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中世纪时,西欧的村庄共同体履行着某些职责,例如维护与治理堤坝、水利系统和 树篱,防御火灾等:还需要成员提供劳役。例如以村民们轮流提供劳动的方式维护与 整修道路,桥梁,据此可知,当时西欧的村庄共同体( )A、拥有一定的自治功能 B、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 C、产生了新的生产方式 D、对王权构成一定威胁
-
2、国王和议会的主权之争持续了几十年。其间有大规模动荡,有战争,有革命,但是 最终解决问题的是“不流血的手段 ”。“不流血的手段 ”是指( )A、德国统一 B、法国大革命 C、英国“光荣革命 ” D、美国独立战争
-
3、公元前 6—前 4 世纪,北印度产生了多个重要的思想流深,佛教是其中影响最大的 派别。它的创始人主张( )A、众生平等 B、法老至上 C、君权神授 D、小国寡民
-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希腊字母形成于公元前11世纪。希腊字母由腓尼基字母改造而来。腓尼基字母共有二十二个,希腊古典字母有二十四个,比腓尼基字母多两个。腓尼基字母都是辅音字母,没有元音字母,文字发音只有根据上下文推断。希腊字母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增加了元音字母。希腊人创造了元音表示法,这一创造的贡献是巨大的,它使字母成为完备的语言记录工具,开创了字母文字发展的新篇章。
——摘编自郭东《论拉丁字母的符号象征性
——从埃及文字、腓尼基字母、希腊字母说起》
根据材料信息,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
-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是世界近代史上最早实行联邦制的国家。联邦制不仅是美国立国的基本制度,也是它治理国家的重要政治原则。联邦制的确立,为美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美国最终实行联邦制,除了防止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这一直接原因外,其他因素也起了重要作用。在13个殖民地上,虽然都有总督和议会,但在其组织形式、产生的方式以及职能方面不尽相同。产生这些差别的原因是各地区的环境不同,根据环境需要而规定政治统治形式,造就了美国人民不拘泥于旧制度模式而从实际开基立业的创新观念。 自反英斗争开始后,一些政治思想家就已经在探索13个殖民地如何实现政治统一的问题。1767年,迪金森首次提出了联邦制思想。其后,威尔逊在《英国议会权限探讨》、杰斐逊在《英属美洲权利综论》、亚当斯在《新英格兰人》论文中作了进一步阐述。为了论证在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汉密尔顿、杰伊和麦迪逊在《联邦党人文集》中,用大量篇幅阐述了希腊共和国联盟、亚该亚同盟、瑞士各州联合和尼德兰联盟的特点及其历史命运,这些联盟给美国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教训。
——摘编自张定河《论美国联邦制的确立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二
联邦与州政府各司其职,最大限度地避免机构重叠和最有效地发挥政府职能;联邦就国家事务(国防、外交等)立法;各州依本州除国家事务外的其他所有事务立法,避免立法无据或无针对性;由于分权管理,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在国家事务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有明确分工。
——摘编自《美国联邦机制的四大优势》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联邦制的特点。(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联邦制确立的意义。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几个世纪以来,特别是11—13世纪,亚洲成为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源地,这些贵重商品中的部分制成品是欧洲无与匹敌的,如丝绸、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药材和香料。欧洲人为了从东方输入香料和其他贵重商品,必须支付巨额黄金。因此,对他们来说,对香料和黄金的渴求是合二为一的。特别是在新兴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国,这种需求更加强烈。
一方面是由于西、葡处于欧洲大陆的边地,加上奥斯曼土耳其对东地中海的控制,亚洲商品经过层层加码后才能到达比利牛斯半岛。同时,西、葡金银矿藏比较贫乏,加剧了其经济的拮据状态;另一方面是西、葡长期以来受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统治,习染了奢侈豪华的生活方式。收复失地运动使西、葡重新恢复了统治者地位,封建主义的贪欲如同火山,喷涌而出。这种恶性膨胀的贪欲与国内金融的困境形成巨大的反差,这种反差使西、葡把掠夺的矛头指向外部世界。
——摘编自张黎夫《试析西、葡积极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和条件
——兼论西、葡新航路开辟的性质》
材料二
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西欧各国的经济面貌,加速了封建经济的崩溃,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使西欧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超越了亚、非、美洲的许多国家。西欧殖民者在亚、非、美洲的殖民统治,阻碍了殖民地各国正常的历史进程。其在世界历史上的影响正如马克思的精辟论断:在原始积累历史上,一切在资本家阶级形成过程中起杠杆作用的变革,都是历史上划时代的事情。那么,新航路的开辟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影响已被无数史实证明是深远的。
——摘编自杨凤霞、宁波《对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班牙、葡萄牙人开辟新航路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马里廷巴克图以中世纪西非地区的黄金贸易和伊斯兰文化中心而著称于世。廷巴克图城有一家公立图书馆和20多家私立图书馆,藏有近20万卷阿拉伯文手稿,它们是廷巴克图城最珍贵的宝藏。阿拉伯文手稿内容涉及宗教、法律、文学和科学等学科,还包括统治者、咨询者和商人之间的通信,以及税收、结婚、离婚和收养孩子等日常事务。
