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亚季风带的充沛降水与华北、江淮与江南的辽阔冲积平原的优良宜农条件,使东亚大陆很早就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规模巨大的人口——经济——文明复合体。中华文明的独创性与高度发展水平,使古代中国人有很强的自信心与包容性,不畏惧开放,乐于与其他民族交往,并学习其优秀成果。中华文明史上也没有跨洋越海侵夺他人国土财富、划分势力范围的弱肉强食传统。所以我们看到,历史上各国人民不畏旅途艰险往来于东西之间,“丝绸之路”就是这样形成的。
——摘编自郭建龙《丝绸之路大历史:当古代中国遭遇世界》
材料二 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要在现有的国际规则下和平发展,寻求新的生长空间的。从中国的情况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成了极其巨大的生产力。而过去那种靠投资、出口,不计资源、环境与劳动力消耗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从国际条件看,既往一二百年中,世界形成了少数西方发达国家与多数发展中国家对立的局面,西方国家从未真正关心过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福祉。这些国家若能选择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不但能改善其本国的经济,也创造了更大的社会需求,进而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新的成长空间。
——摘编自梁昊光、张耀军《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丝绸之路”开通的主要条件。(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汉代丝绸之路与当代“一带一路”的共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代中国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具体措施。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至图6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的有关红军长征的邮票。从材料中选取一张(或多张)邮票,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长征精神的内涵。
-
3、近些年来中、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在角逐人工智能技术制高点的过程中,难免存在矛盾与利益摩擦。这刺激了各国人工智能科学家、工程师们竭力为本国利益去做出前沿高端的成果,在历史“合力”中谱写人工智能新时代。这说明( )A、人工智能技术水平决定国家的发展前途 B、国际关系恶化根源于人工智能竞赛 C、国家科技水平集中体现在人工智能领域 D、人工智能研究竟赛蕴含着家国情怀
-
4、20世纪50年代,日本从美国引入物流的概念后,冷链物流随之出现,在其后的20年间,日本冷库库容年均增长约14万吨。20世纪70年代之后,日本迎来了便利店与餐饮等行业和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时期。材料说明,日本( )A、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提升 B、交通设施现代化的加速发展 C、农产品加工业技术水平提高 D、冷链物流促进食品市场发展
-
5、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济贫法(修正案)》,取消了“斯皮纳姆兰制”的家内救济,改为受救济者必须是被收容在习艺所中从事苦役的贫民。《济贫法(修正案)》的出台说明,当时英国( )A、城市化已基本实现 B、工业革命造成贫富悬殊 C、社会教育亟待发展 D、积极探索社会保障制度
-
6、16世纪以后,欧洲市场的香料数量激增,消费也相应增加。北欧和东欧国家是香料贸易的大主顾。此外,俄国和荷兰消费的香料数量惊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北欧国家垄断了海上香料贸易 B、欧洲民众消费观念发生改变 C、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贸易的发展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这段讲话的主旨是(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B、只有依托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才能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传统文化、时代要求相互融合适应 D、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
8、1941年1月,中共中央北方分局认为《晋察冀边区统一累进税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中的税收免征点(起征点)太高,并强调免征点的规定一般应迁就生活水准较低的地方;同年3月,修正后的晋察冀边区统一累进税征税办法公布,同年7月起征,8月顺利完成征收。这表明晋察冀边区的税制调整( )A、旨在强化中共的政治权威 B、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有利于各阶层税负合理化 D、与减租减息运动背道而驰
-
9、民国初年的数百个政党政团中,具有较完整纲领的只有几十个,而且纲领内容多数雷同。其聚散、分合、变迁神速,这种变迁大都以党魁的利益为出发点,其聚也疾,其散也速。据此可知,民国初年( )A、责任内阁制名存实亡 B、政党政治有待完善 C、政党已沦为专制工具 D、民主科学观念兴起
-
