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科学课上,为了验证“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与音高的关系”,天天进行了以下 的实验,并将实验结果制成了柱形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补全音高变化柱形图。(在括号中正 确填入“5”“10”“15”“20”四个 数据)

    (2)、在做“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的实 验中,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音高变化柱形图(    )。
    A、用相同的力量拨动尺子 B、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 C、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
    (3)、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不变的条件是
    (4)、分析音高变化柱形图,我们可以发现:声音的高低与有关,物体 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 。
  • 2、如图是三支相同的试管放入不同体积的水,对着试管口吹气, 号试管发出的声音最高;若轻敲试管口,则 号 试管发出的声音最高。

  • 3、 挑西瓜时可以通过拍打西瓜判断其成熟度,因为成熟度不同的西瓜 被拍打时声音的 不同。
  • 4、生活中我们用水壶接水时会听到“水声”,随着水壶中的水越来越 多,“水声”会越来越高,这是因为(    )。
    A、水壶中的水越来越多,水振动的速度越来越快 B、水壶中的水越来越多,水壶内玻璃的振动速度越来越快 C、水壶中的空气越来越少,空气振动的速度越来越快
  • 5、  中国汉语博大精深,同字意义却不同,下列句子中的“高”指音高的 是 (    )。
    A、你朗读的声音太小了,我们听不到,希望你再高点 B、这个歌曲调太高了,我唱不上去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 6、 客厅里装饰的风铃蕴含着科学知识, 一个可以发出“叮叮咚咚”高低不同声音 的风铃,金属管不可能(    )。

    A、长短不一样 B、粗细不一样 C、长短粗细都一样
  • 7、一般情况下,爸爸说话的声音低一些,妈妈的声音高一些,我们推测可能是因 为 (    )。
    A、爸爸的声带比妈妈的厚一些 B、爸爸的声带比妈妈的短一些 C、爸爸的声带比妈妈的紧一些
  • 8、我国很多古诗词、美文中都有关于声音的描述,请仔细分辨句子,回 答下列问题。
    (1)、唐代诗人李白的《夜宿山寺》有这样的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 句诗中的“高声”可以用科学词汇(    )来描述。
    A、悦耳 B、声音强 C、刺 耳
    (2)、唐代诗人杜甫的《赠花卿》有这样的诗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 闻”,这句诗形容声音(填“悦耳”“刺耳”或“强”)。
    (3)、《听听,秋的声音》课文中是这样描述秋天的: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 臂,“唰唰”,是黄叶道别的话音。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曜曜”, 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一阵阵秋 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上面文中描述了许多秋的声音,其中属于 自然界发出的声音的是 。
  • 9、放寒假了,天天跟随爸爸妈妈乘坐高铁回老家去看望爷爷奶奶,途中他听到了 许多声音,请你和他一起分辨下!
    (1)、在车站里,天天听到的声音可能有(    )。
    A、车站广播的播报声 B、浙北大峡谷的瀑布声 C、草原上牛羊的嘶鸣声
    (2)、坐上高铁,天天的耳边响起了各种声音,其中不属于噪音的是(    )。
    A、旁边乘客手机在大声外放短视频 B、车厢中婴儿的哭闹声 C、为消磨时光,天天戴上了耳机,从耳机里传出来的轻音乐
    (3)、到了老家,天天穿梭在街道巷口,听到了更多的声音,下列分类有误的是(    )。
    A、动物的声音:鸡舍中的鸡叫声、池塘中的蛙声 B、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商贩的叫卖声、汽车的鸣笛声 C、自然界的声音:耳边传来的风声、广场舞的音乐声
    (4)、 晚上21:00,爷爷想睡觉了,但是天天的妹妹还想听音乐跳舞, 这时天天应该怎么和妹妹说?  。
  • 10、 在图书馆里,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标语“禁止大声喧哗”,不 能“大声喧哗”可以用科学词汇 (填“强”或“弱”)来描述。
  • 11、在单音体系中,用七个音乐符号“1”到“7”表示音级,这七个音的高低不 同,音级从“1”到“7”表示声音从 到 
  • 12、《黄河大合唱》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中,涉及的发声物体分别是
  • 13、高架桥上经常会有如图所示的玻璃幕墙,它的主要作用是(    )。

    A、减少吹到附近居民区的灰尘 ,保持清洁 B、降低传播到附近居民区的噪音 C、玻璃可以反射光,增加夜间亮度
  • 14、龙龙学会了《牧童》这首歌,在自习课时不自觉地哼起来了 , 对其他同学来说,这时龙龙的歌声属于(    )。
    A、动听的声音 B、悦耳的声音 C、刺耳的声音
  • 15、 以下是《小星星》这首歌曲的一段简谱,这段简谱中,最高的音是(    )。
    A、1 B、5 C、6
  • 16、 在“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这句话中,(    )不属于自然界的声音。
    A、风声 B、雨声 C、读书声
  • 17、 下列成语与声音无关的是(    )。
    A、声名远扬 B、声嘶力竭 C、鸦雀无声
  • 18、下列对电锯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动听 B、刺耳 C、清脆
  • 19、在“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实验中,天天选用了音叉和鼓这两种物体,当这些物体发声时,用眼睛看,发现现象不是很明显,请你帮助他改进实验。

       

    (1)、当用力敲击鼓面时,能听到鼓声,看不清鼓面的振动,关于这个 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鼓没有振动 B、鼓振动得不明显 C、听到的鼓声是人的错觉
    (2)、天天想改进“敲击鼓面”的实验,让现象更明显,下列做法正确的(    )。
    A、用手压住鼓面 B、可以在鼓面上放点泡沫小球 C、可以在鼓面上放点润滑油
    (3)、天天通过实验得出结论:鼓声是因为鼓面振动产生的,如果想要这个结论更可靠,你觉得他可以怎么做?(提示:可以逆向验证) 
  • 20、为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典典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典典使悬吊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会看到的现象是 (    )。
    A、乒乓球被多次弹开 B、乒乓球阻止了音叉振动 C、乒乓球被音叉吸住了
    (2)、如果典典用手握住正在晃动的乒乓球,音叉会(   )。
    A、停止发声 B、继续发声 C、声音断断续续
    (3)、如果典典用手握住正在振动的音叉,会发生的现象是(    )。
    A、音叉停止发声 B、音叉继续发声 C、乒乓球继续被弹开
    (4)、如果将这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如图,会看到水面  , 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