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兴起于伊朗高原”“继承西亚的君主专制制度”“行省制度”,从这些关键词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 )
    A、古巴比伦王国的政治 B、波斯帝国的强大 C、马其顿帝国的统治 D、罗马帝国的兴衰
  • 2、 文字是文化的一种载体,它的产生标志着社会文明有了划时代的进步。根据字母文字的演变,下列图中空格应该填入( )

    A、腓尼基字母 B、埃及象形文字 C、西亚楔形文字 D、印度字母
  • 3、 司礼监是明朝内廷管理宦官与宫内事务的“十二监”之一,有提督、掌印、秉笔、随堂等太监,素有“第一署”之称。下列选项中,关于司礼监职权叙述正确的是( )

     ①协助皇帝批红 ②统领六部事务 ③监视官民言行 ④起草机要文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4、 《宋史·食货志》有载:“太平兴国二年,始令镇、易、雄、霸、沧州,各置榷务,辇香药犀象及茶与交易。……所入者有银钱、布、羊马、橐驼,岁获四十余万。”据此可知,榷场的设立( )
    A、结束了宋与辽的对峙 B、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C、实现了经济重心南移 D、促进了民族的交流
  • 5、 唐诗“一声天鼓辟金扉,三十仙材上翠微(注:翠微为唐代宫殿名)葛水雾中龙乍变,缑山烟外鹤初飞。邹阳暖艳催花发,太皞春光簇马归。回首便辞尘土世,彩云新换六铢衣。”描写的是( )
    A、唐玄奘前往天竺取经场景 B、科举考试放榜的盛况 C、文成公主送亲队伍西出长安 D、国际都会长安的繁华
  • 6、 观察并分析以下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示意图,可知大运河的开凿与整修( )

    隋朝大运河













    元朝大运河
    A、主要为解决沿岸滥溉问题 B、解决了北方水源不足问题 C、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D、反映古代政治中心的变迁
  • 7、西汉学者刘向概括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说:“ 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据此推测,战国时期( )
    A、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上层建筑发生变革 B、周朝传统政治秩序开始被破坏 C、大的诸侯国力图号召和控制中小诸侯国 D、儒家思想适应了兼并战争的需要
  • 8、 在对三星堆遗址考古研究中,既发现大量与中原地区类似青铜器和玉璋、玉琮、玉戈等,又有众多独特的青铜神像、金杖、神树等,其独特的祭祀行为,包括“燔烧”、器物分层等也十分罕见。这可以用于印证( )
    A、华夏民族认同观念已经产生 B、古蜀文明已经超越中原文明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基本特征 D、早期国家中央集权特征明显
  •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在自身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开始对越南和朝鲜提供援助。毛泽东提出:“已经获得革命胜利的人民,应该援助正在争取解放的人民的斗争,这是我们的国际主义义务”。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后,中国对外援助国家扩展到其他地区的社会主义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非洲期间提出了以平等互利、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中国的对外援助以无偿援助、低息贷款为主。这些资金主要被受援国用于军事安全领域以及经济领域。1973年中国援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高达6.9%。

    材料二: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援外的对象和规模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趋势;进入到21世纪以来,以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为标志,中国开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援助,将其放在南南合作的框架下,追求发展效益为主,兼顾政治、安全等其他效益。优惠贷款成为中国援外新的方式,并主要用于经济社会发展领域,援助资金来源和方式也走向多样化。在2004年至2009年间,中国援外资金总额年均增长率达到29.4%,远超同时期发达国家官方发展援助的增长水平。建国以来,中国对外援助历经数次改革,但始终坚持平等互利、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原则。

    ——摘编自刘方平《中国对外援助70年:历史进程与未来展望》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50﹣70年代中国对外援助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援助的变化及影响。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DDT大事记

    时间

    基本情况

    1939年

    瑞士化学家米勒发现DDT及其毒性。

    二战时

    美国军队中,疟疾病人多达一百万,特效药金鸡纳供不应求。后来,有赖于DDT消灭了蚊子,疟疾才得到有效的控制。

    1948年

    DDT的发展者米勒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58年

    女作家蕾切尔•卡逊接到一封朋友的来信。信中写道,一架喷洒DDT的飞机飞过她的私人禽鸟保护区上空,结果她的许多鸟儿都死了,卡逊逐渐“意识到必须写一本书”,并立即着手写作。

