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必修)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江西省赣州厚德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乾安县七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河南郑州47中学暨八校联考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1、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各阶层不断斗争探索。争取民族独立自强、追求社会进步成为近代中国的潮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轰破了国人几千年“天朝上国”的迷梦。19世纪70年代后,向西方学习,在近代中国逐渐成为一种强劲的时代潮流。这种潮流由初期试探性的、全盘西化式的学习,逐渐发展到选择性的、批判性的学习。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称谓,由近代初期的“夷学”,发展到“西学”,及至“新学”。通过向西方学习,经过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国文化完成了自己的时代嬗变,形成了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同政治、救亡图存密切结合的,以爱国、革命、革新、开放为特征的近代文化。这是一个无奈的、痛苦的过程,也是一个必然的、新生的过程。
——摘编自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在近代反侵略的进程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抗争,努力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图存”的反抗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也正是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
——宋凌迁《近代反侵略进程中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族精神在维护国家主权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
2、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表明(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完成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D、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实现
-
3、新中国成立后,义乌早期乡村集市的“鸡毛换糖”曾被举报“投机倒把”。1982年义乌县政府正式开放“小商品市场”,1998年国家外贸部特批给义乌小商品城自营进出口权,此后义乌小商品享誉全球。义乌的发展变化得益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改革开放释放了经济活力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
-
4、如表为新中国建国初期部分行业的产量情况表,表格反映的情况主要得益于( )
项目
钢
原煤
电
机床
棉布
1957年产量
535万吨
1.31亿吨
193亿度
2.8万台
50.6亿尺
与1952年相比
增长近3倍
增长98.596%
增长164.4%
增长7倍
增长32.96%
A、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国有企业改革进行 D、一五计划的推行 -
5、如表是抗战时期海外华侨支援国内抗战的情况统计表(部分),对此如表解读合理的是( )
时间
项目
数目
至1940年
抗日救亡团体
2000多个
至1940年
捐献物资
217架飞机,坦克27辆,卡车数百辆
至1940年
捐献医药物资
救护车1000多辆,输血1750立方公升,药物无数
1937—1941年
侨汇
55.7亿元(法币)
1937—1945年
捐款
50亿元(法币)
1937—1945年
购买政府国债
11亿元(法币)
1937—1945年
回国参军参战
4万余人
A、国际援助在中国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B、各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保障 C、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爱国主义精神在抗战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
6、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很快从“公审蒋介石”转向“联蒋抗日”。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号召“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中国共产党的转变( )A、适应了民族抗战的需要 B、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C、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 D、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7、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1927年国共分裂以后,……毛泽东所采取的非正统做法,令他处在了与莫斯科和中共政治局‘对立’的地位;然而他最终取得了共产党采用的所有策略中最大的成功。”毛泽东采取的“非正统做法”是指( )A、分析阐明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B、开辟“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C、反对城市罢工、怠工的斗争方法 D、领导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的大屠杀
-
8、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实现中华民族独立;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变化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A、开始改变中国革命的道路和方向 B、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C、认清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 D、积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
9、傅斯年曾说:“五四运动过后,中国的社会趋向改变了。有觉悟的添了许多,就是那些不曾自己觉悟的,也被这几声霹雳吓得清醒了,以后是社会改造运动的时代”。傅斯年意在说明五四运动( )A、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促进国民意识的大觉醒 C、唤醒了青年对于自由的追求 D、开启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
10、结合所学,对如表《1913—1921年间中国棉纺织工业的情况》的解读正确的是(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创办实业 C、近代工业此期间获得快速发展 D、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
-
11、1912年,中华民国第一部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中央对西藏的主权,宣布“西藏是中华民国领土的一部分”,提出“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实行五族共和”。同年7月,民国政府设蒙藏事务局。据此可知,中华民国( )A、实现了各民族真正平等 B、重视对西藏的主权管辖 C、赢得了帝国主义的支持 D、开启了国共第一次合作
-
12、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等早期著作中以“托古改制”的手法提出了向西方学习、行君主立宪的主张。而根据内廷档案《故宫藏光绪二十四年内府抄本〈杰士上书汇录〉》的记载,戊戌年康有为上呈给光绪的两本变法参考《俄彼得变政记》《日本变政考》,非但不主张限制君权,反而鼓励光绪师法俄日,大张君权。由此可以得出( )A、原始档案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B、历史研究需对多项史料进行对比互证 C、综合多种历史记录即可了解客观史实 D、通过文献研究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
13、如图漫画是对哪一事件的形象描述( )A、洋务运动 B、明治维新 C、维新变法 D、清末新政
-
14、近代中国前期,清朝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呈现出三种类型:一是传统朝贡关系,如朝鲜、越南等;二是传统互市关系,如日本等;三是近代条约关系,如英国、法国等。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A、清政府抗拒履行不平等条约 B、传统外交关系受到较大冲击 C、中西双方外交理念存在差异 D、仍在亚洲地区具有支配地位
-
15、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近代社会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B、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 C、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D、美洲等地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
-
16、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军机处并无特出之首长,亦无权向各部及各督抚直接发布命令。盖军机处仍不过为清王室一御用机关,不得目之为政府中之最高枢机。由此可知,军机处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减少了决策失误 C、完善了中枢机构 D、强化了君主专制
-
17、我国古代选官发生了从早期几乎全部官位的重职、要职都由世族成员担任,到汉武帝“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再到后世“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才是择”的变化。由此可知( )A、古代吏治越来越清明与高效 B、传统等级和门第观念彻底扭转 C、古代选官愈加注重公平公正 D、科举成为后世唯一的选官制度
-
18、元朝地方设行中书省,在划区时突破以山川地理自然环境划分疆界的故例,将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局面。此举意在( )A、促进民族团结 B、加强险要之地的经济开发 C、加强中央集权 D、大力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
19、宋朝在广州、泉州、明州等地均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市舶司年收入突破200万贯,为北宋时的三倍。由此推知,宋代( )A、国家的管理机构逐渐专业化 B、政府放宽对贸易的控制 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D、海外商业贸易活动繁荣
-
20、如表可用来揭示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是( )
熙宁二年(1069年)七月
实行“均输法”
熙宁二年(1069年)九月
实行“青苗法”
熙宁二年(1069年)十一月
实行“农田(水利)利害条约”
熙宁二年(1069年)十二月
实行“募役法”(即免役法)
熙宁三年(1070年)十二月
实行“保甲法”
熙宁五年(1072年)三月
实行“市易法”
熙宁五年(1072年)八月
颁布“方田均税法”“保马法”
A、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 B、变法推行操之过急 C、没有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D、变法损害农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