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研学积累】。小语完成了下列实践活动,请和他一起完成研学作业各题。
    (1)、在“我的语文生活”专题学习活动中,小语在街头巷尾搜集到了下列语言现象,对这样的语言现

    象,你持怎样的观点,请简单说说理由。

    ①街头这样一些字:家俱(具)、另(零)售、烧并(饼)。

    ②广告中常有这样的“成语”:步步为赢、咳不容缓、默默无蚊。

    ③报纸中有这样的标题:超女“粉丝”成千上万,东北“玉米”不减当年。

    (2)、在积极参加生活实践活动当中,小语去新华书店应聘假期导购员,请根据下列信息帮助他向经理

    做一个自我推荐。(不超过100字)

    姓名小语性别男身份七年级学生住址宁乡玉潭

    爱好阅读,写作性格热情、大方,善于沟通

  • 2、名著积累。阅读《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完成各题。
    (1)、小语阅读《骆驼祥子》后,对名著文段“他回头看了看骆驼——和他一样的难看,也一样的可爱”中的“和他一样”做了几点批注。请结合祥子和骆驼的相似点,说说他做了一些怎样的批注。
    (2)、小语在阅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准备向大家介绍保尔这一人物,为了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想在展示版的适当位置插入植物图片,请你帮他参谋一下,以下课文中的哪种植物合适?并说说

    理由。

    翠竹(袁鹰《井冈翠竹》)    紫藤萝(宗璞《紫藤萝瀑布》)

  • 3、诗词积累。根据以下语段的内容,填写古诗词。

    一城春风吹不走李白的满腹乡愁,客居异乡的他在《春夜洛城闻笛》中用①“”的诗句抒写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一轮明月道不尽王维的淡泊心境,身处林中的他在《竹里馆》中以②“”的诗句写出了与明月做伴,独守自己的精神家园的美好境界;一轮夕阳带不走桑自珍的报国之志,辞官离京的他在《已亥杂诗》(其五)中以③“”的诗句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 4、字词积累。阅读语段,完成1-2题。
        什么是“最美中国人”?是(qiè)而不舍、至死不懈,为科学发展而奠基的科学家,是(huì)人不倦、成就(zhuō)越的学者,是战场上为国征战、马革裹尸的战士,也是每一个努力生活、在平凡生活中给别人带来光亮的“小人物”。也许他们的事迹(xiǎn)为人知,或许很多人对他们的工作不以为然,或许很多人认为他们所做的工作微不足道,但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体现出闪光的品格,他们就是“最美中国人”。
    (1)、小语给几个字注上了拼音,可惜有一个标注错了,这一项是(  )。
    A、锲(qiè) B、诲(huì) C、卓(zhuō) D、鲜(xiǎn)
    (2)、小语给几个成语做了批注如下,但有一处批注不恰当,请指出(  )。
    A、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比喻对某件事(信念)有着执着的追求,比喻对事业坚持不懈。在此形容

    “科学家们执着追求科学发展”,符合语境,使用恰当。

    B、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在此形容“有很多人不了解他们的工作”,

    符合语境,使用恰当。

    C、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在此形容“有很多人认为他们的工作不值得提及”,符合语境,

    使用恰当。

    D、尽职尽责: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完成自己的职责,并对其负责。在此形容“努力工作,对自己的

    工作负责”,符合语境,使用恰当。

  • 5、 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文题一 :

    “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话给你什么启示?请以“谢谢你,让我    ▲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将文题补充完整;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语言通 顺;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文题二: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美好的感受,是别人给予的关爱、理解、尊重、帮助、鼓励 ……幸福是自己取得成功后的喜悦,幸福是牵肠挂肚的思念,幸福是赏心悦目的美景 ……幸福可能是一个背影、一个眼神、一句话语 ……所有的一切都可能在我们的心中激起一朵朵幸福的浪花。

    请以《属于我的小幸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感情真挚;抓住重要的细节,写出内心的触动,进行适当的心理描写,展现自己心理变化的过程;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 6、下面是小明阅读时整理的读书笔记,请你帮忙完成相关任务。

    【语段一】 ①“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身上,已经全往下流 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②他咬上了牙,蹬着水不管高低深浅地跑起来。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

