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文言文阅读
涉园记
〔明〕陈洪绶①
涉园者,予兄己未觞槎庵来先生②请名之者也。庚午构堂一、亭一,穿池二,余乐记之。
予忆先生名时,众以为仅取诸“日涉成趣③”之义也已。予能广其意,当不是乎止也。忆余十岁,兄十五岁时,读书园之前搴霞阁④中,日爱园有七樟树,经纬之以桑柘,绮绾⑤之以蔬果,幽旷若谋而成,高下咸得其所,谋为亭馆以居之。遂因其地势之幽旷高下,择其华木之疏密高卑,又非嘉木异卉不树也。一日而涉焉,或树一花木;一月而涉焉,又树一花木。一日而涉焉,或去一花木;一月而涉焉,又去一花木。至于其先必以为咸宜不改而植之,历十余年,枝干荣茂而可观,根本深固而不拔者,必树之去之,务与其地之相宜而止。为屋则楼阁、堂轩、廊窗、亭牖、露台、曲房,图画规制,凡数十改易,务与其树之相宜而始定。凿池则倏东倏西,随开随塞,变田成溪者十余度,务与其地与树之相宜而后成。此非涉之之久陈迹不留新意自启能若是乎哉?
夫园,细事也,能作园,末技也,不日涉则弗能为,良学固可弗日涉乎哉?故日涉经史、涉古今,予愿从兄坐此园也。深惟⑥其涉之之义,而细察其涉之之效,种德乐善,文章用世,朝夕孜孜焉,能如其精择迁改,动与时宜之为善也。然非日涉经史、日涉古今,能乎哉?予愿从兄坐此园也。
【注释】①陈洪绶:绍兴诸暨人,明末画家。②予兄己未觞槎(chá)庵来先生:我哥哥己未年请槎庵来先生喝酒。己未,古代以干支纪年,下文“庚午”同。槎庵来先生,陈洪绶岳父来斯行,字槎庵。③日涉成趣:语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意为每天到园中散步,成为乐趣。④塞(qiān)霞阁:阁名。⑤绮绾:交错盘绕。⑥惟:思,考虑。
(1)、根据语境推敲下列加点词的意思。①予能广其意
②历十余年
③务与其地之相宜而止
④凡数十改易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此 非 涉 之 之 久 陈 迹 不 留 新 意 自 启 能 若 是 乎 哉?
(3)、“涉园”的建设过程中,哪些事反复多次才得以完成?请简要概括。(4)、结合文本、注释与小贴士,探究园名“涉”的丰富含义。小贴士
【涉】①徒步渡水,蹚水。②经历。③进入。④涉猎,学习。⑤关联,牵涉。⑥姓。(《古代汉语词典》)
-
2、文言文阅读
【甲】作画如作文,少不检点,便有纰缪。如右丞①雪中芭蕉,虽闽广有之,然右丞关中极雪之地,____
(明·谢肇淛《文海披沙》)
【注释】①右丞:王维,字摩诘,世称“王右丞”。唐朝诗人、画家。
【乙】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世之观画者,多能指摘其间形象、位置、彩色瑕疵而已,至于奥理冥造者,罕见其人。如彦远《画评》言:“摩诘画物,多不问四时 , 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余家所藏摩诘画《袁安卧雪①图》,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____。欧文忠《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 , 不若见诗如见画。”此真为识画也。
(节选自宋·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袁安卧雪:《汝南先贤传》中的一个典故。原文: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丙】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宋〕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① , 不惯起来听。
【注释】①北人:战乱南迁后流离的北方人,这里指作者。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①便有纰缪
②多不问四时
③忘形得意知者寡
④举为孝廉
(2)、根据上下文,把A、B两句填到甲、乙两文相应的位置并阐述理由。A.岂容有此耶? B.此难可与俗人论也。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有 雪 中 芭 蕉 此 乃 得 心 应 手 意 到 便 成
(4)、艺术的意境,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而不同,你认为王维画里的“雪中芭蕉”和李清照笔下的“雨中芭蕉”,有什么不同呢?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6)、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8)、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9)、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
4、 乃(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3)、蒙乃始就学(4)、乃重修岳阳楼
-
5、 因(1)、因以为号焉(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3)、未若柳絮因风起
-
6、 且(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3)、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4)、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
7、 虽(1)、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2)、虽千里不敢易也(3)、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4)、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
8、 焉(1)、复到舅家问焉(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A、且焉置土石 B、父异焉 , 借旁近与之 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9、 为(1)、山峦为晴雪所洗(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中轩敞者为舱(4)、或异二者之为
-
10、 而(1)、学而时习之(2)、出淤泥而不染(3)、启窗而观(4)、执策而临之(5)、长跪而谢之(6)、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11、 于(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3)、安陵君受地于先王(4)、骈死于槽枥之间(5)、万钟于我何加焉
-
12、 以(1)、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2)、蒙辞以军中多务(3)、屠惧,投以骨(4)、不以疾也(5)、不以物喜(6)、以光先帝遗德(7)、策之不以其道(8)、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以君之力 可以一战 B、杀之以应陈涉 属予作文以记之 C、以刀劈狼首 皆以美于徐公 D、以中有足乐者 徒以有先生也
-
13、 之(1)、辍耕之垄上(2)、能以径寸之木(3)、学而时习之(4)、无丝竹之乱耳(5)、下列句子中,“之”的词性、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弗之怠 B、走送之 C、令辱之 D、处江湖之远
-
1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计日以还 以身作则 全力以赴 相濡以沫 B、以书假余 狐假虎威 弄假成真 不假思索 C、跳往助之 置之度外 不速之客 泰然处之 D、聚室而谋 不谋而合 与虎谋皮 不相为谋
-
1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常用义没有区别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 , 鸡犬相闻 先帝不以臣卑鄙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盗窃乱贼而不作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上自劳军 劳其筋骨 B、军士吏被甲 将军身被坚执锐 C、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属予作文以记之 D、使人称谢 长跪而谢之曰
-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乃重修岳阳楼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B、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C、及大有倾塌之势 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D、为之驳岸以御水 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
18、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曹刿请见 见多识广 见义勇为 各抒己见 B、小信未孚 言而有信 杳无音信 信手拈来 C、公与之乘 乘风破浪 乘虚而入 乘兴而来 D、遂逐齐师 出师未捷 百万雄师 仁义之师
-
19、诗歌鉴赏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①
〔宋〕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①这首词为辛弃疾赋闲隐居江西上饶一带时所作。
(1)、简要概括“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渲染了什么气氛。(2)、下片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赏析。 -
20、诗歌鉴赏
鄱阳湖①
〔明〕吴国伦
欲向匡庐②卧白云,宫亭水色昼氤氲。
千山日射鱼龙窟③ , 万里霜寒雁鹜群。
浪拥帆樯天际下,星蟠吴楚镜中分。
东南岁暮仍鼙鼓④ , 莫遣孤舟逐客闻。
【注释】①本诗是作者被贬江西时游庐山经鄱阳湖写下的咏景诗。吴国伦,明代文学家。②匡庐:指庐山。③鱼龙窟:指鄱阳湖。④鼙(pí)鼓:战鼓。这句指嘉靖年间倭寇骚扰东南沿海地区一事。
(1)、“浪拥帆樯天际下”中的“拥”,有的版本又写作“涌”。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2)、关于此诗的情感基调,小嘉说是欢快的,小舟说是忧伤的。你的看法呢?请简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