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立冬①即事
仇 远②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注释】①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此时,在北方,正是“水结冰,地始冻”的孟冬之月,在南方却是小阳春的天气。②仇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元代文学家、书法家。仇远生性雅澹,喜欢游历名山大川,每每寄情于诗句之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事”指歌咏眼前之景,从诗题可以看出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是立冬时节,作者看到的初冬带有几分对“小阳春”的陶醉和惜别之情。 B、诗的前两句是对立冬景色的描写,衬托出秋尽冬来肃杀凄凉的景象,诗人借此哀景,抒发了孤寂、哀愁的心情。 C、“庭前木叶半青黄”一句说明时令虽然是立冬了,但是从气象学的角度来讲,还没有到真正意义上的冬天,仍然有绿色的树叶挂在树枝上。 D、花草树木凋零的衰败景色往往容易让人心生叹意,但诗的后两句读起来却充满希望和期待。一个“何处”,留给人们无尽的联想空间。(2)、这首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2、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④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⑤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⑥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⑦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 可谓好学也已。”
⑧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不义而富且贵 富而可求也 B、吾日三省吾身 日中不至 C、不成人之恶 是人之所恶也 D、为人谋而不忠乎 吾亦为之(2)、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B、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C、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D、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3)、下列对选段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①句中“学而时习之”和②句中“传不习乎”,主要讲的是学习方法和态度。 B、第⑥句中“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是从反面论述问题,主要讲的是学习态度。 C、选文第③句和第⑤句都运用了对比手法,告诫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富与贵”。 D、选文都是儒家的修身之言,讲的是学习问题、做人的道理,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
3、欣赏漫画,总结两条交友原则与同学们共勉。(不超过20字)
-
4、《诗经·小雅·伐木》言:“嘤其鸣矣,求其友声,”鸟儿嘤嘤鸣叫,召唤伙伴呼应。我校初一(5)班拟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活动一:
活动二:
(2)、为了探究交友的内涵,请你收集中国古代有关交友的一则名言警句、一个成语故事,填在下表的空白处。名言警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成语故事
伯牙绝弦
-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人民币正式加入 SDR 货币篮子,成为全球储备货币,这不仅反映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的不断提升,也表明中国开始融入世界金融体系。 B、能彻底治理环境污染,留住碧水蓝天,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C、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
6、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当我看电视的时候妈妈就会坐在我身旁,说我少看点电视,多看看书,絮絮叨叨个没完。 B、吴山看到钱塘江、西湖美景“极美”,想要吟诗,搜索枯肠 , 只能想起《中庸》里的句子。 C、他一向表现优秀,在这次半期考试中也不出所料考出优异的成绩,真是让人喜出望外。 D、他平时读书多,谈话少,谁知一谈起中国古典文学,便口若悬河,无休无止了。
-
7、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嘹亮 徜徉 淅淅沥沥 翻来复去 B、伫蓄 侍弄 呼朋引伴 鸦雀无声 C、博学 决别 茫然无措 温故知新 D、娇媚 确凿 花枝招展 人声鼎沸
-
8、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酝酿(liàng) 应和(hè) 着落(zháo) 咄咄逼人(duō) B、静谧(mì) 莅临(lì) 吝啬(lìng) 谆谆教导(dūn) C、匿笑(nì) 倜傥(tǎng) 绽开(zhàn) 波光粼粼(lín) D、雕镂(lòu) 棱镜(líng) 憔悴(chuì) 人迹罕至(hǎn)
-
9、我们无时无刻都在“看”,外看人间万物,内照心灵深处。看窗外风景,得到美的享受;欣赏他人风采,了解别样的人生;审视自己内心,获得新的认识。对此,你有何联想和思考?
请以“我看”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得抄袭套写。②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③不少于600字。
-
10、小语阅读了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并在公众号分享了一篇读书心得,请帮助他完善。
历史那么远, 却又那么近——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小语 四季旅人 2024-08-15 13: 00
纪实的魅力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斯诺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新闻记者!