    ——《骆驼祥子》

    【语段二】他想: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③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斗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批注式阅读可以把读者的思考引向深处,小明读完两本书颇有感触,写下了批注,请你帮他在②和③中选一个句子将批注补充完整。

    ① “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
    批注:语言描写,写出了车上人的冷漠,冷眼旁观着车夫“挣命”,没有一点人性关怀。

    我选择 (填写序号)批注:

    (2)、 小明发现祥子和保尔的生命里都遇到了如明灯般的“引路人”,但两人的结局却截然不同,是什么使得祥子堕落成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而保尔则百炼成钢,实现个人价值了呢?请结合经历和人物性格分析原因。
  • 7、阅读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顾晓蕊

    ①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

    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

    ③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而,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人们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怅然无语。

    ④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

    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

    ⑤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高的平台跌落下来。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挨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

    ⑥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

    ⑦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

    ⑧那一刻,安静极了。忽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泪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到他流泪。

    ⑨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姐姐,给我照张相吧。我掏出相机,紧张得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道: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

    ⑩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⑪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

    (1)、阅读文章,发现文中的树和人有着相似的经历,请你根据内容把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

    时间

    槐树

    事件

    弟弟感受

    槐花盛开时节

    粗壮挺拔

    ① 

    开心愉悦

    电闪雷鸣的夜晚

    拦腰截断

    槐树倒下

    ② 

    ③ 

    悄然生长

    弟弟出事

    自闭痛苦

    重回小院

    ④ 

    重新生活

    释怀轻松

    写作手法:⑤ 

    (2)、 结合语境,赏析下面句子。①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从修辞角度赏析)

    ②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从描写方法赏析)

    (3)、 如何理解弟弟写的“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谈谈你的感悟。
    (4)、人生不会一帆风顺,生活也因挫折而更显精彩。你是否也曾陷入困境,又是如何走出阴霾的呢?请联系实际分享自己的经历。
  • 8、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科幻文学自清朝末年来到中国,在梁启超、鲁迅、老舍等文坛巨  匠或翻译、或写作的推动下,虽历经起伏,但一直前行,一直有读者。从荒江钓  叟的《月球殖民地小说》到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再到刘慈欣的《三体》, 中国科幻文学在跨越百年的历史发展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科幻作家和作品。  (有改动)

    [材 料 二 ]中国科幻文学,九重气象已成春。刘慈欣的《三体》被译成 20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出版,全球销量突破 2900万册;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赵华的《古币之谜》获得了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以他们为代表的科幻文学创作群体日趋壮大。《中国科幻网络文学白皮书(2022)》显示, 2022年中国新增科幻网文作家 4. 2万人,其中“  00后 ”   占了 72%。“  后新生代 ”  科幻作家的开阔视野和多元化创作,为中国科幻文学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

    (选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有改动)

    [材料三]近年来,随着全民阅读不断深化,《三体》《流浪地球》等作品热  度高涨,科幻文学在青少年中很受欢迎。科幻阅读有助于青少年认识和体验不同 的世界。此外,科幻文学作品入选中小学教材,部分学校开发科幻校本课程,让 科幻文学和教育的联系越发紧密。未来,可以通过开设科幻文学创作课、举办校 园创作比赛等,进一步释放科幻文学的教育功能,让更多学生成为科幻爱好者, 培养其好奇心、想象力等核心素养。探究人类命运、建构价值体系,中国科幻文 学的“ 黄金时代 ”已经来临。

    (选自《光明日报》,有改动)

    (1)、对上述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在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中,梁启超、鲁迅、老舍等文坛巨匠起到了推动作 用。 B、材料二用举例子、列数字的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中国科幻文学取得的 成就。 C、近年来科幻文学作品入选中小学教材,所有学校都开发科幻校本课程,让 科幻文学和教育的联系越发紧密。 D、三则材料均提到了《三体》,可见其在科幻文学领域中的影响力极大。
    (2)、结合材料三,分析科幻文学作品入选中小学教材的意义。
  • 9、文言文阅读

