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韩愈认为儒学的道统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一直传承到孔子、孟子,而孟子之后,道统失传。他构建了儒家从尧到孟子的传承谱系,并以继承孟子道统为己任。韩愈的主要目的是(     )
    A、挖掘儒学发展的脉络 B、传承儒学圣贤的思想 C、维护儒学的统治地位 D、重塑儒学的学术体系
  • 2、1879年英国商人美查创办点石斋石印局,并于1884年创办《点石斋画报》,在其后20年间风靡中国。由民族资本家徐润创办的近代中国最大石印企业——同文书局,在不长的时间里将《二十四史》《图书集成》等数万种鸿篇巨帙秘籍珍本批量石印出来。据此可知,石印技术(     )
    A、阻止了西方对华文化渗透 B、助推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C、提升了印刷的质量和成本 D、带动了出版业的长期繁荣
  • 3、缪斯宫是希腊化时代的著名学术中心,也是现代“博物馆”一词的起源。它最初是供奉缪斯女神的宗教场所,后发展为集科学、艺术、哲学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机构,吸引了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埃拉托斯提尼等学者在此从事研究。缪斯宫位于下图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 4、20世纪40年代,考古学家德·法格在尼日利亚的诺克河谷发掘出陶器塑像、石斧和古代冶铁遗迹,随后又发现了包含13座炼铁炉的村落遗址,经测定这些文物所处地层约在公元前1000纪中叶。这一考古成果(     )
    A、可用于研究铁器的传播路径 B、证实了当地手工业世界领先 C、可以佐证西非文明的原生性 D、反映了西非早期国家的产生
  • 5、1880年,埃及法雍地区考古发现50余件阿拉伯文印刷品,时间跨度为10世纪至14世纪。最早的印刷品约印制于900年,内容为《古兰经》经文及伊斯兰教祈祷文,且均采用“中国的方式”(雕版印刷)制成。这一现象可用于说明(     )
    A、雕版印刷术由阿拉伯人改进并推广 B、中国印刷术向非洲传播的路径 C、阿拉伯帝国推动了丝绸之路的扩展 D、宋元时印刷术开始向域外传播
  • 6、有学者指出:有唐一代,安史之乱、泾原兵变、吐蕃东进、黄巢起义都曾占据过长安,而唐朝廷始终未亡;至唐末,东南割据,漕运殆绝,大唐帝国最终土崩瓦解。这一认识意在强调(     )
    A、中央集权式微 B、南方影响力上升 C、社会矛盾尖锐 D、运河交通的重要
  • 7、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推行三长制,规定五家为一邻,设邻长;五邻为一里,设里长;五里为一党,设党长,由本乡“强谨者”充任,负责清查户籍、征发赋役。这一制度的推行(     )
    A、促进了鲜卑与汉族通婚融合 B、加强了中央对基层的控制 C、保障了均田制度的有效实施 D、削弱了门阀士族政治特权
  • 8、秦统一后,朝廷确定以重赏钱财的方式安置诸子功臣,但以王绾为代表的高级军功集团发起了封建诸子的动议,以博士淳于越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精英则发出了“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的质疑。据此可知,当时(     )
    A、军功集团动摇统治根基 B、安置诸子功臣政策不合时宜 C、治国理念存在严重分歧 D、中央集权体制缺乏社会基础
  • 9、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遗址共有墓葬800多座,有些大墓内的随葬品堆满了墓坑,其中大量的是彩陶壶,器形基本相同,花纹复杂多样,甚为精美,远远超出个人的实际需要,有的墓葬出土绿松石和海贝,而有些小型墓却只随葬十几件陶器,有的甚至没有葬具,仅以残陶器作为象征性的随葬品。马家窑文化在时期上最接近(     )
    A、北京人遗址 B、龙山文化 C、姜寨聚落遗址 D、大汶口文化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是客观真实的存在,对历史的研究和表述,则是历史研究者通过研究工作对客观历史的理解,是主观同客观的结合。例如,西汉实施盐铁官营是客观的历史,但《史记》对此政策的批评则体现了司马迁的个人看法。同时,人们的认识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同一历史对于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意义。例如,拿破仑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被很多法国人誉为民族英雄,在波旁王朝复辟后又被一些人看作盗世奸雄,今天很多人则把他视为推进历史发展的重要人物。

    请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中外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从上述一个或多个视角展开论述,并阐明自己的看法。(要求:自拟题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结构宗散,表述清晰,不得抄袭示例)

  •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0年,美国议员麦金莱推动国会通过了新关税法,把平均税率提高到42%。但麦金莱于1897年就任总统后,设立专门机构与欧美国家商讨互惠协定,并于1901年发表演讲指出“商业战争是不可能获利的,善意和友好贸易关系政策将避免报复行为,互惠条约与时代精神是一致的,报复措施则不是”。

    ——摘编自《国家财富:美国贸易政治史》等

    材料二  1930年,胡佛政府通过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再度提高了1922年《佛特尼-麦康伯法》规定的高关税,把农作物原料的平均税率提高到48.92%,其他商品的税率提高到34.3%。其他国家则采取增加关税、实行定额进口和公开禁运等报复措施,美国进出口总额急剧下降,加速了经济衰退。

