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必修)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江西省赣州厚德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乾安县七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河南郑州47中学暨八校联考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1、忽必烈统一全国以后,贯通南北、纵横全国的急递铺网络开始建立起来。各路府州县根据实际情况,“每十里或十五里、二十里,则设一铺”。《元史·地理志》记载,全国大大小小的急递铺有2万多处。据此推断,元朝急递铺( )A、首创了文书行政管理制度 B、促进统一市场形成 C、使边疆与内地管理一体化 D、提升行政治理效能
-
2、北宋画家重视写生,追求对自然物象的深刻理解和内在神韵的表达。宋徽宗能通过“画中之月季”判断出“现实中月季”的时节,能指出画师所画孔雀的错误,“孔雀升高,必先举左”。与此现象最为契合的思想观念是( )A、知行合一 B、经世致用 C、以农为本 D、格物致知
-
3、北宋统治者将募兵发展为“养兵”政策,每逢荒年饥岁,收成不好的时候,朝廷就要征兵,把身强力壮的男子招募为兵。此举意在( )A、缓解边防压力 B、解决民生问题 C、消除动乱因素 D、推动兵制变革
-
4、如表所示为史籍中关于“交子”的历史叙述。由此可以推断( )
记述
出处
“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之法……谓之交子,富民十六户主之。”
《宋史·食货志》
“民间以铁钱重,私为券以便交易,谓之‘交子’,而富家专之,数致争讼。田请置交子务……卒奏用其议,蜀人便之。”
《宋史·薛田传》
A、现存史料对北宋纸币记载不可信 B、历史研究立场影响历史解释 C、不同材料相互印证丰富历史认识 D、历史真相因年代久无法还原 -
5、如表所示为五代十国时期部分开国皇帝的信息。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
朝代
开国皇帝
出身
民族
即位前的官职
后梁
朱温
贫贱
汉族
宣武节度使
后晋
石敬瑭
贫贱
沙陀族人
河东节度使
后汉
刘知远
贫贱
沙陀族人
河东节度使
南唐
李昇
贫贱
汉族
宁国节度使
A、藩镇势力延续发展 B、多个民族政权并立 C、门第观念趋于消除 D、统治阶级斗争激烈 -
6、唐代最为盛行的马球活动,是唐太宗见“群蕃街里打球”后提倡而普及的。受突厥“男子好樗蒲,女子好蹴鞠”之风的影响,唐代普遍开展女子蹴鞠运动。据此可知,唐代( )A、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B、民族政策开放包容 C、男女地位趋于平等 D、崇文尚武风气盛行
-
7、中唐诗人姚合写道:“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官家不税商,税农服作苦。居人尽东西,道路侵垄亩。”据此可知( )A、政府税制弊端 B、财政收入锐减 C、土地买卖盛行 D、均田制被破坏
-
8、北朝《魏书》是一部家谱式的正史,每一列传后,均附有子孙名字、官爵,最多的竟达百余人。《宋书》《南史》《北史》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情况,而为后人所讥。这( )A、践行了儒家治国理念 B、完善了血缘宗法制度 C、受到了门阀制度影响 D、削弱了正史史料价值
-
9、下图为西汉地方行政结构变化的示意图。据此可知,西汉( )
A、王朝疆域扩大 B、土地兼并严重 C、王国地位提高 D、中央集权加强 -
10、完成统一后的秦始皇在各地纪功刻石,标榜自己的功德,诸如“大圣作治”“原道至明”“圣智仁义”“治道运行”“孝道显明”“振救黔首”“黎庶无繇”等。这反映出秦朝( )A、社会稳定是施政的重要考量 B、改变了以法为教的治国方针 C、确立了外儒内法的统治策略 D、维护纲常伦纪是其立国根基
-
11、公元前9世纪,楚国先祖雄渠自称“我蛮夷也”;楚国崛起后,其国君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黄帝之孙)”。这一变化说明先秦时期( )A、不同地区文化差异消失 B、同源共祖观念得到发展 C、国家统一成为社会共识 D、传统礼乐制度受到冲击
-
12、大篆“九”是龙形图腾文化写法的文字,继而演化出“神圣”“吉祥”之意,再往后就被借用为大数(如图所示)。这印证了中华文明( )
A、多元一体 B、封闭保守 C、兼收并蓄 D、源远流长 -
13、历史是立体的、多元的,认识和把握历史应有多维视角,“现代化”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视角。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代化是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与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从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来看,经济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突破口,通过经济现代化带动其他领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也是从经济现代化起步的,从工业化、四个现代化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勾勒出中国式现代化从有限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的历史演进。
——陈金龙《中国式现代化演进的历史逻辑》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就“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统一后的德国而言,维护国内社会稳定是应对国际敌对势力威胁的前提条件,缓和阶级矛盾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根本需求,化解社会问题则是推进德国工业化的必然要求。于是,俾斯麦竭力推进社会保险立法。1883年-1889年,德国先后通过《疾病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和《老年和残疾人社会保险法》。这三大社会保险法极大地推进了西方社会政策的发展进程,成为西方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1914年,14个西欧国家中有13个国家建立起工伤事故保险制度,12个国家建立起疾病保险制度,9个国家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保障制度在西方国家普遍建立起来。
