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必修)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江西省赣州厚德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乾安县七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河南郑州47中学暨八校联考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1、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吏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这一问题所进行的制度设计是( )A、内外朝制度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两税法
-
2、2014年,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隋朝时大运河首次贯通南北,沟通五大水系,“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自是天下利于转输”。由此可知隋朝大运河( )A、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B、是中国最早的运河工程 C、促使商帮和会馆出现 D、保障了统一和政权稳定
-
3、学者阎步克说:“北方少数民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出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这说明孝文帝改革( )A、实现了北魏政权的长治久安 B、导致门阀士族制度消亡 C、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 D、加剧了民族之间的矛盾
-
4、魏晋南北朝的士大夫流行“清谈”,即不问现实政治,只讨论玄妙哲理,在行为上纵酒、不拘礼节,这股风潮一直持续到唐初。该现象( )A、严重阻碍了文学艺术的正常发展 B、对于儒家思想的发展有双重作用 C、导致了社会道德水平的严重滑坡 D、说明佛道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意识
-
5、《史记·大宛列传》记载丝绸之路开辟后,“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葡萄)肥饶地……其地(大宛)皆无丝漆,不知铸钱器……及汉使亡卒降,教铸作他兵器。”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汉朝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B、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的交流发展 C、改善了中原与西域交通状况 D、极大地缓解了汉朝的财政困境
-
6、如图是考古学者根据庙底沟与半坡两个地方出土的尖底瓶,所绘制的样式及变化图。据此可知( )
图1 庙底沟类型尖底瓶型式演变 图2 半坡类型尖底瓶型式演变
A、双方存在频繁的经济交流 B、造型变化是自然环境演变的产物 C、原始社会手工业创新度低 D、中华文明早期呈现多元一体特征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用物资。援助中国进行的英勇抗战并最终发起反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
——【美】罗斯福《炉边谈话》
材料三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这一点,甚至也得到了来自国民党营垒的一些人士的肯定。1949年6月26日,留在北平的原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团长张治中说:“我以国民党党员一分子的立场只有感到无限的惭疚,但是站在国民一分子的立场说,又觉得极大欣慰。我们中国人毕竟还有能力把国家危机挽转过来,还可希望把国家搞好,断不是一个没有出息的民族,已可得到证明。”
——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请写出材料一中?处事件的名称并列举这一事件所包含的2个战役名称。(2)、根据材料二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用一个关键词说明中国的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共产党的角度阐明新民主主义胜利的原因。 -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炀帝)开凿这几条运河,有经济的目的,也有政治和军事的目的。东晋南朝虽偏安一方,长江流域的经济却逐渐得到发展,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及太湖流域更显得富庶。……永济渠的兴修还应与伐高丽有关,因为当时已经决定征伐高丽,开凿了永济渠正好便于东征军事的运输。……长江三角洲和太湖流域既已成为富庶的地区,而扬州更是当时极为繁荣的城市。这样的富庶地区和繁荣城市促使炀帝早日开凿有关的运河,并亲自前往游赏。
——摘自史念海《中国的运河》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回答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朝大运河开通在经济方面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重新开通大运河的原因。并从运河路线的角度指出元代大运河与隋代大运河相比发生的变化。 -
9、下图为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红船精神”在这里孕育。与此直接有关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 )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复制品)
红船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A、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分水岭 B、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红军实现了战略大转移 D、封建思想统治地位被动摇 -
10、据乾隆年间县志记载吴江县(属于苏州)丝织业情况:“绫稠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洪熙、宣德)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成弘(成化、弘治)以后,土人亦有精其业者,相沿成俗。于是,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乃尽逐绫稠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从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 )
①商品经济在我国居主导地位 ②江南地区的农民从事副业生产
