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1952年教育部发文,决定自1952年下半年至1954年,将全国私立中小学全部由政府接管、由国家统一办理,改为公办。民办教育在中国土地上消失。当时出台这一政策( )A、是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大环境使然 B、是国家工业化急需建设人才的需要 C、是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左倾错误泛滥的体现 D、是对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
-
2、在中国古代,稍为复杂的天文观测与计算方法常常会在朝代要替的动乱之中失传,明朝钦天监的官员们便无人能够掌握代郭守敬制订授时历的方法,甚至南北两京观象台的天文仪器都摆错了位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古代科技( )A、与生产实践相脱离 B、注重理论与实践统一 C、以墨家思想为指导 D、缺乏普遍的理论原则
-
3、清末顽固派坚决反对修建津通铁路,并将铁路之害概括为三条:资敌、扰民、失业。洋务派针锋相对并提出修铁路有三大利:陆战、海防、河运。当时两派争论得相持不下,直到张之洞提出了折衷方案,被清政府采纳,才慢慢平息下来。这表明( )A、中国思想层面的变革呼之欲出 B、清政府主动接受西方物质文明 C、洋务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 D、传统观念导致政治变革较艰难
-
4、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这将( )A、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B、促进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建立 C、推动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 D、增强工人的劳动强度
-
5、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仁政、德治,法家崇尚法治,道家要求无为而治,墨家希望选贤任能,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A、改朝换代建立全新制度 B、争夺对诸侯国家政权的控制 C、顺应大变革潮流而厚今薄古 D、为统治者改善统治出谋划策
-
6、西递和宏村作为两个最具有代表性的皖南古村落,在 2000 年被列入《世界遗 产名录》。下列对两者共同点的论述准确的是( )
序号
角度
评价
①
建村历史
徽商始创,聚族而居
②
村落布局
方正端庄,中轴对称
③
村落环境
山水环绕,水系发达
④
建筑特点
粉墙青瓦,三雕精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促成中国文明内聚性的最重要的因素,也许是统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及其在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它主要有孔子的教诲组成。孔子获称“孔圣人”。同中国大多数思想家一样,孔子主要关心的是在现世建立一个组织良好、人人幸福的社会。孔子的首要原则是“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 17世纪及18世纪的早期,中国对欧洲的影响比欧洲对中国的影响要大得多。当西方人学到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及政治制度史,油然产生一种崇敬的心情。中国被称为一切文明的典范。这是由于它的孔子伦理学说、它的科举制度,它的重视文治轻视军事征服、它的精美的手工艺品,其中包括瓷器、丝绸及漆器。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赞美中国皇帝康熙“为超乎一切人之上的伟大的君主,是神一般的人,他靠智力管理一切,然而他也是靠教育取得品德和智慧的……因而获得统治的权力”。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上卷》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基本主张,并分析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欧洲掀起“中国热”的原因,并分析其对欧洲的影响。 -
8、读材料,完成要求。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反映了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嬗变。
时间
服饰情况
民国时期
中山装创制后风靡一时。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民国十八年制定宪法时,规定四级文官宣誓就职时一律穿着中山装,中山装遂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制服。政府院部如此,国民党党部如此,地方政府机关亦如此。国民党向机关、学校推广中山装,向民众宣传。
建国初期
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女孩子爱穿带有俄国风情的“布拉基”,花布衣衫或花布袄是中青年女性的衣装。
文革时期
从红卫兵到女民兵,都以着军装、戴军帽荣,绿色成为流行色,蓝、黑、灰、绿色充满中国街头。
改革开放以来
自1979年对世界敞开国门以后,世界最新潮流的时装可以经由最便捷的信息通道-电视、因特网等瞬间传到中国。国内的着装者也迎来了个性服装时代,迎来了百花齐放、五彩缤纷的服饰艺苑的美好春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从表格内容中提炼自己的观点,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具体,说明须史论结合。)
-
9、政治体制变革是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蕴藏着宝贵的历史启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英国)议会两党密谋,共同支持詹姆士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威廉来英国夺取王位,从而实现了权力的交接。这是一次妥协的事变。从表面上看,原有的政治制度一点也没有改变,但实质上的变化却是非常大……这以后,国王的权力一点点丢失……流血的革命没有解决问题,非暴力竟将问题解决了。
