,却让人感到紧张的氛围以及浓浓的人情美和人性美。(2)、为了战士们能渡过澄河,周玉兆和老人分别做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人物
事情
周玉兆
①
带小余去打听哪里有浅滩。
老人
在河堤上掘沟,想用放水的办法帮战士们过河。
②
(3)、第9段是怎样表现老人找到过河办法后的高兴心情的?请简要分析。描写方法
文中语句
老人高兴心情的表现
语言描写
“捉了两条‘水鳗’”“跑进了我张的网里了”
①
②
充满自信、自豪的语言
③
“长眉毛一耸一耸的”“挤了挤眼睛”
丰富的面部表情
(4)、作者在小说中多次把月亮和枪炮声放在一起写,有什么用意?请答出两点用意并简要分析。(5)、下面两段文字,你会选择哪一段作为小说的结尾?请简述两点理由。A青青的天,蓝蓝的水,澄河在奔腾,它带着人民的希望、战士的誓言,流到远远的地方,然后深深地渗透在土地里……
B战士们渐走渐远了,他们带着一个不可摧毁的信念走远了。河边仍然站着那个身影,佝偻着身子,一动不动……
-
12、小语认为正是因为主人公性格的复杂多变,小说的主题才更加深刻。请你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位主人公,结合名著情节证明这一观点。
A.孙悟空(《西游记》) B.祥子(《骆驼祥子》) C.林冲《水浒传》
-
13、读《西游记》,悟人生哲学。请按要求完成任务。
下面是《西游记》中的四座大山,请你根据提示,在相应的位置补充恰当的内容。
①写出山名:
②仿写批注:
-
14、下面是小肃同学为宣传“陇”中四季美景所撰写的一段推介词,请你帮助他补全内容。
(1)春风轻拂,带着一丝凉意,唤醒了西北这片沉睡的大地,山头的阳光温柔地洒下,一如苏轼笔下“ ,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陇上江南的官鹅沟,莺燕迎春,恰似白居易笔下(1)“ , ”(《钱塘湖春行》)的灵动画卷。
(2)祁连山国家公园,春来时野芳绽放,幽香袭人,铺就一片生机盎然;夏至时佳木葱茏,绿叶成荫,绘就满山翠绿清凉,正如欧阳修所绘:“ , ”(《醉翁亭记》)之景,惹人流连忘返。
(3)十月的金塔,秋高气爽,大片的胡杨林由翠绿转至金黄,叠翠流金,层林尽染,“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的美景让人沉醉其中。
(4)待寒冬降临河西走廊,岑参笔下“忽如一夜春风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雪如梨花的壮丽奇景就会重现;而嘉峪关在冰雪覆盖下则更显雄伟壮观,如同一位身披银甲的勇士,伴随着银松,傲然屹立,展现出刘桢《赠从弟(其二)》中“冰霜正惨凄,”的巍然正气。
-
15、“铁人”王进喜,玉门赤金人,是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铁人精神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的科学求实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等。铁人精神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着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
请你从下面句子中选出反映铁人精神的对联,并按照上下联顺序用楷书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①体搅泥浆惊天地 ②翱翔苍穹五千载 ③满怀宏志建油田
④光辉灿烂长征路 ⑤逐梦星空九万程
(1)上联:
(2)下联:
-
16、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组建最早的综合性航天发射场,也是我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神舟一号至今的所有神舟飞船均从这里发射升空。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进程中,中国航天人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满怀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果,也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
下图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解读。
-
17、敦煌——一座闪耀着历史文化光芒的艺术宝库。这里有着无数精美的壁画和珍贵的文物,同样也有一群“敦煌守护者”,他们将青春献给敦煌的保护与研究工作。假如你有机会和樊锦诗先生对话,请结合下面资料,提前完善采访提纲。