①他通过采访红军将领、深入红军生活、对话农民、拍摄照片等方式,搜集到有关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②书中,斯诺深入分析和探究“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出宣扬和评价,融入强烈的主观情感,从而瓦解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③他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并将照耀全中国。事实证明,这一预言是非常有远见的。
闪耀的精神
纪实作品记录的都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让人了解那些远去的岁月,洞察历史真相。这些历史离我那么远,又那么近——红色革命虽然离我们的时代很远,却给予我们精神上的鼓舞,书中无数先辈的优秀品质时时激励着我们前行。 例如________
(1)、小语在“纪实的魅力”中对《红星照耀中国》的分析不正确的是(填序号)(2)、根据阅读体会,列举一位书中先辈的事迹,分析其精神品质以及对自己的影响,完成“闪耀的精神”续写。 -
11、阅读下面三篇苏轼的作品,感受其诗意人生,完成下面小题。
【甲】
书临皋亭
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缭,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坌入①。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② , 惭愧!惭愧!
【乙】
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③?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丙】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背景】三篇文章都是苏轼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所写,分别写于元丰四年、元丰五年、元丰六年。初到黄州,苏轼居于城南江边临皋。
【注释】①林峦坌入:树木山峦(由门窗)映入眼帘。②备:具有、拥有。③营营:周旋、忙碌,形容奔走钻营、追逐名利。
(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是时(这,这个) B、夜阑风静(尽,将尽;晚) C、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D、盖竹柏影也(大概)(2)、解释划线句子意思。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
(3)、【甲】文“① , ”一句俯仰结合,描绘了临皋秀美的景色;【乙】中运用②的手法,以家童鼾声、江声突出夜归时分的宁静无人;【丙】文“庭下如积水空明”一句运用比喻修辞,写出承天寺月色③的特点。(4)、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写道:“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请你结合三篇诗文,说说苏轼得到了哪些人生体味?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楚江①怀古(其一)
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②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③生明月,苍山夹乱流④。云中君⑤不见,竟夕⑥自悲秋。
【注释】①楚江:应指沅江。②微阳:夕阳。③广泽:指洞庭湖。④乱流:形容涌荡的江波。⑤云中君:神话传说中的云神。也兼指屈原《九歌·云中君》,借写屈原之事。⑥竟夕:通宵。
结合全诗,分析本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
13、祁茂顺
汪曾祺
①祁茂顺在午门历史博物馆蹬三轮车。
②他原先不是蹬车的,他有手艺:糊烧活,裱糊顶棚。
③单件的烧活:接三轿马,一个人鼓捣一天,就能完活。他在糊烧活的时愧总有一堆孩子围着看。糊得了,就在门外放着:一匹高头大白马——跟真马一样大,金鞍玉辔紫丝缰;拉着一辆花轱辘轿子车,蓝车帷,紫红软帘,软帘贴着金纸的团寿字。不但是孩子,就是路过的大人也要停步看看,而且连声赞叹:“地道!祁茂顺心细手巧!”
④如果是成堂的大活:三进大厅、亭台楼阁、花园假山……一个人忙不过来,就得约两三个同行一块干。订烧活的规矩,事前不付定钱,由承涪的先凑出一份钱垫着,交活的时候再收钱。早先订烧活,都是老式的房屋家具,后来有要糊洋房的,要糊小汽车、摩托车……人家要什么,他们都能糊出来。后来订烧活的越来越少了,都兴火葬了。谁家还会弄一堂“车船轿马”到八宝山去?
⑤祁茂顺主要的活就剩下裱糊顶棚了。后来糊顶棚的活也少了。北京的平房讲究“灰顶花砖地”,纸糊的顶棚很少见了——容易坏,而且招蟑螂,招耗子。钢筋水泥的楼房更没有谁家糊个纸顶棚的。
⑥祁茂顺只好改行。
⑦午门历史博物馆原来编制很小,没有几个职员,不知道为什么,却给馆长配备了一辆三轮车,用以代步。经人介绍,祁茂顺到历史博物馆来蹬三轮车。馆长姓韩。韩馆长是个方正守法的人,除了上下班,到什么地方开会,平常不为私人的事用车,因此祁茂顺的工作很轻松。
⑧祁茂顺很爱护这辆三轮车,总是擦洗得干干净净的。晚上把车蹬回家,锁上,不许院里的孩子蹬着玩。
⑨不过街坊邻居有事求他,他总是有求必应的。隔壁陈大妈来找祁茂顺。“茂顺大哥,你大兄弟病了,高烧不退,想麻烦您送他上一趟医院,不知您的车这会儿得空不得空?”