10、1905 年,清政府派载泽、端方等五位大臣出洋考察西方宪政。次年,五大臣先后回国,上书指出立宪有三大利:“一曰‘皇位永固’,二曰‘外患渐轻’,三曰‘内乱可弭’。”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据此可知,清政府的“预备立宪”( )A、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B、意在缓解统治危机 C、是立足于国情的改革 D、凸显了开放性色彩
-
11、经历过鸦片战争的魏源,曾用“粤东之役”来称呼鸦片战争。王茂荫在奏稿中记载道:“往年辛丑(1841年)之役……不崇朝而尽溃。”“鸦片战争”在1840年后的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遵循的正是这样的命名规则。1920年之后中国历史文献中才有鸦片战争的记载。对鸦片战争命名的变化反映出( )A、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深远 B、国人对鸦片战争的认知逐新加深 C、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艰难 D、“向西方学习”的社会成效显著
-
12、明代吕新吾在《乡甲约》中规定:“孤庄村落,以一里为率,各立约正一人,约副一人,选公道正直者充之,以统一约之人。约讲一人,约史一人,选善书能劝者充之,以办一约之事。”这反映了明代( )A、推行严密的保甲制 B、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 C、乡约规范愈趋细致 D、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
-
13、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皇帝诏令户部每年考核转运使(漕臣)上供钱物的情况。绍圣五年(1098年),京东路两员漕臣获赏,两浙路两员漕臣受罚。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诸路漕臣因上供钱物不足获罪,贬降者达22人。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北宋( )A、政治斗争异常激烈 B、财政问题备受重视 C、君主权力有所强化 D、官制改革基本完成
-
14、(隋朝)官员高颎建议说,租调虽是固定的,但逐年征纳,有些户被除去了,加上吏员作弊,户籍依据不准确,于是将体貌与户籍比对,“输籍定样,请遍下诸州,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巡人,各随近便……依样定户上下”。该建议要求( )A、借助黄籍登记户口 B、对诸色户计定期进行核查 C、实施白籍土断制度 D、每年正月对貌阅进行编核
-
15、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力风箱水排(见如图)。水排以水力为动力,装置皮囊鼓风,“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的使用( )A、增强了抵御灾害的能力 B、提高了冶铁业的生产效率 C、提高了农业灌溉的效率 D、实现了手工业动力的变革
-
16、秦朝建立后,通过征战等方式征服了一些少数民族居住的边远地区,这些地区被称为“化外之地”。秦朝政府逐步在这些地区推行郡县制,如设置了辽东郡、南海郡。秦朝的这些措施旨在( )A、促进商贸发展 B、消除地方割据 C、强化边疆管控 D、拓展秦朝疆域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12年,美英爆发第二次独立战争、英军攻入华盛顿并火烧白宫: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英国暗中支持南部联邦,试图分裂美国:
1898年,英国殖民大臣张伯伦发表演说指出,美国人是英国人的同胞;
1904年,英国宣布撤出在美洲的所有海军舰只;
1916年,英国禁止其臣民与美国87家公司进行贸易;
1917年.美国参加一战;
1918年.美海军部提出美国的舰队扩大必须考虑把英国作为假想敌;
1923 年,伦敦海军会议,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决心实现两国海军平等。
——岳鹏《战略对接与国家海权崛起》
材料二
1837年.加拿大爆发了反英起义,起义不仅有加拿大人参加,更获得了美国民众的支持;1869 年.加拿
大再次爆发反英起义,美国的一些大资本家为起义提供资金。
——岳鹏《战略对接与国家海权崛起》
美国海军力量的崛起(1899- 1916)
年度
经费(百万美元)
海军兵力(人)
海军陆战队兵力(人)
主力舰(艘)
1899
64
16354
3142
36
1904
102
32158
7584
29
1908
118
42322
9236
62
1912
135
51357
9696
64
1916
153
60376
10601
77
——伍其荣《美国海军转型研究》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英美关系的走向。
-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促进民族复兴的过程中不断的探索,推动配套政策不断完善。表4是 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主要政策文件(部分),
表 4
时间
政策文件
主要内容
1984 年 1 月
《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
作的通知》
延长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0年以上:指出对农村中出现的
新生事物如专业户、带头致富、带头发展商品生产或革新技
术的应该珍惜爱护与支持。
1984 年 3 月
转发农牧渔业部《关 于开
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
告》
将社队企业改为乡镇企业。指出它是广大农民群众走向兵
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1984 年 5 月
转批《沿海部分城市座谈
会纪要》
决定开放大连等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和海南岛。对这些城市
再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方面给予优惠待遇,创造良好的投资
环境。
1984 年 10 月
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