樊锦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生在北京、长在上海,1963年北大毕业后,响应周恩来总理的号召,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她选择了敦煌,选择了莫高窟。60多年来,她把最宝贵的年华都奉献给了莫高窟。为了敦煌,樊锦诗和丈夫两地分居长达19年,两个儿子出生后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照料,但她却视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扎根大漠,守一不移,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创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断代、构建“数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护工程。她还推动立法和制定莫高窟总体保护规划,按百年、千年大计来规范敦煌保护。2019年,她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勋章和“最美奋斗者”称号,人们也亲切地称她为“敦煌的女儿”。择一事、终一生,她用实际行动赓续“莫高精神”,感动了无数人。
采访提纲
采访对象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
采访目的
(1)
采访方式
深度访谈
采访用具
纸、笔、相机和手机
采访问题
(2)问题一:
(3)问题二:
-
18、在语段横线上填写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甘肃古称“陇西”“陇右”。战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年)始置“陇西郡”,因地在陇山以西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唐代置“陇右道”,为贞观十道、开元十五道之一。
②那时的陇西郡,比今甘肃省地要小得多,仅辖洮河中游、渭河上游、西汉水上游及今天水市部分地区。
③辖令陇山以西,青海湖以东,新疆东部以东地,治鄯州(今青海乐都),大体是今甘肃的规模。
④古代以西为右,故名“陇右”,从那时起,“陇右”即成为甘肃省的特称,简称“陇”。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④①② -
19、【甲】“麻辣珍馐飘异香,人头攒动尽来尝。”身为以美食出圈的新流量,甘肃风味给外地人的印象往往是浓郁xiāng chún , 从开启爆火之路的天水麻辣烫,到成名已久的牛肉面,无不是其中翘楚。不过,就是这样一个口味“粗犷”的西北之地,也有极具反差的“甜美”一面。
甘,甜也。西北重镇张掖,因为城内泉水甘甜清冽,西魏年间得名甘州,元代设行中书省,甘州的“甘”字与肃州的【乙】"肃”字,共同组成了甘肃之名。这片土地不但yùn yù了少见的甜百合,日常饮食中甜味元素更是遍布主食、面食、饮料。究其原因,丝绸之路文化影响不可不提。西汉武帝年间,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最早沟通亚欧的陆上商路,绵延7000余公里丝绸之路,往来商旅补给全靠沿线城镇,而其中甘肃境内的丝路名城就有:天水、临夏、兰州、平凉、庆阳、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玉门多地。众多西域物产、调味与中原烹饪技法碰撞,使得甘肃风味兼得各家之长。而当“嗜甜如命”的中亚饮食传入,甘肃自然而然成为隐藏的西北甜食大省。
(1)、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翘楚 开辟 xiāng chún yùn yù
(2)、语段中用“粗犷”形容口味,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经查阅,同学们明确了:犷,读guǎng,从犬旁,本义是“如凶得不可靠近的恶犬”,引申指“兽类猛而不驯服”。粗犷,在《现代汉语词典》有两个义项:①粗野;粗鲁;②粗豪;豪放。根据语境,你认为语段中的“粗犷”应理解为。(填序号即可)
(3)、语段画横线的句子存在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4)、引号有多种用法:①标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的成分,②标示语段中需要着重论述、突出强调的内容,③表示直接引用,标示语段中的引文,④表示反语,讽刺或否定意味,⑤表示特定称谓。请你判断语段中两处引号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甲】① 【乙】④ B、【甲】① 【乙】⑤ C、【甲】③ 【乙】① D、【甲】③ 【乙】⑤(5)、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泉水甘甜”中“甘甜”是形容词,“最早沟通”中“最早”是副词。 B、“人头攒动”是主谓短语,“浓郁香醇”是定中短语,“出使西域”是动宾短语。 C、“无不是其中翘楚”这句中,“无不是”双重否定表肯定,使用正确。 D、“张掖,因为城内泉水甘甜清冽,西魏年间得名甘州”是一个因果复句。 -
20、初中三年,我们与语文为伴,在文学的殿堂流连忘返,在课堂上与先贤对话交流。“民族魂”鲁迅、“两弹”元勋邓稼先、“诗圣”杜甫、舍生取义的文天祥、艰辛求学的宋濂、乐观旷达的苏轼……他们的身上闪现着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我们向善、务实、求美,让我们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请以《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散文,不少于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