    孙权劝学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炳烛而学 
    刘向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①炳烛:点烛。②安:怎么。③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④孰与:相当于 “  ……跟(与)……哪个(谁)怎么样?”。⑤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刮目相待            更:更加 B、大兄何事之晚乎       见:明白,知晓 C、安有为人臣而其君乎        戏:作弄,戏弄 D、不炳烛乎                何:为什么
    (2)、 文中划线句子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B、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C、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D、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4)、 据晋平公的回答,你认为他会怎么做呢?你又从两则故事中获得了什么启 示? 
  • 10、 古诗词赏析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 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千寻”从侧面写出峰上古塔之高,也突出了 诗人的立足点之高。 B、“闻说鸡鸣见日升”虚写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 C、“ 浮云”代指奸邪小人,此处既是实写,也是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体现了诗人对他们的蔑视,抒发其胸怀改革大志的坚定信念。 D、全诗一二句奠定积极向上的感情基调,三四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蕴含哲理。
    (2)、本诗“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中的“不畏”用得极好,试分析“不畏”的妙处。
  • 11、 综合性学习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某班正在开展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专题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列任务。以下是小明整理的二则关于“孝”  的故事。 

    郭巨埋儿

    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hé )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 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fi ) ,上云:“ 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黄香温席

    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则扇父母之帷帐,令枕席清凉,蚊蚋(ruì)远避,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qīn) ,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1)、思考下故事主人公的言行,当今社会谁的做法更值得我们效仿,符合“孝”的理念?说说你对于“孝”的理解。
    (2)、此次活动,小明心怀感恩,写出了下列句子,请你补充完整,把你对“  孝 ”的理解表达出来。
    孝的表达不必轰轰烈烈 ,它体现在平凡日子里 ,是默默的陪伴 。 它, 
  • 12、请将下列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诗中流淌着情思,当诗意与诗情交融,透过文字,我们能体会不同诗人的心境。陈子昂登楼远眺,凭今吊古,“念天地之悠悠, (《登幽州台歌》),表达了独立于悠悠天地间的孤独寂寞;《望岳》中杜甫不吝笔墨,描绘泰山雄伟磅礴景象,借    , 一览众山小”抒发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青云之志;《木兰诗》中的   ,关山度若飞”,显出了木兰巾帼不让须眉的飒爽英姿;刘禹锡借环境之雅,表明“陋室不陋”: , 草色入帘青”(《陋室铭》);周敦颐巧妙地以莲喻人, “  莲,(《爱莲说》),肯定了莲的高洁品质。

  • 13、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用的 “很、都、最”  是副词,起修饰、限制作用;常用的 “和、或 者、而且”则是起连接作用的连词;而“自、对、往”之类的介词没有单独使用,需要跟名词或代词结合在一起组成短语使用。 B、相较于庆历年间出现的雕版印刷,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制字、制版 及印刷方面更具优越性,而后木活字的出现,更是提高了排版效率,减轻了体力劳动。 C、“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内为之城,城外为之郭”和“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中“郭”的意思相同,皆为外城。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文不借助具体形象,以劝说的口吻鼓励人们相信生活,期待未来,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 14、阅读
       漫山翠竹,(   ),____着烽火岁月的记忆。它们挺立的身姿,是红军战士革命乐观主义的生动____,封山阻路,也(   )不了它急着投入建设浪潮的意志,终将青山化作了人间锦绣;一双布袜,编织着军民鱼水情的温暖。针脚里盛满对未来的希冀,藏着往昔的艰辛,将革命战士与百姓的心紧紧相连;一间茅屋,让雷锋精神在边疆军民心中____,撑起了精神的苍穹……这份(   )的家国情怀,如烈焰生生不息,更似江河(   ),薪火相传于千秋。

    (1)、 依次填入文段括号里的词语,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重重迭迭              摇撼              炽( chì ) 热              浩浩荡荡(dàn) B、重重叠叠              摇撼              炽( chì )热              浩浩荡荡(dàng) C、重重迭迭              摇憾              炽( zhì )热              浩浩荡荡(dàng) D、重重叠叠              摇憾              炽( zhì ) 热              浩浩荡荡(dàn)
    (2)、 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A、承载       写照        生根发芽 B、承受       写照        昙花一现 C、承载       刻画       昙花一现 D、承受       刻画        生根发芽
    (3)、文段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在以下横线处。