的决定》
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系统的全盘性的意见。提出社
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规定了
具体的任务、性质和各项方针政策。如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
经营权适当分离,使国有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相对
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普遍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
上海市开始股份制试点。
《关于改进计划体制的若
干暂行规定》
根据"大的方面管住管好,小的方面放开放活"的精神,适当
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
范围。
《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
问题的通知》
支持农民进入集镇经营工商业,放宽落户政策,统计为非农
业人口。
——依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编制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政策制定与时代发展”这一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 3 近代中国出现的报刊的创办概况
报刊名称
创办者
栏目
宗旨
《遐迩贯珍》
英国 传 教 士麦
都思
论说、新闻、通讯、寓言、广告等。
赢得中国人对外国人及西方文明尤
其是英国的好感,并进行宗教渗透。
《申报》
英 商 美 查 及
同伴
新闻、评论、专刊、副刊、广告等。
雅俗共赏、义利兼顾。
《中外纪闻》
康有为
上谕、外电、译报、各报选录、评
论、时评等。
开通风气,广联人才,为变法先声。
《国闻报》
夏曾佑、严复等
上谕、外电、论说、内外新闻等。
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
《时务报》
黄 遵 宪、汪 康
年、梁启超等
论说、谕折、京外近事、域外报
译等。
宣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渝报》
宋育仁等人
辕门抄、上谕、奏折、论文、国内
外新闻、译文、物价表等。
广见闻,开风气。
《湘学报》
唐 才 常、谭 嗣
同等
史学、掌故(时务)、舆论、算学、
商学、交涉、各报近事节要等。
倡新学,开民智、育人才、图富强。
《蜀报》
蒲殿俊等人
谕旨、论说、奏议、批评、纪事、文
汇、译丛、附篇等。
一以监督行政,促进宪政之成立;一
以指导社会,鼓铸宪政之精神。
《新青年》
陈独秀
略
传播新知识,塑造新青年。
——据李礼《转向大众:晚清报人的兴起与转变》和姚琦《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与百年社会变迁》整理
(1)、指出史料中反映的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变化的特点。(2)、报刊的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 结合材料信息说明上述观点。 -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上的“太宗继位”
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开国皇帝的庙号通常为“太祖”或“高祖”.第二代帝王的庙号多为“太宗”。 历史上的太宗继位往往是非正常继位,对于太宗继位历史记载也不尽相同。
朝代
人物
继位过程
汉朝
汉太宗
(汉文帝刘恒)
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高祖十一年春,立为代王,太后薄氏子。高后八年七
月,高后崩。九月,诸吕产等欲为乱,以危刘氏,大臣共诛之,谋召立代王,丞相
陈平、太尉周勃等使人迎代王。
_
(西汉)司马迁《史记·孝文本纪》
唐朝
唐太宗
(李世民)
(武德)九年,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
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等于玄武门诛之。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太宗本纪》
萧瑀、陈叔达曰:“秦王功盖天下,内外归心,立为太子,付军国大务,陛下释重负
矣。”帝(唐高祖)曰:“此吾志也!”
(北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卷九十二列传第四·高祖诸子》
宋朝
宋太宗
(赵光义)
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
——(元)脱脱等《宋史·太祖本纪》
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帝(宋太祖)引柱斧戳雪
…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伺庐者寂无所
闻,帝已崩矣。
——(北宋)文莹和尚《续湘山野录》
明朝
明太宗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扫除奸凶,平祸难,再安宗社。
《明太宗实录》
文皇(明成祖)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
…(清)张廷玉等《明史·成祖本纪》
自秦朝确立开始,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存活”时间很难跨越 300年,在历史上被称之为 300 年魔咒,一定意义上“太宗继位”现象也是其缩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宗继位”相关信息的共性。(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太宗继位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