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考古资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结论

         A     

    大约从9000年前,人类开始驯化墨西哥类蜀黍,
    初次驯化的玉米支系于6500年前以非完全驯化的状态开始了离开墨西哥进入南美洲的旅程

    美洲域外作物本土化历程漫长

    B

    雅典城邦举行多次部落比赛,各人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为争取自己部落的胜利共同努力,并在胜利后共享胜利果实

    部落竞技促使城邦凝聚力的提高

    C

    公元1000年以前,美洲留下来的一幅地毯,每英寸含纬纱五百根,
    而中世纪欧洲的最高记录不过一百根

    阿兹特克文明优于欧洲文明

    D

    1438年,法国国王颁布《布尔日国事诏书》,规定主教由法国教士团选举产生,
    取消教皇保留圣职与预先指定的权力

    法国排除了教皇对王权的干预

    A、A B、B C、C D、D
  • 2、1990年3月,政府允许上海、深圳两地试点公开发行股票。同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利用股票融资改善企业经营的机制在全国逐渐推广开来。这反映( )
    A、企业体制改革全面铺开 B、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 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3、2016年,有学者调查湖北武汉郊区的农民家庭,结果显示:约2/3的农户选择将承包地外租或被征用,其中10.41%的农户将土地出租给别人从事农家乐、办工厂等非农活动。这折射出当代中国( )
    A、城市化进程加快 B、城乡差距的缩小 C、土地所有制变革 D、产业结构的变化
  • 4、如下表,新中国成立初期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1949—1950年)的建交情况

    建交国家

    国家性质

    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阿尔巴尼亚、越南、缅甸

    社会主义

    印度、瑞典、丹麦、瑞士、芬兰

    资本主义

    据此可知( )

    A、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求同存异外交方针得到初步实践 C、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已宣告失败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强调平等互利
  • 5、如图为1951年创作的宣传画《土改完成农民生活好》。该作品旨在表达( )

    A、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现实 B、社会崇尚劳动氛围浓厚 C、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D、农民拥护生产关系调整
  • 6、1922年1月,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参加了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人民大会。根据该大会决议,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反对帝国主义是应该立刻开始的主要行动”。这( )
    A、有利于国共合作的实现 B、推动了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 D、重申了中国共产党一大的纲领
  • 7、下表是1919年5—6月陆征祥收电簿中各方反对巴黎和会签约来电(节选),这反映了( )

    拍发者

    发电日期

    收电日期

    内容要点

    留日学生总会

    5月4日

    5月7日

    青岛直接收回,坚持到底

    上海南北议和代表

    5月6日

    5月8日

    勿予签字,以伸公道,而保存国际之地位

    江苏省议会

    5月10日

    5月13日

    联合友邦,坚持到底,不达目的,暂不签字

    顺直省议会

    5月9日

    5月14日

    要求青岛直接交还

    北京报界全体人员

    5月7日

    5月18日

    青岛若不能直接交还,万勿签字

    A、学生活动影响了政府外交决策 B、现代化传播工具扩大了五四运动的影响力 C、马克思主义已在中国广泛传播 D、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 8、1958年1月9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标志着“城乡分治、一国两策”、农村人口极少流动的体制开始逐步形成。在这一体制下,中国人第一次被户籍区分为城乡两种居民身份,户籍身份权利的色彩更浓。20 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户籍制度不断调整:一是放松“农转非”政策,二是探索实施允许农民自理口粮在小城镇落户制度,三是建立身份证制度,四是逐渐降低农民进城落户的门槛。这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农民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可以自由迁移流动,可以在外地就业、参加社会保险,享受一部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少部分农村人口还在城镇落户。2002 年,中国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40%。

    ——摘编自万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及其经济动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
  •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简表(部分)

    时间

    地区

    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

    备注

    14世纪

    欧洲

    食物以小麦、大麦和稞麦为主,多次陷入粮荒

    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多次肆虐,欧洲人口迅速减少

    16世纪

    欧洲、亚洲

    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产量极大增加

    全球范围内农作物大传播

    19世纪

    欧美地区

    出现罐装食品、防腐食品等,食品加工业大发展

    1860年,英国政府制定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欧美地区

    出现巧克力棒、人造奶油、高汤等美味食品

    1906年,美国通过了第一部联邦食品法

    二战后

    世界范围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出现快餐食品,非洲出现粮食危机,西欧出现食物生产过剩

    1974年,联合国通过了《消灭饥饿和营养不良世界宣言》《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欧盟于2002年出台了《食品通用法》

    上表内容反映了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在表中能够反映出有关人类食物的多种变化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学素养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条理清晰)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湖北省云梦睡虎地秦简,睡虎地秦墓的墓葬主人叫“喜”,是秦王朝一名与法律有关的低级官员。这些秦简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经过分类整理,其内容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编年记》《语书》《为吏之道》、甲种与乙种、《日书》等十种。在《秦律十八种》的“田律”主要涉及农田管理,农业耕种,粮食处理等方面的法规,其内容也非常简单,其中一条:“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简单释义为:春天二月以后,不可以砍伐山中的树木、木材,不可以在河流中筑坝阻挡河流。《封诊式》是关于查封与勘验程序式的一部书籍,书中大部分内容均以案例为主,有审讯犯人、抓捕、自首、惩办、勘验等方面内容。此外,睡虎地秦简中的一些法律形式影响着后世法律的制定。比如《法律答问》,这部分内容中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法条,而是通过问答的方式解决司法中的难题,有的直接给予司法处理的答案或结果。这样的问答有效的解释了法律,解释了罪名有助于司法审判的精准。这种方式,到了后世经常使用。

