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默写古诗文。
(1)学而不思则罔,。(《论语·为政》)
(2) , 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3)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其一)》)
(4)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
(5)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的两句诗是:?。
(6)古代文人常以诗文传情达志。陶渊明用“ , ”(《饮酒(其五)》)抒写超然物外的闲适;杜牧以“ , ”(《泊秦淮》)讽喻醉生梦死的世风;范仲淹借“ , ”(《岳阳楼记》)展现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
-
2、下列是学习小组对文段中①-④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你认为不恰当的一项是( )
第三部分 师恩·铭记
①是谁带领我们在知识的天空中翱翔?是谁引领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是您,我亲爱的老师!您就是辛勤的园丁。为了幼苗的茁壮,为了花朵的芬芳,您用知识的雨露滋养,用爱的阳光普照!②看,这遍地怒放的鲜花,哪一朵上没有您的汗水?哪一朵上没有您的心血?老师呵,③您就如同演奏家, 用辛勤的双手奏响了学子的知识乐章;您就如同雕塑家,用真挚的情怀塑造了学子的赤诚灵魂;您就如同绘画家,用缤纷的画笔描绘了学子的多彩人生。您默默奉献的精神激励我们前进,是我们奋斗途中学习的榜样 。④感恩有您,教会了我们知识;感恩有您,塑造了我们灵魂!
A、第①句运用了设问修辞,突出了老师是教会我们知识,引领我们前行的人。 B、第②句运用了反问和比喻的修辞,既写出了学子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栽培,也强调了老师对学子的辛勤付出。 C、第③句运用了排比修辞,强调了学子在老师的教导中茁壮成长。 D、第④句运用了反复修辞,强烈地表达了我们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
3、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A、文段开头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发读者的思考。 B、文段中运用“读……,我……”的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的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 C、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 D、文段结尾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 -
4、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格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我们在所有的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数目,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比喻) B、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吗?(反问) C、每当期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拟人) D、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排比)
-
5、下列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反问) B、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排比) C、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拟人) D、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偶)
-
6、对下列各句中画线部分所充当的句子成分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在教室学习。(状语) B、一朵美丽的小花吸引了蝴蝶的注意。(定语) C、这场战役打得漂亮。(补语) D、猴子喜欢桃子。(谓语)
-
7、下列对短语类型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仆后继”“侃侃而谈”“心有灵犀”“活得精彩”四个短语分别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
语、补充短语
B、“麦浪滚滚”“打扫教室”“放松下来”三个短语分别是主谓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 C、“信仰坚定”“无私奉献”“缅怀先烈”三个短语分别是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 D、“面黄肌瘦”“争取自由”“激动不已”三个短语分别是并列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 -
8、下列各组词语中词性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宝贵 骄傲 战友 光荣 B、提高 寻求 制造 报答 C、清晰 风景 角色 兴趣 D、非常 偶尔 语文 经常
-
9、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漫长而酷寒的冬天是一件好事。②如果没有冬天,人们就不会这么感谢春天的到访、夏天的极昼,还有秋日的美景了吧。③如果一整年都鲜花盛开,人们就不会这么强烈地思念花朵。
④花朵会在积雪融化的同时一起盛开,那是因为在漫长的冬季,植物早已在雪地之下做好准备,蓄势待发。⑤在季节毫不停留地更迭交替时,我们可以停下脚步。
A、“强烈地思念”“积雪融化”“做好准备”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完全相同 B、“漫长”是形容词,“感谢”是动词,“交替”是名词 C、第③句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 D、第④句中“花朵会在积雪融化的同时一起盛开”一句的主干是“花朵会一起盛开” -
10、传统文化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大美中华》最近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开播。②该节目制作水准较高,观众和业内人士好评,逐渐成为品牌。③诗词歌赋表达着我们民族的文化追求与人文精神,蕴含着古今一脉的文化信息,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家底”。④重温那些代代相传的诗词歌赋是为了传承,也是为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⑤把这些“文化家底”守护好、利用好,我们才更能怀着自信与从容行稳致远。
A、“逐渐”“珍贵”都是形容词,“诗词歌赋”“行稳致远”都是并列短语 B、第②句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在“观众和业内人士好评”前加上“受到”或“获得” C、第④句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 D、第⑤句中,“怀着”作谓语 -
