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1942年7月,德军进抵该地,战役开始,苏军处于守势,但顽强抵抗,从11月开始,苏军转入反攻。1943年2月,德军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战役历时200天,是德国发动侵略战争以来遭遇的最大失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该战役位于下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
2、从1928年起,苏联投资10亿卢布的高尔基汽车厂整套设备由美国生产,约有20家美国厂商为其提供了技术;1929年,许多苏联的建设项目,如第聂伯水电站、斯大林拖拉机厂等,都离不开美国工程师的参与;1930年,意人利、瑞典等国对苏贷款达8亿美元,1931年增加至12亿美元。上述材料可以说明( )A、苏联抓住时代机遇期获得发展 B、苏联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平稳定 C、苏联通过引进技术来发展工业 D、苏联以对外合作实现了工业化
-
3、阅读下表,由此表可知( )
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1900年)
1750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英国
1.9
4.3
9.5
19.9
22.9
18.5
法国
4.0
4.2
5.2
7.9
7.8
6.8
德国
2.9
3.5
3.5
4.9
8.5
13.2
俄国
5.0
5.6
5.6
7.0
7.6
8.8
美国
0.1
0.8
2.4
7.2
14.7
23.6
日本
3.8
3.5
2.8
2.6
2.5
2.4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①欧美快速上升的原因是工业革命 ②资本主义列强经济发展不平衡
③美国的上升势头最快 ④日本的制造业产量呈下降趋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4、下图为画家约翰·利奇在1852年以伦敦为背景创作的版画《霍乱国王的审判庭》。由该画可推断( )
①城市人口猛增促使疫病快速传播②画家力主普及牛痘防治霍乱
③英国人尚对细菌传染束手无策④公共卫生对防治疫病至关重要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5、一位哲学家是启蒙运动的集大成者,它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以下语句属于这位哲学家所说的是( )A、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 B、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 C、他(路德)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世俗人,是因为他把世俗人变成了僧侣。 D、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
6、尼罗河三角洲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因而农业发达,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一地区也是古代世界周边诸多政权争夺的焦点,以下政权曾统治过尼罗河三角洲的有( )
①亚述帝国②波斯帝国③亚历山大帝国④塞琉古王国⑤阿克苏姆王国⑥东罗马帝国
A、①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
7、观察下图,该图可用于说明晚清时期中国( )A、留学生数量变化情况 B、同盟会会员数量变化情况 C、产业工人数量变化情况 D、科举中举人数变化情况
-
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量人口从豫东、皖北地区迁入苏南,如下图所示。能够解释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躲避自然灾害 B、民族工业发展 C、列强侵略加剧 D、太平天国运动
-
9、1898年11月,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初办的京师大学堂分普通学科和专门学科两类,以经学、理学、掌故学、诸子学和初等的算学、格致学、地理学、文学、体操为普通学科,以高等的算学、格致学、政治学、地理学、农学、矿学、工程学、商学、兵学、卫生学为专门学科,由此可见京师大学堂( )A、首创近代中国分科教育模式 B、办学偏重人文社科而轻视自然科学 C、学科设置具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特点 D、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
10、有史书记载:“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制…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无复常准……至是,杨炎做两税法”根据该史料,结合所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宝之乱导致版籍浸坏 B、旧税法惟以资产为宗 C、新税法包含户税和地税 D、均田制崩溃导致税法混乱
-
11、《左传·襄公十四年》载:"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辅佐),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这段材料最能反映春秋时期( )A、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B、限制君权的思想 C、官僚体系的等级森严 D、士大夫阶层的责任意识
-
12、《共产党宣言》指出:“封建行会工业被取代后,由于世界市场的持续扩大,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这一论述直接解释了_____的历史必然性。( )A、圈地运动 B、新航路开辟 C、商业革命 D、工业革命
-
13、李圭在1877年写成的《环游地球新录》中记载了自己由上海出发,经日本、美国、英国、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返回上海的环球旅程,并提到当时中华“不信日动地圆之说者十常八九”。这一记述最直接反映了晚清时期( )A、西方工业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中国航运 B、知识分子普遍接受近代天文学理论 C、传统观念与科学认知之间存在冲突 D、环球航行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主要途径
-
