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基辛格在《大外交》 书中将冷战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包括遏制政策、朝鲜战争、苏伊士运河危机、柏林危机,越南战争等。第二阶段从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开始。 据此可知基辛格冷战阶段划分是基于(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美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C、美苏争霸美国处于攻势 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
2、--战后,--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掀起了民族教育运动,表 2 为参与此次运动的部分国家及其采取的主要措施。
表2
国家或地区
民族教育运动的内容
印度
抵制殖民当局控制的官办学校,广泛建立民族学校,普及初等教育。
埃及
实行一种坚定的和自由的教育政策,竭尽全力维护埃及的民族性,帮助每一个埃及人
养成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尊严感。 _ ____
拉丁美洲
—
推行欧美的教育模式,对教育进行所谓实证主义的改革,扩大学校教育的机会、发展
人民民族主义精神。
这些国家采取这些措施旨在( )
A、维护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B、反对殖民主义文化教育侵略 C、推广欧美教育模式发展 D、巩固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成果 -
3、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在艺术上强调精确地再现自然,科学地应用透视学,认为人体是美丽的,是值得研究的,应热心研究解剖学,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 )A、思想解放助推了科学的发展 B、重点关注自然界的奥秘 C、艺术创作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D、近代科技革命蓬勃兴起
-
4、在殖民扩张活动中,西班牙、葡萄牙带有很强烈的宗教动机,天主教会发挥了重要作用;衙兰、英国则是在国家的支持下,以商业资产阶级为主体的贸易公司为工具进行,教会所发挥的作用很少。 这一不同( )A、由教会在各殖民政权的地位而定 B、阻碍了欧洲基督文化的扩张 C、折射出欧洲殖民扩张格局的演变 D、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
5、16世纪之前,欧洲小国林立战争频繁,为打击竞争对手,统治者逐渐确立起凌驾于地方的统一权威,之后的统治者更是采取直接统治形式,招募并维持庞大的军队,推行共同的语言、宗教、货币和法律体制等,欧洲统治者采取的直接统治形式( )A、促成了欧洲国家的统 B、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意识 C、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多元 D、促进了思想的逐步解放
-
6、公元前8世纪,希腊人来到了叙利亚,逐渐接触到腓尼基字母,并用来书写自己的语言,由此发明了希腊字母 随着希腊人活动范围的扩大,希腊字母随之扩散和传播 与此同时,腓尼基人、波斯人也在希腊出没.并且回国后引发本地生活方式的改变 这表明( )A、古代希腊成为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 B、西亚对区域文明的交融做出了突出贡献 C、人员流动推动希腊化世界不断扩大 D、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动态载体
-
7、图 1 反映了 1954 年到1955年英国对华贸易状况的发展。推动这一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B、日内瓦会议顺利召开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万隆会议的成功举行
-
8、1956 年 4 月 25 日发表的《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提出了“向外国学习”的号召。 他说:“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技术、文化、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这一论述( )A、体现了建设道路的探索 B、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转变 C、促进了先进技术的引进 D、放弃了自力更生的做法
-
9、1943 年《解放日报》大张旗鼓地宣传各地区推选出来的劳动英雄,他们的肖像也出现在报纸的头版,有的还与毛泽东、朱德及其他边区政府领导人的肖像一齐挂在美术馆、民众馆等各种公共场所。 此举旨在( )A、落实党的群众路线 B、克服时艰服务民族战争 C、宣扬党的民主制度 D、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10、表 1 为张謇创办的近代纺纱企业大生 厂 1912年至 1915年间利润状况统计表.
