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厚德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7-12-07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关于分封制和郡县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封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郡县制的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 C、都属于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D、都是为了巩固统治而实施的
  • 2.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2006年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回大陆时参拜了连氏宗祠。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我国古代的(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选官制
  • 3.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井田制 D、行省制
  • 4. 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是分封制的突出特点 C、反映了诸侯之间的经济关系 D、体现了嫡长子继承制是分封制的核心
  • 5. 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
  • 6.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到来,小明的妈妈在家中摆起了香案,供奉家人的祖先。这一风俗源于(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禅让制 D、王位世袭制
  • 7. 商朝人崇信多神,把占卜、祭祀作为与神灵沟通的手段。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使商朝王权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②商王借此强化了王权

    ③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④使商王决策失误,导致亡国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8. 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
    A、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 B、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C、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王权的统治 D、避免了诸侯国势力的增长
  • 9. 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这一制度形成于(    )
    A、秦朝 B、汉朝 C、宋朝 D、明朝
  • 10. 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与西周政治制度相比,主要特点是(    )

    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②世卿世禄制 

    ③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都没有独立性

    ④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都由皇帝任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1.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材料所体现的政治制度是(    )
    A、秦朝的郡县制 B、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D、元朝的行省制
  • 12. 秦朝统一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革除东周以来政治弊端的重要决策是(    )
    A、建立刺史制度 B、确立三公九卿制 C、推行郡县制 D、以法治理国家
  • 13. 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于秦朝设置的(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九卿
  • 14. 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的策略之一是(    )
    A、召开政事会议,完善三省六部    B、众设宰相,分化事权 C、以六部分割相权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统率六部
  • 15. 我国行省制度最早开始于(    )
    A、唐朝 B、元朝 C、宋朝 D、明朝
  • 16. 三省六部制度确立于(    )
    A、秦朝 B、汉朝 C、隋唐 D、元朝
  • 17. 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 18. 史书记载:“宋兴,始以……对持文武二柄。”文中省略的两大机构是(    )
    A、中书门下枢密院 B、三司枢密院 C、中书门下三司 D、中书省枢密院
  • 19. 下图分别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空白处应该填写(    )

    A、三公九卿制 B、内阁制 C、二府三司制 D、一省制
  • 20. 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体现了(    )
    A、专制统治的需要 B、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C、国家统一的需要 D、统治者权力相互平衡的需要
  • 21. 下列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B、皇帝挑选亲信重臣担任军机大臣 C、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 D、军机处的设立者是雍正帝
  • 22.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后,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    )
    A、内阁 B、军机处 C、三司 D、枢密院
  • 23. 下列关于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清朝雍正帝时开始设置,由亲信组成

    ②提高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③军国大事完全由军机处裁决

    ④军机处的建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24. 下列事件属于近代中国民众自发抗击列强侵略的事件是(    )

    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②黄海海战

    ③刘永福黑旗军

    ④义和团运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25.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反映的是(    )
    A、清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清政府镇压起义军 D、刘永福率黑旗军在台湾抗击日军
  • 26. 《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    )
    A、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额赔款 B、列强势力开始进入中国腹地 C、列强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D、列强开始争夺在华路矿权
  • 27. “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台湾)丘逢甲《往事》)使诗人“夜夜梦台湾”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 28. 中日甲午战争后,民间组织义和团自发进行的反帝爱国运动最主要的意义是(     )
    A、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阻止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 C、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D、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其灭亡进程
  • 29. 19世纪末的民谣“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掉电线杆,扒了火车道。杀尽东洋兵,再跟大清闹”,不能说明这一时期劳动人民的斗争(    )
    A、体现出朴素的反帝精神 B、完全认清了封建政府的反动本质 C、具有盲目排外的特点 D、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
  • 30. 某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一段民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此民谣应出自(    )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B、义和团运动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北伐战争期间

二、材料分析题

  • 31. 丞相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影响重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国始置丞相……自秦帝国建立之初至汉武帝,丞相行事的标准:“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出则监察而量是非”。

    ——龚延明《中国古代制度史研究》

    材料二:明太祖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以左丞相胡惟庸谋反为借口,罢中书省,废丞相制,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位,分任朝政,直接由皇帝指挥。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丞相制度始于哪一时期?并概括秦朝丞相的主要职权。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初年的丞相制度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变化的直接影响。
  • 32. 阅读下列材料:

    战争名称

    时间

    发动国家

    战争主要结果及其影响

    鸦片战争

    英国


    中国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严重的侵害;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日本

    1900年—1901年

    德、奥、美、法、英、意、日、俄

    中国被迫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上面的表格。
    (2)、根据表格栏目和所填内容,为表格设计一个标题。
  • 33.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1377年到1904年间获取进士的人中有42%来自下层社会。这种流动作为一种吸纳机制,增强了社会结构的弹性,并有利于对社会的驾取与整合。有学者把科举制度看作是古代联系社会动力和政治动力的纽带,是维护儒家学说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

        科举制度的废除导致四民社会的解体与封建等级制的消亡,提高了农工商的地位。人们纷纷从“读书做官”的思想中解放出来,开始走向广阔的社会。1910年江苏省旧式士人从事实业者占比30.4%,新学堂毕业生与归国留学生从事实业者更是占比37%。一些士大夫开始办厂经商,如状元出身的孙家鑑、张春等在各地F击续投资办厂。科举制废除后各级各类学堂的大期実兴办,特别是女子教育的出现,扩大了教育对象。此外,新式课堂教学中逐步采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而在教学内容上,传统的儒家经典只占27.1%,而数理化等新知识却占72.9%。这大大便利了近代新式教育的普及。

    ——杨齐福《科举制度的废除与近代社会的转型》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科举制度在古代社会发挥的作用。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废科举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