11、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②从“曾子避席”“拾履拜师”“程门立雪”等千古佳话,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天地为大,亲师为尊”等尊师理念 ,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崇文、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③在“传道授业解惑”“启智润心、润己泽人”中,一代代教师不仅传递了知识,而且传承了文明薪火。④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更是被赋予了“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
A、“将”“从”“理念”依次是动词、介词、名词 B、“传道授业解惑”“启智润心”“文明薪火”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C、第③句中前后两个分句用“不仅...而且......”连接,表示二者之间是转折关系 D、第④句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在句末加上“的责任”一词 -
12、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将建筑、书法、绘画,甚至文学、戏剧、音乐等艺术集于一体,与中国独有的生活美学一脉相通。②园林造景中衍生出的借景、框景、对景、漏景等许多巧妙的用途,形成别样丰富的趣味。③欲露还藏是中国园林的特点,不论其规模大小,中国园林都极力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余,那种方式显然不适合中国园林的意境创造。④在园林中,我们可以感受中国人的宇宙观和人生旨趣。⑤中国园林除了实用和审美之外,强调的是安顿人心。
A、“一门”是数量词,“甚至”是副词,“衍生”是动词 B、“生活美学”“巧妙的用途”“安顿人心”三个短语都是偏正短语 C、第③句中的“那种”指代的内容是“欲露还藏” D、第④句中“在园林中”作状语,“我们”作主语,“感受”作谓语 -
1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正因为读者总是愿意对文学中的人物予以特别关注,使得孙悟空、林冲、诸葛亮、林黛玉这类经典艺术形象对中国人来说尤为熟悉。②每一次对传统文学作品的影视剧改编,围绕着艺术形象的话题都会引发关注。③从演员选择到剧情增删再到服装化妆道具设计,人们广泛议论的焦点,都是希望艺术形象既能保持传统的味道,又能有新颖的创意。④这就意味着今天对传统经典的改编,要围绕着艺术形象下功夫。⑤艺术形象能不能立起来,能不能既蕴含传统精髓又体现当代审美旨趣,成为改编成功的关键。
A、“愿意”是动词,“尤为”是形容词,“剧情增删”是主谓短语 B、第②句画线部分中“话题”作主语,“都”作定语,“关注”作宾语 C、第④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从演员选择到剧情增删再到服装化妆道具设计” D、第⑤句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在“改编成功”后加上“与否” -
14、小语对自己摘录本上的内容做了语法批注,请你完成下面填空。
秋渐渐转深,第一场霜降临。
到处一片白,看上去毛茸茸的,似乎透着丝丝暖意,其实寒意已越来越重,风一天比一天凌厉。虽然天气日渐寒冷 , 但菜地好像忽略了寒冷。萝卜缨子似涨潮般覆盖了裸露的泥土,青菜向着天空举起
长长的叶子,顶部绑着一根稻草的白菜,身子也一个劲儿地胀起来。那蓬蓬勃勃的绿色,像一片浓缩的春天。
“看上去”和“”同为短语,富有动态感。
画横线的句子是(复句类型),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下文。
“似涨潮般”在句中(句子成分),将萝卜缨子生长的状态生动描摹。“一个劲儿”为(词性),表现了白菜持续膨胀的状态。画双横线句子的主干为:将绿色与春天联系起来,展现秋季菜地蔬菜生机勃发、长势喜人的特点。
-
15、在“语法知识小能手”答题赛上,主持人给出了一则语段,四位选手需要每人说出蕴含在其中的一个语法知识,你作为评委,请选出答案正确的一位选手 ( )
由于公众生态保护意识持铁提升。对生态科普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所以帮助公众再正获得理解和思考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做好生态科普,是提升全民生态文明素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一些传统媒体利用内容生产优势推出了不少生态科普精品。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上涌现了丰富的生态科普内容 , 受到广泛欢迎。
[甲]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一个转折复句。
[乙]加点的“真正”是副词,“精品”是名词。
[丙]“重要途径”和“传统媒体”短语结构类型不同。
[丁]画横线的句子宾语中心语为“生态科普内容”。
-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青春路上,绊脚石可能变成垫脚石,对手可能成为挚友,挫折可能化作馈赠……这些都将陪伴你的成长。
请以“与你相伴”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1)符合演讲稿基本格式,字数不少于500字;(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3)严禁抄袭、套作。
-
17、以下是王明同学的“成长困惑卡”,请你任选一个困惑,并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的经历给予建议。
困惑一:努力了很久但成绩没有提高
困惑二:被同学嘲笑自己的理想不切实际
困惑三:不知道为什么要刻苦学习
我选择 , 我给的建议是:。
-
18、下列对名著相关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客观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如红军长征中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英勇事迹,让世界了解到这支有坚定信仰的革命队伍。 B、《经典常谈》中提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司马迁将项羽列入“本纪”,是因为项羽虽未称帝,但在秦末汉初曾有过类似帝王的影响力,可见其史识不凡。 C、《骆驼祥子》以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的北京为背景,描绘了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深刻揭示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恶本质。 D、《简·爱》中,简·爱离开桑菲尔德庄园后,饥寒交迫,晕倒在路上,被圣约翰兄妹所救。圣约翰计划去印度传教,他希望简·爱能以妻子的身份一同前往,简·爱出于对圣约翰的爱恋答应了他。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奋斗的青春
刘远彬
①两年前,赵旺来到黄原省会中州市,在一座建筑工地干小工,每天就是和和水泥,搬搬砖头。建筑工地在城乡接合部,是一栋小学教学楼。上边为了赶工期,让工人们不停地加班加点,晚上也要挑灯夜战。
②牛大力是带班的小工头,赵旺渐渐和他熟络起来。在一次闲聊时,牛大力说:“你知道吗?那个姓侯的家伙,盖教学楼都敢偷工减料,这不是缺德是啥?”赵旺知道,牛大力说的是包工头侯总。他其实也看不起这种人,最憎恨这种人。就随口接了一句:“这种人出事是早晚的!”