    ——姚远《云梦秦简中的秦代法制》

    材料二  罗马共和国时期刑法的罪名,多有处死“以祭谷神、奉献于神”的规定。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执法官根据社会地位确定刑罚的差别,同一种犯罪一般有两种刑罚,一种针对体面者,一种针对下层百姓。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滞后的状况深刻影响了罗马刑法发展进程,罗马刑法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在整个古代罗马法制史中,犯罪与刑罚始终散见于大量的单行法律之中,且二者之间对应的随意性相当大。

    ——郭静《罗马刑法的发展进程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法律的特点并作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法律与罗马法产生的不同背景,并谈谈对当今中国法制建设的启示
  • 11、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立了福利国家;但随着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这些国家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福利国家制度普遍陷入危机当中;而福利治理作为应对福利国家危机,或者说“去福利国家”的一个环节出现了。这说明福利国家(   )
    A、是以经济繁荣和政治民主为前提 B、过分依赖政府不具有可持续性 C、经济的“滞胀”直接影响政府的福利支出 D、福利供给具有不可逆性和刚性增长的特点
  • 12、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社会呈现出等级森严的特征 B、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 C、西周时期已经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D、西周青铜铸造工艺达到巅峰
  • 13、儒家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早在3—5世纪,儒家思想传播到东亚、东南亚一带,曾是这些国家和地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成为这一带国家统治的指导方针及社会生活的行为准则。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于这些国家和地区民族心理的形成与文化精神的塑造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17世纪开始,欧洲传教士在中国发现了孔子。欧洲的思想家将孔子和儒家思想理性化和理想化,作为他们批判基督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论证新文化理想的根据。孔子和儒家思想直接参与了西方思想发展的进程,参与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有学者评价说:“孔子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守护神。”

    ——摘编自武斌《孔子的世界》

    材料二  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诸如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同时又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率作风等,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三《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根据材料,自选一个角度,围绕“儒家文化与文明发展”,自拟题目,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14、1881年,伊拉克考古学家霍姆兹德·拉萨姆在巴比伦古城西帕尔(巴格达西南侧)的废墟中发现了右图这块距当时2500年的文字泥板。直到19世纪末这块泥板才受到重视,被冠以“巴比伦世界地图”的标签在大英博物馆公开陈列。以下与此相关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其被重视可能得益于对泥板文字的成功破译 B、此泥板上的文字是目前所知最早的象形文字 C、此块泥板产生时人类还尚未进入到铁器时代 D、实证了希腊化时代推动了地图绘制技术发展
  • 15、某学习小组就历史课上的某一主题展开研究,搜集到一系列相关论文,论文题目有:《墨西哥音乐文化与拉丁美洲音乐文化的发展》、《美国文化种族主义的内涵和实质》、《论希腊化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该为(    )
    A、全球联系建立 B、文明多元起源 C、文明交流互鉴 D、殖民文化侵略
  • 16、下图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漫画,画面中拔河的一方是人多势众的协约国,另一方是只有两人、势单力孤的同盟国,中间站立者是美国。对该图寓意解读最合理的是(    )

    A、美国是交战双方的调停人 B、大国的矛盾已经无法调和 C、战争初期主动权在协约国 D、美国是战局的决定性因素
  • 17、1953年春,中央统战部组织调查组到武汉、南京、上海等地进行调查。调查报告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我们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业的主要形式,是我们将资本主义工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主要形式,是我们利用资本主义工业来训练干部,并改造资产阶级分子的主要环节,也是我们同资产阶级进行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环节”。这份报告,受到党中央高度重视。此后,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方针最有可能是(    )
    A、“中国苏维埃政权以保障工农利益,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 B、“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营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 D、“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 18、《隋书》记载:“炀帝即位,营建东都,矩职修府省,九旬而就。时西域诸蕃,……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矩掌其事”的地点位于图中(    )

    A、 B、 C、 D、
  • 19、《晋书》中记载:“夏,帝将伐蜀,乃谋众曰:‘自定寿春已来,息役六年,治兵缮甲,以拟二虏。略计取吴,作战船,通水道,当用千余万功,此十万人百数十日事也。又南土下湿,必生疾疫。今宜先取蜀,三年之后,在巴蜀顺流之势,水陆并进,此灭虞定虢,吞韩并魏之势也。’”由此可见(    )
    A、司马昭伐蜀中重视疫病的防治 B、伐蜀对完成国家统一意义重大 C、应首先攻打蜀国但条件还不够成熟 D、玫打吴国不在司马昭战略计划之列
  • 20、自古以来,人类的活动影响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2世纪左右,日耳曼人正处在跨入文明时代的前夜,塔西佗如此描述他那个时代日耳曼人的情况:如果他们的本土长年安静无事,那么很多高贵的青年就要自愿地去找寻那些正在发生战争的部落。一则因为他们的天性好动而恶静;再则因为他们在危难之中容易博得声誉;三则因为只有在干戈扰攘之中才能维持人数众多的侍从……日耳曼人中,没有一个部落是居住在城郭内的,就是个别的住宅也不容许彼此毗连。他们零星散落地逐水泉、草地或树林而居……

    ——[古罗马]塔西佗著《日耳曼尼亚志》

    材料二来自亚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他们征服的规模无与伦比……亚洲和大部分欧洲的政治组织都变换了。许多地区的人民被灭绝或四散,永远改变了其种族特征。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和力量也发生了变化。横越欧亚大陆的道路由一个政权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在中断了一千年之后,欧洲人又能进入亚洲和远东了。

    ——[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主编《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耳曼人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耳曼人对欧洲社会进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和文化的角度予以说明。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文化传播的途径提出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述。

    (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上一页 564 565 566 567 56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