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必修)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江西省赣州厚德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乾安县七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河南郑州47中学暨八校联考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为了在中国西部地区建立新的国防工业基础,准备和坚持长期抗战,国民政府策动了规模巨大的工业内迁。内迁工厂大多数是当时中国工业界各行业中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管理和技术水平较高的名牌厂。如内迁民营工厂中大鑫制罐厂、上海机器厂、中国亚浦耳电器厂、华生及华成电器厂等,都是中国近代工业中名列各行业前茅的者。内迁的国营工厂多数是当时最先进的钢铁联合企业。这些工厂的内迁,不仅把当时沿海地区的相对来说较为先进的工业设备、工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到了大后方,更重要的是使大批工业科技人才和熟练技工汇集到大后方,据1941年的统计,内迁的工程技术人员达2万余人。
——摘编自黄立人《论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工业科技》
材料二 1964年5月,毛泽东提出,要考虑解决全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问题,加强三线建设,防备敌人的入侵。8月,中央作出了在三线地区开展以战备为中心大规模建设工业、交通、国防科技设施的重大战略决策。三线建设从1964年开始,到1980年,全国三线地区共投入2052.68亿元,相当于1953年—1964年投资的三倍。根据1984年普查,在中西部建成了1945个大型企业、科研设计院所。三线建设无论规模还是时间跨度都是前所未有的。由于涉及国防安全,三线建设当时不见诸报端。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工业内迁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中国三线建设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中期,钱穆发表《中国社会演变》,认为社会有它本身内在必然的发展。中国社会不会长停留在殖民化的状态下,也决不会再回复到宋明以来科举社会的老路去;并表达了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四点看法。
第一,中国社会决不能常靠古老的农村经济作中心,而且古老的农村经济也早已在此一百年来,给外来的资本主义荡溃无存了。中国社会之必将工业化,走上以新科学工业配合农业,先复兴本国社会经济,再配合上国际贸易,在整个世界经济圈中占一席位。
第二,中国社会决不能且亦断不该走上资本主义社会的路。这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及现代世界潮流趋向的人,所同样首肯的。
第三,中国社会发展,必将在其内在自身获得一种自发的生机。即是从它传统历史文化所形成的国民性中,获得一种精神上之支撑与鼓励,领导与推进。而决不能从外面如法炮制,依样葫芦地模仿抄袭。
第四,培植真正的中国智识分子。没有知识分子,则对社会发展之前途提不出理想,提不出方案。社会不会在盲目中发展,必先有知识分子的理想与方案出现。
——摘编自钱穆《国史新论·中国社会演变》
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任意一点或整体),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
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晋短暂统一中国,初以黄纸登记当地居民户主姓名、年龄、家庭情况,装订成册,称为黄籍。后由于战乱,中原地区大批流民流寓江左,形成了许多侨民郡县,带来管理不便。东晋初,政府将南方土著居民仍以黄籍登记,侨民编入“白籍”不承担赋役,与“黄籍”土著百姓生活无异而负担不同,侨民与土著矛盾突出;有的侨民成为豪门世族的佃客、部曲,出现“编户虚耗,南北权豪,竞招游食”“国弊家丰”的局面……后东晋政府先后十次颁布命令,将侨民编入所居郡县户籍,与黄籍户一样承担国家赋役,称作“土断”。对于世家大族隐藏户口的,严厉打击。南方土著和北方侨民混合杂居,侨民“后裔遂长为南方之人矣”。“以土断定”使侨置系统与当地系统混合编制,构筑成新的地方行政辖隶系统。
——摘编自雷震《黄、白籍问题与“土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晋对侨民管理的变化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晋对侨民管理变化的影响。 -
4、理性预期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西方经济学流派,该学派认为理性预期使得人们能够预料到政府政策的结果,并因此采取相应的对策,最终使政策失效。80年代其主要思想已被西方经济学界所普遍接受。这是由于该学派( )A、顺应了经济自由化的潮流 B、解释了宏观调控的合理性 C、揭示“滞胀”现象的根源 D、适应了企业国有化的趋势
-
5、1921年,俄共(布)建立监察委员会,其任务是同官僚主义和升官发财思想以及滥用职权的行为作斗争。监察委员不能兼任其他行政职务,有权出席本级党委会以及苏维埃委员会的一切会议并有发言权。本级党委会必须执行监委会通过的决议。这一举措( )A、确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B、实现了公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有益于经济政策的长期施行 D、利于维护革命队伍的纯洁性
-
6、下图是反映16世纪欧洲社会状况的漫画。画中右边是新教徒,左边是天主教徒,中间是一架天平,天平右侧托盘中的物品是圣经,左侧为教皇。该漫画意在( )A、宣扬教皇至高无上的神圣权威 B、说明新教的势力已远超天主教 C、强调灵魂获救要靠自己阅读圣经 D、呼吁教会主持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