③这天,大家伙正在施工,侯总急急忙忙地跑了过来,跟牛大力等人说:“领导马上要过来检查,大家都给我打起精神来,不要乱说话,谁不讲规矩,嘴上没个把门的,到时候,我就找谁算账!”侯总说话时,咬牙切齿的。
④他的话音刚落,就来了一群穿着考究的人,边走边指指点点,询问着情况。
⑤一个大腹便便、穿着黑西服白衬衣的中年人问道:“秋天开学能投入使用吗?”
⑥“一定能完成任务,您就放心吧!”侯总点头哈腰地表着态。
⑦“质量能过关吗?安全生产无小事啊!”主任边走边说。当他走到赵旺正在干活的半截砖墙旁时,突然停了下来,和颜悦色地问赵旺:“这砖墙结实吗?”
⑧“结实得很呢,你看。”赵旺说着,用脚踹了一下那堵半截砖墙。
⑨轰隆一声,墙体轰然倒塌……
⑩三天后,侯总被约谈,在建楼房拆掉重建。赵旺也被侯总开除,卷起铺盖走人了。
⑪失业后,赵旺先是在牛大力夫妇的帮助下开起了出租车,后来应老乡之邀去开货车,还当上了车队队长。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尽心尽责,深得领导信任和同事喜爱。
⑫为了家乡的发展,赵旺舍去了城里的工作,回到淮水县担任一家物流服务公司总经理,具体负责碱矿的物流服务工作。
⑬赵旺回到碱矿两个月了,业务开展得很迅速,效益也很好。他回老家玉河村的次数明显多了。有一天,赵旺驱车回碱矿的路上,天已经黑了。车子再次经过玉河村、陈庄村与镇街道交叉处的那条坑坑洼洼的道路时,由于午饭间下过一阵大雨,路变得更加泥泞不堪,越发难走了。车子在泥水中颠簸着,摇晃着。此时,赵旺忽地加大油门,路面上的积水向四处溅开,一个念头忽然涌了出来:修路!
⑭赵旺是个干实事的人,想好的事情说干就干。在他的精心准备下,玉河镇连接陈庄村、玉河村的那段坑坑洼洼的路开始修了。
⑮路修修停停,中间麻烦事不断。本来一个多月就能完成的工程,硬是从秋天修到了第二年春天。
⑯村主任换届选举,镇里本想让原村主任毛忠继续干,可他说啥也不再干了,说自己年龄大了,身体又不好,思想也落伍了,跟不上潮流,干不了这个差事了。要干就让年轻人干,年轻人精力充沛,脑袋活,能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⑰后来,镇里又让他推荐人选,他就推荐了赵旺。玉河村的村民们听说后,一片叫好声,他们和毛忠一起,联名推荐赵旺担任玉河村村主任。
⑱赵旺听说后,没有立即表态。
⑲其实,赵旺从城里回来担任物流公司总经理以来,就想着如何回报自己的家乡,回报这片土地。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当公司实现盈利给他分红后,他没有去城里买房,也没有回老家摆阔建新房,更没有买豪车、外出旅游,而是把他应得的那份钱用于翻新、修筑家乡的那条坑坑洼洼的黄泥土路。尽管修路时出现的问题让他不愉快了好长一段时间,但路毕竟修成了。尤其是看到村民们兴高采烈地走在宽敞的水泥路面上,听到村民们对他修路壮举的一片赞叹声时,他的心里就像喝了蜜一样的甜。
⑳老村主任毛忠叔和村民的意见被镇里采纳,很快就把赵旺作为玉河村村主任的推荐人选定了下来。这个时候,赵旺的思想也有了变化,他认为凭着乡亲们对他的那份深情,那份信任,他也该站出来振臂一呼,带领村民共同发家致富。因为他知道,玉河村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乡亲们并不富裕,有许多人的日子过得还是紧巴巴的。望着他们那一双双渴望早日过上好日子的眼睛,赵旺暗暗下定决心,干!自己一个人有钱了算什么,玉河村的乡亲们一个也不能掉队!
