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必修)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江西省赣州厚德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乾安县七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河南郑州47中学暨八校联考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1、下图反映的是寒门子弟入仕比例的变化情况。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世卿世禄制的限制 B、九品中正制的影响 C、察举选官的盛行 D、科举制度的推行
-
2、唐朝敦煌壁画飞天造型精美,形态各异。多元的舞蹈风格鲜活展现各民族风貌,丰富的乐器种类彰显多民族智慧,是中华艺术瑰宝。这反映出唐代( )A、军事力量强大 B、民族政策开明 C、边疆开发充分 D、政治制度先进
-
3、据下表可知,唐朝时期长安城( )
《旧唐书·儒学传》(上)
是时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俄而高丽及百济、新罗、高昌、吐蕃等诸国酋长,亦遣子弟请入于国学之内……儒学之盛,古昔未之有也
(宋)《南部新书》(上)
西市胡人贵蚌蛛而贱蛇珠。蛇珠者,蛇所吐尔。唯胡人辨之
A、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城市 B、是全国性政治经济中心 C、汇聚了世界各地各类人才 D、成为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
4、钱穆在《国史大纲》里指出:“贵族世袭的封建制度在战国、秦、汉时期就被打破。然而东汉以来的士族门第到魏晋南北朝时,其地位几已成为‘变相的封建,……它是从皇权政治而来,又依一定的条件向皇权政治转化,向皇权政治回归。”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A、官僚政治体制的渐趋瓦解 B、以官举士的方式不利于政治清明 C、封建割据势力的日益膨胀 D、门阀政治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
-
5、南北朝后期,宇文泰恢复被孝文帝改掉的鲜卑姓,并赐汉族功臣鲜卑姓,还经常赐功臣以名字,所赐的名都是汉字雅名,没有一个鲜卑语名。到了隋朝建立之初,这一批人又不论胡汉,都被恢复汉姓。这一过程( )A、实现了南北方政治的统一 B、利于加强统治集团凝聚力 C、适应了鲜卑族自身的发展 D、是北魏封建化改革的延续
-
6、公元前111年正月,汉武帝振司马迁为钦差负责新开拓地区的郡县设置。随之,汉朝廷不仅在河西设立郡县、移民屯垦,而且在西南夷和两越地区设郡置县。《史记·平淮书》记载:“番禺以西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且以其故俗治,毋赋税。”这些举措( )A、表明国家行政效率显著提高 B、印证了经济交流导致政治制度的变化 C、说明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D、利于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
7、汉武帝一方面加强对商业和商人的管理,实行彻底的币制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地方铸钱,统一货币;另一方面将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这些措施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发展 B、使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发展起来 C、使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得以提高 D、使朝廷对社会的经济控制加强
-
8、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到:“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他是在肯定秦朝( )A、实行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 B、开创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C、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D、进行分类登记的户籍制度
-
9、史书记载,秦穆公“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秦孝公提出要“成帝王之业”;张仪劝秦惠文王“以成伯(霸)王之名”;秦武王“欲车通三川,以窥周室”。据此可推知( )A、秦国历代君主尚贤尊王 B、秦统一天下具有历史基础 C、秦国逐渐完成了国家统一 D、秦国战略中心向西转移
