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左传·襄公十四年》载:"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辅佐),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这段材料最能反映春秋时期(     )
    A、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B、限制君权的思想 C、官僚体系的等级森严 D、士大夫阶层的责任意识
  • 2、《共产党宣言》指出:“封建行会工业被取代后,由于世界市场的持续扩大,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这一论述直接解释了_____的历史必然性。(     )
    A、圈地运动 B、新航路开辟 C、商业革命 D、工业革命
  • 3、李圭在1877年写成的《环游地球新录》中记载了自己由上海出发,经日本、美国、英国、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返回上海的环球旅程,并提到当时中华“不信日动地圆之说者十常八九”。这一记述最直接反映了晚清时期(     )
    A、西方工业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中国航运 B、知识分子普遍接受近代天文学理论 C、传统观念与科学认知之间存在冲突 D、环球航行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主要途径
  • 4、有学者指出,清朝在近代主权理论传入前已开始国家形态转型。下列史实最能体现其从“王朝国家”向“近现代主权国家”转变特征的是(     )
    A、通过朝贡体系维持东亚宗藩秩序 B、签《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边界 C、设理藩院管理边疆少数民族事务 D、通过军事斗争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 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找到以下史料:(松江府)“户一十七万七千三百四十八:民一十三万五千三百五十八,儒一百八十六,医八十三,军三千五百七十四……匠五百七十九,僧尼寺院六百一处,僧六千七十二名;道士宫观七十六处,道四百九十四名。”该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
    A、汉朝的“编户齐民” B、隋朝的“大索貌阅” C、宋朝的主客户制 D、元朝的“诸色户计”
  • 6、某著作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农器图谱占全书80%的篇幅,几乎包括了传统的所有农具和主要设施,堪称中国最早的图文并茂的农具史料,该著作是(     )
    A、《四民月令》 B、《齐民要术》 C、《农书》 D、《农政全书》
  • 7、在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都发现了距今4000多年前的史前城市遗址,以下遗址中属于史前城市遗址的是(     )
    A、湖北石家河城遗址 B、郑州商城遗址 C、内蒙古兴隆洼遗址 D、陕西姜寨遗址
  •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美国内战之后,奴隶制的遗留问题并未因黑人奴隶解放而消失,而是通过种族隔离、劳动市场歧视和社会福利排斥等方式延续。冷战期间,对自诩“自由世界领袖”的美国来说,国内严重的种族歧视和隔离问题令其在国际社会上极度难堪,损害其地缘政治利益。马丁·路德·金和菲利普·伦道夫等黑人领袖利用美国决策者的冷战考量,发起向华盛顿进军。1963年8月28日,来自美国各地的25万多名黑人和白人,乘坐各种交通工具抵达华盛顿,整齐的游行队伍从华盛顿纪念碑走到林肯纪念堂,多位组织领袖发表演讲。除该运动外,从1963年5月中旬至年底,美国40个州、315个城市共发生2062起民权示威活动。该运动获得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全世界人民大力声援,给美国政府施加了巨大压力。之后,美国国会通过1964年《民权法》和1965年《选举权法》。然而,上述两项标志性的立法没有彻底清除美国政治和经济中的结构性不平等,美国黑人在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面临系统性障碍。美国黑人把批判矛头对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结构性的经济不平等才是根源所在。

    ——摘编自谢国荣《国际视野下的1963年“向华盛顿进军”》

    (1)、根据材料,指出1963年“向华盛顿进军”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民权运动。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对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采取了大力摧残破坏的方针,有意识地以大学为破坏目标。七七事变后的一年中,108所高校中有91所受到日军的各种破坏。国民政府决定将沿海沿江的各高校内迁,并制定措施鼓励和扶持内迁的高校及学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迁往长沙,于1937年10月联合成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春因长沙屡遭轰炸,又迁往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迁至西安,组成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3月又迁往汉中,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迁往四川的有国立中央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等。浙江大学先后四迁,同济大学则先后六迁。师生们背井离乡,辗转奔波,常常要忍受饥饿和疲劳,背负行装,翻山越岭,向沿途民众宣传抗日救亡。就是在这样的艰难条件下,广大师生保持高度热情。如西南联大上课不点名,自修课也不督促,但从来无人缺席。晚上,那些未能挤进图书馆或阅览室的学生便到校外茶馆里温习功课,一直到深夜。

    材料二:1936-1941年全国专科以上学校概况表

    学年

    校数(所)

    教员数(人)

    职员数(人)

    学生数(人)

