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0年代,越来越多的外国科学家涌入美国。受原子弹研制计划的影响,美国政府建立了6个国家实验室。1947—1969年,在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国家航空航天局、国防部等机构的资助下,政府委托高校、研究院、企业等组织兴建了74所国家实验室。美国的国家实验室凭借超一流的硬件条件与科研团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科学家。1970年代,人们认为科学进步对科技创新的影响作用有限,掀起了质疑国家实验室的浪潮,到1981年国家实验室仅剩下34个。从1982年到1991年,美国的国家实验室增加到40个。在持续加强军事科技研究的同时,政府推动国家实验室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卫生健康、生态环境、能源再生的研究中。

    ——据李阳《基于比较视角的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研究》

    材料二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克服科研资金不足的困难,依托高校等科研力量,组建了我国首批国家实验室,取得了一批领先世界水平的成果。1998年以后,国务院提出“培育国际一流实验室”“实行理事会管理制度”“吸引、聚集和培养国际一流人才”等目标,仅在2012年就投入16000余亿元,启动筹建了一大批国家试点实验室。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科研基地布局中存在的交叉重复、功能定位不明确等问题,我国开始对国家实验室进行优化整合,国家实验室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和大型综合型研究基地。

    ——据苏熹《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为主导——中国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发展历程述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中期美国建设“国家实验室”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建设“国家实验室”的不同之处。分析我国建设“国家实验室”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在“国家实验室”建设中国家发挥的重要作用。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对1950~2100年人口的估计与预测。

    人口的估计与预测:1950~2100年(单位:百万)   

    1950年a

    1980年a

    2000年b

    2025年b

    2050年b

    2100年b

    不发达国家

    1670

    3284

    4922

    7061

    8548

    9741

    发达国家

    834

    1140

    1284

    1393

    1425

    1454

    全世界

    2504

    4424

    6206

    8454

    9973

    11195

    注:a估计,b预测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从表中提取至少两个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加以说明(要求:明确提出信息,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驿传(指邮驿)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日行五百余里。有军前机速处分,则自御前发下,三省、枢密院莫得与也。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二   所谓宰辅宣召、侍从论思、经筵留身、翰苑夜对、二史直前、群臣召归、百官转对轮对、监司帅守见辞、三馆封章、小臣特引、臣民扣匦、太学生伏阙、外臣附驿、京局发马递铺,盖无一日而不可对,无一人而不可言。

    ——南宋·魏了翁《应诏封事》

    材料三   从整体上着,宋代交通重心先是东移,继而南移,并形成以京城为中心、连接边防重地的物资运输网络,以及偏重海上的对外交通形势,是国际政治格局与宋朝内部诸因素联动的结果。其中,受募兵制及军事驻防形势制约的财政需求,又导致征商(商税)规模的扩大,从而促进内外商业交通的发展,而这一需求,又正与欧亚国际局势,特别是十字军东征事件相因应,使宋朝出现空前的海上交通与贸易发达的局面。与此同时,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又导致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信息沟通需求和信息增量。

    ——曹家齐《宋代的交通形势与制度》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皇帝所掌握信息渠道特点,并说明其发挥的作用。
    (2)、据以上材料,分析宋代信息传递取得进步的原因。
    (3)、据材料三、简要评析作者的历史研究方法。
  • 4、1952年,美国某公司一张主推其牛津布衬衫系列的广告海报(下图),上面有四个穿着该公司不同款式的白人男性和一名印第安人,下方配文则是“全世界最时髦(聪明)的衬衣”。这主要体现了当时的美国(     )

    A、重视争夺印第安人市场 B、意图笼络印第安人 C、旨在推动印第安人进步 D、种族歧视根深蒂固
  • 5、“从几乎是全部学校所共有的纪律荡然的现象,从一切阶级的道德败坏,从虔诚的人们的不住埋怨、叹息和眼泪就可以看出来”这种观点反映了(     )
    A、启蒙运动后期人文主义的虚妄化 B、文艺复兴时期知识功利的真实写照 C、资产阶级的贪婪导致了社会不满 D、西方近代科学课程中人格属性粗滥
  • 6、宣传画作为一种内容紧跟时代主题、图像紧跟时代热点、形式彰显时代风采,下面是抗战时期的两幅宣传画。这两幅宣传画意在(     )

    A、彰显中国强盛有力的国力 B、宣扬了全民族抗战的军功 C、反映中国战场的牵制作用 D、激扬同仇敌忾的尚武精神
  • 7、清王朝规定,蒙古、新疆、西藏地区的民事、行政和命盗刑事案件都归理藩院之直属机构理刑清吏司管辖。在案件的执行上,一般的刑事案件,可以罚牲畜来代替惩罚,对无力缴纳者或案情有疑者,可以顶佛经入誓,做出保证,则可免罪。这一做法旨在(       )
    A、加强边疆地区司法体制建设 B、促进佛教事业发展 C、保证对辽阔帝国的治理效能 D、践行儒家民本思想
  • 8、19世纪中期在中国任职的英国领事馆官员T.T.梅多斯,根据第一手观察资料做出如下解释。中华民族作为同一个民族,其历史空前悠久,人口不断增加……其真正原因可归结为三个信条和一种制度。这三个信条是(       )

