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9月阳光评价一科学月考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5-11-0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三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为了将物体图像放得更大,小科可以选择(        )的放大镜。
    A、凸度大 B、材料好 C、透明度好
  • 2. 下列物体不具有放大图像作用的是(        )。
    A、

    装上水的透明袋

    B、

    没装水的玻璃杯

    C、

    透明的玻璃球

  • 3. 小明的爷爷眼花看不清报纸上的字,他应该给爷爷准备(        )。
    A、近视镜 B、玻璃片 C、放大镜
  • 4.  小智想起在学校里制作的组合凸透镜可以将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那么组合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的(        )。
    A、目镜 B、物镜 C、目镜与物镜
  • 5. 如果小慧想在视野内看到更多的细胞,用下列哪种显微镜比较合适(        )。
    A、目镜10X,物镜10X B、目镜10X,物镜20X C、目镜10X,物镜4X
  • 6. 我们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比观察昆虫的某一部分,发现(        )。
    A、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图像越小,视野越大 B、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图像越大,视野越大 C、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小,图像越小,视野越大
  • 7. 小明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视野中的物体如图所示。若想让物体移到视野的中央,载玻片的移动方向应是(        )。

    A、左下方 B、右上方 C、左上方
  • 8. 在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过程中,小科发现视野内漆黑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没有进行正确的对光 B、没有滴加碘酒进行染色 C、洋葱表皮撕得太厚了
  • 9. 小智在显微镜下看到洋葱表皮细胞中的小黑点是(        )。
    A、细胞质 B、细胞核 C、液泡
  • 10. 如图所示,植物表皮上的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开孔是(        )。

    A、叶脉 B、气孔 C、叶绿体
  • 11. 下列物体不是由细胞组成的是(        )。
    A、

    香樟树

    B、

    孔雀

    C、

    花岗岩

  •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植物细胞的形状都是长方形 B、生物细胞的形态结构是多种多样的 C、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器官的细胞都是相同的
  • 13. 下列液体最适合培养微生物的是(        )。
    A、纯净水 B、鱼缸水 C、碘酒
  • 14. 小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很多微小的生物,其中草履虫是(        )。
    A、 B、 C、
  • 15. 对于微生物的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长繁殖慢 B、种类繁多 C、分布广泛
  • 16. 下列在自然界里能肉眼直接看见的微生物是(        )。
    A、

    基孔肯雅热病毒

    B、

    木耳

    C、

    苍蝇

  • 17.  (        )能使面包、馒头变得疏松多孔。
    A、酵母菌 B、青霉菌 C、乳酸杆菌
  • 1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害处,没有好处 B、疫苗是通过人工减毒、灭活,使其毒性削弱或消失的各类病原微生物 C、放大镜的发明,可以让我们清晰地观察病毒的结构
  • 19. 各种霉菌生长和繁殖的最佳时机是空气(        )时。
    A、高温、干燥 B、寒冷、潮湿 C、温暖、.潮湿
  • 20. 罗伯特·胡克首次发现并命名“细胞”时观察的对象是(        )。
    A、一颗食盐晶体 B、一块洋葱表皮 C、一块软木片

二、连线作图题

  • 21. 把下面实验器材与其作用连线。(尺规作图)。

  • 22. 把下列细胞名称和对应的图片连线。(尺规作图)。

三、实验探究题

  • 23. 2025年夏天,广东省佛山市报告了多例基孔肯雅热病例。
    (1)、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的,医学工作者一般选择来观察病毒。(选填“放大镜”、“天文望远镜”、“电子显微镜”或“光学显微镜”)
    (2)、该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伊蚊的幼虫和蛹只能在水中生长发育。请推测伊蚊的幼虫最可能出现在下列哪种环境中?(        )
    A、干燥的沙坑 B、积水的花盆托盘 C、人行道地砖缝隙
    (3)、基孔肯雅病毒属于RNA病毒,不耐酸、不耐热,58C以上即可灭活,70%乙醇、1%次氯酸钠、紫外线等都能将其杀灭。下列能有效杀灭基孔肯雅病毒的方法有

