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必修)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江西省赣州厚德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乾安县七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河南郑州47中学暨八校联考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1、明清时期,地主在拥有“田底权”(所有权)的前提下把“田面权”(经营、使用权)转给他人,而坐收地租;佃农可以把田面权转让、出卖以及传给子孙后代。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业耕作方式的改进 B、人身依附关系的强化 C、传统生产关系的调整 D、社会阶层流动的加速
-
2、清代政务的处理有一明一暗两条渠道,明的是指官员将题本、奏本递送至通政司,由其转交内阁,内阁票拟后呈送皇帝裁决;暗的是指臣僚将奏折直接递呈皇帝,皇帝御览亲批后发回奏折人。这意味着清代( )A、中枢机构运作更趋合理 B、权力分配体制发生新变化 C、中央机构职权划分细密 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
-
3、据统计,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全国府、州县级行政单位共有1346个,明末则为1564个。与明初相比,明末各地方行政单位的编制变化不大,但明朝的人口数量从明初到明末翻了一倍还多。据此可以推断,明朝( )A、地方政府行政职能逐渐萎缩 B、高产作物传入导致人口增长 C、基层治理模式更加科学高效 D、地方政府规模与人口增长相适应
-
4、据《元史·兵志》记载,全国共有驿站1383处。马可·波罗称全国共有驿邸逾万所,“此种驿站备马逾三十万匹”。正如元人所言:“四海为家……适千里者,如在户庭,之万里者,如出邻家”“无阗域藩篱之间也”。这有利于( )A、加强领土的控制与管理 B、扩大统治区域 C、密切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D、缓和社会矛盾
-
5、唐代中期后,一些学者冲破了汉代以来“疏不破注”的解经传统,大胆怀疑甚至否定汉唐学者对《春秋》所作的传注,开创了“舍传求经”的新局面。这一变化( )A、阻断了儒释道三教合流 B、为儒学发展注入了活力 C、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D、促进了儒学思想的统一
-
6、唐初规定,门下省以侍中为长官,其享有审议、驳正官员奏状的权力,对国家财政、御史弹奏状、六品以下官员或司法机构“断流以下罪”及除免官员的奏抄等,若认为不便施行,可以封驳奏还。这一规定( )A、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需要 B、使地方和中央的矛盾趋于缓和 C、保障了唐代吏治的清明与高效 D、有利于打破世家垄断入仕局面
-
7、钱穆在《国史大纲》里指出:“贵族世袭的封建制度在战国、秦、汉时期就被打破。然而东汉以来的士族门第到魏晋南北朝时,其地位几已成为变相的封建,……它是从皇权政治而来,又依一定的条件向皇权政治转化,向皇权政治回归。”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A、官僚政治逐渐瓦解 B、举士的方式不利于澄清吏治 C、割据势力日益膨胀 D、门阀政治是历史环境的产物
-
8、汉武帝时期,地方出现一批倚仗财力、武断乡曲、欺压平民的豪强和游侠。汉武帝一方面将其强制迁徙出本土,另一方面又任用酷吏为地方官对其不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这在当时(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不利于庄园经济的发展 C、强化了君主专制 D、推动了监察制度的完善
-
9、《史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东巡郡县,南登琅邪,于琅邪台上刻石立碑,其文曰:“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显白道理……尊卑贵贱,不逾次行。奸邪不容,皆务贞良……六亲相保,终无寇贼。欢欣奉教,尽知法式。”这反映出秦朝( )A、着力于强化基层政权建设 B、德治与法治的争论已消除 C、注重神权与皇权的结合 D、重视儒家伦理教化作用
-
10、据西周晚期的《柞钟》铭文记载,柞接受了周王“司五邑甸人事”册命,铭文中的致谢对象,却只有自己的上级“仲大师”,这与早期铜器颂扬的文词惯例不合。这种“受职公堂谢恩私门”的情形是( )A、王朝君臣关系变异的写照 B、礼乐制度瓦解的结果 C、贵族政治初现端倪的例证 D、青铜铸造进步的体现
-
11、广告与改革开放
在改革开放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商业广告曾被等同于欺骗、浪费、奢靡的“资本主义事物”。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四川宁江机床厂的广告,这是《人民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反对意见则认为宁江机床厂的做法“是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的原则相违背的”。当年8月5日,《人民日报》以头版头条的形式指出:“现行的沿用了多年的机电产品分配办法有很大的缺陷……产销见面的试验,就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改革。”1985年前后,上海的标志性建筑“国际饭店”顶楼,竖起了“东芝”的巨幅霓虹灯广告。此事被部分愤怒的市民形容为“鬼子进村”。为此,代表官方意见的《文汇报》和《解放日报》刊文指出:“既然我们允许和欢迎外商贸易来往和做广告,既然国际饭店顶端是可以做广告的地段,那又为什么非不给人家做呢?”
