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 盛唐洋溢着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这在书法艺术上亦有体现。宋代书法家米芾推崇唐代某位书法家的作品“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能够突出体现这一风格的书体是( )A、草书 B、楷书 C、行书 D、隶书
-
2、 陆贽评价唐朝两税法:“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陆贽认为唐朝两税法( )A、增加了农民负担 B、改变了征税标准 C、简化了税收名目 D、增加了财政收入
-
3、 唐朝贞观年间,将突厥、西北诸蕃及其他“内属蛮夷”的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令其“善守中国法,勿相侵掠”。这一做法( )A、导致了藩镇割据 B、有利于推动边疆地区的开发 C、增加了财政来源 D、旨在维护少数民族首领的利益
-
4、 文学作品是一定时期历史的写照,下列诗句中不能反映唐代选官制度的是( )A、“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B、“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C、“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5、 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上述措施( )A、削弱了藩镇势力 B、凸显了专制集权 C、强化了分封体制 D、导致了宦官专权
-
6、 隋唐时期,全国范围内
公私商船、南北杂货都经过两淮商运枢纽运销四方。两湖的稻米、木材,四川的蜀锦等都沿江东下,集散于江淮,或继续北运。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 ) A、手工业的快速发展 B、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C、江淮是全国经济重心 D、大运河加强南北沟通 -
7、 杜佑《通典·食货典》记载:“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这一记载说明隋朝( )A、政府重视粮食储备 B、大一统局面加强各地经济联系 C、国强民富实力大增 D、暴政导致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
8、 陈寅恪指出“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胡汉民族交融促成了大唐气象 B、儒家思想丧失了正统地位 C、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确立 D、游牧民族重建了中原文明
-
9、 中国古代皇帝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事迹和地位,为他选择某个评价性的字词作为谥号。下列属于谥号的是( )A、秦始皇 B、汉光武帝 C、唐高祖 D、康熙
-
10、 永嘉之乱后,北方大乱,南渡的东晋朝廷存续了汉魏以来的各种文物典章制度。而到北魏后期,出现了“衣冠人物尽在中原,非江东所及”的局面。与这一局面形成主要相关的是( )A、少数民族的大规模内迁 B、北方民族政权的封建化 C、世家大族推动文化传播 D、江南地区的不断开发
-
11、 鲜卑拓跋部在拓跋珪建国之前,一直保持着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的基本社会组织形式。拓跋珪定都平城后,下令“离散诸部,分土定居”,同时推行“息众课农”,“计口授田”的政策。上述措施( )A、实现了政权的封建化 B、激化了社会矛盾 C、壮大了鲜卑族的实力 D、意在推动民族交融
-
12、 如下表曹魏、西晋时朝廷选举入仕情况统计,据表可知,这一时期( )
历史时期
出身不同门第占总数比例(%)
高门
一般士族
寒门
曹魏
61.6
6.3
32.1
西晋
54.2
35.6
102
A、官员文化素质大大提升 B、世家大族社会影响巨大 C、社会阶层流动不断加强 D、察举制顺应了时代潮流 -
13、 《九章算术》收录了246个数学问题的运算程序,主要反映的是中国先民在生产劳动、丈量土地和测量容积等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数学知识。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 )A、受到统治者重视 B、注意观察与实验 C、服务于农业生产 D、系统总结先代成果
-
14、 《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汉武帝尊崇儒术 B、秦始皇焚书坑儒 C、诸子“百家争鸣” D、班固的史学素养
-
15、 董仲舒虽强调“夷夏之辨”,但认为天下之人都是君主的臣民,夷狄也不例外;君主如要推行王道,天下一统,就必须将夷狄之民也纳入到统治范畴之内,并以仁爱之心对待夷狄。这一观点( )A、削弱了地方诸侯的政治实力 B、催生了少数民族的华夏认同 C、迎合了当时政治统治的需要 D、改变了先秦儒学的民族理论
-
16、 西汉时期将阳关和玉门关以西的广大地区称为( )A、河西走廊 B、百越 C、匈奴 D、西域
-
17、 北京税务博物馆中,收藏着一套小巧而又极其珍贵的秦权——咸阳亭秦权。咸阳亭又叫咸亭,是秦朝首都咸阳专门管理工商业和市场的机构。这套咸阳亭秦权共有11枚,其中一些刻有咸阳亭、咸亭或咸亭半两的铭文(下图),铭文中的“半两”,指的是这枚秦权的重量,这样的秦权主要是用于称量秦半两的重量。据此可知,秦朝( )
A、重视规范经济活动 B、商业活动受到政府鼓励 C、商业投机活动盛行 D、六国货币依然广泛流通 -
18、 战国时代,秦人风俗与东方各国有较大差别,尤其是楚、齐、赵等地。秦统一天下后,秦王朝以将秦地风俗推行全国以“匡饬异俗”,急欲实现“大治耀俗”。这一做法( )A、加快了秦朝统一的步伐 B、完善了地方监察体系 C、不利于政治认同的构建 D、加重了百姓徭役负担
-
19、 战国时期,李悝变法规定“食有劳而禄有功”;吴起变法规定已传至三代以上贵族封君的子孙者收回爵禄;商鞅变法规定贵族中凡未立军功者不得入贵族籍。这些规定( )A、反映了奴隶主贵族的政治需求 B、适应了阶级关系变动的时代需要 C、推动了官僚政治逐渐走向瓦解 D、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普遍支持
-
20、 有学者认为:“在荀子之前,儒家虽然是‘显学’,但其总停留在‘学’上,对政治没有很大的影响。但经过荀子的调整,探索将儒学应用于政治实践中的具体方法,使儒家有了新的生气。”材料中荀子的“调整”主要是提出( )A、君舟民水 B、人性本恶 C、“制天命而用之” D、隆礼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