    ①60℃加热30分钟②紫外线照射③用干毛巾擦拭④用70%乙醇擦拭

    (4)、基孔肯雅病毒会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但也有一些微生物为我们所用,下列食物的制作过程中没有使用微生物的是(        )。
    A、豆腐乳 B、茶叶蛋 C、酸奶
    (5)、在实验室里我们也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

    (6)、为了尽可能看清微小物体的内部结构,我们应该挑选的组合是目镜和物镜

    镜头名称

    目镜

     物镜

    放大倍数

    15×

    20×

    30×

    20×

  • 24. 小科的奶奶不小心把老花镜摔坏了,看不清报纸上的字,小科想帮奶奶做个简易老花镜,邀请你一起来帮忙。
    (1)、自制的放大装置材料必须有(        )的特点。
    A、中央厚、边缘薄、不透明 B、中央厚、边缘薄、透明 C、中央薄、边缘厚、透明
    (2)、小科找来以下材料,你觉得哪些材料加水后可以做成放大装置?(填序号)

    (3)、小科用自制放大装置看报纸,发现每一种装置的放大效果都不同,于是他利用这些放大装置观察相同大小的文字,记录了相关实验数据,请根据记录表回答问题。

    实验编号

    材料特点

     能看到的字数

    直径大小(厘米)

    凸度

    操作方法:贴住书本

     操作方法:调整到最大最清晰

    A

    3

    15

    5

    B

    3

    15

    3

    C

    9

    45

    9

    D

    9

    45

    5

    ①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小科发现实验(填实验编号)的放大效果最好,根据数据推测,它的放大倍数是倍。

    ②实验(填实验编号)可以研究放大倍数与材料直径大小的关系。根据上述数据可发现,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直径大小(选填“有关”或“无关”)。

    ③通过实验A和B的对比,小科发现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有关。

    ④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物品中没有用到放大镜的是
    A. 猫眼             B.近视眼镜         C.望远镜

  • 25. 小明在午餐后把没吃完的面包随手放进了课桌抽屉。一周后,他发现面包表面长出了一块块“绿毛”(如图)。老师告诉他,这些“绿毛”主要是霉菌。

    (1)、导致面包发得的霉菌属于(选填“植物”、“动物”或“微生物”)。
    (2)、小明用放大镜观察,看到像小刷子一样的结构。他又在科学老师指导下,撕取少量菌丝做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图所示的霉菌结构。对比两种观察工具,小明用放大镜只能看见面包上霉菌的(        )。

    A、单个细胞 B、菌落 C、细胞核
    (3)、小明把四片同样大小和重量、来自同一块面包的样品放在不同条件下保存,5天后称重并计算霉菌覆盖率,结果如下:

    编号

    保存条件

    霉菌覆盖率(%)

    面包失重(克)

    常温敞放

    85

    3.2

    常温密封

    60

    1.9

    冰箱冷藏

    25

    0.8

    冷冻

    5

    0.2

    根据上表,小明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温度越(选填“高”或“低”),霉菌生长越慢;密封保存可以(选填“加快”或“减慢”)霉菌生长。

四、综合题

  • 26. 城市污水处理厂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级处理流程净化城市污水的重要设施,主要处理居民生活污水、公共场所污水与预处理后的工业废水。其中活性污泥法是污水生物处理的一种方法,污水先经过格栅、沉砂池去除大颗粒杂质后,流入曝气池。在曝气池里,鼓风机不断送入空气,大量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迅速繁殖,形成褐色絮状的“活性污泥”。这些微生物能把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使污水变清。净化后的水再经过沉淀、消毒即可排放或回用。
    (1)、曝气池中,真正起净化作用的“小卫士”主要是(        )。
    A、泥土颗粒 B、微生物 C、水草
    (2)、污水处理厂向曝气池持续通入空气,最主要目的是(        )。
    A、降温 B、让微生物获得氧气、加速分解有机物 C、把污水搅浑
    (3)、下列哪一操作会降低曝气池中微生物的活性?(        )
    A、保持适宜温度 B、继续通入空气 C、大量投放消毒剂
    (4)、为什么经过微生物净化后的水仍需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