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世纪60年代,苏联立项拍摄电影《战争与和平》。在文化部长福尔采娃牵头下,工业部调配40家企业专门生产博物馆无法提供的易损瓷器和丝织品:罗蒙诺索夫瓷器厂据18世纪图纸重新开窑;轻工部门顶着原料压力制作出9000套西装、11000件纱衣、12000顶帽子和20万颗纽扣;女子宫廷礼服完全采用手工缝制。这说明了( )
    A、苏联的工业发展日趋平衡 B、美苏意识形态领域竞争激烈 C、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转逻辑 D、行政部门对市场的强力控制
  • 2、漫画《我们用我们的小斧子砍的》发表于20世纪上半叶,从左到右三个人物(左右两边代表的是英美)携手合作,共同砍倒了两棵大树。这幅漫画可以反映出( )

    A、远东局势步入缓和阶段 B、英美对日本崛起的忧虑 C、列强妥协共同操控中国 D、反法西斯同盟并肩作战
  • 3、下图描绘了1770年至1860年英国兰开夏郡建筑工人、农场工人和手摇织机工人的实际收入。据此可知( )

    A、蒸汽动力的普及削弱了工人竞争力 B、机械化加剧了工人阶级的职业困境 C、工业革命增强了无产阶级政治诉求 D、现代行业部门适应了新的生产要求
  • 4、《圣经》中记载了诺亚为了延续地球生命,每种动物都挑选雌雄一对带上方舟。18世纪中期编订的《科学、美术与工艺百科全书》中对诺亚方舟故事做了解释,“诺亚方舟一定很大很大。它不只是容纳欧洲所有成双成对的动物,两头羊不可能足够,要养活那对狮子势必得有数百头羊”。由此可见,此书( )
    A、鼓励运用理智独立思考 B、利用科学完善基督教义 C、宣扬新教伦理改造社会 D、借助信仰构建理性价值
  • 5、中世纪初期,西欧的城市主要是平民生活区,城外农民没有向城市交纳贡物的义务。12世纪后,乡村出现负责粮食生产与销售的专门组织。13世纪时,大型庄园提高了粮食生产,大规模向城市出售谷物。这一转变( )
    A、冲击了封建庄园制度 B、刺激了粮食价格上涨 C、构建了城乡二元体制 D、推动了商业模式创新
  • 6、公元前218年,迦太基将领汉尼拔入侵罗马时,罗马登记在册的公民数量是28万人。公元前131年罗马在征服了西班牙与希腊后进行了人口普查,共有32万公民登记在册。据此推知,罗马( )
    A、公民群体大量沦为奴隶 B、基层社会面临严峻问题 C、扩张战争引起民生凋敝 D、户籍登记制度效率低下
  • 7、1977年8月发表的中共十一大政治报告认为:“苏美两家是新世界大战的策源地,特别是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具有更大的危险性⋯⋯苏修亡我之心不死。”然而1984年11月,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座谈会上,正式宣布解放军将裁军一百万的决定,并指出“世界上既不可能爆发世界大战,也不可能爆发大规模侵华战争”。这一转变( )
    A、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的改变 B、开启了中国外交新纪元 C、根源于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 D、得益于中苏关系正常化
  • 8、196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有组织、有计划地将城市中不能升学或就业的青年安置下乡。1962年至1966年上半年,全国共动员了129.28万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一举措( )
    A、体现了国民经济的调整要求 B、导致了城市生产被破坏 C、落实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复苏
  • 9、1941年,中共中央军委明确指示说:“军队在抗战期间原则上不再补兵,作战损失后两团并为一团,两营并为一营,两连并为一连,旅的架子也可取消一些。全军准备明年至后年缩小一半。”这一指示( )
    A、反映了国民党消极抗战的策略 B、旨在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D、表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 10、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召开,会上通过了来自共产国际的决议:“小资产阶级在中国是革命的群众。他们从前演过重要的作用,以后也将如此⋯⋯中国革命在现时阶段中的革命动力是:无产阶级、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革命的联合,并且在这一联合之中,无产阶级是统率的动力。”这一决议( )
    A、主张中共夺取革命的领导权 B、表明党中央受到右倾思想影响 C、坚持巩固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D、对于中国国情进行了正确分析
  • 11、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指出:乾、嘉时期,知古不知今、言内不言外的现象非常严重,甚至“大地理学家,竟仅以专长考古闻也”。道光中叶以后,具有“边徼或域外地理学⋯⋯遂成道光间显学”。这一显学( )
    A、是经世致用理念的延续 B、根源于边疆危机的加深 C、反映近代学科体系调整 D、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
  • 12、丁狗仔欺负14岁的丁乞三仔,丁乞三仔拾土回掷,致其殒命;雍正下旨“丁乞三仔情有可原,着依例从宽免死”。9岁幼童因讨要葫豆不得而殴毙同龄人;乾隆认为幼童因一件小事就有了杀人的冲动,危害性极大,须依《大清律例》,处以绞刑,不得宽减。据此可知,清朝( )
    A、律例合编保护了未成年人 B、矜老恤幼体现了礼法合一 C、君主专制达到了历代巅峰 D、司法审判融入了理性因素
  • 13、“官家”最初是指朝廷或官府。晋唐五代,偶尔用来称呼皇帝。两宋时期,从官府到民间皆称呼皇帝为“官家”。这( )
    A、体现了皇权的世俗化趋势 B、缘于程朱理学的发展 C、体现了社会的平民化趋势 D、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 14、东晋宋齐北边的疆域,大致以淮水为界,几度北伐将势力范围扩展到黄河南岸附近,随后又退回到了淮水一线;梁陈只能保有长江以南。这( )
    A、源于江南经济的初步开发 B、符合古代政局变迁的整体趋势 C、说明北方由分裂走向统一 D、导致了门阀政治逐渐走向衰落
  • 15、唐朝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
    A、各民族间的血缘联系日益密切 B、华夷之间以文化礼仪为区分标准 C、奠定了汉民族形成的初步基础 D、华夏族融合了周边各个少数族群
  • 16、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玉蟾岩遗址,距今约12000—8000年,出土了世界上已知最早的人工栽培稻和中国已知最早的陶器,被誉为“天下谷源、人间陶本”。这可以说明( )
    A、中国是世界农业的主要的起源地 B、湖南先民率先进入新石器时代 C、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源头 D、湖南的先民已经开始定居生活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拜占庭人不仅继承了罗马帝国中央集权制的政治遗产,以罗马帝国正统继承者的身份保持了统一帝国的政治体制,而且在皇帝专制统治、《罗马民法大全》等诸多方面坚持了欧洲地中海上古政治遗产,并有所发展。为了治理众多古代族群,帝国政府始终维系着庞大且完善的官僚国家体制,其核心是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司法、宗教文化各种最高权力于一身的皇帝专制中央集权。7世纪至12世纪推行军区制,以农兵制、军政合一为重要特点,并由将军对行政区域及其军队进行管理,对扭转拜占庭危急局势起了重要作用。拜占庭人成功打造了包括整个东欧世界的拜占庭文明圈,并将各个斯拉夫族群纳入其中,其影响至今犹存。