-
10、孟子认为“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荀子认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据此可知,两者都主张( )A、无为而治 B、尚贤使能 C、以民为本 D、兼爱非攻
-
11、“角力”是我国古代的重要活动,它起源于周代的“讲武”习俗,据《礼记·月令》中记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到了战国时期,“角力”由单纯的搏击技巧训练变为宣扬武威、展示军事实力的“讲武之礼”,各国多通过两国选手比赛的胜负来达到耀武扬威的目的。这种变化反映了战国时期( )A、周王室权威不断衰微 B、礼制观念已延伸至军事领域 C、统一战争改变军事训练 D、时代需要影响社会价值取向
-
12、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一些诸侯国以“尊王攘夷”等号召组织同盟,合力对抗他们认定的所谓“夷狄”国家。据此可知( )A、周王室的地位得到提升 B、周边少数民族的威胁增强 C、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D、诸侯王对分封秩序的维护
-
13、有学者认为,商朝的王畿是“国都不远的地方,由国王直接控制”,王畿以外“隶属于商王朝距离遥远的诸侯方国,对王朝所负担的义务是很有限的,也只能是名义上的服从”。这主要是因为( )A、商朝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B、商朝疆域局限于王畿地区 C、内外服制度弱化商王统治 D、商王对诸侯方国没有影响力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梁启超一生所撰史学著作颇丰。在20世纪初流亡日本期间,他在《新史学》中提出旧史学只以帝王、个人为中心,完全没有群体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是不能够承担救亡的重任的。他指出,“历史者,叙述进化之现象也,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他批判孟子的“一治一乱”说,认为历史不是简单的循环,而是螺旋式发展的。梁启超认为:“英雄者,乘时势也,非能造时势者也。人群之所渐溃积累、磅礴蕴蓄,既已持满而将发,于斯时也,自能孕育英雄,以承其乏。故英雄虽有利益及于人群,要不过以其所受人群之利益而还付之耳。”梁启超提出“历史科学”和“科学的历史”观念,鼓励并引导历史研究者采用包括统计法在内的科学方法。
——摘编自刘书凤《梁启超史学思想述略》
材料二
汤因比是20世纪颇受争议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少年时期见证了西方帝国主义最为鼎盛的场景,青年和中年时期历经了两次惨绝人寰的世界大战。在汤因比一生的事业中,《历史研究》(10卷)和《国际事务概览》(34卷)占据着最为显耀的位置。他曾自述:“自1924年至1956年,我在撰写《历史研究》的同时,还为伦敦的皇家事务研究所编写一部当代国际事务的年鉴……假如我不同时期做这两项工作,我便一项工作也做不成。”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汤因比公开指出,如果世界要想寻求到和平的话,西方必须承认其侵略行径并弥补其给非西方世界造成的伤害。然而,批评之声几乎贯穿汤因比的一生。将“文明”而非民族国家或人类整体作为历史研究单位既是汤因比的一个重大学术贡献,也是汤因比的研究饱受诟病的原因之一。
——摘编自任东波《“文明”与〈历史研究〉:汤因比的历史观》
(1)、根据材料一,归纳20世纪初梁启超史学思想的进步之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启超、汤因比在历史学领域作出贡献的共同因素,并谈谈你对史学研究和政治现实的关系的认识。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一位巴基斯坦诗人、哲学家提出,“如果伊斯兰教想要成功适应现代世界,那么,‘创制’就不仅是当代穆斯林的权利,更是他们应尽的义务”。在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不少新兴的以穆斯林为主体的国家将传统的伊斯兰教法实体压缩为仅包括婚姻、家庭和遗产继承等狭小领域的“穆斯林家庭法”,而将有关商事、民事、刑事以及政治制度等方面的规定皆以西方式的法律制度代替。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巴基斯坦一度提出“实行伊斯兰制度”的口号,但政府只是有选择性地恢复了部分宗教刑罚,而且在审判程序上也作出严格规定。传统的伊斯兰教刑罚更多地起着威慑作用,历来很少被付诸实践。
——摘编自李林《穿透“复古”与“现代”的迷雾——如何理解现代性语境下的伊斯兰教法》
材料二