    针脚里盛满对未来的希冀,藏着往昔的艰辛,将革命战士与百姓的心紧 紧相连。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总有一些不期而遇的瞬间,让我们的心灵泛起涟漪。或许是遇见一本触动灵魂的好书,在字里行间与另一个时代的思想共鸣;或许是遇见一位陌生却温暖的路人,在困境中收获善意的微光;又或许是遇见一场绚烂的晚霞,在自然的壮美中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这些遇见,或短暂或长久,都在时光的长河中留下印记,悄然改变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因为遇见,所以美好。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什么感悟?请以“遇见    ▲    ”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③不少于600字。

  • 16、名著阅读

    阅读《骆驼祥子》三个片段,完成各小题。

    【片段一】

    吃苦,他不怕;可是再弄上一辆车不是随便一说就行的事;至少还得几年的工夫!过去的成功全算白饶,他得重打鼓另开张打头儿来!祥子落了泪!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的一切了。

    【片段二】

    “你谁也没招;就是碰在点儿上了!人就是得胎里富,咱们都是底儿上的。什么也甭再说了!”孙侦探摇了摇头,似有无限的感慨。“得了,自当是我委屈了你,别再磨烦了!”祥子又想了会儿,没办法。他的手哆嗦着,把闷葫芦罐儿从被子里掏了出来。

    【片段三】

    祥子呆呆的看着烟头上那点蓝烟,忽然泪一串串的流下来,不但想起虎妞,也想起一切。到城里来了几年,这是他努力的结果,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车,车,车是自己的饭碗。买,丢了;再买,卖出去;三起三落,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

    (1)、下面是对以上内容所作的批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片段一写祥子被大兵抢完车后的心理描写,表现了祥子极端愤怒与痛苦的心情。 B、片段二叙写了祥子被孙侦探敲诈钱财的事件,体现出祥子个人性格的软弱性。这也是导致他一直受苦的根本原因。 C、片段三是祥子在虎妞死后回忆过往人生的描述,可以看出祥子在经历了人生“三起三落”的重重打击之后,发现自己的努力无用,濒临崩溃的边缘。 D、以上片段都是祥子重要的人生转折点,体现了他一步步堕落为“个人主义的末路鬼”的过程。
    (2)、请将下列事件序号按顺序填入表格,梳理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

    事件序号:

    ①为了给虎妞办丧事,卖掉了车。

    ②返回人和车厂,重新攒钱买车。

    ③连人带车被大兵抓去当壮丁,车也被抢走。

    ④在曹先生家拉包月,辛苦攒的钱却被孙侦探敲诈一空。

    ⑤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

    祥子 “三起三落” 的人生经历

    一起:辛苦拉车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属于自己的新车。→一落:→二起:→二落:→三起:→三落:

  • 17、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短文,完成各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 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

    ——选自《北史·傅永传》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以军中多务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经史,兼有才干          

    (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吕蒙以“军中多务”推辞学习,孙权以自身经历劝学,最终吕蒙学有所成;乙文中傅永因友人写信而不能回复,受叔父责备后发愤读书,终成文武全才。 B、两文均通过对话描写展现人物变化,甲文以鲁肃“大惊”侧面烘托吕蒙进步,乙文用皇帝赞叹“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直接刻画傅永才能。 C、孙权劝学体现循循善诱,吕蒙“就学”可见知错能改,傅永“发愤读书”彰显勤奋刻苦,叔父洪仲“深让之”表现对其严格要求。 D、两文都揭示了“后天学习对提升个人能力至关重要”的道理,与《伤仲永》中仲永因缺乏学习而“泯然众人”形成对比。
    (4)、结合甲、乙两文,说说吕蒙和傅永两人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成果分别是什么。
  • 18、阅读下面的古诗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释】①武元衡,中唐诗人,洛阳人。作此诗时,诗人正身处异乡。

    本诗描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19、现代文阅读

    酿酒的母亲

    胡森林

    ①重阳刚过,母亲就念叨,要酿酒了。

    ②倚门回首,菊花大朵绽放。瘦瘦的阳光下,秋天是一朵日渐远离的云。四周都是村庄、羊群,田野被拾掇得洁净而干爽。家里有水井,母亲却去了很远的井头江挑回一担水。那儿的水清澈甘甜,酿酒最好。傍晚时分,母亲颤悠着水桶缓缓走来。岁月拱起青春的脊背,母亲的水桶里盛装了她似水的流年。远远望去,母亲的背影就像我们湘南土地上朴素的侧耳根。