    1.必须靠道义的作用而不是靠物资力量来治国。

    2.让最贤能的人为国家效力是妥善治理国家所必需的。

    3.如果君主道德败坏、肆意放纵自己,从而导致高压的暴政,那么人民有权废黜这样的君主。

    上述材料意在强调(       )

    A、清政府形式上是独裁政府 B、传统政府具有较高精神境界 C、资产阶级参与政治的要求 D、专制政府不具正当行政途径
  • 9、明清时期,浙江衢州地区木植业出现一种“拼”的经营方式:双方通过订立契约,卖方山主在保留山林所有权的前提下出让经营权,作为买方的商人则在预付“拼”金后,获得对山林的长期经营权。这种经营方式的出现(     )
    A、拓展了商业资本投资的途径 B、阻碍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C、推动了租佃关系的普遍形成 D、导致了木材加工业的兴盛
  • 10、北宋学者沈括通过研读唐诗注意到,唐朝人写过不少“富贵诗”,描写当时的“奉养器服之盛”,即奢华生活。在沈括看来,这些描写“乃贫眼所惊耳……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意思就是没见过世面,不值一提。沈括的话反映出(     )
    A、宋人生活和消费水准超过前朝 B、士族阶层以自身经济地位为重 C、除契约关系外的人身束缚减少 D、商业革命使得经济生产率提高
  • 11、唐高宗时组织人员编修《唐本草》,“普颁天下,营求药物”,并令绘出实物图谱。据考证,药典里药图来源至少有13道133州。由此可知,《唐本草》的编修(     )
    A、强调中医的辨证论治 B、传承了前人的编写经验 C、重视药物的实地取证 D、确立了医典的修撰原则
  • 12、尚书一职,秦置于宫禁;西汉沿置,为皇帝收发文书,传达记录诏命章奏;东汉置尚书台,“出纳王命,赋政四海,权尊势重”,成为朝廷的政务中心。这一过程反映了(     )
    A、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B、皇帝近臣演变为中枢官员 C、三公九卿制度确立 D、君权与相权关系渐趋缓和
  • 13、依周制,墓穴的墓道数量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下图为周代秦国国君墓穴形制变化图。据此可知(       )

    A、等级观念日益弱化 B、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C、中央集权雏形初显 D、商鞅变法成效显著
  •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7世纪初,欧洲人就已有组织地向北美移民。但由于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的限制,移民的规模非常有限。……从18世纪末开始,美国的工业革命就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加之美国幅员辽阔、人口稀少、资源丰富,与出现大量过剩人口的欧洲形成鲜明的对比。此时,美国的矿山、铁路、制造、建筑等行业急需大量熟练技工和廉价劳动力。美国铁路公司为了出售铁路沿线的大量土地,大企业为了招募所迫切需要的劳动力,纷纷在欧洲各国设立代理机构,一方面大肆渲染移民获得廉价土地、经营家园的美妙景象,另一方面广泛宣扬美国就业机会多、工资高的优越条件,以广招劳动力。……形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移民高潮。

    ——摘编自陆月娟《19世纪上半期欧洲人向美国移民的历史分析》

    材料二   据统计,1860年至1890年,美国国内对各种科学技术领域的发明所发出的专利许可证有四十四万份左右。在美国重大科技发明中有许多是外来移民直接带来的或创造的。在外来移民中,有很多来自欧洲、亚洲的熟练技术工人和富有生产经验的农民,且外来移民大多具有开拓冒险精神。因此,外来移民的涌入为美国带来了先进的思想文化和先进技术,推动了美国生产技术革新和生产力的提高。如“美国制造业之父”斯莱特就是一位外来移民,美国最早的新型纺纱机就是他制造的。

    ——摘编自傅捷等《试论外来移民对美国近代经济的作用》

    材料三

    ——摘编自(英)科林·麦克伊韦迪、理查德·琼斯《世界人口历史图集》

    判断材料三①②③分别代表的人种,并结合材料一、二,任选两个时间段进行论述

  •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丝绸,改变了西方人的穿着;而西域的物产和音乐,也改变着中国人的日用习惯和音乐风格。中国的儒学,影响了日本、朝鲜的学术发展;而南亚的佛教,也影响了中华文化。汉唐时期对域外文化的吸收消化,促进了盛世的出现;唐宋时期中华文化的远播,又影响着东南亚诸国的发展进程。文化的传播,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表现出积极的历史作用。反过来,历史上有许多一度相当发达的文明,由于与其他地区的隔绝,最终衰落甚至灭亡。