    ——摘编自《美国经济史》等

    材料三  1934年“新政”期间,美国国会通过了《互惠贸易协定法》,规定总统在三年之内,可以不通过国会缔结贸易协定,有权提高或降低关税50%,从而迎来了贸易政策的新时代,美国与22个国家签署了降低关税的贸易协定。据统计,从1934年到1937年,美国出口额从21亿美元增长到33亿美元。

    ——摘编自《美国商贸政策的制度根源:政治、联盟与国际贸易》等

    (1)、根据材料,概述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美国关税政策的演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总结国际贸易中应遵循的准则。
  •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后,一批爱国者看到外国入侵力量的胁迫,感到对祖国境内一些边疆地区,一些少数民族,有进行深入研究的迫切需要,于是马上动手来弥补。

    ——摘编自《赵俪生文集》

    九一八事变以后,国难日亟,边疆开发的呼声益甚嚣尘上,研究边疆之学术团体,亦如春笋怒生。全国抗战爆发后,各学术机关相继迁至后方,并获得珍贵的边疆民族材料。

    ——摘编自《边政公论》等

    材料二  建设西北国防,保全西北领土,是开发西北最重大的目标。此外,就民生言,西北物产丰殷,幅员广阔、开发可拓殖增产,使民安居乐业;就文化言,中国文化实由西北而东南,故欲研究固有之文化、非积极开发西北不可;就民族言,西北民族庞杂,苟使交通便利,接触较多,自能融洽一致。

    ——摘编自1932年《新西北季刊》等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有利于改善全国的生态状况;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此战略的实施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实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近代西北研究热出现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以来不同时期国人对西北开发认知的异同。
  •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为解决“地有余利,民无余财”的问题,推行均田制,一方面肯定耕者对现有耕地的使用权,另一方面让无地农民有权耕垦荒田。均田制的推行,使无主共比点在游空区银纯合,北它的自耕农大为增多,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

    ——摘编自《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  西魏北周时,宇文泰置府兵,募百姓充之,使地主武装逐步中央化。隋唐兵制,多袭北周旧制。府兵之制,无事耕于野,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则兵散于府,将归于朝。隋唐府兵,虽未为最理想之制度,而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与府兵制度之施行有关。

    ——摘编自《府兵制度考释》等

    材料三  隋炀帝始建进士科。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大要有三:学馆生徒,州县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科目有明经、进士等岁举之常选;天子自诏者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进士为时所尚久矣,是故俊才实在其中。缙绅虽位极人臣,而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摘编自《新唐书》等

    (1)、根据材料,概括北朝至唐初制度建设的主要创新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释制度沿革与隋唐国家治理的关系。
  • 14、1919年,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出现了燃料短缺。有学者写道:“维也纳的电灯忽明忽暗,电车停运,这都是因为原来从北方运来的煤炭现在大部分被一条新的国界挡住了。”这条“新国界”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德意志帝国建立 B、奥匈帝国解体 C、捷克斯洛伐克独立 D、波兰复国
  • 15、 工业革命之前,人们的工作场所和家庭住所间没有明显界限,家庭成员往往从事相似的工作。工业革命后,随着工厂的兴起,在许多城市家庭中,丈夫需要早晚往返于工作场所和家庭住所之间,妻儿则待在家里。上述变化反映出(   )
    A、生产技术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B、居住条件和基础设施的改善 C、贫富分化和阶级差异的形成 D、生活空间和劳作方式的改变
  • 16、1588年,为了防止百姓以武犯禁,日本太政大臣丰臣秀吉颁布了《刀狩令》,坚决禁止百姓持有刀、弓、枪等各种武器,所有国主、地方官应尽收民间各类武器上缴。法令施行后,佩带武器成为武士的特权,这导致了(   )
    A、武士集团形成 B、封建军事专制强化 C、天皇地位巩固 D、幕府集权统治建立
  • 17、 研究指出:自亨利八世改革以来,英国新教与天主教争端不断,直至伊丽莎白一世时期,新教的统治地位才彻底确立;在她治下出现了莎士比亚等诗人和剧作家,同时英国在音乐和哲学方面也达到了创新和活力的顶峰。这一论述意在说明英国(   )
    A、文学艺术发展受制于王权 B、市民文学与骑士文学充分发展 C、国教会深受罗马教廷影响 D、宗教改革为文艺复兴作了铺垫
  • 18、 公元前8至前6世纪,古希腊人的地理认知范围不断拓宽。起初他们将充满风暴和危险的黑海称为“不好客海”,但随着航海技术发展,他们改称黑海为“好客海”。黑海称谓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是占希腊(   )
    A、殖民范围扩大 B、文化中心转移 C、奴隶贸易发达 D、国家统治稳固
  • 19、1989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比1978年增加了四倍多。1990年北京亚运会期间,全国各地的名优新特产品来京展销,花色品种逾万,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十余万游客云集争购。这些经济现象表明当时我国(   )
    A、践行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生产的商品极大丰富畅销全球 C、更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20、 《人民日报》曾刊登《新年唱词》,反映了各阶级的心声。其中,工人说:工业建设顶重要,看谁今年搞得棒;农民讲:反霸减租正推广,有田有地有余粮;百货店里胖掌柜想:人民购买力增强,通货不会太膨胀。上述唱词反映我国正在(   )
    A、实施“一五”计划 B、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C、进行“三大改造”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