——摘编自2006年黄升民、丁俊杰、刘英华主编的《中国广告图史》
70年代末80年代初,广告曾一度成为世界管窥“中国向哪里去”的窗口。概括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
-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徽商是一个文化素养较高的社会阶层,他们不仅从书本中学习文化知识,而且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从实践中学习提高经商技能。徽商在异地他乡立足发迹,讲道义、重诚信是最核心的因素。微人外出经商总是按血缘、地域聚居,这种以亲情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团体参与市场竞争的方式是结成商帮的直接原因,且它在集聚财力、物力、人力及统一行动方面等都有很强优势。
——摘编自膝祁源《徽商兴衰的现代启示》
材料二 “讲道义”“重诚信”“重视科举和功名”等价值观的形成对徽商事业的发展和成败十分重要。良好的商业信誉使徽商能够在竞争中取胜。然而,徽商经商的指导思想是为了“谋生”而不是为了“求利”,这限制了他们不断追求利润的精神。许多徽商当其积有余资,往往撤业而归,或自身“弃贾归儒”,或延名师督课子弟业儒,使本来很有发展前途的商业经营,转瞬之间化为乌有。
——摘编自张俊《试探徽商价值观形成的动因及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徽商崛起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徽商的价值观。
-
13、科技进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2019年1月22日至25日,世界经济论坛2019年会在瑞士达沃斯召开,年会主题为“全球化4.0,打造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全球结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展开有多种原因,其中,封建制度的结束就是一个明显的工业革命导火线。随着封建制度于18世纪初在西方消失,贵族及大地主所享有的各种特权(例如贸易的专利)也随之消失。这些改变推动了自由贸易,形成了更大规模的市场,使工商业的发展更为蓬勃。在这种改变下,旧有的家庭式工业生产模式已不能满足贸易发展的需要,所以人们便致力改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以增加产量,因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材料二
材料三 克林顿政府采纳了供给学派“平衡预算”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逐年减少,并在1998年出现盈余。为了实现低通胀率和低失业率条件下的温和增长,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常常是松中有紧、紧中有松。政府还推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抢先占领信息科技的全球制高点,教育投资从1989年的3500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6500亿美元,把开拓国外市场置于对外战略的优先地位,制定了美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国家出口战略”。
——王清平《论美国新经济的实质》
材料四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①、②对应的核心动力。据材料结合两次工业革命分析,“工业文明”对世界市场的影响。(3)、结合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美国如何调整经济政策使美国美国IT产业迅速发展。(4)、根据材料四,针对在“器物上感觉不足”, 中国采取了什么措施?综合上述回答,你认为中国怎样才能适应工业4.0时代的发展。 -
14、下面是中国1400~1794年的人口增长简表,这种变化说明
年代
人口数量
1400年
6,500万人
1600年
1.5亿人
1700年
1.5亿人
1794年
3.13亿人
A、社会安定有利于人口繁殖 B、战乱频繁使人口增长率下降 C、传统多子多福观念的影响 D、商品经济发展需要更多人口 -
15、蒂姆.哈福德在《塑造世界经济的50项伟大发明》中指出,当电动机像现在的网络这么年轻时,工厂主人仍热衷于蒸汽机,真正大的变革才刚刚浮出地平线。他意在强调A、科学理论需要时间的检验 B、蒸汽机比电动机更为先进 C、动力的革新推动社会变革 D、新技术的推广具有渐进性
-
16、英国随军记者在《纽约时报》上发表评论称:“对圆明园内部彻底的破坏,只不过是对大清皇帝桀骜不恭以及清国人对待战俘方式的一个小小惩罚”。该评论( )A、抹杀了火烧圆明园的性质 B、促使中英矛盾进一步升级 C、成为英国扩大侵华的借口 D、阐述了火烧圆明园的原因
-
17、据美国历史学家统计,西方国家从事奴隶贩运900趟,所贩奴隶卖价1500万镑,净赚1200万镑。殷殷鲜血,累累白骨,不知道在波涛汹涌的大西洋海底深渊埋葬了多少黑人奴隶的骸骨。这一现象反映了A、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形成 B、非洲社会发展的落后性 C、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 D、三角奴隶贸易的艰难性
-
18、1939—1941年,国民政府实施地方“新县制”改革,赋予县及县以下单位更大的自主权,实行在民意和民选基础上的地方自治;地方实行行政、教育、军事合一的一体化组织建构;明确县级地方财政的自收自支原则。由此可知,国民政府“新县制”改革的主旨是A、消除地方分裂割据,实现全中国统一 B、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全面经济封锁 C、激发民众坚持抗战的爱国热情 D、为“抗战建国”打造地方性的持久动员力
-
19、有学者指出:“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下列有关 “□□□□”这一事件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B、列强侵略势力渗透到中国内地 C、西方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廷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工具
-
20、“它毕竟在中华大地上点燃了一种快速蔓延的希望之火,使无数人才陡然振奋,接受竞争和挑选。国家行政机构与广大民众产生了一种空前的亲和关系。”促成这种“亲和关系”的是( )A、三省六部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