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但是到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     )
    A、奉行黄老无为思想 B、对外征战开疆拓土 C、尊崇儒学重义轻利 D、加强对经济的控制
  • 2、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秦朝的历史叙述。这表明当时(     )

    记述

    出处

    四维(礼义廉耻)而不张,故君臣乖乱,六亲殃戮,奸人并起,万民离叛。

    贾谊《治安策》

    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功作,外攘夷狄,以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

    班固《汉书》

    封建之残念,战国之余影,尚留存于人民之脑际。于是戍卒一呼,山东响应,为古代封建政体作反动,而秦遂以亡。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A、出现历史倒退 B、宗法制度趋向瓦解 C、社会矛盾丛生 D、儒学丧失正统地位
  • 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传统科技的发展源远流长,有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其演进过程可从以下几个角度予以探究。

    角度

    内涵

    实用性强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具有“经世致用”的实践性或实用性,是以兼顾满足国家政治需要和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需要为特征的

    交融性特征明显

    中国古代科技的交融性,是指科技、理工、文理的交融,中国古代的格致学、博物学、物理学、天文历法算术,都是综合性的科学

    具有开放性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开放性,表现在中外科技和科学文化的交流上

    多元化发展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农业、工程、医药、冶金等。这些领域都得到了长期持续的研究和发展

    发挥独特作用

    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丰富的气象、气候、物候、地理等资料,对于5000年气候史重建、500年旱涝史重建及其隐含周期的发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王渝生《解码中国古代科学文化优秀“基因”》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进行分期,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分期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坤舆图》为两半球世界地图,内容详细,图幅巨大,现存于瑞士,馆方推测其绘于1750~1800年,而中国学者推测该图应是康熙年间作品。通过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两幅堪舆图对比,瑞士藏《坤舆图》总体上承袭耶稣会卫匡国在1655年出版的《中国新图志》,且未出现1708~1716年绘制的《皇舆全览图》中添绘的库页岛及数条山脉(故推测该图是瑞士藏图的改绘本)。《坤舆图》用连贯线条展现了清代中国陆上“疆域”,走向一致,南北回归线间绘斜直条带,标二十四节气名,用不同颜色勾勒各大洲岸线、界线、水系。此做法常见于同时代西文图,清直省、琉球及朝鲜西南岸线用黄色,不同于亚洲其余地区的绿色,并有少量地理大发现时代的重要航路,这与传教士南怀仁所制地球仪诸多信息和绘法相符。瑞士藏图上欧亚大陆中纬度宽度约为130°,因此所据是经度革新后的西文图(全球经度观测的革新性成果最早见于17世纪90年代的法国)。

    自17世纪80年代一批“国王的数学家”进华并为清廷服务,来华的法国耶稣会人数渐增,凭借着当时不断发展的地图学知识,他们取得了对地理学、地图学具有浓厚兴趣的康熙帝的信任,并一直保持着与法国皇家科学院之间的密切联络,深度参与全球性的天文大地测量活动。

    ——摘编自林宏《瑞士藏康熙朝〈坤舆图〉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学者推断瑞士藏《坤舆图》绘于康熙朝的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简析欧洲地图学知识在中国传播的背景,以及《坤舆图》的价值。
  •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5年9月,清政府谕令停止科举考试。科举停废,基层社会学堂的数量急剧增多。科举停废前士子纷纷变换观念,改弦易辙,不再死守科考一途,开始寻求多元化的职业取向与路径,为改变自己的命运创造更多的实际机会。辛亥革命老报人朱峙三在日记中写道:“科举去年明令停废,自是以后各县专办学堂,以为培植人才之地,可望吾国富强矣。”他考取了县里的师范学堂,陶醉在“自建学堂后,气象一新,书声嚷嚷然,夜景犹佳”的氛围中。后来他在论及这一转变时说:“时论谓朝廷如不办学堂,则乡里儒生坐井观天,囿于一隅,不得相聚于大都会城市中,何曾有革命种族思想耶?”

