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战争给人类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破坏,但又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远征过程中,亚历山大坚决镇压了那些顽强抵抗地区的人。在攻陷了腓尼基沿海城市推罗后,他杀死了8000个当地居民,将30000人卖为奴隶,这种政策起到震慑的作用。而在一些民族意识浓厚的地区,他则不以征服者和称霸者的姿态出现,而是采取温和的政策,尤其是对宗教采取宽容和利用政策。他鼓励东西方民族通婚,并且按照当地传统习俗举行婚礼。他远征时“随行的人员很完备,包括自然科学家、测量学家、历史艺术家等”。亚历山大在远征过程中,在一些战略要地和交通要道上建立了许多以亚历山大命名的新城,这些新城不但是他的军事要塞,同时也是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编自苏振兴《论亚历山大远征》

    材料二 成吉思汗西征过程中显示了他极其残酷的一面,在战争过程中有极其野蛮的屠杀屠城行为,但在宗教政策上极为宽容,“在成吉思汗统治下,我们见到了在整个亚洲大陆上建立的最为彻底的宗教宽容”。成吉思汗每攻占一城一池总是搜索当地的工匠、科学家、天文家等并将其带回蒙古帝国,与中原文化相互融合,取长补短。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先进文化技术尤其是火药、罗盘、印刷术、造纸术先后传入欧洲,打破了汉唐以来欧亚各国封闭壁垒,对中国和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很大影响。他建立了庞大的驿站传递系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联络线、运输线。海上丝绸之路也在宋元时期继续发展,泉州成为当时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海上窗口。

    ——摘编自王雪娜《历史的跨越——亚历山大远征与成吉思汗西征》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亚历山大远征与成吉思汗西征的相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亚历山大远征与成吉思汗西征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出发时,其身份是马其顿国王,不久后成为希腊联军统帅。经过十年征伐,他的国家的统治区域扩展到尼罗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还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他每到一地就自称是当地原来统治者的继承人。他崇尚威严赫赫的东方宫廷礼节,穿波斯、米底君王的衮服,要求人们向他行匍匐礼。亚历山大的统治基本上沿袭了波斯帝国的行省制,但由当地人担任的总督一般只管民政,军队和财政另由马其顿人或希腊人掌握。他在埃及拜谒阿蒙神庙,为女神伊西丝建庙;在巴比伦向当地的主神马都克献祭,下令重建被毁的马都克神庙。他在远征中亚时与当地贵族女子罗克珊结婚,同时,他的80个战友也采用波斯礼仪与当地贵族的女儿结婚。他的远征军中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拿破仑当权后,用不断的战争来代替不断的革命。1805年,拿破仑击溃第三次反法同盟,签订《普莱斯堡和约》,占据了莱茵河左(西)岸及许多小邦国。在那里,他赶跑了封建的王公贵族和主教,取消了各种徭役和封建贡赋及教会的什一税,消灭了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宣布公民享有平等与自由。后来建立的莱茵同盟,有16个邦国加入。他们普遍实行了资产阶级改革,推行了《法国民法典》。同时,拿破仑还使德意志由三百多个分裂的小邦合并成为30多个大邦。正如恩格斯所说:“拿破仑清扫了德国的奥吉亚斯牛圈,修筑了文明的交通大道。”

    ——摘编自张淑贤《略论拿破仑战争的国际影响》

    (1)、概括亚历山大远征与拿破仑对外战争产生影响的异同。
    (2)、谈谈你对国际战争与文明交流的认识。
  • 3、20世纪50年代,印度实现独立后,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呈现多样化特征。下列选项中,属于印度文化多样化来源的是( )

