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推动不同文化的交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拉丁美洲曾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移入地之一,也是近代人口流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可谓是典型的“种族大熔炉”。15世纪末以来,拉丁美洲出现过四波大规模的国际移民潮。第一波国际移民潮在西班牙、葡萄牙在拉美的殖民扩张时期,移民主体为欧洲大陆的白种人;第二波国际移民潮在16—19世纪初的奴隶贸易时期,移民主体为非洲黑人;第三波国际移民潮在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中期的“大移民”时期,移民主体为南欧的自由移民和少部分亚洲移民;第四波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向外移民时期,出现了“重返欧洲”或“重返亚洲”等“回流”现象。

    ——摘编自杜娟《拉美外来移民史研究的重要性、方法和路径——兼论亚裔移民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以来拉丁美洲前三次大规模国际移民潮出现的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历史上大规模移民的文化影响。
  •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景德镇不但是中国,而且是世界的制瓷中心,生产大量精美的青花瓷、五彩瓷、克拉克瓷等,并能够设计各种不同的装饰图案适应国外的市场需求。明清时期朝贡贸易密切,永乐二十一年各国使臣和商人到南京的一次就有1200多人,这些使臣回国都购买大批瓷器。郑和的船队不仅带回了永、宣青花瓷赖以形成特色的进口青料——“苏麻离青”,同时也开拓了庞大的海外市场。当时景德镇的十里长街店铺多达1221家,其中70%以上是徽商开设的。1602—164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贩运到东南亚的中国瓷器,总数就达到420万件以上,多数是景德镇瓷器。

    ——摘编自孙文伟、孙天健《明代瓷器成就及其社会原因》等

    材料二 17世纪以前,欧洲时常爆发流行病,食物霉变是重要原因,劣质餐具是罪魁祸首。中国瓷器密封性能好,不利于病菌的粘附和繁殖。景德镇的瓷质茶具、咖啡具、巧克力杯大量出现,丰富了饮品器皿,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了欧洲饮食文化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期,景德镇陶瓷以洁净的胎体配以动人的故事,展示王公贵族或富商巨贾纵情现世的享乐,对世俗生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18世纪欧洲还盛行用景德镇青花瓷作为镜框,用瓷板镶嵌桌椅,甚至墙壁、天花板、窗户的凹处都用陶瓷镶嵌。欧洲王公显贵竞相陈列收藏中国瓷器。景德镇瓷器明快、秀丽、严谨、精巧的艺术风格,给沉闷的欧洲艺术吹来了一阵清凉的东风,形成了洛可可艺术。

    ——摘编自詹嘉、袁胜根、胡伟《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在欧洲文明进程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景德镇瓷业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国瓷器对欧洲文明产生的积极影响。
  • 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结晶。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墨子

    材料二

    材料三 外界之势力之影响于学术,岂不大哉!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于道德、政治、文学上,灿然放万丈之光焰,此为中国思想之能动时代。自汉以后,天下太平,武帝复以孔子之说统一之。其时新遭秦火,儒家唯以抱残守缺为事,其为诸子之学者,亦但守其师说,无创作之思想,学界稍稍停滞矣。……宋儒出而一调和之,此又由受动之时代出而稍带能动之性质者也。自宋以后以至本朝,思想之停滞略同于两汉,至今日而第二之佛教又见告矣,西洋之思想是也。

    ——摘编自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1905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三位思想家的主张所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图中的a、b、c、d四处曲线的走向做出合理解释。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你是否同意自宋至晚清中国“思想之停滞略同于两汉”的

    观点,请说明理由。

  • 4、下表所示为新加坡法定节假日安排。据此可知,新加坡现代节日文化反映了其( )

    节日

    备注

    元旦

    世界通用的公历

    春节

    新年中华民族传统历法的新年

    耶稣受难日

    基督教节日

    A、开放的经济体系 B、儒家文化的传承 C、移民社会的结构 D、城市国家的规模
  • 5、下面这幅漫画名为《山姆大叔的钉子床》,描绘的是20世纪70年代中东石油危机下的美国经济。该漫画揭示了(    )

