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结束大分裂并走向封建大统一的时代。如表中的变化反映了( )
项目
秦朝
汉朝
疆域
东至海暨朝鲜,南至北向户,西至临洮、羌中,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在秦朝基础上有所拓展,(黄)河西设郡,西域设西域都护。
国家
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以汉族为核心的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
A、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 B、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D、区域民族关系走向缓和 -
2、仔细观察如图所示,与如图信息对应正确的是( )
A、秦朝郡县制 B、元朝行省制 C、西周分封制 D、汉初郡县与分封并行制 -
3、秦朝在全国推广郡县制,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选官不问身份,实行俸禄制度,其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和考核。该制度( )A、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 B、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 C、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 D、是分封制的延续
-
4、战国时期,法家三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群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祥”。与其思想特点相符的是( )A、墨子 B、韩非 C、荀子 D、邹衍
-
5、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开展变法。其中,魏国李悝变法实行“尽地力之教”,楚国吴起变法力主“三世而收爵禄”,秦国商鞅变法实施“废井田,开阡陌”。这些措施( )A、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B、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建立了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 D、废除了贵族世官的特权
-
6、西周建国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周桓王时,与郑国交战,桓王中箭,王室军队败北,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只好不了了之。春秋后期至战国前期,一些诸侯国的卿大夫掌握了实权。这一变化突出反映了( )A、奴隶社会等级制度开始被破坏 B、分封宗法制度彻底瓦解 C、社会处在大变革时期 D、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
7、商汤建国后,称颂夏禹“久劳于外,有功于民”,并且继续祭祀夏朝确立的土神。商朝此举旨在( )A、稳定统治秩序 B、承袭夏朝制度 C、强化同祖观念 D、控制方国和部族
-
8、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点遗址有数百处,代表性的有元谋人和北京人;进入新石器时代,不同区域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文化特色,如黄河中上游仰韶文化以彩陶和种植粟为主要特征,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以种植水稻和养蚕缫丝为特征,北方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等也各具特色。这反映出当时( )A、中原地区长期居于领先地位 B、中华文明具有多源特点 C、不同文化之间缺乏联系 D、自然环境决定文明发展程度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的爆发,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对中国输出的资本和商品相对减少,为中国民族工业让出了部分中国国内市场,也利于中国商品开拓国外市场。1911—1919年,全国面粉业增至120多家,火柴、造纸等轻工业有显著发展。但好景不长,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就萧条下去。
——摘编自焦雪琴《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之研究》
材料二 “一五”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中有68个全部或部分建成投产。过去中国不能生产的高级合金钢、无缝钢管、喷气式飞机、坦克、大口径火炮、警戒雷达、汽车、大容量成套火力和水力发电设备、大容积高炉设备以及新型机床等,现在都能生产了。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工业部门一个个建立起来,一大批工矿企业在内地兴办,旧中国重工业过分落后的面貌和不合理布局大大改观。
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各项指标超额完成。“一五”计划是中国从一穷二白的战争废墟,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第一张蓝图。
——摘编自洪向华、石建国《“一五”计划:步履铿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 -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前十年间,欧美国家海军技术进步主要有三:第一速射炮,第二军舰高速度,第三无烟火药。除无烟火药外,另外两项都在这场战争中得到应用,但应用者却是日本舰队。……黄海海战的失利不能忽视战略上的原因。清廷自1885年以后,在思想上丧失了对日本的警惕和防范之心,致使整个国防战略发生严重失误。
——摘编自潘向明《黄海海战失利原因再检讨》
材料二 甲午之败、马关之辱以及接踵而来的列强瓜分狂潮,使中国人痛心疾首,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中国有识之士抛弃了“天朝上国”观念,通过反思甲午战争中国为什么败、日本为什么胜、怎样才能“救亡图存”,推动了变法维新运动和革命运动。
——摘编自王晓秋《甲午战争彻底打破“天朝上国”迷梦》
材料三 中国政府很乐意欢迎任何资本,在我朝寻找投资机会……你们可以提供资本和技术,但铁路电报线路等事务的管理权必须由中国政府控制。我们必须维护国家主权,不容任何人触及政府的神圣权利。
——摘编自1896年李鸿章回答《纽约时报》采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政府从甲午战争到20世纪初对待列强态度的变化,并指出这种变化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唐代的政治体制中,三省六部制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其在唐代政治发展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三省六部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大唐盛世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并且在当时以及后世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三省六部在职权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从运行机制来看,三省是命令传达的部门,六部则是执行机构,职能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相辅相成,一方面,保证了权力的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温帅《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及其影响》
材料二 宋朝的建立与统一,消除了晚唐、五代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经济得以正常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水路交通的便捷,营业时间的不受限制等都为宋代城乡商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发展条件,促使宋代大小城市及乡村镇市的商业空前繁荣,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商业繁华情况,南宋初的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有很翔实的记载,北宋末画家张泽端所绘《清明上河图》,更是形象地描绘了北宋东京开封商业的热闹场面。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中古时代•五代辽宋夏金时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三省六部制在当时和后世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
12、从2013年起,习近平在众多国内国际场合阐述、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多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这主要在于,该理念( )A、为世界建设提供精神支柱 B、利于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C、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D、源自中华文明和平思想
-
13、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召开多次重要会议,其中某次会议实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八七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遵义会议
-
14、20世纪70年代,非洲有25个国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拉美有13个国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截至1979年底,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达120个。这说明当时中国( )A、大力扶持新兴国家 B、反霸斗争取得胜利 C、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D、国际环境大为改善
-
15、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应正确处理的十个问题,即《论十大关系》。《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
①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奠定基础 ②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主要任务
③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6、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在文家市会议上分析面临严峻形势后,主张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随后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B、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
17、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报纸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而1912年建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与美国人的设想并不完全符合,主要原因是( )A、中国的国情与美国的国情不同 B、西方民主自由尚未在中国启蒙 C、中国留学欧美的学生思想保守 D、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
-
18、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税率,由双方协定。这破坏了中国的( )A、领土主权 B、关税主权 C、司法主权 D、领海主权
-
19、明代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一生专注“致良知”,认为“良知”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需要重新发现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据此可知,王守仁( )A、提倡个性自由 B、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C、抨击君主专制 D、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
20、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曾言,“凡一切奏折,皆朕亲批,诸王文武大臣等知有密折,莫测其所言何事,自然各加警惧修省矣”。他主要强调这一制度( )A、有利于皇帝直接广泛获取信息 B、提高了皇帝决策严密和机密性 C、有利于皇帝对文武大臣的控制 D、有利于提高各级官员政治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