㉑选举村主任这天,二千多玉河村村民全都出动了,乡亲们兴冲冲地从四面八方涌来,会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人们欢呼着,拥挤着,踮起脚尖等待着赵旺出现。
㉒上午九点整,当赵旺迈着坚定的步伐出现在会场上时,台下立刻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㉓此情此景,令人无不为之动容……
(选自《躬耕》2025年3月5日,有删改)
(1)、每个人都是在工作中历练、在工作中成长的,请结合选文内容,将赵旺的工作经历补充完整。———出租车司机———车队队长——————玉河村村主任
(2)、文中赵旺用脚踹砖墙导致墙体倒塌的情节,在选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赵旺听说后,没有立即表态”,请结合上下文分析为什么他没有立即表态?(4)、假如你是玉河村的村民,在村主任换届选举大会上,你会投票给赵旺吗?请结合选文中赵旺的事迹和品质,说明你的理由。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语言流畅。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学校拟开展“非遗”文化主题活动,提供了以下材料。请你根据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①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寄托了中国人的人伦情感、家国情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的价值理念的春节文化将更好走向世界。
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我国申遗工作捷报频传。截至目前,我国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摘编自2024年12月6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①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并加入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行列,陈映婕格外感动。“年轻人潜藏着巨大的能量,他们内心深处很愿意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做出一些推动和改变。”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与分析,她发现,在自己开设的众多课程中,对学生们最具吸引力的一门其实是“非遗田野调查”。她记得,一名学生在提交的田野调查报告中提到,非遗传承人老龄化问题突出,年轻人对非遗的了解和兴趣不足,导致传承出现断层。同时,非遗商业化现象泛滥,商家过度将非遗作为营销噱头,导致大众对非遗的认知出现偏差,甚至产生了审美疲劳。
②“对年轻人来说,这是另一种别具意义的传承方式。他们不仅关注技艺本身,更关注背后的人和生活,使其能够完美地契合现代社会的多元需求,从而让非遗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陈映婕说。
(摘编自2025年1月23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
①非遗小剧场是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为促进梅州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客家文化、非遗艺术、历史人文资源等融入旅游产业,大力发展“演艺+旅游”的探索性项目之一。该剧场抢抓梅龙高铁开通机遇,于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在市山歌剧场连演三场,场场爆满,好评如潮。
②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主任王焱介绍说,非遗小剧场最大的亮点在于从注重舞台表演转向注重观众体验,让观众能够更近距离地体验客家文化,极大提高了互动性和传播。
(摘编自2024年11月14日《梅州日报》)
材料四
①从乡村走出去的非遗文化瑰宝,也反哺着乡村。以非遗工坊为例,全国共建设9100余家非遗工坊,直接吸纳27万余名脱贫群众就业,人均年收入超过3.6万元。
②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遗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让非遗之光更好点亮乡村,要完善保护传承体系。加强多方协作,搭建非遗资源整合平台,促进非遗项目、传承人、研究机构、企业等相关各方对接与合作,提高保护传承水平。例如,河南省打造“非遗一张图”,为全省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提供了一个更加权威、具象、统一、全面的展示平台,有力促进非遗资源保护和利用、学习和传承、弘扬和传播。要加力培养和支持非遗传承人,鼓励其收徒传艺,将非遗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大传播普及力度,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又如,陕西省绥德县邀请绥德泥塑非遗传承人走进学校、社区,授课传艺,打造非遗人才“成长链”,传承队伍不断壮大。
③让非遗之光更好点亮乡村,要找到非遗更多“打开方式”。挖掘非遗文化的现代内涵,将其与乡风文明建设紧密结合,与乡村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让乡亲们更好鼓口袋、富脑袋。开发更多“非遗+国潮”“非遗+动画”等“非遗+”产品,实现非遗在新时代的创新性传承与发展。创新非遗与年轻人的链接方式,借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手段,通过时装、家居、文创产品等形式,让非遗以更时尚、更实用的方式走进更多年轻人的生活。
(摘编自2025年1月24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节文化寄托了中国人的人伦情感和家国情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的价值理念。 B、年轻人关注并加入非遗保护与传承行列,不仅关注技艺本身,更关注背后的人和生活,这有利于非遗的传承。 C、非遗小剧场注重观众体验,让观众近距离体验客家文化,从而促进了梅州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D、全国建设的9100余家非遗工坊,直接吸纳27万余名脱贫群众就业,人均年收入3.6万元,说明非遗反哺乡村,完成了乡村文化振兴。(2)、班级拟举办辩论赛,辩题为“非遗商业化利大于弊/弊大于利”。请选择一方立场,并结合材料二和材料四的内容,阐述你的理由。(3)、如何让非遗之光更好点亮乡村?请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提出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