    1936

    108

    7560

    4290

    41992

    1937

    91

    5657

    2966

    31188

    1938

    97

    6079

    3222

    36180

    1939

    101

    6514

    4170

    44422

    1940

    113

    7598

    5230

    52376

    1941

    129

    8666

    6503

    59457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修订版)》

    (1)、根据材料一,指出抗战时期高校内迁的原因和内迁师生的表现。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抗战时期高校内迁的历史价值”为主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汉武帝即位数年后,决定改变和亲政策,反击匈奴。元朔二年(前127),汉将卫青领兵出云中,取河南地,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直接威胁。汉在那里设置朔方郡并修缮秦时所筑边塞。同年夏,汉朝募民10万口徙于朔方。元狩二年(前121)春,霍去病出陇西,西入匈奴境内千余里。同年夏,霍去病从北地郡出兵,越过居延海,南下祁连山,匈奴右部遭受沉重打击,匈奴浑邪王杀休屠王率部归降。汉朝在原来匈奴控制的河西地区,陆续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河西四郡的设立隔断了匈奴与羌人的联系,加强了汉朝对这些地区的经营和控制,打开了中原与西域的交通。元狩四年(前119),卫青、霍去病分别从定襄、代郡出发,向漠北穷追匈奴,经过此役,匈奴主力被迫向西北远徙。朔方以西至张掖、居延间的大片土地纳入汉朝统治,保障了河西走廊的安全。从此,汉与匈奴的强弱形势发生了根本转变。

    ——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主编《新编中国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用斜线“//////”在图中标示出河西走廊所在的区域。
    (2)、根据材料,概括西汉经略河西走廊的举措。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汉经略河西走廊的积极影响。
  • 11、“全球南方”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集合体。在新形势下,西方国家将争取全球南方视为秩序竞争成败的关键,既加强与全球南方合作,又遏制打压、规制同化全球南方,维护其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据此可知“全球南方”(     )
    A、国家间存在着复杂利益关系 B、是改革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力量 C、挑战和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 D、是推进区域经济集团化主导力量
  • 12、1956年8月,我国漫画家米谷创作了漫画《苏伊士运河的覆舟》(如图)。该图意在(     )

    A、声援埃及人民的正义斗争 B、抨击美苏对埃及的军事争夺 C、揭示殖民体系在非洲崩溃 D、呼吁不结盟运动的深化发展
  • 13、二战后,美国将旅游援助项目纳入马歇尔计划之中,鼓励美国公民赴欧旅游,希望通过大众旅游消费来振兴欧洲盟国经济,缓解其对美国的贸易赤字问题,在经济和外交等方面加固资本主义堡垒。该项目旨在(     )
    A、以经济援助强化美元霸权体系 B、服务建立世界霸权的战略 C、渗透意识形态进行“和平演变” D、促进欧洲经济恢复和发展
  • 14、1905年,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主张联合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一切形式的斗争,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1908年,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了提拉克,引发了孟买10多万工人的政治总罢工。这表明印度(     )
    A、民族意识加强推进反帝斗争 B、非暴力不合作策略的转变 C、民族资产阶级获得广泛支持 D、无产阶级已成为主导力量
  • 15、1871年,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提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是应该打碎和摧毁它,“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深刻阐述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形式和一般原则。这说明巴黎公社(     )
    A、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 B、揭露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C、推动第一国际的成立 D、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 16、如图为欧洲总体及欧洲主要国家1750-1914年的人口变化示意图。导致这一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美洲粮食作物的传入 B、全球范围的人口迁移 C、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D、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
  • 17、以下是对新航路开辟后某国家的描述。符合该描述的国家是(     )

    ①商人航行到葡萄牙殖民地,装载糖、兽皮和巴西木材;

    ②至少有250艘该国船只活跃在大西洋地区,约占该国商船总数的12.5%;

    ③东印度公司还前往印度洋海域和东亚海域,将当地出产的货物转运到欧洲;

    ④在亚洲入侵印度尼西亚,建立巴达维亚殖民地。

    A、16世纪的西班牙 B、17 世纪的荷兰 C、18世纪的法国 D、19世纪的英国
  • 18、如图为14世纪位于意大利普拉托的呢绒染坊达蒂尼公司的销售示意图,这种销售形式在当时十分普遍。这折射出当时意大利(     )

    A、国家统一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 B、科学革命推动手工业技术的革新 C、宗教改革削弱罗马教廷的权威 D、商品经济发展为新思想提供沃土
  • 19、罗马共和时期,由于对外征伐和内战,罗马公民人口呈减少趋势。罗马帝国时期,为解决人口危机,奥古斯都相继出台相关法律,倡导传统家庭观念,鼓励结婚多育并惩罚不婚不育。后世诸帝大都奉行这类婚育法令,并加以补充和优化。这些措施体现出(     )
    A、维持帝国稳定的需求 B、罗马法的系统完整 C、西欧封建王权的加强 D、基督教的巨大影响
  • 20、1984年与1982年相比,江苏省粮食总产由2855万吨增至3353万吨,农村生产固定资产总量由90.2亿元增至115.3亿元,其增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省历次农村变革所没有的。这一成就体现出(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动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积极推动 C、经济特区的示范引领作用 D、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推动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