——钱乘旦《社会变革的和平方式:英国的范例》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采取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 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三 19世纪的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有一句名言:“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也曾说:“民主依赖妥协。”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政治制度“实质上的变化”是什么,并分析其影响?(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民主化的道路有何特点?分析其原因;(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治制度构建中的“妥协”表现在什么地方?(4)、 综上,谈谈你对民主政治中“妥协”的认识。 -
10、在战争期间和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明确表示,不愿意支持英国和法国维持殖民帝国。苏联也在原则上反对殖民帝国。这表明( )A、欧美国家支持民族独立运动 B、英法殖民帝国的崩溃 C、战后国际政治理念的进步 D、战后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
11、1963年,马丁路德金在一次演说中提到“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黑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的面前”。这一演讲( )A、消除了种族歧视,缓和了矛盾 B、废除农奴制,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C、调动黑人踊跃参军,扭转战争局势 D、鼓舞了被压迫民族争取权益的斗争
-
12、19世纪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靠文献记载,对古代文明的认识存在重大局限。以古希腊史为例,那时人们认为古希腊信史只能从公元前776年即古代第一届奥林匹亚赛会算起。但19世纪后期以来,考古学家发现了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古希腊文明史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和古代印度文明的研究也经历过类似的过程。据此可知( )A、通过文献记录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B、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考古证据相印证 C、还原历史真相必须依靠考古证据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
13、1929年美国通过《斯穆特-赫利关税法案》,大幅提高关税。1947年美国推动诸国签署《关贸总协定》,大幅削减关税,推动贸易自由化;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主张“美国优先”,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订,主张重谈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并重启了一系列尘封已久的贸易保护政策工具。由此可以看出美国( )A、总体坚持国际贸易自由化政策 B、制定经济政策受制于国际环境 C、制定经济政策立足于本国利益 D、经济政策阻碍世界经济全球化
-
14、1952年拍摄的好莱坞电影《灯塔疑云》展现了共产主义企图入侵美国的阴谋。而在八十年代后期,美苏关系有所缓和,经苏联政府批准,好莱坞电影公司在莫斯科为《红色警探》拍摄外景,电影讲诉了苏联警探和美国警探一起对抗毒品走私犯的故事。据此可知这些好莱坞电影( )A、加强了两国文化交流 B、反映了美苏关系演变 C、体现了合作共赢的理念 D、推动了美苏对抗的升级
-
15、1926年,苏联只有56.6%的人识字。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党的大力宣传和组织下全国开始了扫盲运动,开办各种技术学校、培训班以及工人学校的,并掀起了群众性革新技术的热潮。这表明苏联( )A、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左倾冒进思想 B、实行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建设重视提升人民的文化素养 D、极力消除同时期西方大危机的影响
-
16、1919年《国际联盟盟约》规定为了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采取“全体一致”原则。而1945年《联合国宪章》规定,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全理事会实现“大国一致”原则。联合国决策机制的改变( )A、推动了多极化进程 B、冲击了两极格局 C、有利于解决争端 D、遏制了热战的爆发
-
17、“棉织工厂都是大建筑,不过这样建造是为了容纳最大量大人。为了尽量利用一切地方,工厂建成几层,各层尽可能不高,机器占了最多的面积。……空气中经常弥漫着混杂机油的棉尘。”这反映了( )A、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 B、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 C、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 D、工厂工作环境恶劣
-
18、《中西方服装发展史》中记载:“15、16世纪,着装者逐渐摆脱了教会经学的桎梏和掩盖形体美的服装模式,可以在服装设计中充分展示人本来的自然美。”出现材料中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A、启蒙运动思想的迅速传播 B、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中心 C、天教会权威受到沉重打击 D、人文主义思想的复兴和传播
-
19、史学家布罗代尔说:“美洲白银于1572年开始一次新的分流,马尼拉大帆船横跨太平洋,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同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连接起来,运来的白银被用来收集中国的丝绸、瓷器和印度的高级棉布,以及宝石、珍珠等物品”这一现象反映出( )A、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B、中国处于贸易入超局面 C、价格革命来势汹汹 D、国际劳动分工格局确立
-
20、古代雅典制度在当时就有人视其为理想政体,也有人称其为暴民统治。中世纪时期,雅典民主制基本不为人知。文艺复兴后,雅典民主制被西方人重新发现,17~18世纪,民主仍是一个贬义词。19世纪中叶以后,肯定雅典民主制成为西方学界和政治届的主流观点。这种对雅典民主制评价的历史变化主耍反映出( )A、民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B、历史评价总带有一定主观性 C、历史评价取决于时代的现实需要 D、人们对历史的探究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