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时代,指历史上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某个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1859年在其长篇历史小说《双城记》开篇感叹“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昧的时代:这是信任的纪元,这是怀疑的纪元; 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的春日,这是失望的冬日; 我们面前应有尽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 我们都将直上天堂,我们都将直下地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世界近代史的某一个历史时期,以“××的时代”为例概括一个主题,并运用具体史实进行合理的解释。(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
2、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运动在18世纪中后期从英、法等国传入德国以后,由于德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出现了新的特点。启蒙运动在德国的政治努力成分相对不足。它既不像英国一样是17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也不像法国那样以1789年大革命的思想准备而出现,而是……在宣杨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理念的同时,将民族意识的提升和民族的文化认同作为自己努力的主要目标,希图以此促进德意志民族的统一。由于相关努力纯粹是文化领域的. 它体现出来的只能是一种文化气息浓厚的民族主义。
————摘编自邢朵顺《启蒙运动与德国的文化民族主义》
材料二 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帝国宣布成立,俾斯麦任首相。他着手整顿全国经济,统一了全国度量衡和币制,确定马克为货币单位。同时对交通运输的纷杂状况进行了大力整顿,废除国内贸易的障碍,完成了国内市场的统一。在对外贸易方面也采取了统一的政策,政府为了鼓励本国工业的发展,改革原有的关税制度,对工农业都实行保护主义政策。之后,工业出现跳跃式发展。德国抓住新技术革命的机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在 19世纪最后25年,德国在钢铁、化学、电气、内燃机等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承担了开拓者的角色。
————高德步、王珏著《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国启蒙运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从国家政策的角度概括当时德国出现“跳跃式发展”的原因。结合史实说明德国在现代交通领域“承担了开拓者的角色” -
3、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英国主导下,23个国家于 1947年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其宗旨是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续增长。在该协定的框架下,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1995年,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力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合理利用世界资源、保护环境,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和利益,建立更具有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二 202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20年来,中国全面履行入世承诺,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7. 4%,低于9. 8%的入世承诺:中央政府清理法律法规2300 多件,地方政府清理19万多件。这期间,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货物贸易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一位,服务贸易从世界第十一位上升到第二位,利用外资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摘编自环球网《在20年节点,回顾中国加入WTO历史性时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末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经济的意义。 -
4、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唐宋之变
材料一
状况时间
北方农田水利工程
南方农田水利工程
全国农田水利工程总数
数量
占全国比例(%)
数量
占全国比例(%)
唐代前期
88
68.2
41
31.8
129
唐代后期
31
27.7
81
72.3
112
————据程民生《中国北方经济史》
材料二
时间区域
隋大业五年(609)
前后
唐天宝年间 (742-
755)
唐元和年间 (806-
820)
全国总户数 (户)
8907546
8955370
2746150
北方户数所占比例
(%)
75.8
54.9
29.4
南方户数所占比例
(%)
24.2
45.1
70.6
————据梁庚尧《中国社会史》
材料三
时间区域
北宋元丰三年
(1080)
南宋淳熙十四年 (金大定二
十七年,1187)
元至顺元年
(1330)
全国总户数(户)
16570474
19166001
13711174
北方户数所占比例
(%)
30.6
、 35.4
18.9
南方户数所占比例
(%)
69.4
64.6
81.1
————据梁庚尧《中国社会史》
(1)、指出材料一反映出的现象并分析其影响,(2)、据表材料二、材料三分别指出隋唐、宋元时期人口南北分布的特点,并说明影响隋唐至宋元时期人口数量及分布的因素。 -
5、2023年8月22~24 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在南非举行。会议邀请沙特、埃及、阿联酋、阿根廷、伊朗、埃塞俄比亚正式成为金砖大家庭成员。这次扩员体现了金砖国家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决心、符合国际社会期待、符合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的利益。这表明金砖国家( )A、倡导丝路建设,实现共同富裕 B、寻求地区合作、维护亚欧安全 C、积极联合伙伴,企图称霸世界 D、力求合作共赢,促进和平发展
-
6、1975年,苏联数学家、经济学家康托罗维奇获得诺贝尔经济4学奖。他指出,以线性规划构建最优化方法将有可能大大提高经济工作的质量,从而有效利用资源,增加国民收入和提高生活水平。他的这一思想对西方数理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这表明( )A、西方认可了斯大林模式 B、自由主义传统开始衰落 C、宏观调控仍是基本共识 D、新经济加速全球化进程
-
7、下面是 1947 年美国(左图)和 1949 年苏联(右图)以马歇尔计划为题材创作的漫画。左图人物身上的文字是“欧洲”,绳子上写着“马歇尔计划”;右图人物代表美国,障碍物上的文字是“西欧国家主权”“关税壁垒”。这两幅漫画可用于印证该时期( )A、美苏意识到欧洲联合的重要 B、美苏经济发展实力出现变化 C、欧洲是美苏争霸的重点地区 D、美苏冷战重心转向经济领域