——摘编自潘华琼《马里中世纪文化名城廷巴克图》
材料二
1493年,马里属国桑海皇族穆罕默德夺取王位,建立桑海阿斯基亚王朝,笃行伊斯兰教的穆罕默德重新对廷巴克图产生浓厚兴趣,他在廷巴克图修葺了桑科尔大学。由于桑海王室慷慨提供学术津贴和优厚待遇,许多学者从四面八方来到廷巴克图,如著有40多本法律史专著的桑海著名法学家艾哈迈德·巴巴,《西非编年史》作者穆罕默德·卡蒂和《非洲纪事》作者、著名史学家阿卜杜拉赫曼·萨迪等。穆罕默德汲取了东西方的行政精髓,以廷巴克图为中心,构建了完善的行政体系,通过联姻和交易,将众多部族的王子、贵族吸引到廷巴克图留学,使得廷巴克图成为盛极一时的学术之都。在全盛时期,廷巴克图有十几所大学和120座图书馆,大学里不但教授《古兰经》,还有历史、天文甚至逻辑学。
——摘编自陶短房《廷巴克图:学术之都的忘却和忆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廷巴克图成为西非地区伊斯兰文化中心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概括桑海国王穆罕默德得以重新发展廷巴克图的前提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桑海王国发展廷巴克图文化的措施 -
8、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产品的生产复杂化,特别是使得机器的制造更加精密和复杂。这推动了( )A、能源革命的发生 B、近代工厂生产出现 C、电力技术的运用 D、生产管理制度变革
-
9、工业革命时期,它作为一种高效的能源被广泛用于工业生产,推动了机械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材料中的高效能源是指( )A、煤炭 B、木材 C、风力 D、水力
-
10、“光荣革命”后,英国有政治家说道:“我坚信,宗教和政治应当分离。光荣革命确保了君主立宪制度的稳定,而不再让宗教成为国家统治的争端之源。”这一言论( )A、旨在推动宗教的民主化 B、充分肯定了宗教对政治的作用 C、主张减少宗教自由权利 D、说明“光荣革命”实现了政教分离
-
11、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一切权力从人民中来,为人民服务,归人民所有”。这反映了他主张( )A、主权在民 B、三权分立 C、君主立宪 D、直接民主
-
12、16世纪初,马丁·路德,一位德国神学家和僧侣,开始公开批评罗马天主教会的一些做法。其直接原因是( )A、《圣经》的拉丁语翻译 B、教廷推销出售赎罪券 C、宗教裁判所的设立 D、教会对异教徒的迫害
-
13、西班牙殖民者在南美发现了丰富的金银资源,建立了利马和墨西哥城等殖民地。这些殖民地( )A、成为西班牙发展的源泉 B、改变了当地人生存状态 C、决定了西班牙国际地位 D、加剧了美洲财富的外流
-
14、17世纪,在巴西的殖民地,一位葡萄牙殖民者与一位非洲奴隶生下了孩子。这一情况的出现,反映出在当地( )A、奴隶制度被废除 B、族群间融合和混血 C、欧洲文化的传播 D、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
15、图1为英国卡伯特父子远航图(阴影部分为海洋)。据图可知,他们的两次远航( )A、开启了罪恶的三角贸易 B、巩固了英国的世界霸权 C、开辟了高纬度的新航线 D、加强了欧亚之间的联系
-
16、公元600年左右,玛雅城市的居民忙碌于市场和手工业部门,他们居住在多层建筑中,制作不同种类食物,这显示出城市生活的多样性。此处食物的主要原料应是( )A、大豆和大米 B、小麦和大麦 C、玉米和薯类 D、水果和蔬菜
-
17、《一千零一夜》这部作品集结了阿拉伯、波斯和印度的故事,如《阿拉丁和神灯》和《辛巴达船长》。《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帝国时期的文学瑰宝。据此可知,阿拉伯人( )A、吸收了不同地区的文化 B、以发展多元文化为旨归 C、积极推广伊斯兰教文化 D、推动了东西方文明交流
-
18、表 1为楔形文字字形演变表(部分)。该文字( )A、成为当今最流行的文字 B、印证了古印度人的文化成就 C、呈象形化到抽象化发展 D、书写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
19、在原始社会,男性通常负责狩猎,女性则专注于采集植物和寻找水源。这种初期的分工形式能够( )A、改变社会发展状态 B、帮助早期人类有效获取食物 C、推动阶级社会发展 D、传播原始农业和发展畜牧业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石器时代,随着黄河流域各部落以及部落集团之间的往来逐渐频繁,逐渐形成了夏、商、周三族,并先后建立了夏、商、周三代王朝。三族不断融为一体,产生了共同的文化认同。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发展。在民族大迁徙、大杂处、大交融的环境中,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诸子学说的争鸣竞长,促进了早期中华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陈连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及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弘扬》
材料二
中华文化是在特定的历史地理等条件下形成的,其过程中没有经历过被强行嫁接或重新塑造,因而有着自己相对独立与完整的文化体系。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数不清的思想大家、文化学者,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宝库。中国文化主张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对外来文化不是排斥与拒绝,而是吸收与创造,从而不断地充实与丰富自己。
——摘编自张连珍《中华文化的内涵及其意义和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早期中华文化形成与发展的有利因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化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