⑩“没事,交给我了!”祁茂顺把病人送到医院。挂号、陪病人打针、领药,他全都包了。
⑪祁茂顺人缘很好。
⑫离祁茂顺家不远,住着一家姓金的。他是旗人皇室宗亲,是“世袭罔替”的贝勒,行四。街坊则称之为“金四爷”。辛亥革命后,旗人再也不能吃皇粮了。幸好他的古文底子好,又学过中医,协和医学院特约他校点中医典籍,他就有了稳定的收入。
⑬贝勒府原是很大的四合院,后来大部分都卖给同仁堂乐家当了堆放药材的楼房,只保留了三间北房。金四爷还保留一些贝勒的习惯。他不爱“灰顶花砖地”,爱脚踩方砖,头上是纸顶棚,四白落地。上个月下雨,顶棚漏湿了,垮下了一大片。金四爷找到了祁茂顺,说:“茂顺,你给我把顶棚裱糊一下。”
⑭祁茂顺说:“行!星期天。”
⑮祁茂顺星期天一早就来了,带了他的全套工具:棕刷子,棕笤帚,一盆稀稀的襁子,一大沓大白纸。这大白纸是纸铺里切好的,四方的,每一张都一样大小,不是要用时现裁。
⑯金四爷看着祁茂顺做活。
⑰只见他用棕刷子在大白纸上噌噌两刷子,轻轻拈起来,用棕笤帚托着,腕子一使劲,大白纸就“吊”上了顶棚。棕笤帚抹两下,大白纸就在顶棚上呆住了。一张一张大白纸压着韭菜叶宽的边,平平展展、方方正正、整整齐齐。拐弯抹角用的纸也都用眼睛量好了的,不宽不窄,正合适,棕笤帚一抹,连一点褶子都没有。而且,用的大白纸正好够数,不多一张,不少一张。连襁子都正好使完,没有一点糟践。金四爷看着祁茂顺的“表演”,看得傻了,说:“茂顺,你这两下子真不简单,眼睛、手里怎么能有那么准?”
⑱“也就是个熟。”
⑲“没有个三年五载,到不了这功夫!”
⑳“那倒是。”
㉑金四爷给祁茂顺倒了一杯沏了两开的热茶,祁茂顺尝了一口:“好茶还是叶和元的双窨香片?”
㉒“喝惯了。”
㉓祁茂顺告辞。
㉔“茂顺,别走,咱们到大酒缸喝两个去。”
㉕“大酒缸?现在上哪儿找大酒缸去?”
㉖“八面槽不就有一家吗?他们的酥鱼做得好。”
㉗“金四爷,您这可真是老黄历了!八面槽大酒缸早都没了。现在那儿改了门脸儿,卖手表照相机。酥鱼?可着北京,现在大概都找不出一碟酥鱼!”
㉘“大酒缸没有了?”
㉙“没有喽。”
㉚金四爷喝着茶,连说了几句:“大酒缸没有了。大酒缸没有了。”
㉛很难说得清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手艺人祁茂顺在时代变迁中的生活境遇,故事虽然简单,但耐人寻味,寄寓作者深刻的思考。 B、祁茂顺糊烧活、裱糊顶棚曾经赢得了人们的赞叹,后来被迫改行,这说明他的手艺已经落伍,时代的发展让老手艺没有了用武之地。 C、作者以欣赏的笔触描写祁茂顺的高超技艺,表达对旧民俗的留恋;叙述火葬、钢筋水泥楼房,也表达出对新观念、新事物的认同。 D、小说的结尾含蓄隽永,尤其最后一句“很难说得清他的话是什么意思”,让读者难以琢磨,也引发读者更深刻的思考。(2)、文章第③段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祁茂顺的手艺,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3)、小说中祁茂顺帮助金四爷裱糊顶棚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小说主人公祁茂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
14、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各小题。
饮水与健康
①一个健康的人,有足够的水喝,即使一段时间内不进食,也能维持生命。如果没有水,三天就会导致死亡。如果在酷暑的沙漠中,甚至坚持不到两个小时,死神就会降临。所以《本草纲目》把水放在第一章。中国的先人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的说法。为什么水对人如此重要?
