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表2清末新政时期部分商务法规、章程内容

    商会简明章程(1904年)

    商务繁富之区设立商务总会,商务发达稍次之地则设商务

    分会。

    商人通例(1904年)

    肯定商人的地位,规定享有的权利和应遵循的通行规则等。

    公司律(1904年)

    规定公司的创办程序、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商办公司与

    官办公司、官商合办公司“享一体保护之利益”。

    奖给商勋章程(1906年)

    凡制造新式机器者,奖以三等至一等商勋,赏加四品至二

    品顶戴。

    华商办理农工商实业爵赏章程(1907年)

    凡集股创办企业的华商,根据资本额多少,可分别获一、

    二、三等子爵和三品卿、四品卿爵赏。

    ——摘编自朱英《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等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在振兴商务方面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中的法规、章程对传统商业的突破性意义。

  • 2、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
    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B、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 3、明朝前期,在北方设立“九边”重镇防范蒙古骑兵南下,但蒙古军队仍多次南下掳掠,甚至俘虏明朝的皇帝。明朝后期,明王朝与蒙古族首领达成协议,恢复通贡,边镇开设互市,任边民自行贸易。从此,蒙古族统治者对边境的威胁减弱。这一变化反映出(     )
    A、中原经济是蒙古族生存的重要基础 B、诸王守边削弱了边地的防御力量 C、明朝对蒙古族采取堵疏并用的政策 D、经贸往来有利于民族之间的亲善和睦
  •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自1551年到1722年的江南市镇,苏州府有128个,松江府有113个,著名如吴江的盛泽、南汇的周浦、湖州府的菱湖、嘉兴府的濮院、乌程的乌镇和南浔……由宋元时代的村市、草市、墟、会等发展过来,往往在多个村庄的中心地带。明江南地区“商贾占籍者亿万计,生凿日繁,贸迁易众,卒有世镇”,正德年间松江府青浦县的朱家角“商贾凑聚,贸易花布,为今巨镇”。在江南地区,史载“鬻诸双林镇,为织包头纱之用”,嘉定“新泾镇为棉花管履所集”,嘉善千窑镇“民多业陶,甓埴繁兴,贸迁日夥”。在17 世纪,仅荷兰东印度公司就运出景德镇等中国瓷器1600 万件。制瓷业的发展不仅带来巨额的利润,也带来了更多的自由雇工。……嘉兴府还出现了“质库”。(注:“质库”, 主要经营典当、贷款业务,兼及存款、钱票发行等其他事项。)

    ——据(美)罗兹·墨菲《亚洲史》、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樊树志《晚明大变局》等编写

    (1)阅读材料一,试从耕作工具、方式、动力三方面描述中国古代农业的演变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古代中国国内“市”的发展线索。概括明代中国经济的新特点 。

  •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

    材料三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皇位是怎样继承的?体现了秦朝的哪一政治制度?

    (2)材料二中的“上”指什么?“丞相诸大臣”体现了秦朝的哪种政治制度?从材料中我们可获取哪些信息?

    (3)材料三反映了秦朝哪种政治制度?简要说明该制度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可知,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 6、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不仅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面貌,也影响着士人阶层的个人命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二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

    ——《隋唐五代史论集》

    材料三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四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1)据材料一,指出与之相符的选官制度及其选官标准。

    (2)据材料二,指出两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结所学知识分析其弊端。

    (3)据材料三、四,分析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选拔标准和选拔方式的角度指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 7、开元十一年(723年)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并下设吏房、兵房等五房为独立于六部之外的行政机构,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
    A、分权制衡原则遭到破坏 B、中枢体制的运行程序不断完善 C、中书门下成为尚书省的代替机构 D、以程序分权为代表的三省制名存实亡
  • 8、“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这段话表明东周时期
    A、经济领域已发生较为深刻的变化 B、面临激烈的社会变革与经济转型 C、经济迅速发展与周王室权势渐弱 D、王室衰微诸侯纷争促进经济发展
  • 9、“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雅典出现这一现象(     )
    A、深受财产等级制度的影响 B、意在营造民主政治的氛围 C、得益于克里斯提尼的改革 D、体现了公民社会地位平等
  • 10、春秋战国时期,许多精英分子为展示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游走于各诸侯国之间,以求得到重用。无论哪个诸侯国,只要委以重任,便欣然前往。“朝秦暮楚”正是这种现象的写照。这说明当时的精英分子
    A、没有政治信仰和操守 B、以国家统一为理想 C、以改善民生为目标 D、民族共同体观念强化
  • 11、公元前451年, 为应对平民斗争,罗马贵族和平民各5人组成编订法典委员会。委员们被派赴希腊考察法制,同年归国,制定法律十表,由民众大会决议通过,次年又制定两表,作为前十表的补充,从而形成《十二铜表法》。这反映出

    ①希腊法对罗马法的制定产生影响               ②平民斗争使罗马走向法制的道路

    ③平民的权益能够得到一定的保障               ④罗马法律充分保障了自由和人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2、到了战国时期,随着诸侯争霸,“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周朝典型的宗法制度逐渐解体,官无世禄,独重嫡长的宗子制逐渐被多子均分的继承制所取代。这表明,宗法制崩溃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失去存在的意义 B、宗族内部向心力弱化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中央集权理论的提出
  •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上图中选取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信息,以历史的进步为主题拟定具体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中外关联,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14、拉丁美洲是现代化的“实验室”。在第三世界中,拉美国家是最早开始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国家,阿根廷是重要代表之一。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材料   阿根廷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时间