    ——摘编自吴平《中国概况》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亚洲各国通过自身努力,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亚洲成为世界上最具经济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经济发展创造了奇迹,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把握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脉搏,找准地区国家的利益契合点,适时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与东盟“2+7合作框架”等一系列重要倡议。

    ——摘编自杜月明《中国道路开启全球治理新模式》

    材料三   面对今日世界共同的难题,中华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难题的重要启示。中华文化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实现和谐生态的必然途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是建立健康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以民为本,仁者爱人”是公共治理的重要基础;“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确保我们生活的世界既和平稳定又丰富多彩的根本保证。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至宋中外(域外)文化交往的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经济文化影响力的变化及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文化交流的历史启示。
  • 16、重视官员考核是澄清吏治的主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根据“善”和“最”的综合考察把官员考核结果分为三等九级。所谓“善”主要是指人的品德,如工作态度、工作责任感等。所谓“最”主要是对官员的任职才能和工作成绩的要求。

    唐代外考的考核流程是由官员上级初步考核,包括述职、定等、校定、上报,由中央机关吏部考功司复审,考功司作为考核的法定机构,拥有一支非常专业的考核队伍。复审时,由校考使、监考使负责审核监督,之后,公布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可提请复审。所有参加考核的官员,考核成绩在中上以上,每进一等,加禄一季。考核成绩为中中的,俸禄不加不减;考在中下以下,每退一等,夺禄一季;私罪下中以下,公罪下下,解除官职,停发当年俸禄,追还任命书

    ——摘编自田群艳《唐代官吏考课制度述评与借鉴意义》

    材料二   张居正恢复和健全了以六科控制部、院,以部、院控制地方巡抚的旧制,再创制了内阁控制六科的做法。他设置了三本账簿,要求各科的账簿,上半年、下半年各清理一次,查核簿内的事情有无拖延。对各级官员进行考核,做到了“月有考,岁有稽”。除了定期考核外,有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特别考察即闰察。他还依省区分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可以随时对不称职的官吏提出弹劾,对于有政绩的官员,可以为其奏功。

    ——摘编自蒋长芳《张居正的考成法及其在改革中的作用》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考绩总成绩按100分计算,其中工作实绩占50%、操行占20%、学识和才能各占15%,同时规定如果工作实绩单项考核不满30分,也视为不及格。按照文官考绩的多少进行定等。其中,将年考分为六等以上者为一等,70—79分为二等,60—69分为三等,50—59分为四等,40—49分为五等以下者为六等。年考以60分为合格。

    ——摘编自秦涛《近现代中国公务员考绩法制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官员考核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张居正考成法中加强官吏考核的措施,结合所学分析考成法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文官考核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影响上述特点形成的历史因素。
  • 17、18世纪末,法国在华传教士马若索回国时为法国皇家文库收集了几千卷中国图书:传教士杜赫德包罗万象的巨著《中华帝国志》很受启蒙学者的欢迎。这说明当时中华文化西传的重要原因是法国(     )
    A、宗教改革的需要 B、大革命的推动 C、民族国家的形成 D、理性主义成长
  • 18、如表是中世纪欧洲黑死病肆虐期间,意大利威尼斯市当局采取的应对举措。据此可知,当时威尼斯(     )

    (一)

    出台了“巡逻收尸”制度,每天派出船只,在城内的水道里巡逻;为杜绝尸体传染,选择远离城市的偏僻荒岛,挖个大坑,把尸体埋入

    (二)

    专门在老拉撒路岛上新建了医院,把威尼斯居民中有疑似症状的人都送到那里,集中隔离

    (三)

    医生和黑死病患者接触时,身穿泡过蜡的亚麻或帆布衫;发明“鸟嘴式”防疫面具,“鸟嘴”部分塞入防病的草药

    A、政府抗疫决心有待提高 B、有效遏制了黑死病造成的危害 C、疫病的防治手段多元化 D、城市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已建立
  • 19、2004年,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提出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2005年,中国政府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阐明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2007年10月,“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被写入中共十七大报告。这表明21世纪初的中国(     )
    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在外交领域推行多边外交 C、以和平方式应对世界各种挑战 D、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
  • 20、如表格为1994年我国三种私营企业组织形式的企业数统计情况。据此可知,当时(     )

    独资企业

    合股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数(万户)

    增加(%)

    企业数(万户)

    增加(%)

    企业数(万户)

    增加(%)

    商业

    5.33

    99.6

    1.8

    63.8

    7.3

    101.9

    饮食业

    0.74

    102.0

    0.12

    65.3

    0.09

    125.3

    服务业

    0.76

    73.2

    0.27

    69.5

    1.1

    75.6

    修理业

    0.36

    80.1

    0.12

    49.4

    0.05

    120.8

    A、私营企业占据经济主导地位 B、改革深化促进私营经济发展 C、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局面形成 D、有限责任公司成为新兴模式
上一页 46 47 48 49 5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