②人体内三分之二以上是水。水是传送养分至人体各个组织、排泄人体废物、体液(如血液)循环的载体,是消化食物、润滑关节和各内脏器官以及调节体温所必须的物质;水是含有溶解性矿物质的血液系统的一部分,它同溶解的钙、镁一样,对维持身体组织的健康必不可少。
③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比如可以预防感冒,并使感冒患者早愈。其原因在于,感冒大多数由病毒引起,身体的皮肤和黏膜是防御病毒和病菌入侵的免疫机制的第一道防线,足够地饮水,可避免皮肤和黏膜干燥,有利于阻止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足够的水可促使人体排除废物,使患者早愈。
④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人如果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状态,身体就无法抵御细菌或病毒的入侵。所以我们在心情烦躁时,应多饮水。水本身对人体有安神镇静作用,有利于人体健康。老年人睡前喝少量的水,可很快安神入睡。
⑤喝足够的水,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人体衰老的过程,就是人体脱水的过程。例如老年人皱纹增多,就是皮肤干燥、脱水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的比倒会逐渐下降。已知水占人体的比重,大体如下:胎儿90%、初生婴儿80%、少年75%、成年男子70%、老年男子小于65%。所以,老年人尤其要养成喝水的习惯。
⑥那么人一天需要喝多少水呢? 正常人体内的水总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摄入和排出量相差无几,变化幅度为1%-2%。美国科学家测定,一个体重65千克的中年人,通过尿液、皮肤蒸发等多种途径,每日排出水的总量为2569毫升。为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每日必须补充2560毫升左右的水。但我们所需的水,不完全来自饮水;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品中也含有水,所以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的水,约需1200毫升。常用饮水杯容量为200毫升,即每天约需饮6-8杯,才能说饮了足够的水。当然,这是指正常状态,在高温天气和运动、劳动强度大的情况下,还要补充约三分之一的饮水量。
⑦还要注意,喝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喝水。饮料多为酸性 , 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功能降低。
链接:有些古老的小办法,对现在仍然适用,居民可以尝试。自来水烧开后,里面的氯化物会被蒸发掉,一些病源微生物也会被杀死。可以在日常烧水时,水开始沸腾后将壶盖打开,让开水滚沸2-3分钟,这样可以蒸发一些水中的氯元素以及残留的有害物质。注意不要沸腾太久,不然会变成不利健康的千滚水。
(1)、下列有关“饮水与健康”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体的皮肤和黏膜是防御病毒和病菌入侵的免疫机制的第一道防线。 B、正常人体内的水总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为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每日必须补充2560毫升左右的水。防线是身上的皮肤和黏膜,足够地饮水,有利于防病治病。 C、自来水烧开后,里面的氯化物会被蒸发掉,一些病源微生物也会被杀死。可以在日常烧水时让沸腾的时间长一些。 D、水,是含有溶解性矿物质的血液系统的一部分,它对维持身体组织的健康必不可少。(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文章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 B、第⑤段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这一特点。 C、第⑥段中加点的“不完全”不能去掉,它在这里说明饮水不是人体需水的唯一来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老年人睡前可以多喝一点水,因为水本身对人体有安神镇静作用,可以帮助老年人很快入睡。(3)、在我们周围,尤其是夏季,不少人爱以喝饮料代替喝水。请你结合本文有关知识,给他们写几点建议。 -
15、古诗文名句默写。
“望”字,在甲骨文中,它很像一幅表意的画,即一个人踩在高处睁大眼睛看向远方。
我们的古诗文中有着千姿百态的“望”:余晖中望去,“树树皆秋色,①”(王绩《野望》)令诗人在满目秋色中更感萧瑟;登楼而望,江面暮霭沉沉,烟雾笼罩,崔颢发出“②?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的思乡之叹;面对“③ , ”(王维《使至塞上》)的景象,王维即景自叹,抒发远离的苦闷;吴均致信友人,“④ , 望峰息心”(吴均《与朱元思书》)表达了望奇绝秀美山峰而生淡泊名利之心的归隐之感。
-