    A、国家干预政策的失败 B、资本主义世界竞争激烈 C、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D、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 6、茶的发音普通话读作chá,闽南语读作tea,全世界关于“茶”的发音,主要有两大系统。这说明(   )

    A、世界文化多元一体特征 B、茶叶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 C、贸易商路影响文化传播 D、世界文化异质化倾向明显
  • 7、泛非主义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是非洲人民反殖斗争、反对白人种族主义和美洲黑人反对奴隶制斗争的产物;1900年在伦敦举行的第一次会议讨论了全世界黑人的境遇问题,提出“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的口号,形成了泛非主义思想;一战后,又连续召开了5次泛非大会。由此可见泛非会议( )
    A、导致了非洲的殖民秩序崩溃 B、促进了非洲经济一体化发展 C、唤醒了非洲的民族自决意识 D、维护了非洲地区文化统一性
  • 8、1594年,利玛窦完成的《四书》拉丁文译本是儒家经典最早的西文译本,向世界展示了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和社会风貌。到18世纪,伏尔泰、莱布尼茨等把儒家思想中的德治与政治相结合的伦理、无神论的哲学观视为“天赐的礼物”。这表明( )
    A、传教士来华开启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儒家宣扬的理想政治具有科学性 C、儒家思想为欧洲思想解放提供了借鉴 D、中华文化在对外交流中得到发展
  • 9、15世纪中叶,传统的陆上东西贸易因奥斯曼帝国控制了通商要道而几近瘫痪,西方人不得不考虑从海洋上开辟通行东方的新航路。揭开这一序幕的是( )
    A、意大利 B、葡萄牙 C、西班牙 D、荷兰
  • 10、朝鲜古代文献大多是用汉语文言文写的,如高句丽建国初期,就有人用汉文记下高句丽史事一百卷,叫作《留记》;公元414年,高句丽在辑安城东九华里处建的好太王碑,四面环刻汉字碑文,共44行,每行41字,竟达1804字。这可用于印证(    )
    A、中朝文化有共同的历史渊源 B、儒学得到朝鲜社会普遍认同 C、东亚文化圈形成并深入发展 D、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 11、在托勒密王朝时期,希腊人的口语中逐渐夹杂进了埃及土语,许多人也因与埃及人通婚而被同化了,即便是希腊人引以为自豪的哲学也不免打上了东方文化的印记。这一现象(    )
    A、推动希腊化时代的到来 B、表明希腊文化相对落后 C、说明埃及本土文化先进 D、丰富了古希腊文明内涵
  • 12、苏格拉底与好友克里同争辩是否应越狱时指出,“不要太顾虑大众的意见”,“我们要做的就是遵守与我们对什么是正义的、值得过的生活达成的协议”。这反映出苏格拉底( )
    A、强调自由与美德的崇高价值 B、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精神 C、主张政治精英管理国家事务 D、批判直接民主的非正义性
  • 13、如图所示的象钟是中世纪阿拉伯发明家加扎利撰写的《精巧机械装置的知识之书》中介绍的一种装置。此装置上的大象让人想到印度和非洲,龙让人想到中国,不死鸟让人想到古埃及。这反映了阿拉伯( )

    A、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 B、建立起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 C、文化具有多元融合性 D、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 14、印欧各民族从当初的原始印欧人的家乡向外扩张,直至印欧人拥有并且统治了冰岛到印度的大片疆土。尽管在亚欧,苏美尔人、巴比伦人、亚述和其他民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抵御他们,但某些印欧族群也一度在这些地区建立了帝国。印欧人的迁徙( )
    A、得益于强大的军事优势 B、导致欧亚大陆区域文明衰落 C、传播了先进的印欧文明 D、确立起欧洲文化的优势地位
  • 15、下表为晚清财政收入中税种所占比重(%)变化对照表。这一现象(    )