    1962年2月

    1962年,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出版,该书以严谨科学的态度与方法,表明DDT破坏了生物链,使人患上慢性白血球增多症和各种癌症。

    1962年2月以后

    报纸上开始连载卡逊的作品,引发了五十多家报纸的社论和大约二十多个专栏的文章;化学工业界、农场主、某些科学家和杀虫剂产业的支持者对卡逊展开攻击,包括人身攻击;公众的高度关注导致了政府的介入,肯尼迪责成“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进行调查,结果完全证实了卡逊的论题正确,该委员会要求立即减少DDT的施用直至最后停用。

    1963年

    卡逊前往国会作证,得到参议院的高度肯定;受其影响,美国限制使用多种杀虫剂。

    1972年

    DDT正式在美国被禁止使用。

    材料二《寂静的春天》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威廉•道格拉斯大法官称颂是“本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历史事件”。

    ——根据360百科“寂静的春天”条改编

    (1)、《寂静的春天》出版,立即引起许多人的强烈不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寂静的春天》一书何以能深深影响美国的政策。
    (3)、DDT作为科学成果最终被禁止使用。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学”的认识。
  • 11、地图里的世界

    (1)、葡萄牙政府支持的路线有 ;西班牙政府支持的路线有 。最早开辟②的航海家是 
    (2)、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认识。
    (3)、哥伦布发现美洲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所示为1000~1973年世界不同地区人均GDP水平(货币单位:1900年国际元)和最大地区间差距。

    地区

    1000年

    1500年

    1820年

    1870年

    1913年

    1950年

    1973年

    西欧

    400

    774

    1232

    1974

    3473

    4594

    11534

    西方衍生国

    400

    400

    1201

    2431

    5257

    9288

    16172

    日本

    425

    500

    669

    737

    1387

    1926

    11439

    亚洲(不含日本)

    450

    572

    575

    543

    640

    635

    1231

    拉美

    400

    416

    665

    698

    1511

    2554

    4531

    苏联

    400

    483

    667

    917

    1501

    2601

    5729

    世界

    435

    565

    667

    867

    1510

    2114

    4104

    最大地区间差距

    1.1:1

    2:1

    3:1

    5:1

    9:1

    15:1

    13:1

    注:西方衍生国是指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和加拿大。

    ——摘编自姜少敏《经济全球化、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力量的博弈:过程、现状与趋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表格中各历史节点选取两条相互关联的信息,拟定主题,并对其展开论述。(要求:明确列出两条信息,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 13、如图漫画《进步与退步》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书写工具的进步导致了书写质量的下降 B、计算机的使用减弱了文字的作用 C、计算机的应用给传统文化带来冲击 D、传播手段的进步导致了传统媒体的衰退
  • 14、下列有关古希腊“城邦”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
    A、民主制是城邦政治的基本特征 B、城邦即“城市国家” C、城邦一般由一个城市及周边村落构成 D、城邦的突出特征是小国寡民
  • 15、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
  • 16、19世纪40年代,法国“农民还保持着……在主人面前下跪的家长式统治的礼节。”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民心理有了显著变化,“从前他们首先是村民……现在,他们首先是法国人和共和主义者。……他们投票反对从前他们主人的后代。”这反映法国(  )
    A、大革命未对乡村社会产生影响 B、第三共和国的群众基础有所扩大 C、巴黎公社深刻改造了农民精神 D、比英国农村的变革显得更加深刻
  • 17、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其科技条件是(  )
    A、蒸汽机的改良 B、电力的使用 C、信息技术的进 D、内燃机的创制
  • 18、西方国家的文官一般特指在政府行政部门任职的事务官。他们既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也担负着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19世纪中后期,西方首先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 19、宋朝时期,欧阳修亲自编撰族谱,范仲淹设置扶助族人的义庄,司马光著有规范家庭礼仪的《司马氏书仪》,朱熹编写《朱子家礼》刊行。这些知识分子是在践行(  )
    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 C、“齐家”理念 D、周礼宗法制
  • 20、16世纪末,中国福建发生饥荒,饥民依靠甘薯得以度荒。17世纪上半叶,英国入侵爱尔兰,捣毁庄稼,致使大多数农作物歉收乃至颗粒无收,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了荒年。爱尔兰成了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国家。由材料可知,农作物的交流(  )

    ①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②增强了人类抗饥荒能力

    ③改变了当地的食物结构

    ④提高了全球的粮食产量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上一页 1253 1254 1255 1256 125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