16、阅读下面新闻,完成下面小题。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谢希瑶、边思琪)记者17日从商务部获悉,以“诚信兴商,你我共筑”为主题的2024年全国“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16日在厦门启动,正式拉开全国宣传月活动帷幕,旨在弘扬诚信兴商文化,推动各行业诚信经营,提高全社会的诚信经营水平。
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司长周强在视频致辞中介绍,宣传月期间各地各部门将在全国组织开展“诚信兴业,诚信卫民”“诚信兴商,央企先行”等19项主题活动,集中展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加强商务信用治理、创新信用特色应用、构建信用经济生态等方面的成效举措,普及诚信经营政策法规,倡导诚信经营文化、诚信兴商理念、诚信守规意识。同时,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推出更多信用便利信用惠企、信用经商的政策措施;完善违法失信惩戒机制,加大执法力度,让失信违法者受到惩治。
2024年全国“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由商务部、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门共同举办,今年是活动连续开展的第20年。
(1)、请根据上面新闻内容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2)、小明在市场监督管理局举办的诚信经商的宣传活动上看到一副对联,上下联各缺了一部分,请你帮他把对联补充完整。上联:以诚共事,。
下联: , 商商有望兴隆。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74年的历史就如同一幅画卷:A.1949年的长江前线英勇善战的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 , ruì bù kě dāng;B.1982年的新德里亚运赛场上,中国姑娘吕伟鹤立鸡群 , 凌空一跳博得观众发自内心由衷的赞赏;为了那惊天一着,中国科研人员dān jīng jié lù , 多少人黑发变白发……他们的历史功绩必将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入木三分。同时,我们也要铭记国耻,那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我们不会忘记。C.我们纪念历史,并不是为了jié zé清算,是为了避免“南京大屠杀”式的悲剧不再重演,让人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当然,D.在这举国同庆的日子里,我们不仅要展望未来,也要回顾历史,让我们继续为中华崛起而奋斗!
(1)、根据拼音写词语。(1)ruì bù kě dāng (2)dān jīng jié lǜ (3)jié zé
(2)、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摧枯拉朽 B、鹤立鸡群 C、入木三分 D、惨绝人寰(3)、小菁发现笔记中的这段文字不太通顺,其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A句 B、B句 C、C句 D、D句 -
1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红星中学毕业前夕的主题班会上学生朗诵词:
紧贴学校的心房/仿佛昨天相逢/致以青春的礼赞/许下青春的誓言/花开花落几春风/奏响我们的欢乐与忧伤/云起云飞又朝暮/谱写我们的困顿与想往/不忘初心,青春朝气永在/志在千秋,百年仍是少年/不知不觉/就到了七月/这个夏天/我们,毕业
读了这首朗诵词,是否勾起了你的心思,那些过往是否又历历在目?青春的欢乐与忧伤,青春的困顿与想往,青春的誓言与礼赞……请拿起笔,写下你的青春故事。
要求:①在写作之前,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我写下青春的_____________》;
②不得抄袭套用;
③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能泄露个人信息(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
1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灯光若月
泉涌
①距清明还有一些时日,清明雨急不可待地就到了,淅淅地,惹得街头两旁树叶乱舞——一些飘落在地面,一叶叠着一叶,把人们对先辈的思念织得愈发细致了些,紧密了些。
②我突然忆起去世二十多年的四娘来。她像一块朴实的土地,又像曾经点亮夜色的那束若月的灯光,一生除了繁衍生息和照亮他人,没有传奇。
③四爷是当地有名的裁缝,做的多是些制作衣服的活计,家里家外的大小事儿全压在了四娘的身上。四娘体形单薄,个子不高,身体也不是太好,但一年四季天不亮就起床,下地耕田、砍柴做饭、种菜喂猪、照顾孩子,把家里打理得井然有序。自我记事起,四娘从未脱离过田土,粗糙的双手迸裂着一条条细线大小的口子,像一些黑色的线虫爬在上面。即便如此,四娘也从未感到委屈、发过牢骚,脸上始终扬着笑容。
④四娘家住新屋院子,到水田,有一二里路远的垄沟。为了让粮食收成好些,四娘将一担担牛粪、猪屎等肥料在畚箕里垒了又垒,有时甚至垒到了畚箕的中央,再运到田里。沉重的担子压得她更加矮小,走在田埂上,跟踉跄跄,远看似一个小土堆在移动。