    ③米早准备好了。雪白透亮的长乐糯米,捧在手上,掌纹就要跳出来。母亲已忙乎很久,中秋前后就开始张罗:焙制酒曲、刷洗酒缸、准备干柴和稻草。这些母亲不让别人插手,她格外上心,一丝不苟,像是为着一个盛大的节日精心布置,满怀荣耀和惬意。

    ④一切就绪以后,选一个天气晴好的日子,在门前垒起一个土灶,放上一人高的甑,米倾进去,火熊熊烧起来。糯米蒸熟的清香四散开去,四舍八邻的许多人都跑来看,母亲满脸喜气地招呼:“记得来喝酒呀!”。就有人说:“喝你家的酒,只怕把舌头也要咽下去呃。”母亲就笑得越发生动了。火一熄,众人合力搬下蒸熟的糯米,倒进屋里一个硕大的缸里。母亲耐心把糯米搅散、铺平,调入磨成末的酒曲。这时她满脸的凝重,口中念念有词,看的人就都有些肃然。直到盖上缸,铺上厚厚的稻草,用石头压得笃实,然后这才长长地吁一口气。

    ⑤稻草裹住的那缸,静默地躺在屋角,像一只卧伏却生猛的兽。似乎过了蛮长一段日子,母亲不时凑上去嗅嗅,每回都眉开眼笑地说“快了,快了”。终于有阵阵的酒香从稻草堆里溢出来,渐渐浓得化不开,压着的石头都几乎要被撑开。母亲却还是说,“再等等,久酿出好酒。”

    ⑥母亲掐算好了取酒的日子。开缸时,她把几个大大的玻璃酒瓶一溜儿摆开,小心翼翼地拿掉石块和稻草,像在满怀慈爱地料理着婴儿的襁褓。越来越浓的醇香顿时把她整个儿淹没了。撤掉缸盖时,一泓澄亮清透的液体亮闪闪地充斥到眼里。母亲往缸中插入酒漏,再舀起酒倒在白瓷碗里,来的人都喝上一碗。端起碗的人先是放在鼻子上猛嗅一阵,用舌头舔上几舔,然后眯起眼睛,一口、二口……嗞然有声,一碗酒要啧着嘴品上半天,一边喝一边夸“好手艺”。

    ⑦这几大瓶酒要滋润全家大半年,母亲常舀了几提,装上一壶,让父亲慢慢地品。这酒香气回溢,清醇可口,冬天驱寒,伏天解渴。家里有了客人来,酒是非喝不可的,几杯下肚,客人脸酡眼醺,母亲边加酒边说:“再喝点,酒有的是,这酒别的地方喝不到哩。”又夸起这酒的好来,说这“湖之酒”早年是贡品,当年衡州府里“青草桥头酒百家”卖的就是这种酒。父亲也在一旁吟咏起不知哪里看来的《颥酒赋》:“宣神御志,导气养神。遣忧消患,适性顺情。言之者嘉其美味,志之者弃事忘荣。”客人便经不起劝,杯来盏往,不多时就有了一脸可掬的醉态。

    ⑧我离家远了,母亲却总记得我爱喝家里的酒,每年总不听我的劝,要做上一回。我喝了母亲酿的酒出门,往后的日子都醉在里头了。

    ⑨如今,我和母亲隔了铁轨、城市和这些单薄的文字,遥远的酒香又飘过来,母亲,我就是你用岁月酿成的最好的酒,本色犹存。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酿酒的母亲”为题,既点明写作对象,又围绕“酿酒”这一核心事件展开叙述,贯穿全文。 B、“母亲的背影就像我们湘南土地上朴素的侧耳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的平凡与坚韧。 C、文中写父亲吟咏《颥酒赋》,是为了突出父亲学识渊博,与母亲酿酒形成鲜明对比。 D、“我就是你用岁月酿成的最好的酒,本色犹存”,此句含蓄地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与眷恋之情。
    (2)、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将母亲酿酒的过程补充完整。

    井头挑水→ → →取酒品酒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的划线句子。

    开缸时,她把几个大大的玻璃酒瓶一溜儿摆开,小心翼翼地拿掉石块和稻草,像在满怀慈爱地料理着婴儿的襁褓。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   
  • 20、非连续文本阅读