    主要大事件

    1816年7月

    “拉普拉塔联合省”正式宣布独立。

    1853年5月

    制订了以美国宪法为蓝本的宪法, 成立了新的联邦共和国。

    1862年10月

    米特雷当选为联邦总统, 先后平息了两次叛乱, 结束了独立后的长期动乱和分裂的局面。

    19世纪70年代

    阿根廷现代化进程启动, 经济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 带来“这种增长的关键因素就是农牧产品的出口”。

    19世纪90年代

    小麦、玉米、蓖麻等农作物的出口迅速发展, 初级产品出口部门

    的发展还推动了早期工业的发展, 特别是食品加工工业。

    20世纪30年代

    进入进口替代工业化时期。

    1946-1955年

    先后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 国家基本掌握了钢铁、石油、公共交

    通等关键部门。

    20世纪

    70年代到90年代

    随着国内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剧, 政府以私有化、美元化、贸易自由化等为基本内容进行全面经济改革。通过了《国家改革法》。

    ——摘编自钱乘旦、韩琦《世界现代化历程·拉美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根廷现代化进程启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根廷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并指出阻碍阿根廷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亨利三世时期,律师已开始形成一个强大的团体,他们在普通诉讼法庭中拥有独占的出庭发言权。1310年前后,英国王室开始任命自己的律师。随着普通诉讼法庭固定于威斯敏斯特宫之后,法律执业者开始集聚于伦敦城与威斯敏斯特宫之间。英国历史中最为重要的出庭律师培训组织律师学院开始出现。在爱德华三世统治期间(1327—1377年),四大律师学院基本成型。四大律师学院拥有授予法律文凭和出庭执业资格的垄断权力。至亨利六世时期(1422—1461年),四大律师学院都保持着各家200人左右的学徒规模,对入学者还有着严格的血统要求,非绅士出身者不得入学律师学院,因而入学者非富即贵。

    ——摘编自王涛《英国律师的早期史——兼论中国律师分类改革的启示》

    材料二   1950年,新中国第一任司法部部长史良明确提出“建立与推行新的人民的律师工作与公证工作”,并把它作为“当前的主要工作”中的一项工作。1954年宪法第七十六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后来,在党的八大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董必武发言指出:“律师制度是审判工作中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不可缺少的一项制度……应该逐步建立起来。”随后,中国建立起来的律师制度,以当时的苏联为仿效对象,把律师纳入国家公职范围,统一领导,统一工作。除了少数是刚从法律院校毕业出来的担任学习律师外,大多数律师是从公、检、法系统调来的。律师制度建立后,有的当事人为了请到律师,天未亮就到法律顾问处门口排队等候挂号。

    ——摘编自汪文庆、文世芳《新中国律师制度从建立、中断到恢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英国出庭律师制度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世纪英国出庭律师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律师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律师制度建立的意义。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皇权至高无上,然而皇帝精力和能力也有限,需要官僚机构来执行。中央政府的官僚首领就是“宰相”,其权限有大有小,其名目各式各样。但这个职能及官职始终是存在的,因为这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所必需的。汉武帝即位后,开始抑制丞相权力,主要是采用选拔内朝官来与外朝的丞相及其政府相抗衡乃至取代其权力。到隋唐时,原来掌管文书的内朝官员尚书已经完全成了外朝官,成了集体宰相。到了宋代,原来内朝司军政的枢密使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称二府,又成了外朝官。明朝废掉丞相,由皇帝直接指挥六部,但实际皇帝身边的近臣又少不了,于是皇帝身边的大学士又承担了议政及宣达的职司,形成所谓内阁。清代,大学士又被皇帝身边掌握军事机要并在皇帝指挥下办理军务的军机处所代替,军机大臣成了实际上的宰相。但同过去宰相权柄相比要小多了。

    ——摘编自宁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改革中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主要手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秦到清朝皇权与相权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变化趋势。
  • 17、针对下图所示问题,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应采取的应对策略是(     )

    A、实行金本位制度 B、加速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C、搞好与美国关系 D、加快货币体系多元化步伐
  • 18、有人这样描绘19世纪末欧洲出现的“一日游者”:许多市民利用铁路来到海边浏览胜地——以前只有富人才可以去的地方。四处喧嚷着,就是为了吸上一口新鲜空气。他们三两成群,男人总是穿着黑外套,抱着孩子,毫无生气;他的妻子瘦弱苍白,看得出来还尽量打扮了一番,手里提着一篮子吃的,旁边总还跟着一个小孩子。以上材料表明工业革命后(     )
    A、阶级矛盾进一步加剧 B、工人虽生活改善但仍被歧视 C、铁路是主要出行方式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19、近代英国常任文官严格按照文化水平的高低分为不同等级,低级文官不能直接升任高级文官。英国的政务官和高级文官的绝大多数来自学费昂贵、师资雄厚和教学条件优越的贵族学校——公学或文法中学以及牛津、剑桥两所大学。这体现了近代英国文官制度(     )
    A、强化职业道德 B、实行分权管理 C、贵族色彩浓厚 D、违背公平原则
  • 20、1750年,法国东部的一位总督对他的继任者说:“这个地方的贵族非常贫穷。同他们过去的境遇相比,他们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一位法国贵族成员在1755年不禁感叹:“贵族每天都在破产、消亡,第三等级却占有越来越多的财富。”材料可用于说明(     )
    A、早期殖民活动迟滞了法国发展 B、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C、法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速度加快 D、经济发展引起法国社会结构变化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