    ——摘编自陈志强《欧洲中古史视域中的拜占庭帝国》

    材料二 隋唐统治者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的旧制,革弊创新,极大地加强了国家的控制能力,从而使皇权进一步加强。唐朝完备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监察机构和制度趋于完善,在内地地方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在边疆设立都护府、都督府进行管理,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州府制度,唐玄宗开元年间改行募兵制,军队职业化、专业化,设立节度使,制定《武德律》《贞观律》等,很重视礼制的建设,直接促成了中华法系的形成。唐人对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外来文化都抱有包容的态度,从而造就了光辉灿烂的唐文化,传入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文化源的中华文化圈。

    ——摘编自曹大为、赵世瑜等主编《中国大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拜占庭帝国与唐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拜占庭帝国与唐朝国家治理共同的历史价值。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世纪早期的城市,古代繁华都市尽遭破坏。残存的城址,只含有政治、军事和宗教意义。期间,偶尔可见贩卖食盐、刀剑和奢侈品的行商小贩,其经济意义无异于乡村,具有浓厚的自然经济性质。……10世纪前后,一大批古罗马大城市如罗马、米兰、巴黎、马赛、里昂、科隆、特里尔等相继复苏,成为西欧中世纪城市中的佼佼者。更多的工商业城市完全是新兴的。据统计,1100-1300年,英国新兴的大小城镇达140个。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对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纷繁复杂的广泛影响。12世纪以后,西欧商品交换日益频繁,地方集市、国内市场和国际贸易区域逐步形成。各地经济联系普遍加强,为西欧一些国家从封建割据走向集权统一创造了物质前提。领主们在庄园内部弃农经商,以谋厚利,使庄园自然经济为货币经济所排挤。

    ——摘编自晏绍祥、李隆庆《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根据材料,归纳中古后期西欧城市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兴起对中古西欧的影响。

  •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学术界普遍认为: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公元前3200年—公元前500年的古埃及文明、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700年古印度文明、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1年的古代中国文明、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的古希腊文明,是世界发源较早的“五大文明”。

    ——摘编自【美】威廉.麦克高希《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汉代中国人开通了中西商道“丝绸之路”;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宣扬的是国威与和平,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往。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对自己的儿子亚历山大说:“我的儿子,找一个适合你的王国吧,马其顿太小了。”成年后的亚历山大将300件波斯铠甲作为给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卫城,带着如下题字:“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的奉献,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处夺取。”

    ——摘编自瑞烨《血与火的战争:军事天地》等

    材料三希罗多德被西方人士尊为“史学之父”,在希波战争以后居留于雅典,他的传世之一作名为《历史》,是以希波战争为主轴的通史般的巨著。该书约有一半篇幅用来介绍埃及、巴比伦和波斯各东方古国的历史,其眼界之开阔、材料之丰富和文笔之生动都是古代史学中前所未见的。修昔底德的著作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详略得体,论述精辟严密,是西方史学的楷模。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

    (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涉及的文明进行分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跨区域文明交往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文化成就形成的原因。
  • 20、这个船队发现并成功穿越海峡在航海史和地理发现史上的意义在于,解决了自哥伦布西航以来困扰欧洲的重大问题,并得到了正确的答案——向西航行也能够到达亚洲,因为通向东方的西方航道的确存在并能航海穿越。该船队(    )
    A、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B、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 C、绕过好望角到达了印度 D、发现欧亚之间最短通道
上一页 471 472 473 474 47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