表 1 (单位:两)
年份
锭数
资本额
利润
1912 年
40800
1130000
326985.232
1913 年
40800
1130000
367691.972
1914 年
40800
1130000
347573.760
1915 年
60000
2000000
275649.933
影响这一时期大生纱厂利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内政局的变动 B、管理水平的发展 C、西方列强的侵略 D、生产技术的变化 -
11、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时,引进优质外国棉种在武昌江夏等地区种植,还制定相关政策,对当地棉农进行奖赏,鼓励棉农生产积极性 这 一做法( )A、阻止了列强对中国经济上的侵略 B、推动了工业生产技术的革新 C、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 D、满足了军事工业的原料需求
-
12、淳化四年(公元993年),宋太宗设置封驳司,设知给事中事为长官。“凡制敕有所不便者皆许封驳”,皇帝诏书、宰相公文都需经过封驳司审查,再送交有司执行。这一举措旨在( )A、完善中枢机构 B、分割宰相权利 C、强化中央集权 D、减少决策失误
-
13、唐朝时期,西域女性服饰审美明显受中原地区影响,盛行于西域的葡萄酒等果品酒、动物类乳酒也在中原社会各阶层流行。这说明唐朝时期( )A、物种交流推动农耕进步 B、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C、朝贡贸易促进思想交流 D、对外政策开明开放
-
14、汉朝初期,诸侯王墓葬中随葬的礼制乐器相当丰富,如广州南越王墓中出土编钟、编磬等共计 138件。 西汉晚期至东汉,诸侯王墓葬中随葬的礼制乐器骤减,如东汉孝王墓仅出土做工粗糙的陶钮钟 3件。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厚葬习俗彻底改变 C、诸侯实力逐渐削弱 D、社会经济日趋衰落
-
15、春秋时期,出奔他国者多为王室和公室成员,其出奔时会带上宗族家室,集团化色彩浓厚;战国时期,出奔他国的主体变成了士,方式也变成了只身出奔。 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A、私学兴起士阶层扩大 B、军功爵制取代了世官制 C、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 D、宗法血缘关系趋于弱化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64年,有英国学者指出:历史学著作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其全球性,世界史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则是建立超越民族和地区界限的全球史。他不仅认为欧洲在今天的世界格局中已非中坚力量,而且认为自古以来,如果看不到亚洲、阿拉伯、拜占庭和斯拉夫民族的影响,看不到欧洲与广大世界的联系,也就无法理解西欧的历史,他指出,正在兴起的亚洲不久将把欧洲抛在后面。世界历史发展的最高时代不是欧洲或欧洲化的时代;欧洲的时代已经过去,代之而起的是太平洋时代。他倡导建立全球历史观,“不仅放眼世界、展示全球,而且不带成见和偏私,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的一切民族的建树”。
——摘编自【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1908—1984)《当代史纲要》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时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6 世纪,在个别王室成员和贵族的私人庇护下,英国有识之士开始质疑教会垄断的经院哲学和神学体系,研究文学、艺术和历史等世俗学问,以业余或兼职方式传播“新学”。16世纪,英国教区牧师收入锐减,传统教育衰落,引发知识危机,在早期资产者的资助下,“新学”群体组织了“古物学会”和“格雷欣学院”等学术研究机构,以推动各种新知识的生产和传播。
——摘编自张乃和《英国现代知识生产机制的形成》
材料二
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知识危机”,又被称为“实证主义反叛”,最迅速发生在哲学领域,新的哲学理论在1914年之后焕发了前所未有的吸引力。物理是对正统理论颠覆最显著的领域,无论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形成于1927年)正确与否,但已经在更广泛的意义上重创了确定性。在一个接一个领域里,自认客观的声明逐一遭受怀疑,对普遍规律和使用方法的信任也遇到相同的危机。历史学和社会学里也有相似的辩论,探讨自身学科领域的科学性。
——摘编自【英】彼得·伯克《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维基百科》
(1)、根据材料一,概括15—16世纪英国知识生产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对英国经济发展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上半叶西方“知识危机”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诱发“知识危机”的原因。 -
1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调查显示:自1990年以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机械设备价格相对于消费价格下降了约40%;发达经济体机械设备的价格下跌约为60%。机械设备价格呈现急剧下降的态势,主要是因为( )A、两极格局瓦解提供了宽松环境 B、布雷顿森林体系规范贸易秩序 C、国家宏观调控力度日趋加强 D、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有力推动
-
19、苏联“白海—波罗的海”运河建于1930—1933年,只花了二十个月的时间,提前四个月完工。全长227公里,内有37公里人工水道,有5座堤坝和19道船闸,使列宁格勒(圣彼得堡)至阿尔汉格尔斯克的航程缩短4000公里。“白海—波罗的海”运河建设的历史背景是苏联( )A、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取得明显成效 C、农业集体化已经宣告完成 D、新经济体制的建立
-
20、1918年,德国学者斯宾格勒完成了《西方的没落》一书,他认为西方文化并不比中国文化、印度文化等东方文化有任何优越地位。此书一问世便吸引了西方各界读者,斯宾格勒也由“一位默默无闻的中学教师立刻跻身于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列”。这表明( )A、西方文明存在严重缺陷 B、战争引发西方的文明反思 C、东方文明价值得到尊重 D、欧洲放弃“西方中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