    ——摘编自关晓红《科举停废与近代乡村士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末废除科举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清末废除科举制的影响。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以前,东北地区开发较晚,城市化进程缓慢。从 1904 年开始,清政府鼓励移民开发东北,实施移民优惠垦荒政策,大规模移民进入东北,民国时期更是形成规模。随着大量移民的迁入以及近代交通业、近代工业的发展和港口的兴建,东北地区相继兴起一大批新城镇,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地区城市体系初其雏彤。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大对东北的开发和巨额资金投入,客观上促进了东北城市迅速发展,但东北城市的发展是以经济的被掠夺为代价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在内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东北地区的城市出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到 1941年,东北大都市有沈阳、哈尔滨、长春等16处,小都市172处,另外还有一些小城镇,共计 312 处城镇。

    ——摘编自荆葱兰、张恩强《近代东北城市化进程中的关内移民》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东北雄厚的基础,“一五”期间,国家建设了以156项工程为核心的近千个工业项目。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有1/3放在了东北。从投资额来看,东北占44.3%,接近一半。东北地区成为了共和国重点布局地区,也就是成为了我国工业发展的龙头、东北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并走在了国家前列。

    ——摘编自姜妮伶《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东北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走在国家前列的原因。
  • 7、刘邦登基诏书称,基于推翻暴秦、消灭项羽,功劳最大者为帝;次者为王为侯;最末为战士,可以分到一定的田地。这主要说明汉初
    A、等级秩序影响战争胜负 B、权力分配具有军功色彩 C、统治基础呈现多元态势 D、社会关系不稳定性增强
  • 8、武则天以高宗名义把《氏族志》改编为《姓氏录》,以唐代官品为标准,凡是五品以上官员,不管以前是否是士族,都写进《姓氏录》,“于是兵卒以军功致五品者尽入书限。”该举指
    A、阻断了士族晋升的渠道 B、削弱了唐代的等级观念 C、提高了庶族的社会地位 D、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
  • 9、汉代在郡一级,郡丞、长吏辅佐郡守,都尉管武事、督邮管监察,列曹分理民政、财政、司法、教育等,但所有这些官员都是郡守的属官。县一级也是如此。汉代地方行政体制(     )
    A、形成了制约机制 B、杜绝了吏治腐败 C、实现了权力集中关系 D、避免了裙带
  • 10、春秋时期,齐之管仲、鲍叔牙,晋之狐偃、先轸,秦之百里奚、由余,楚之令尹子文、孙叔敖等,出身低下却因才能而位居卿相等高位。这些做法(     )
    A、维护了家国一体的宗法制度 B、巩固了世卿世禄的分封制 C、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 D、导致了周天子权威的衰落
  • 11、战国时代实行任命制和俸禄制,文学、游谈、军功、游侠成为官吏选拔的四大途径,君主对任命官吏亦多酬以禄米或赐以金银。各国还形成了对官僚监督、考核与赏罚的年终考绩办法—“上计”。这些史实可以说明当时
    A、世族世官制的形成 B、中央集权制的加强 C、监察制度的理性化 D、政治设计的制度化
  •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成为世界上石油消费量最多的国家。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OPEC的阿拉伯成员国对西方国家实施了石油出口禁运。同年,尼克松废除了一贯以来实行的石油进口定额限制,美国政府同意放宽美国石油公司在中国及其近海水域的业务限制。另外,基辛格倡导通过谈判和协商来维护石油市场的稳定,最终成功说服了沙特承诺以美元作为石油出口的定价,在出口石油时以美元作为唯一的结算货币。美国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开发利用页岩油和页岩气的政策,这些政策让页岩油气开发商获得了低成本融资,1976年,美国政府正式启动东部页岩气的开发。2007年以后,美国的页岩油气产量开始出现井喷式增长,并引发了美国的“页岩革命”,最终帮助美国重新成为油气出口国。

    ——摘编自赵玥《基辛格和石油》

    材料二   中国石油发展历程

    年份

    重大历史事件

    1950

    燃料工业部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石油工业会议,确定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基本方针

    1959

    玉门油矿生产原油140.5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的50.9%,形成了著名的“玉门风格”

    1960

    在大庆开展石油会战,三年后,中国石油可以基本自给,后勘探开发了胜利、辽河油田

    1978

    原油年产量突破1亿吨,缓和了能源供应的紧张局面

    1985

    我国首个对外合作油田——埕北油田——投产,由中日两国合作开发

    2013

    石油净进口约2.8亿吨,石油消费4.98亿吨

    2016

    倡导制定《南海行为准则》,提出以协商谈判解决争议

    2021

    我国首艘智能深水钻井平台“深蓝探索”在南海开钻

    ——摘编自王树勇《中国石油工程百年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美国石油政策调整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与中国石油发展的相同之处。
  •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比一下英国革命时期的社会分裂,区别就很清楚:英国革命是纵向地把社会分开,因此无论哪个阵营获胜,原有的社会结构都会保留下来。法国革命是横向地把社会切割开,因此如果王权和贵族这个阵营胜利,那么原有的社会结构会被保留,革命等于没有发生,可是如果第三等级胜利了,那么整个社会就都被颠覆了,将会出现一个全新的社会。