14、有学者指出,清朝在近代主权理论传入前已开始国家形态转型。下列史实最能体现其从“王朝国家”向“近现代主权国家”转变特征的是( )A、通过朝贡体系维持东亚宗藩秩序 B、签《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边界 C、设理藩院管理边疆少数民族事务 D、通过军事斗争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
1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找到以下史料:(松江府)“户一十七万七千三百四十八:民一十三万五千三百五十八,儒一百八十六,医八十三,军三千五百七十四……匠五百七十九,僧尼寺院六百一处,僧六千七十二名;道士宫观七十六处,道四百九十四名。”该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A、汉朝的“编户齐民” B、隋朝的“大索貌阅” C、宋朝的主客户制 D、元朝的“诸色户计”
-
16、某著作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农器图谱占全书80%的篇幅,几乎包括了传统的所有农具和主要设施,堪称中国最早的图文并茂的农具史料,该著作是( )A、《四民月令》 B、《齐民要术》 C、《农书》 D、《农政全书》
-
17、在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都发现了距今4000多年前的史前城市遗址,以下遗址中属于史前城市遗址的是( )A、湖北石家河城遗址 B、郑州商城遗址 C、内蒙古兴隆洼遗址 D、陕西姜寨遗址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美国内战之后,奴隶制的遗留问题并未因黑人奴隶解放而消失,而是通过种族隔离、劳动市场歧视和社会福利排斥等方式延续。冷战期间,对自诩“自由世界领袖”的美国来说,国内严重的种族歧视和隔离问题令其在国际社会上极度难堪,损害其地缘政治利益。马丁·路德·金和菲利普·伦道夫等黑人领袖利用美国决策者的冷战考量,发起向华盛顿进军。1963年8月28日,来自美国各地的25万多名黑人和白人,乘坐各种交通工具抵达华盛顿,整齐的游行队伍从华盛顿纪念碑走到林肯纪念堂,多位组织领袖发表演讲。除该运动外,从1963年5月中旬至年底,美国40个州、315个城市共发生2062起民权示威活动。该运动获得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全世界人民大力声援,给美国政府施加了巨大压力。之后,美国国会通过1964年《民权法》和1965年《选举权法》。然而,上述两项标志性的立法没有彻底清除美国政治和经济中的结构性不平等,美国黑人在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面临系统性障碍。美国黑人把批判矛头对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结构性的经济不平等才是根源所在。
——摘编自谢国荣《国际视野下的1963年“向华盛顿进军”》
(1)、根据材料,指出1963年“向华盛顿进军”的背景和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民权运动。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对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采取了大力摧残破坏的方针,有意识地以大学为破坏目标。七七事变后的一年中,108所高校中有91所受到日军的各种破坏。国民政府决定将沿海沿江的各高校内迁,并制定措施鼓励和扶持内迁的高校及学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迁往长沙,于1937年10月联合成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春因长沙屡遭轰炸,又迁往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迁至西安,组成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3月又迁往汉中,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迁往四川的有国立中央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等。浙江大学先后四迁,同济大学则先后六迁。师生们背井离乡,辗转奔波,常常要忍受饥饿和疲劳,背负行装,翻山越岭,向沿途民众宣传抗日救亡。就是在这样的艰难条件下,广大师生保持高度热情。如西南联大上课不点名,自修课也不督促,但从来无人缺席。晚上,那些未能挤进图书馆或阅览室的学生便到校外茶馆里温习功课,一直到深夜。
材料二:1936-1941年全国专科以上学校概况表
学年
校数(所)
教员数(人)
职员数(人)
学生数(人)
1936
108
7560
4290
41992
1937
91
5657
2966
31188
1938
97
6079
3222
36180
1939
101
6514
4170
44422
1940
113
7598
5230
52376
1941
129
8666
6503
59457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修订版)》
(1)、根据材料一,指出抗战时期高校内迁的原因和内迁师生的表现。(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抗战时期高校内迁的历史价值”为主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汉武帝即位数年后,决定改变和亲政策,反击匈奴。元朔二年(前127),汉将卫青领兵出云中,取河南地,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直接威胁。汉在那里设置朔方郡并修缮秦时所筑边塞。同年夏,汉朝募民10万口徙于朔方。元狩二年(前121)春,霍去病出陇西,西入匈奴境内千余里。同年夏,霍去病从北地郡出兵,越过居延海,南下祁连山,匈奴右部遭受沉重打击,匈奴浑邪王杀休屠王率部归降。汉朝在原来匈奴控制的河西地区,陆续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河西四郡的设立隔断了匈奴与羌人的联系,加强了汉朝对这些地区的经营和控制,打开了中原与西域的交通。元狩四年(前119),卫青、霍去病分别从定襄、代郡出发,向漠北穷追匈奴,经过此役,匈奴主力被迫向西北远徙。朔方以西至张掖、居延间的大片土地纳入汉朝统治,保障了河西走廊的安全。从此,汉与匈奴的强弱形势发生了根本转变。
——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主编《新编中国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用斜线“//////”在图中标示出河西走廊所在的区域。(2)、根据材料,概括西汉经略河西走廊的举措。(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汉经略河西走廊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