独立后的巴基斯坦实行联邦制,政治运行表现出高度的中央集权特征。 当地方法律与联邦法律相矛盾时,无论立法时间先后,地方法律都必须服从联邦法律。巴基斯坦的政体是议会制,家族政治与聚居型多民族结构的结合使巴基斯坦政党具有地域化、族群文化特征,几个全国性政党分别是不同族群的代表。巴基斯坦所在地域历史上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南亚次大陆的必经之地,这导致生活在巴基斯坦的各个民族社会生活形态不同,风俗习惯各异,所操语言有别,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明显,但巴基斯坦又推崇单一文化论。随着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早期的能源基地、基础设施和港口陆续竣工,两国产业合作将以经济特区和工业园区为平台逐渐展开,这些平台皆建立在当地社会基础上,需要充分的人力支持和友善的文化氛围。
——摘编自孔亮《巴基斯坦俾路支民族主义极端化及其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巴基斯坦新兴民族国家文化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些特征的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角度评析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可能面临的挑战。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技外交在原则、立场、方式方法等很多方面都符合外交的一般特点,但同时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科技外交的领域、活动方式和影响因素如下图所示。科技外交与科技政策、外交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实践中呈现出“为了外交的科技”“为了科技的外交”“外交的科技”三个维度。科技外交的成效对外交和科技都有着重要影响。
——摘编自罗晖、李政等《当代中国科技外交的实践与特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的知识,任选一个或多个维度,自拟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金主完颜亮)尝一铸正隆(年号)钱,绝不多余,悉用中国旧钱。又不欲留钱于河南,效中国楮币(以楮皮纸为材质的纸币),于汴京置局造官会,谓之“交钞”,拟见钱行使。而阴收铜钱,悉运而北,过河即用钱,不用钞……
(南宋某使臣)入金国,道汴京,有交钞所……然东南之地有会子,又有川引、淮交、湖会,而鼓铸之所,亦复不一,所以常困,钱币多而贱,秤提无策。而彼(金国)则惟以交钞行之河南,以中国旧钱行之河北,似反简易也。
——摘编自马端临《文献通考》
材料二
自洪武八年(1375年)推行钞法后,作为法定货币主币的宝钞大体上一直在贬值,实际上不能承担大宗交易所需的货币职能,但朝廷仍屡次颁布禁止金银交易的命令。明宣宗极力收钞,以布帛支给官俸,民间也用布帛交易。明英宗时,按洪武九年(1376年)旧制,“令民以银、钞、钱、绢代输”,其中的赋税折银,只是部分用于官俸。明孝宗时,大部分商税折银征收,武宗时的官俸以“银为主钱为辅”,世宗时,全部商税实现折银征收。至万历时,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明末,顾炎武曰:“今民间输官之物皆用银,而犹谓之钱粮。”
——摘编自周家明《论明代货币的运作—铜钱、宝钞与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金时期货币运作的突出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代货币运作模式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古代中国货币运作模式的因素。 -
18、2016年,英国通过公投决定“脱欧”。次年10月底,欧洲理事会主席对英国“脱欧”方式给出三个选项。图2所示为《中国日报》特约漫画家据此创作的《脱欧三条路》。漫画揭示了欧盟( )A、内部团结因英国脱欧而破裂 B、主张用外交手段解决分歧 C、同英国的共同利益难以割舍 D、试图维持欧洲的总体稳定
-
19、表2所示为1919年和1929年美国部分经济发展指标。据此可知,此时的美国( )
表2
年份
收音机销售额/亿美元
汽车产量/万辆
建筑业产值/亿美元
农场破产率
1919
0.45
150
120
6.4%
1929
8.42
540
175
17.7%
注:这一时期,美国出口肉类价值下降88.9%,出口小麦价值下降33.3%。
A、成为全球电器制造中心 B、农民生活水平明显下降 C、产业发展存在不平衡性 D、城市化破坏了乡土社会 -
20、列宁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表示说:“要一下子、普遍地、彻底地取消官吏,是谈不到的。这是空想,但是一下子打碎旧的官吏机器,立刻开始建立一个新的机器来逐步取消任何官吏,这并不是空想,这是公社的经验。”列宁意在强调,巴黎公社( )A、对旧势力作出较大妥协 B、消除了官僚主义的作风 C、树立了政权建设的榜样 D、借鉴了西方的文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