    ——钱乘旦《西方那一片土》

    材料二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第五款规定“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第八条中规定:美国商民“雇觅跟随、买办……均属事所必需,例所不禁,应各听其便,所有工价若干,……中国地方官勿庸经理”。同时《五口通商章程》第一条、第十条都有相关规定,“依条约规定,中国政府答允外国人不干涉外国人雇佣中国人的事。”同时,根据“一体均沾”的最惠国待遇,其他国家的商人也获得这项权利。至此,买办脱离清政府的限制,近代意义上的买办登上历史舞台。

    ——程蕾《中国近代社会群体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原有的社会结构都会保留”和法国“一个全新的社会”这两种说法的历史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社会结构出现变动的原因。
  •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工业遗产是指建筑群与机器、工场和工厂、矿山与处理提炼、能源、交通等具有历史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遗址。它起源于1950年代英国的“工业考古”。1975年,欧美等国开始关注工业遗产的保护。1995年以来,工业遗产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世界范围的高度关注。下表所示为截至2010年世界工业遗产的统计情况。

    世界工业遗产各洲产业分布表

    采矿业

    制造业

    交通运输业

    农副业

    建筑业

    水利环境公共设施

    总计

    欧洲

    12

    9

    9

    1

    4

    35

    北美洲

    1

    2

    1

    4

    南美洲

    4

    1

    亚洲

    1

    2

    2

    5

    大洋洲

    1

    小计

    18

    11

    11

    2

    1

    7

    50

    根据上表,自拟一个有关“工业遗址”的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开皇五年(585年):“时民间多妄称老、小以免赋役,山东承北齐之弊政,户口租调,奸伪尤多。……主命州县,                   , 户口不实者,里正、党长远配:大功以下,皆令析籍,以防容隐。于是,记账得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余口。高颎请为输籍法,遍下诸州,帝从之,自是奸无所容矣。”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六》

    (1)、请填写上述材料空白处的户籍管理制度,并补充一项这一时期的户籍管理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该朝代的户籍管理制度。
  • 16、下表所示是1999年“欧洲晴雨表”针对“欧洲认同”与“民族认同”对民众做的调查情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1999年欧盟15国民众选择民族认同与欧洲认同的比率(%)

    国家

    卢森堡

    法国

    意大利

    荷兰

    德国

    比利时

    爱尔兰

    葡萄牙

    西班牙

    奥地利

    丹麦

    芬兰

    希腊

    英国

    瑞典

    平均

    A

    23

    39

    26

    44

    31

    41

    53

    52

    48

    47

    56

    61

    60

    67

    61

    47

    B

    41

    48

    56

    49

    53

    42

    38

    42

    37

    42

    37

    35

    38

    24

    32

    41

    C

    11

    7

    9

    5

    6

    8

    4

    2

    8

    5

    3

    3

    2

    3

    4

    5

    D

    20

    4

    6

    1

    4

    7

    3

    2

    4

    3

    3

    1

    1

    3

    2

    4

    注:A=只是某国人;B=某国人+欧洲人;C=欧洲人+某国人;D=只是欧洲人

    A、两种理念间既冲突又共存 B、各国民众缺乏欧洲认同意识 C、欧盟成员国政治界限分明 D、欧洲的一体化进程矛盾尖锐
  • 17、1945年,意大利开始推行“战后重建计划(1945—1948年)、“全国协调新建设计划(1948—1950年),“1955—1964年意大利增加就业和提高国民收入的十年计划”“1966—1970年全国经济五年计划”等。这说明(       )
    A、国家的经济活力得到了提升 B、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增强 C、意大利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D、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向得以确立
  • 18、据统计,至1928年年底,苏联同欧美大公司签订了40多项技术合同;部分欧美的先进工人也发扬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到苏联帮助其工业化建设;苏联还选派一部分青年专家出国学习。据此可知苏联(       )
    A、缓和了和西方国家的关系 B、继续推行列宁新经济政策 C、致力于工业化建设的需求 D、借助经济危机的有利时机
  • 19、几百年来,欧洲都从亚洲进口大量香料、丝等产品,却很少有产品出口到亚洲。西班牙征服美洲,美洲的金,银大量输往亚洲,以换取欧洲人真正能消费的东西.中国实际上是16—18世纪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入国,南海成为世界贸易中心。这表明当时(       )
    A、欧洲商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B、中国的传统经济仍然占优势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价格革命影响传统经济关系
  • 20、在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古代玛雅文明曾非常繁荣。下列属于玛雅文明成就的是(       )
    A、诞生了洪水和方舟传说 B、王宫大门的标志是人首飞牛 C、采用20进制和“零”的概念 D、具有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史诗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