    ①殖民主义②民族主义③社会主义④甘地主义

    A、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4、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将其殖民地印度的士兵,法国将其北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摩洛哥的士兵,大量投入战场。正是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殖民地人民认识到,白人不是天命所注定的、应当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
    A、推动了殖民地的民主革命运动 B、改变了世界各国力量的对比 C、促进了殖民地民族意识的觉醒 D、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 5、拿破仑所“吕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激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这说明拿破仑对外战争( )
    A、促进了民众政治上觉醒 B、推翻了各国的君主专制统治 C、始终遭到各地人民反对 D、受到各国的强烈支持和拥护
  • 6、恩格斯说:“拿破仑扫清了德国的奥吉亚斯牛圈,修筑了文明的交通大道。”拿破仑所颁布的《华沙大公国宪法》的第一节中规定“废除农奴制,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据此可见拿破仑战争( )
    A、推动了欧洲的政治文化重构 B、摧毁了欧洲的封建社会 C、促进了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 D、推翻了欧洲的贵族政治
  • 7、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殖民地解放运动首先在曾被日本占领的荷属东印度、英属缅甸、法属印度支那等地爆发。与此同时,非洲殖民地独立运动达到高潮,1960年一年内,非洲有17个国家宣布独立。材料旨在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 )
    A、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B、粉碎了帝国主义称霸世界的野心 C、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 D、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深远的影响
  • 8、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战争让文明更加文明”。关于战争的影响,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下列理解准确的有( )
    A、战争促进了科技的创新和财富的积累 B、战争导致了人口的减少与生产的破坏 C、战争促进了疆域的开拓和帝国的形成 D、战争促进了文明的碰撞、交流与重构
  • 9、“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这句话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影响是( )
    A、欧洲出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东方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新高潮 C、建立了新的国际体系 D、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 10、法国大革命以来倡导的自由、平等、民权和《拿破仑法典》体现的精神,客观上冲击了埃及一直闭关自守、因循守旧的状态,冲破了传统文化对人们思想和意识的禁锢,给埃及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这表明( )
    A、法国文化为埃及现代化提供了思想条件 B、埃及的传统文化被外来文化取代 C、法国对埃及实施文化上的渗透与侵略 D、埃及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移植了法国模式
  • 11、在蒙古金帐汗国对俄罗斯统治期间,弗拉基米尔主教塞拉皮昂在一次传教中说:“难道说我们的土地没有被侵占?我们的妻子儿女没有被抓去当俘虏?……我们的尊严扫地,财富、劳动、土地全都成了异族的财产。我们耻辱地为邻国效劳,成为敌人嘲笑的对象。”据此可推知,蒙古的对外征服( )
    A、激发了当地民众的反抗情绪 B、直接导致了俄罗斯势力衰落 C、引起了欧洲国家的强烈不满 D、改变了落后地区的文化面貌
  • 12、拿破仑在统治西南德(巴登、符腾姆贝格、巴伐利亚等)地区的时候,对这些地区推行了资本主义改造,直接废除了这些地区的封建领地制度,废除了农民的代役租、徭役劳动和各种封建贡赋。这说明拿破仑战争对德意志的影响是( )
    A、冲击了封建秩序 B、推动了民族觉醒 C、实现了国家统一 D、传播了革命思想
  • 13、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写道:“和英国革命比较起来,法国革命显得更经典一些,因为它对封建因素的革除最为彻底。实际上唯有法国革命才真正实现了对封建社会的革命性改造。事实上,它历来被认为是世界政治发展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是全球性的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下列不能佐证法国大革命具有全球性意义的是( )
    A、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 B、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 C、华沙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 D、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 14、20世纪六十年代,日本、新加坡等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儒学是一种人文主义而不是技术,是与飞速发展的现代化互不相容的。然而,到20世纪七十年代,这些学者认识到,对公司的忠诚,集体环境内的协调与合作,这些因素对东亚很多地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亚洲模式的发展与欧洲模式有相似之处 B、东亚地区发展主要因素是内部团结一致 C、日本、新加坡善于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 D、亚洲许多国家发展离不开儒家文化助力
  • 15、罗马帝国时代,上层社会的儿童普遍被委托给来自希腊的乳母和教仆照顾,包括负责儿童的起居、教育、安全等,帮助其成长。这种现象可用于说明( )
    A、古代希腊文明的影响力 B、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传播 C、当时奴隶制度濒临崩溃 D、文化交融掩盖阶级矛盾
  • 16、据统计,1899—1918年,中国国内出现了多篇《共产党宣言》的译文,译者主要采用片译、段译和摘译等方式进行翻译;翻译的内容也被夹杂在社会进化论、改良主义、三民主义等社会思潮中传播。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
    A、文学革命方兴未艾 B、国人尚未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 C、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兴起 D、阶级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 17、在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地中海地区。之后的几个世纪里,罗马人借用希腊字母中的“Y”和“Z”,将它们放在自己字母表的末尾。这表明( )
    A、罗马文明被希腊文明同化 B、希腊、罗马文明存在共通处 C、罗马文明在战争中得到发展 D、希腊字母是罗马字母的源头
  • 18、《世界文明史》记载,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水平的文化,完全可以为发展中南美洲自己的文化打下一个基础,其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的文化相媲美。这反映出( )
    A、欧洲殖民活动对文明的摧残 B、中南美洲文化因落后被淘汰 C、全球化过程中文明高度同化 D、殖民活动为文化传播服务
  • 19、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1988年,斯坦福大学决定取消西方文明这门课程,代之以“文化—价值—观念”这门新的必修课,其内容关注的是第三世界学者、少数种族人士及女性作者关于民族和两性差别问题的作品。1990年,英国的一些历史学家进行了类似的争论。这表明在20世纪末,欧美( )
    A、社会精神危机影响文明史研究 B、开始重视对亚非拉文明的研究 C、多元文化观念的影响逐渐增强 D、历史学率先突破西方中心论
  • 20、前苏联的东方学专家巴托尔德指出:“蒙古帝国把远东和近东的文明国家置于一个民族、一个王朝的统治之下,这就不能不促进贸易和文化珍品的交流。西亚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得到了空前绝后的发展。”材料意在说明( )
    A、蒙古西征促进了地域文化的交流 B、商贸发展推动统一的蒙古帝国建立 C、蒙古西征促进了人口的大规模迁徙 D、蒙古西征带来的文化交流具有强制性
上一页 469 470 471 472 47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