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世纪以来,人口的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羊、猪、鸡等家畜家禽,大麦、燕麦、水稻等农作物,橄榄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蔗、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
——改编自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部分与东北地区。但是,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粮食,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农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甘薯“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初入中国时,地方官员当作歉收时的救荒粮,玉米亦是如此。两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变为农田。……因为土地使用的方式改变,边缘土地的植被改变,也严重地改变了地貌与生态。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以来物种传播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玉米、甘薯在中国广泛种植对明清社会经济的影响。 -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征收),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张廷玉等《明史·食货志》
材料二明代白银货币化是在民间与官府、白银与纸币和铜币的博弈中造就的。由于明代宝钞的发行并无准备金,且投放多回笼少,宝钞在发行之初便出现通货膨胀现象,并且越来越严重,导致百姓对宝钞的极不信任。政府被迫接纳和认可了这一趋势。正统元年(1436年)取消白银禁令,白银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此后中国进入了银本位时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最终在制度上确立了白银法定货币的地位。
——修石《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原因分析》
材料三由今天墨西哥西海岸的阿尔普卡尔,到菲律宾的马尼拉,再到澳门,构成了太平洋丝绸之路,给中国输入了大量的白银。然而,在进入中国后白银便在这里沉淀下来。17、18世纪全世界的白银产量的三分之一乃至二分之一都流入了中国。白银流转数字表明,15-18世界的中国,依然是世界的经济中心。15世纪末期地理大发现,让16世纪进入一个全球化时代。而交流的主要媒介则是白银。
——《中国通史》卜宪群
(1)、材料一体现的是哪一种赋役制度?结合所学概括其内容。(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推动明代白银货币化的政府因素。(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洋丝绸之路”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具体回答为什么在世纪之交要撰写新版本的《全球通史》时说:“新世界需要新史学。今天,20世纪90年代以及21世纪的世界同样要求我们有新的史学方法。60年代的新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殖民地革命的产物,而90年代的新世界则正如教皇保罗六世所言:是‘科技的神奇影响力’的结果。”以下能体现作者思想的是( )A、教皇保罗六世崇信科学技术 B、全球史观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 C、历史的研究方法要与时俱进 D、科学技术广泛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
4、公元前2500年左右在小亚细亚东部的赫梯人墓葬中出土了一把铜柄铁刃匕首,经科技检测为人工冶炼制品,之后此类制品在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和古埃及遗址出土的逐渐增多。农业已成为主要生产部门的古赫梯帝国凭借锋利坚韧的铁器和轻便快速的马拉战车等,一度与埃及争夺霸权。由此可以得出( )
①铁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②赫梯人首创人工冶铁技术
③古代铁器曾经应用于战争④冶铁技术在亚欧地区普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5、《汉乐奴卖田契》中记载:置长乐里乐奴田卅五酸(亩),贾(价)钱九百,钱已毕。丈田即不足,计酸(亩)数环(还)钱。旁人淳于次孺、王充、郑少卿……。这表明汉代A.B.( )A、土地私有制度得以确立 B、土地交易日趋频繁 C、使用契约规范经济行为 D、买卖契约开始出现
-
6、这一地区有方便的水陆交通,是通往四方的大十字路口:往北,可以进入高加索,穿越过去就是东欧;往西,可以通往中欧;往东,可以到伊朗和印度;往南则是阿拉伯半岛,还可以进入非洲。以下文明属于“这一地区”创造的有( )
①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②伊本·穆萨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
③发明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④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
7、1世纪的罗马地理博物学家老普林尼提到罗马崇尚来自中国的丝制衣服,说:“保守估计,印度、塞雷斯(中国)和阿拉伯半岛每年可以通过贸易从罗马帝国赚取10000万赛斯特斯的利润,这便是我们罗马帝国的妇女每年用来购买奢侈品的花费。”材料反映了当时( )A、罗马奢侈品的来源是中国 B、丝绸被大量销往罗马帝国 C、海路是东西方的贸易路线 D、罗马与中国存在贸易联系
-
