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先民已创造出多种不同的文化。这些文化各有不同特点,但又互相渗透、互相影响,而且越到后来,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越是强烈。

    中国新石器时代著名的文化

    公元前6000—前5400年

    裴李岗文化

    河南新郑

    磁山文化

    河北武安

    公元前5400-前4400年

    青莲岗文化

    江苏淮安

    公元前5000—前4000年

    河姆渡文化

    浙江余姚

    公元前5000-前3000年

    仰韶文化

    初发现于河南渑池

    公元前4300-前2500年

    大汶口文化

    山东泰安

    公元前3500年

    红山文化

    内蒙古赤峰

    公元前3300-前2200年

    良渚文化

    浙江余杭

    公元前2900—前2000年

    龙山文化

    初发现于山东章丘

    我国的新石器文化有许多创造发明,成就很大。黄河流域主要种植耐寒作物黍和栗,长江流域则以稻作农业为主。古代文献中所说的六畜,马、牛、羊、鸡、犬、猪,都已饲养。山东龙山文化所出的黑陶,薄如蛋壳、质地细腻、造型精美。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新石器时代取得的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新石器文化的特点。
  • 2、764年,刘宴在给宰相元载的信中写道:“函、陕凋残,东周尤甚。过宜阳、熊耳,至武牢、成皋,五百里中,编户千余而已。居无尺椽,人无烟炊,萧条凄惨,兽游鬼哭。”造成信中所述现象主要在于( )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朋党之争 D、黄巢起义
  • 3、唐蕃和亲后,松赞干布“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南诏选群蛮子弟聚之成都,学习汉族礼仪文化,并达到很高造诣,“公文翰之美,冠于一时”。这说明,唐代( )
    A、少数民族对边疆地区积极开发 B、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汉文化在周边民族地区的传播 D、政府注重与周边国家的交流
  • 4、隋炀帝时期,国家开展了两项庞大的工程:营建东都洛阳,同时以洛阳为中心开通南北大运河。这些工程能够完成,主要是因为( )
    A、建筑技术先进 B、南北经济交流加强 C、社会秩序稳定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 5、“孝文卓尔不群,迁都山解辫发而袭冕旒(midnlú汉族礼冠的一种),祛毡裘而被龙衮(gùn古代礼服),衣冠号令,华夏同风。”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 )
    A、背景 B、内容 C、目的 D、意义
  • 6、唐代杜佑在《通典》中写道:“曹魏翦弱藩戚,未几覆亡。晋室分兵八王,致乱尤速。晋以魏公族微弱,神器易迁,故委兵诸王,未几迭相攻伐,遂亡天下。”据此可知,西晋灭亡在于( )
    A、宗室诸王内战 B、内迁民族冲击 C、曹魏势力篡权 D、农民起义打击
  • 7、下图可用来说明( )

    A、先秦科学技术进步 B、汉代文学成就众多 C、两汉科技成就斐然 D、隋唐文化影响深远
  • 8、据《后汉书》记载,汉光武帝刘秀生长于民间,目睹耕作艰难和百姓的疾患,天下大定后,以安定平和的形式推行统治。这表现在,汉光武帝( )
    A、实行盐铁官营 B、惩处贪腐 C、严控宦官干政 D、释放奴婢
  • 9、汉初,最高执政集团多由创业功臣构成,即所谓“功臣政治”。汉武帝时代,大体完成由“功臣政治”向“贤臣政治”的转变。推动这一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
    A、察举制的确立 B、“无为”思想的推行 C、刺史制的建立 D、丞相权力的削弱
  • 10、《史记》记载:“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方二千里,莫不响应”“县杀其令丞,郡杀其守尉”。这可用于探究( )
    A、秦的统一 B、秦末农民起义 C、楚汉战争 D、西汉王朝建立
  • 11、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迁徙50万人戍守五岭,与越人杂居;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迁内地居民3万户到河套以北垦田生产。秦始皇旨在( )
    A、促进民族交融 B、巩固秦朝统治 C、开发边远地区 D、实现领土扩张
  • 12、西汉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汉书》中记载:“昔秦皇帝……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据此可知,二者赞扬秦始皇( )
    A、注重人才培养 B、确立皇帝制度 C、整顿社会风俗 D、完成国家统一
  • 13、下表为史书有关商鞅变法的记述。对此解读准确的是,商鞅( )

    记述

    出处

    (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商君)“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战国策·秦策三》

    “孝公用商君,制辕田,开阡陌,东雄诸侯。”

    《汉书·地理志》

    A、加强基层控制 B、奖励军功 C、改革土地制度 D、鼓励耕织
  • 14、春秋时期,华夏民族深感异族内迁给华夏文明带来的危机,强调“夷夏之辨”。战国时期,出现了华夏与周边“戎夷”共同构成“天下”的观念,“夷夏之防”不再被强调。这说明,战国时期( )
    A、异族内迁不再进行 B、华夏文明危机消除 C、各民族进一步交融 D、传统政治秩序破坏
  • 15、春秋时期,大国的争霸战争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灾难和痛苦,但也产生了有利于历史前进的客观效果。这主要表现在( )
    A、区域性局部统一实现 B、变法成为时代潮流 C、礼乐制度日益被接受 D、君主专制制度建立
  • 16、下图为西周控制的地域示意图。为治理广阔的疆域,西周实行( )

    A、内外服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 17、《竹书纪年》记载:“禹立四十五年,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丧毕,天下归启。”“天下归启”说明( )
    A、社会贫富分化出现 B、最早奴隶制国家建立 C、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D、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 18、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某杂志设计了纪念特刊如下

    版块

    史实

    版块一:

    改革开放的起点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版块二:

    经济体制的探索

    (1)1980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

    (2)1983年,全国农村实行 的生产队已经达到93%

    (3)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4)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

    旅块三:

    开放格局的形成

     

     

     

    旅块四:

    除合国力的提升

    (1)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

    (2)2005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3)2016年,“神成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夺得世界超算冠军

    (4)2017年,“复兴号”高铁首发

    (5)2018年,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

    版块五:

    理论建设的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

    (1)、结合所学知识,把材料中特刊版块二的信息①②补充完整;
    (2)、请为特刊版块三补充内容。(要求:写出两条内容必须与版块名称相吻合)
    (3)、请为特刊新增一个版块。(要求:有概括性的版块名称及两条相关内容)
  • 19、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中国近代史专题探究过程中梳理了如下表格:

    时间

    事件

    主要内容

    19世纪五六

    十年代

    太平天

    国运动

    金田起义后起义军一路北上,占领南京,建立起与 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先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和

    《资政新篇》

    19世纪九十

    年代

    戊戌维

    新运动

    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支持下推行“百日维新”,在政治、

    经济、军事等方面除旧布新

    20世纪前期

    新文化

    运动

    具有新思想的学者主张拥护“德先生”“赛先生”反

    对旧伦理、旧政治、旧艺术、旧宗教、旧文学等

    依据上述表格提炼一个主题;针对该主题请你再补充两个历史事件

  • 20、中国改革开放四士多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确立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

    ③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④中国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的第二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上一页 1245 1246 1247 1248 124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