——摘编自丁建定、谌基东《试论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制度》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存在大量失业人员、难民灾民和乞丐等贫困群体。对此,人民政府积极开展社会救助和社会治理,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发放救济金,救助困难群众。同时,通过资助返乡生产、生产自救、以工代赈等形式解决失业人员的生活困难问题。其次,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封建婚姻制度等封建压迫制度,根除贫困发生的社会制度根源。同时,大力开展社会建设,对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和减免学费,开展扫盲运动,发展医药卫生事业,实施劳保医疗、公费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三大医疗保障制度,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吃药问题,从改造社会和扶危济困的双重维度奠定了新中国社会救助的基石。
——摘编自江树革《中国式社会救助现代化发展道路探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动机并分析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发展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社会救助的必要性。 -
15、交通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继承明代南粮北运的漕运措施,借助大运河将产自江苏、安徽等地的秋粮运往北京。清前中期通过大运河,后期兼通海运与陆运,每年约四百万石粮食送往京师。通州城是大运河的北端,富甲商贾、贩夫走卒汇聚于此,城镇因而兴旺。漕运除了运输粮食,随同搭运的还有朝廷允准的免税商货,即土宜。在清代,土宜运输呈现增多之势。南向北的漕船多附带运输手工业品,北向南的漕船则多运输农产品。咸丰五年(1855年),太平天国起义军横扫南方各省,漕粮北运大受影响。同年,黄河决口侵占河道,截断运河。义和团运动爆发后,海运遭列强封锁,漕粮运输危机不断。1901年,清廷改革漕政,先由招商局商船走海运将江苏、浙江等地漕粮海运至塘沽,再转火车运至永定门,比之漕运费用低、速度快。最终清廷颁布停漕上谕,经过几年的过渡,漕运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张建斌《清代漕运的变迁》
材料二 这些国际运河均降低了东西方物资交流的成本,大大改变了世界航运格局,不仅分别成为埃及、巴拿马两国经济生命线,更是东西方互联互通的要道,成为大国角力场、兵家必争地。
——魏向清等主编《世界运河名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漕运的特点并简析清末漕运停止的原因。(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交通的改变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 -
16、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魏晋南北朝相似,宋朝官员的头衔名号、品阶勋爵也十分复杂。冗官冗吏造成了财政重负与政府臃肿,从行政运作看,这是一种弊端,增加了管理复杂性与制度成本。然而从身份安排看就不同了,叠床架屋的位阶、重沓繁杂的官号,提供了更多晋升机会、品位待遇和荣誉感,扩展了组织规模,增加了政权支持者,增进了内部和谐与生存能力。只把它们看成“弊端”,则无法理解其存在了很多个世纪的旺盛生命力。
——摘编自阎步克《古代政治制度研究的一个可选项:揭示“技术原理”》
材料二 西方文官队伍中实行政务官和事务官相分离,即“两官分途”。政务官是由经过选举或者政治任命产生,他们适用于宪法、组织法和选举法等;而事务官是经公开选拔考试产生的职业官员,他们适用于专门的文官法,如美国在1883年颁布的《彭德尔顿法》。两官分途的核心是保持文官的“政治中立”和“职务常任”,它们的确立是基于政治和技术上的考量:一方面政府要求文官不受党派纷争的影响而公正无偏地履行职责,另一方面是出于保证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需要。
——摘编自秦勃《两官分途:西方文官制度一个基本原则的生成与嬗变》
(1)、根据材料一,归纳作者的观点,并说明评价政治制度应遵循的原则。(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文官制度“两官分途”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影响。 -
17、有学者指出,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和2007-2009年的大萧条中,新兴经济体的情况比处在危机震中位置的美国和欧盟要好很多。在危机中,他们甚至还对国际货币秩序的扩充和改革表示了支持,“系统能够有效运转”多亏了他们的支持。这表明( )A、国际货币金融秩序亟待调整 B、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转存在缺陷 C、世界经济呈现出多极化格局 D、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心的易位
-
18、撒切尔夫人在担任英国首相期间,采用“掺沙子”的做法,打破高级文官一统天下的格局,任命“特殊官员”。同时将“政治态度”作为选拔高级文官的前提条件,白金汉宫的40位常任次官大多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大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此举意在( )A、掌握议会权力 B、减少决策失误 C、提高行政效率 D、完善文官制度
-
19、如表英国不同时期各经济部门的收入分布(单位:万英镑)
1688年
1801年
1831年
农林渔牧业
1930
7550
7950
工矿建筑业
990
5430
11710
商业运输业
560
4050
5900
地产房租
250
1220
2200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由表1数据可推知英国( )
A、已经成为世界工厂 B、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C、农业发展遭遇挑战 D、社会发展呼唤政治变革 -
20、图是创作于1789年的漫画《再见,巴士底狱》,画面以正在拆除中的巴士底狱为背景,一个第三等级的平民正在演奏风笛,他手上牵着一只被驯服的象征着国王路易十六的狮子,腿上操纵着分别象征着教士和贵族的两个木偶。对该漫画的主题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
A、体现对波旁王朝的同情 B、表达对法国大革命的认同 C、号召人们拥护共和政体 D、揭露波旁王朝的腐朽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