8、如图为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某一作物的传播路线图。该作物是( )A、小麦 B、甘蔗 C、水稻 D、番茄
-
9、下表反映的是不同历史阶段,来自不同地区的移民在美国移民人口中所占比例情况。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历史阶段
欧洲
亚洲
拉美
1901—1920年
85%
4%
4%
1961—1970年
33%
13%
39%
1981—1990年
10%
38%
47%
A、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显著特征 B、美国的移民结构在不同历史阶段变化显著 C、美国社会解决了不同民族间文化认同的问题 D、亚洲移民人数是美国新移民人口中的大多数 -
10、周公提出“敬天保民”并制礼作乐;孔子主张“仁者爱人”;管子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这反映出( )A、以人为本理念有久远的传统 B、中国古代思想的民主化色彩 C、儒家学说以民本思想为核心 D、思想始终为政治服务的特质
-
1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结晶。下列关于中华文化发展历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远古时期,戎狄蛮夷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文化认同 B、春秋战国,学术思想大放异彩,儒学确立正统地位 C、隋唐时期,中华传统文化辉煌,新学派理学形成 D、近代以后,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成为中华文化潮流
-
12、下图是世界各地民居图。影响图中民居样式的主要原因是( )A、文化习俗 B、自然环境 C、政治制度 D、商品贸易
-
13、1840年—1860年世界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3.5%,而同期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84%;1860年一1870年世界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2.9%,而同期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53%。这表明A.B.( )A、世界局势和平稳定 B、蒸汽动力普遍应用 C、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交通运输巨大发展
-
14、随着世界市场的……更多种类的商品出现在商贸领域。烟草、咖啡、可可和茶叶等纷纷进人欧洲市场,香料更是大量涌入欧洲等地,香料由供贵族富豪享用的高级奢侈品变为了供普通人消费的大众化商品。由此可知( )A、香料等新产品大量出现在欧洲市场 B、大量产品涌入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C、新航路开辟标志着世界市场形成 D、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等级观念
-
15、《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提到宗族是一种超越阶级界限的拥有自治权的组织,它力图在它的成员中维持法律和秩序,在发生骚乱时,它甚至可以组织地方民团进行防御。宗族的地位为清朝法律所承认,法律总是维护族长的威信,并且按照亲属关系身份进行惩处。这说明( )A、宗族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B、清朝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 C、宗法制度在中国得以保存并强化 D、宗族作为基层组织发挥着重要作用
-
16、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与发展。三个王朝都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并对边疆实行有效的管理。以下属于元朝对边疆管理机构的是( )
①设立宣政院②设鸿胪寺③设理藩院④设北庭都元帅府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
17、1948年国民政府由于内战军费的激增和豪门资本恣意中饱,财政严重入不敷出。导致法币发行量由1945年的五千五百九十六亿元,到1948年的一百九十六万五千二百零三亿元,法币已陷入绝境。蒋介石叹道:“经济危险至此,比军事更足忧虑”为此国民政府( )A、重新启用银元 B、实行法币改革 C、发行金圆券 D、承认白银的法定地位
-
18、“对于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只当作普通侨民对待”。“遗留在中国的外国使领馆……(中国政府)均不承认其外交地位。要通过谈判进行,要他们表明与台湾断绝一切外交关系,我们才予承认。”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另起炉灶”
-
19、《唐宁街岁月》书中指出: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这表明,西方文官制度( )A、确保了政治决策的正确性 B、保证行政运行的稳定性 C、导致了政党分肥制现象的出现 D、实现了权力间的“制衡”
-
20、唐律与儒家典籍一致的情况大量存在,所谓:“失礼之禁,著在邢书”。由下表可知( )
《礼记》:“悼与耄(幼童和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
《唐律疏议》:“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
《孝经》:“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唐律疏议》:“闻父母丧,匿不举哀,流(徒刑,流放);告(发)祖父母、父母者绞,从者流。”
A、唐朝以严刑峻法治国以保证惩戒效果 B、唐朝鼓励亲属间相互告发以维护治安 C、唐律将儒家思想与法律内容密切结合 D、唐律是秦汉以来封建法律的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