    年份

    田赋

    厘金

    关税

    1842

    76

    13

    0

    11

    1885

    48

    11

    19

    22

    1911

    27

    26

    24

    23

    (注:厘金是指清政府于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征收的商业税。)

    A、体现了列强资本输出的加剧 B、导致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C、反映了传统社会向近代转型 D、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 16、下图所示为东晋至唐朝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图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唐代(    )

    A、政权统治基础扩大 B、取士人数大幅增加 C、重文轻武风气盛行 D、官员执政素养提升
  • 17、孔子说:“君子以义为质,礼以成之。”孟子说:“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这反映出,他们(    )
    A、迎合地主阶级政治诉求 B、强调规范社会等级秩序 C、主张维护三代政治模式 D、提倡统治者要为政以德
  • 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0—11世纪,地中海和北海、波罗的海两大贸易区一带出现了新兴城市。从人口数量上看,11世纪后期,英国的考文垂有约6000人,约克有1万余人;14世纪初,只有几座城市超过5万人。从市民构成上看,最初的市民多是商人与手艺人一身二任: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包括城市贵族、富裕商人、手工业者、教士、律师、教师、帮工、学徒等。逃跑的农奴只要在城里住满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免受先前领主的追捕,“城市基本上是自由的庇护所,所以它被人称为是一个自由天地”。

    ——摘编自姜守明《浅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制的起源和发展》

    材料二 11—15世纪,领主常将自治特许状赐予城市,以标明相互间的权利与义务。城市市民在处理相互关系时,也往往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市长作为城市最高行政长官由市民推选,而且一任只能一年:其他重要官员也由全体市民或市民代表推选。与封建制以出身定等级不同的是,城市中的社会等级是以财富为基础的。每个人的社会身份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人人都可以通过发家致富享有优越地位,富人也有因顷刻破产而沦为下层的可能。这些自治城市成为了欧洲近代政治文明的一块试验田,成了近代以国家为载体的政治文明所效仿的样板。

    ——摘编自刘景华《自治城市:欧洲政治文明试验田》

    (1)、概括材料一西欧新兴城市的主要特征。
    (2)、谈谈你对材料二中“自治城市成为了欧洲近代政治文明的一块试验田”的理解。
    (3)、写出推动西欧走向近代的一个外部因素,并说明理由。
  • 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体育口号作为体育文化的一种特殊载体,在新中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表述内容也不断地发生变化。

    新中国各个时期党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提出来的体育口号

    时间(年)

    口号

    1949—1956

    1952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时,毛泽东亲笔题写“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此外还有“为革命锻炼身体”、“锻炼身体,建设祖国”、“锻炼身体,保卫祖国”、“健康的身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等口号。

    1957—1966

    60年代初喊出了“敢笑珠峰不高,定叫红旗上飘”的口号。

    1967—1979

    1971年,日本名古屋世乒赛前夕,周恩来总理接见中国乒乓球队时提出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为新中国外交打开了一扇窗。

    1980—1990

    各种赛事中流行“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口号。

    1991—2000

    国家提出“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大力增强群众体魄”。90年代后期,“健康消费”的口号逐渐引领时尚,“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生活奔小康,花钱买健康”等体育口号应时而出。

    2001年至今

    中国将2008年奥运会的口号确定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

    ——摘编自高慧妮等《新中国体育口号演变及其功能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体育口号发生变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体育口号的变化及其意义。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简表

    历史时期

    辉煌成就

    奋斗历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开天辟地:完成救国大业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经历了艰难的历程。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改天换地:完成兴国大业

    从学习苏联到“以苏为鉴”,艰辛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翻天覆地:推进富国大业

    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入世贸组织,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惊天动地:推进强国大业

    中国经济摆脱疫情,取得长足发展。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颁布《民法典》,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一步完善。努力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全球化发展。

    ——摘编自《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

    请你选取一种观点,自拟论题,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上一页 563 564 565 566 56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