⑤我十岁那年的一天傍晚,从竹子坨挑稻草回家,在新屋院子歇脚。四娘也刚好忙完田里的事回到家中,准备剁猪草煮猪食挑井水。堂哥立国、新国想上前帮忙,被四娘断然制止。“你们到背后赛枞山上去安安心心读书,屋里的事不用你们插手。”说完又对我说:“小毛,你也跟哥哥们一起到山上去看看书,晚上到这里吃了饭再回家。”自从堂哥治国考上大学后,四娘这个传统的农村妇女对文化有了自己的理解,也有了自己的梦想。
⑥赛枞山上全是硕大的枞树,一棵紧挨一棵,夕阳在针状的树叶上铺了一层金光,树叶间金光又漏在地上,犹如生出了一些珍珠。晚风吹来,树叶发出“呼”“呼”的波浪声,加上山林里鸟儿的扑腾声,堂哥们的读书声,好多次我就“醉”在这样的环境里。
⑦入夜,四娘依然催促堂哥们到屋里学习,并提醒把煤油灯拨亮些,别伤了眼睛。厢房里,四娘却在昏黄、微弱的灯光下,帮着四爷在衣物上一针一针认真地缝着扣眼。四娘把头几乎贴在了煤油灯边,粗糙的右手中,细长的缝衣针不停地在衣物上穿梭着。
⑧不知过了多久,四娘起身,拿了家中那盏唯一的马灯,坚持送我回家。出门前,她小心地将头靠近马灯边,双眼透过玻璃灯罩,全神地看着马灯的灯芯,右手一点点转动小圆轴,直到灯芯露出一定的长度,这样一来,相比要费煤油得多。“啪”的一声,火柴划过的声音响起,房间里瞬间亮堂了许多。
⑨没有月亮的夜晚,山村里伸手不见五指,在屋中还明亮的灯光一到室外,瞬间就暗淡了下来,也照不了多远。新屋院子到我家里有一里多路,全是田间小道,有些地方一侧是落差十多米的水田或池塘,一脚踩空,极可能滑落下去。一路上,四娘不停地提醒我“慢点”“踩稳点”。或许是因为年幼视力好,或许是习惯了山村的夜色,那晚的灯光,比圆月发出的光更加明亮,田间的小路也更加清晰。
⑩我到家后,四娘执灯仍站在屋门外,“小毛,你进屋后我再走。”我关上门后,进到后堂屋,一些光亮从窄小的窗户穿了进来,像极了月光。
⑪“灯光恰似月,人面并入春。”十数年来,那抹如月的灯光让堂哥们悉数走出了大山,我也离开了老家。
⑫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过去的事儿在我的记忆中渐渐模糊,甚至遗忘,但那夜的煤油灯光却温暖了我的世界。有的时候,一个人走在漆黑的夜路上,特别希望前面有一处灯光,哪怕它看起来是那么微弱、暗淡,却如皎洁的月光。
(选自达州日报2023年3月31日第六版(有删改))
(1)、第①段中“织”字用得非常精妙,请作分析。(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粗糙的双手迸裂着一条条细线大小的口子,像一些黑色的线虫爬在上面。
(3)、第⑥段写到“好多次我就‘醉’在这样的环境里”。请说说“我”因何而“醉”?(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四娘是一个怎样的人。(5)、请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
20、阅读实用类文本,回答问题。
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
①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
②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苏轼政治失意,兄弟分离,正是豁达的情怀让他将所有的抑郁惆怅融化在了清风明月之中,从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与解放。从容淡定,能让我们在困境中超然忘我,使我们的精神得到升华,让我们的人生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③从容淡定是一种修养。庄子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从容淡定,表现为“八风吹不动”。所谓八风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八风吹不动”意思是说:无论顺境还是逆境,称赞还是诽谤,都能泰然处之。
④怎样才能做到从容淡定?中华民族的先贤志士为我们做出了诠释。正因为有远大的理想,诸葛亮才能做到淡泊宁静;正因为有豁达的胸襟,范仲淹才能做到宠辱不惊;正因为有深厚的爱国情怀,文天祥才能从容面对生死。
⑤做到从容淡定,还需要有专注的精神。面对军阀混战,社会变革,新旧文化激烈交锋的现实,著名学者胡适先生说:“这个世界乱纷纷,先把自己铸炼成器。”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的做的。他排除干扰,从容淡定,潜心治学,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使自己成为一位文化巨匠。
(选文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请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①苏轼政治失意,兄弟分离,正是豁达的情怀让他将所有的抑郁惆怅融化在了清风明月之中,从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与解放。
②庄子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
(3)、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4)、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从容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