7、非洲班图人有编筐匠、木匠、铁匠、陶工等,这些工匠“每一个人生产为了自己,同时也为其他的部落成员,陶工给予编筐匠以陶器而得到筐子,裁缝把缝制好的皮口袋供给铁匠而得到铁刀”。这反映了当时班图人( )A、重视手工业技术的改革创新 B、垄断了东非的商业贸易 C、手工业生产呈现商品化趋势 D、工匠生产分工的专业化
-
8、古希腊剧场的设计综合考虑了阳光照射、风向、排水等因素,以避免内部空气不流通而影响公民的身体健康。这表明古希腊( )A、科技文化繁荣发达 B、民主政治具有深厚文化基础 C、建筑凸显人文精神 D、戏剧激发了公民的参政热情
-
9、“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将大量重点项目放在西北、西南和东北等内陆地区。以上海为代表的沿海工业城市则通过派遣专业人才、支援设备资金、动员企业搬迁等方式予以支持。这( )A、体现了新政权的制度优势 B、完善了工业体系 C、保障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D、消除了国防压力
-
10、1932年冬,为筹措建设资金和军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苏区多次发行建设公债和借谷票,福建上杭苏区群众积极购买。次年春,《红色中华报》号召苏区群众退回购买的公债券和借谷票(即将借变成捐,不要政府归还),上杭群众依然热烈响应,纷纷退回公债券和借谷票。这表明当时( )A、党中央“左”倾错误已清除 B、革命根据地经济形势好转 C、苏维埃政权赢得民众认同 D、国民大革命高潮基本形成
-
11、下面漫画刊载于1909年5月11日《神州日报》,标题是“探囊取物”。该漫画揭示了( )A、中国人自建第一条实用铁路的背景 B、“东南互保”给清政府带来的危机 C、清政府“铁路国有”政策的后果 D、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方式
-
12、《南京条约》签字后,清政府向英国发出照会,要求就《南京条约》未竟事宜继续进行谈判,所提要求之一为“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事件,应明定章程,英商由英国办理,内民由内地惩办”。英国由此获得的特权是( )A、协定关税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领事裁判权 D、军舰巡查贸易权
-
13、明代思想家李贽在《寄答留都》中宣称:“我以自私自利之心,为自私自利之学,直取自己快当,不顾他人非刺。”这说明李贽( )A、倡导自然人性 B、反对君主专制 C、注重启发民智 D、强调内心道德
-
14、下面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疆域示意图。下列关于这一朝代边疆管理的表述,正确的是( )A、①处:设奴儿干都司,对东北地区进行直接管理 B、②处:设宣政院,通过册封和朝贡进行间接控制 C、③处:设台湾府,由福建晋江履行行政管理职能 D、④处:设北庭都元帅府,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辖
-
15、西晋末年始,北方人口因动荡大量南迁,南迁人口未纳入所在郡县正式户籍,不负担国家调役。东晋于咸和年间(326~334)开始实行“土断政策”,即取消客籍户,“不论侨土”将居民一律编入正式户籍。可见土断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抑止士族势力膨胀 B、控制人口扩大赋役来源 C、缓和侨土之间矛盾 D、发展经济实现重心南移
-
16、有学者统计如下:
齐鲁儒学学者占比
《史记·儒林传》
71.79%
《汉书·儒林传》
45.60%
《后汉书·儒林传》
36.36%
这种变化表明
A、儒学传播范围日益扩大 B、区域经济发展较不均衡 C、佛道思想冲击儒学地位 D、商品经济冲击传统观念 -
17、下图是一幅关于一战后国际关系的漫画,发表于1921年12月。画中德国被描绘成水中求救者的形象。该漫画反映当时( )A、德国面临着经济大危机 B、英法德三国间经济合作 C、德国对英法的外交策略 D、英法对德人道主义援助
-
18、下图是1978年与1986年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 B、城市产业结构日益完善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酝酿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
19、如图是公元前7世纪亚述帝国宫殿中一幅浮雕(复制品)的局部图。该图展现了亚述帝国( )A、繁琐的宫廷礼仪 B、复杂的官僚体系 C、奢华的贵族生活 D、丰富的物产资源
-
20、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一 14世纪时,欧洲的手工作坊雇佣工人数增多,引发了一些变化:行东本人不再是劳动力,变成了完全的经营者、监督者。行东的收入不再具有手工劳动收入性质,而变成了经验管理收入和利润收入,而利润收入主要来自对雇工和学徒的剥削。帮工和学徒成为主要劳动力,过去的师徒关系已经转变为雇主与雇工之间的关系。
——捕编自厉以宁《资本主义的起源》
材料二 朕的若干臣下……用树篱、堤坡和其他围栏将朕的英国王国内的一些市镇、村庄和 其他地方圈了起来,他们将居住在那里的朕的臣民从自己的农田中驱赶出去,使上述房屋、市镇、村庄周围的区域和里面的农田、土地都沦为牧场,并为了他们的私人利益,在那里放牧羊群和其它牲畜。
——摘编自亨利八世给圈地调查委员会的谕令(1517年)
材料三近代殖民主义的产生时期,正处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这一时期的殖民活动深深打上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的烙印,它既带有封建专制的特性,又充满着商业资本的贪婪。抢掠金银及贵重物品、不等价贸易、贩卖奴隶,专制统治及超经济的剥削等,成为这一时期殖民统治和掠夺的主要内容。
19世纪后,殖民侵略的目的除确保欧洲国家工业产品与剩余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外,还要为本国的剩余资本寻找投资场所。因此,暴力和经济结合下的资本输出,最大限度地牟取了高额垄断利润。
——摘编自王助民《近现代西方殖民主义史》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14-19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