-
8、1927年底苏联粮食收购量比1926年减少了1.28亿普特,为此苏共中央成立特别委员会,派遣近三万名专门工作队员分赴全国各地督促收购工作,虽从1928年1月到3月总计收购了2.57亿普特粮食,但这引起各地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强烈不满,4月到6月粮食收购量再次急剧减少。据此可推知( )A、苏联农业机械化水平亟待提升 B、粮食收购问题使城镇出现粮荒 C、余粮收集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D、政府将会加快推进农业集体化
-
9、甘地说:“非暴力……并不是服服帖帖地服从坏人的主意,而是说用自己整个精神去反对专制魔王的意志。“1920年,国大党提出“用和平与合法手段获得自主”。1930 年,国大党又提出“印度必须跟英国断绝关系,它全独立”。1942年,国大党宣布“批准发动最大规模群众性斗争”。 由此可见( )A、非暴力主义具有明显的反帝反殖性质 B、国大党的理念与甘地思想之间存在严重分歧 C、国大党的斗争策略与总体目标发生根本变化 D、甘地的思想客观上不利于印度近代化
-
10、到1831年,英国南部各郡总人口约326万、有权选举议员235名,北部6郡超过千万的人口却只能选出68人;南部的康瓦尔人口 30万,全境选民仅千人,能选举议员42人,同时期北方的兰开夏人口高达133 万人,却仅有2名议员。这一现象反映出英国( )A、新兴社会力量被政党体制排斥 B、城市化进程促进了政治革新 C、民主政治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 D、工业进步的潜力和阻力并存
-
11、有学者指出,15 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艺术家热衷于人体解剖研究……完全奠定了这项科学技法在新艺术中与透视法同等重要的基础地位。这意味着( )A、人文思潮瓦解了教会的束缚 B、自由的人文环境助推科学发展 C、科学探索推进了艺术的革新 D、近代科学为美术发展提供支撑
-
12、为结束三十年战争带来的巨大混乱,1648年,欧洲国家达成了《哈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彼此的主权和平等,相互承认各国自主处理国内事务包括宗教事务的权力,和约的签订标志着欧洲开启了( )A、联合发展的新时代 B、民族国家发展的新时代 C、和平发展的新时代 D、国家统一发展的新时代
-
13、西欧城市特许状作为将城市市民们所享有的事实上的自由状态转化为法律上的自由权的律文件,使城市市民在许多方面都成为自由权利的享有者、不再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它被称为“封建权利的转让书”“人民权利的保护神”。这说明、西欧城市特许状的颁布( )A、奠定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 B、保障了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C、强化了教廷在经济领域的权威 D、利于打破封建政治制度的枷锁
-
14、公元前 8 世纪古希腊开始移民活动,移民者重要的仪式便是从母邦的神庙中取出圣火去点燃殖民者的圣灶,代表一个新的城邦建立。从母邦来的贵族首领对新的殖民地进行规划和监督土地分配.并确立法律、政治和宗教制度。据此可知、古希腊的移民活动( )A、建立了民主政治和经济制度 B、促进了希腊统长国家的建立 C、利于希腊城邦共同体的建立 D、凸显希腊城邦的集体责任感
-
15、1982年,湖北省沙市首先选择在服务行业的单位进行试点,实行集体承包经营。还制定了“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政策。1984年湖北省委批复,沙市同省内8个城市的物资部门建立综合协作网,开辟和扩大了租赁、调剂物资等业务,并对部门物资实行“承包配套供应。这一改革试点( )A、迎合了国家经济改革的需要 B、立足于理顺省市政府的经济管理权责 C、使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 D、有效带动了中西部地区的改革与发展
-
16、甲午中日战争前五十年间,外资在华工厂共 191 家,其中资本在十万元以上的有23家, 设立时资本共 7631000元。 甲午战后二,十年间,资本在十万元以上的外资在华企业增加了 136家, 设立时资本共达103153000元。这一变化( )A、表明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B、反映出晚清金融业近代化进程加快 C、体现出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D、缘于列强在华侵略权益的不断扩大
-
17、《大明会典》卷十九载: “凡军、 民、医、匠、 阴阳诸色户,许各以原报抄籍为定, 不许妄行变乱,违者治罪,仍从原籍”。《清文献通考》记载:“前明之例,民以籍分,故有官籍、民籍、军籍, 医、匠、驿、灶籍, 皆世其业, 以应差役。 至是(顺治二年) 除之。 “这一变化( )A、反映手工业生产专业化倾向 B、体现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C、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多元发展 D、表明明清自给自足自然经济解体
-
18、《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载:“乙丑(公元966年),以枢密直学士、兵部侍郎薛居正、吕庆文并本官参知政事。不宜制……只令就宜徽使庭上事,殿廷别设专位于宰相后,敕尾署衔降宰相数字,月俸杂给皆半之。盖上意未欲令居正等与普(宰相赵普) 齐也”。据此可知,宋初( )A、设置参知政事以协助宰相处理政务 B、建立分权机制以制约相权 C、冗官加重财政负担并造成积贫局面 D、集体决策维护了皇帝权威
-
19、商鞅变法后、秦国社会构成只剩下三种类型的人:“以耕战为务”的农民,食君禄的各级官吏以及国君。像当时活跃于中原各国的那些游侠、说客、武士、儒生、商贾,刺客等,在秦国也基本绝迹了。这说明商鞅变法( )A、增强了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性 B、瓦解了秦国的分封制 C、利于强化国家对社会的控制 D、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
-
20、三次党史教育的高潮。
材料 1937年至1940年,中共党员由4万人发展到80万人。毛泽东发现许多新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水平较低,轻视对历史的学习,忽略对国情的把握,为此开展了党史教育。1941年中央收集了党内正确路线和错误路线的文件,编印成《六大以来》,供高级干部学习。毛泽东指明党史教育的目的是灵活运用马列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全党还开展系列党史座谈会,形成了党史理论的重要成果。
1951年恰逢党的而立之年,社会各界掀起了学习党史的热潮,胡乔木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出版,是第一本简明党史,成为五六十年代影响最大的研究著作。同年,收录了毛泽东不同时期论著的《毛泽东选集》出版,把全党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推向了高潮。
80年代初,开展党史教育的工作刻不容缓。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从而掀起了全党学习的高潮。邓小平还多次强调要将党史教育看作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以教育党员树立改革开放思想。教育部要求全国高校开设“中共党史”必修课。
——摘编自王炳林《中国共产党开展学习的历史考察》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自拟一个论题,评析党史教育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