③手工业中有新的经营方式 ④新型的工商业市镇开始出现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11、北宋王安石变法规定农民每十户为一保,设保长;五十户为一大保,设大保长。每户二丁以上,一人任保丁,置备弓箭,进行训练。施行这项措施的目的是( )A、“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 B、“去冗官之患” C、“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士” D、“广蓄积,平物价”
-
12、下图为反映北伐战争的漫画。下列对北伐战争的讨论,正确的是( )A、确立了国民党专制统治 B、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D、体现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力量
-
13、下列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出现时间最早的是( )A、 B、 C、 D、
-
14、下图为1894-1920年民族工业资本的变化情况。其中,推动1913-1920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欧洲列强忙于战争 B、群众反帝爱国斗争 C、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D、官僚资本大力支持
-
15、下图是中国某一时期今西藏地区形势图,下列关于该朝对边疆地区管辖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A、边疆管理出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向 B、宣政院为地方行政机关 C、设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 D、设理藩院管辖民族事务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产阶级在1848年前的60年里已经获得历史性的突破。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阵线上皆取得胜利。只要记住这一点足矣。1789—1848年的岁月—那个时期的主线是双元革命:由英国发起、主要限于英国的工业改造和与法国有关、主要限于法国的政治改造,两者异曲同工,皆是新社会的胜利,一个被法国历史学家称为“所向披靡的资产阶级”的社会,当时人可不像我们现在这般肯定。站在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理论家后面的,是一大群准备将温和自由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革命的群众。处在资本家之下和周围的,是被迫离乡背井、满腹怨言的“劳动贫民”,他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19世纪30—40年代是充满危机的年代,前景未卜,只有乐天派才敢对其结果作出预测。
——摘编自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 “工业革命”这个词有三层含义,首先它指工具改良和非生物动力在生产中的运用,其次它指劳动组织、工业结构及整个经济活动方式的转变,最后,它指由此产生的社会变化,指社会整体变革的过程。
——摘编自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双元革命”的具体表现,并说明“当时人可不像我们现在这般肯定”的原因。(2)、运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对材料二中所述观点的前两个层次展开说明。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它(科举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其流弊日深。特别是道光、咸丰以后,一方面列强的入侵,通过科举选拔的人才,不足以应付“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一方面西方文化的输入、师夷长技思想的影响,促使一批忧国之士认识到八股取士导致士子只知诗文而不通中外……
摘编自李世愉、胡平《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清代卷》
清末朝廷对传统文官制度进行变革,在形式上是为了配合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实质上则是为了走向近代世界和实行开明专制,这也是清末预备立宪何以从官制改革“入手”的根本原因。为能选拔出符合当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清廷开始着手对传统科举制度进行变革。
摘编自刘为勇《清末文官制度变革研究》
1905年12月13日,《大公报》称:“科举停止后,考试学堂者毂击肩摩。”该报于1906年7月13日又记:“(京师)有某官立学堂之某学生,得父死之电而不奔丧”,因为“回乡里往返须三月之久,恐旷课而扣分数”。
摘编自张亚群《从考“官”到考“学”—废科举后考试文化的变革与传承》
1912年2月,内务部总长呈文说,各省独立以来,唯军政一节全归我有,而地方官吏如府县各缺,皆仍清政府之旧人……伏乞速颁文官考验之令。孙中山接文后,批令法制局,仿照中外考试制度,速即拟定文官考试章程,咨参议院议决施行。
摘编自谢青、汤德用主编《中国考试制度史》
上表围绕“清末民初选官制度的变革”自拟论题,并运用表2中材料观点加以阐释。(论点明确,逻辑清晰,归纳概括)。
-
18、2023年10月16日,某国际组织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了世界粮食日全球活动揭幕仪式和第三届世界粮食论坛开幕式,聚焦加强水资源可持续管理、推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加快落实气候行动,共建“零饥饿”世界。该国际组织的徽标是( )A、 B、 C、 D、
-
19、2016年中国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2022年SDR货币篮子的权重做出重新调整。如表中数据变化本质上反映中国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SDR)权重分布( )
时间
货币
美元
欧元
人民币
日元
英镑
2016年10月
41.37%
30.93%
10.92%
8.33%
8.09%
2022年8月
43.38%
29.31%
12.28%
7.59%
7.44%
A、主导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B、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上升 C、努力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 D、人民币在世界范围自由流通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有大大小小数百次政治及经济上的改革,虽然历史上改革采用了改良、改制、变法、维新、更化等不同的说法,名称各异,但本质都是改革,只是各种改革在深度和广度上存在差别。依照古人的解释,“改革”一词意味着“鼎新革故”,或者叫作“变法乱常”;用现在的话说,“改革”就是除旧布新,打破常规。它意味着对原有的权力配置、利益关系、社会秩序及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进行新的调整。
——摘编自张美生、陈佰江《西眸中国古代的改革及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变法或者改革,自拟一个论题,并予 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