    【材料一】

    杭州深度求索公司推出的深度思考大模型DeepSeek在蛇年春节表现亮眼,日流量持续攀升。该模型通过突破关键技术大幅降低推理成本,以市场竞争力价格提供服务,有效降低了高性能AI应用门槛。

    DeepSeek的普及正在重塑教育生态。传统教育中教师的“知识传授者”角色正加速向引导者转型:短期来看,AI显著提升教学互动效率,教师需指导学生运用AI工具并培养批判性思维;长期而言,教育将向个性化、跨学科方向深度演进,AI不仅作为学习工具,更可能成为创新研究伙伴,推动教育重点转向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当前学生已普遍借助 AI“学伴”突破学习难点,通过智能工具的高效应用,得以从重复性课业中解放,专注攻克高阶挑战。这种变革引发教育体系深层思考:当AI具备知识传授与问题解决能力时,教师的核心价值将如何重构?教育机构的管理模式乃至存在形态都将面临根本性挑战。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技术突破不仅带来教育场域的适应性变革,更拓展了人工智能应用的新边界。随着DeepSeek等模型的持续优化,技术创新与教育改革的共振效应或将催生更多突破性发展机遇。

    (摘编自《上观新闻》2025年2月)

    【材料二】

    在青少年科普教育领域,它能够借助大量青少年科普阅读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生成内容更加贴合青少年认知水平与兴趣爱好,能显著提升科普精度与时效,为落实“科学普及、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理念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另外,DeepSeek-VL2多模态模型凭借其强大的图文、音频、视频等多类型数据联合分析能力,打破了传统单一文字或图片的科普呈现方式,能够把复杂的科学知识以更加丰富、生动、通俗的形式展现给受众,让科普内容的传播变得更加“轻松”,提升科普效率与受众接受度。与此同时,与GPT-4等其他大模型相比,DeepSeek-V3的训练成本不到其6%,算力需求更是降低了90%。这一显著优势使得中小规模科普场馆、科普工作室、基层科普组织等能以更低成本借助该技术开发和应用智能化科普工具,将有限资源更多地投入到内容创作和传播中,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向更广泛受众群体推广,可有效补齐科普资源不均衡发展的短板。

    (摘编自《光明网》2025年2月)

    【材料三】

    妥善解决AI应用引发的伦理问题,对技术持续健康发展,以及保障人类权利与福祉意义重大。

    在技术研发层面,要秉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价值观。研发机构与企业需强化AI伦理研究,于产品设计之初便纳入伦理考量,识别并降低成瘾、误导等潜在风险。比如,与AI聊天机器人交互时,界面明确标识“正在与AI对话”,同时设置使用时间和频率限制。

    制度规范层面,应构建完善治理制度以防技术滥用。制定科学、前瞻且具高度操作性的标准体系,清晰界定拟人化设计界限,严禁易致用户误解或滥用的设计。成立跨学科的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全面评估AI设计与应用的伦理和社会影响,并推动治理标准与准则的动态调整和持续监督。

    社会文化层面,要强化人机关系教育,通过教育系统和媒体平台普及:AI知识,明确其辅助工具角色,培养公众批判性思维。促进AI技术与人类文化融合,展现其积极影响,强调人类独特价值。建立公众反馈机制,及时解决问题,推动技术持续优化。

    (摘编自《学习时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杭州深度求索公司推出的DeepSeek大模型通过突破关键技术大幅降低推理成本,降低了高性能AI应用门槛。 B、在教育领域,DeepSeek的普及使教师角色从“知识传授者”立刻转型为引导者,推动教育向个性化、跨学科方向发展。 C、DeepSeek-VL2多模态模型能联合分析图文、音频、视频等多类型数据,丰富了科普呈现方式。 D、解决AI应用引发的伦理问题,需要从技术研发、制度规范、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采取措施。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学生借助AI“学伴”攻克学习难点后,不再需要教师的指导了。 B、DeepSeek-V3训练成本和算力需求低,能让所有科普组织都开发智能化科普工具。 C、研发机构在设计AI产品时纳入伦理考量,就能完全避免AI带来的潜在风险。 D、构建完善的AI治理制度,有助于防止技术滥用,保障人类权利与福祉。
    (3)、AI在教育和科普领域分别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上一页 173 174 175 176 17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