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必修)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江西省赣州厚德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乾安县七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河南郑州47中学暨八校联考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1、《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其中的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西河流域等地,这说明阿拉伯( )A、长于借鉴缺少创新 B、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C、地跨亚、非、欧三洲 D、文明的发展具有包容性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实际上,董仲舒所完成的工作比起他的先辈来说要容易得多,因为他处于一个了不起的历史关头。这时,宗法一体化结构与独尊儒术在皇权干预下终于成为现实。董仲舒的学说内容庞杂,但总的来说是集前人学说中有利于宗法一体化结构的内容于一体。他提炼、强化了《韩非子》《吕氏春秋》《公羊传》中君权至上的大一统的政治论,并把它和邹衍等阴阳家们的天人感应、五德终始的学说相结合。他继承了孔、孟的有为的行为、伦理学说,并以荀子的性恶说和“一天下”就要“务息十二子之说”为理论根据,强行推行儒家说教,使得思想文化专制主义也成为事实。
——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
材料二 《新青年》的作者们说,个人主义是他们的新道德、新思想、新信仰的核心。这虽然表现了他们还只能从资产阶级的思想库藏中寻找武器,但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这个思想武器是发挥了战斗作用的。从个人有独立自主权利的观点出发,他们提倡独立思考,反对依附古人,反对盲从封建权威,反对作习惯势力的奴隶,要求从封建传统束缚下解放人的个性与才能,使其能够得到自由的发展。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儒学思想的基本特点,并分析该思想产生的负面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思想界呈现出的新现象。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决定儒学地位发生转折的主要因素。
-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材料二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摘自林伯渠《荏苒三十年》,延安《解放日报》,1941年10月10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所对应的代表性历史事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 -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封建官僚绅士,一方面继承了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另一方面将这种思想付诸实施。自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他们进行了一场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史称“洋务运动”。
——摘编自徐晓军《浅谈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材料二:洋务派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并派遣幼童到欧美留学,开近代教育之先河。其勇于实践与创新,在军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都为中国的近代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王贵兰《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的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中对洋务运动影响的看法。 -
5、在《觉醒年代》里,陈独秀说道:“中国现实政治和人民生活、政治理想都无关系…好像狗争骨头一般罢了。新文化运动是人的运动;我们只应该拿人的运动来轰散那狗的运动,不应该抛弃我们人的运动去加入他们狗的运动。”这表明陈独秀A、主张个体思想独立与自由 B、鼓动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统治 C、引导中国走上了俄式道路 D、认识到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
-
6、20世纪初,陈独秀、董必武、林伯渠等皆直接参与过辛亥革命运动。武昌起义后,陈独秀担任过安徽都督府的秘书长。朱德称他自己“就是在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于1909年在云南讲武堂参加同盟会的”。这表明辛亥革命( )A、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干部条件 B、具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推动中国社会发生巨变
-
7、下图所示形势的出现与近代某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该条约产生影响的是( )A、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D、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
8、康有为在其回忆录中记述了“公车上书”之事,许多论著据此认为康有为发起和组织了“公车上书”;但据当代史学家考证,康有为组织的十八行省公车联名上书,根本没有去送。这说明( )A、回忆录的使用需与其他史料互证 B、一手史料不能真实反映历史事实 C、时代环境影响对历史事件的评判 D、当代史学家的史学研究更为客观
-
9、下图所示为义和团揭帖,其中写道:“君非桀纣,奈有匪人。最恨和约一误,致皆党鬼殃民。”这体现了义和团( )A、旨在推翻清政府 B、具有爱国与迷信的双重性 C、有广泛群众基础 D、开启了中国救亡图存进程
-
10、“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其意在( )A、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B、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C、重塑儒学正统地位 D、增强国人民族意识
-
11、1861年,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这表明洋务新政致力于A、发展资本主义 B、改变封建制度 C、推动社会转型 D、挽救国家颓势
-
12、1864年,两江、直隶、陕甘、四川、闽浙、两广总督及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巡抚等都出自湘淮系。这反映了( )A、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B、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 C、地方割据局面的形成 D、汉族官僚集团的崛起
-
13、《瀛寰志略》出版后,在朝的统治者、满汉官员、理学家、社会士绅,无不为《瀛寰志略》所展示的世界所惊诧,无不为大清帝国只是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非“天下之尊”的事实所震骇。《瀛寰志略》的发行( )A、引导传统地理观的变革 B、推动各阶层力量的联合御敌 C、打破了天朝上国的观念 D、使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
-
14、据《潘秀才日记》记载,道光廿九年(1849年)二月十七日,两广总督徐广缙“在虎门江面的英舰上与夷人会谈。夷人又提入城一事,实乃可恶!广州城乃吾民居住之地,怎可让外夷居住。况夷人面日怪异,实乃妖类”。这一论述可以用于说明( )A、鸦片战争期间的反侵略 B、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 C、东南沿海陷入边疆危机 D、近代外交理念的萌发
-
15、学者萧致治在《鸦片战争史》一书中写到,“就社会制度而言,中国封建社会已进入晚期,比起世界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大大落后,成为束缚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和文化科学进步的桎梏。”作者意在强调( )A、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封建制度阻碍了社会进步 C、社会制度决定战争成败 D、中国应该走资本主义道路
-
16、武宗初宠东宫旧竖刘谨,别立内厂,使谨主事,并东西厂亦在监察之中。武宗坐朝,有人投匿名书于路旁,数谨罪恶。瑾便矫诏,诏百官三百余人,跪在午门外,加以诘责。材料反映了当时A、皇权渐趋衰落 B、君主专制的加强 C、内阁权势膨胀 D、监察制度的完善
-
17、读如表可知,当时的中国( )
时间
历史事件
1684年
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1689年
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1726年
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
1762年
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1793年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A、积极维护国家的统一 B、施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C、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D、外交方式日益与国际接轨 -
18、宋代,鄂州“贾船客舫,不可胜计,市邑雄富,列肆繁错。盖川、广、襄、淮、浙贸迁之会”。这反映了(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出现 C、区域商业贸易的繁荣 D、“重农抑商”政策废止
-
19、唐朝时期,科举士人贡举及第,仅获得出身。要入仕为官,尚需通过吏部的“释褐试”,即要求候选人体貌丰伟、言辞辩证、书法遒美以及文理优长。这有助于( )A、提升治理国家的能力 B、打破世家大族对官位垄断 C、扩大吏部的职权范围 D、完善中枢机构的制衡机制
-
20、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养生学发展的成熟阶段,形成了丰富的养生思想和方法,在具体的养生实践上,重视存神、服气、导引等。这主要体现了( )A、封建迷信思想的根深蒂固 B、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嬗变 C、儒道佛等思想合一的趋势 D、文人乱世中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