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总书记强调要在民族地区乃至全国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使各民族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五个认同”。下列中国古代的各项措施中,与“三个离不开”思想最为吻合的是(     )
    A、秦朝统一文字促进文化交流 B、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元朝设立行省加强中央集权 D、清朝设伊犁将军管理新疆
  • 2、如图所示是江苏连云港尹湾汉墓木牍《集簿》。墓主师饶曾任东海郡功曹史(掌握地方人事),《集簿》记录了东海郡的行政建制、吏员设置、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等方面的年度统计数字。该文物(     )

    A、可作为研究汉代官员赏罚的依据 B、是研究汉朝中央官制的重要资料 C、体现了朝廷将选官权力收归中央 D、反映了秦汉时期监察体制的情况
  • 3、1701年,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迫近时,英王威廉曾打算解散托利党辅政“小集团”,重新召回拥护战争政策的辉格党“小集团”,但因托利党仍保持着议会多数地位,威廉为了避免与议会摩擦,因而不得不放弃了改组计划。这表明英国(     )
    A、责任内阁制日益成熟 B、王权受到议会限制 C、政党政治遭到了破坏 D、国王丧失了行政权
  • 4、某学者用“由虚入实”论述中国古代地方层级变迁的基本规律,其涵义如下:历史上高层政区都是由非行政区,即监察区或军区演变而来,政区长官也由中央官员转变而来。下列史实,能佐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

    ①东汉晚期,州变为郡县以上的一级行政机构

    ②隋朝废郡,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二级制

    ③唐代的道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

    ④明初废行中书省,权力由布政使司等分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习近平外交思想强调要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下列外交事件中,最能体现习近平外交思想这一理念的是(     )
    A、万隆会议“求同存异”的提出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及其发展 D、“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与推进
  • 6、毛泽东说“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这一外交方针的实施(     )
    A、彻底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外交地位 B、使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断绝往来 C、有利于新中国在国际政治格局中定位 D、新中国在外交上奉行独立自主的体现
  • 7、德国历史学者约翰内斯·布克哈特认为:三十年战争(1618-1648)是一场“建构国家之战”,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重新建构了欧洲的战后格局。下列关于三十年战争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十年战争主要是经济利益冲突引发,与宗教无关 B、《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削弱了欧洲各国的主权 C、三十年战争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形成 D、《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使欧洲形成了统一的政治格局
  • 8、据《新唐书》记载:“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藩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这一措施的实施(     )
    A、有利于促进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B、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唐朝的赋税收入 C、使唐朝的地方行政制度趋于混乱 D、导致唐朝边疆地区出现分裂割据局面
  • 9、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法治建设不断走向完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同点是(     )
    A、都规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都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原则 C、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都体现了人民主权和宪政原则
  • 10、如图为1955年发行的题为《向劳模学习,向劳模看齐!》的宣传画。此图反映这一时期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内涵是(     )

    A、鼓励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B、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提倡“五讲四美三热爱”
  • 1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式。如图是反映西方文官制度局部发展过程的时间轴。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

    A、文官制度经历了从一国到多国的传播过程 B、文官制度建立过程中注重法制化建设 C、文官制度保护了广大工人阶级的利益 D、文官制度建立的主要推动者是政府
  • 12、如图是一枚公元前137年的罗马铸币,铸币上描绘了一位公民正在把选票投到选票罐中。关于铸币中公民的选举对象,下列选项最合理的推测是(     )

    A、执政官 B、国王 C、长老会议员 D、元首
  • 13、宋初,宰相议事的地方称中书门下,简称“中书”。中书本是执掌军政大权的机构,但赵匡胤为了削弱相权,把军权从宰相手里分离出去将之转移到一个新设立的机构。这一机构是(     )
    A、尚书台 B、政事堂 C、枢密院 D、三司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唐宋之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动时期。钱穆先生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定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除蒙古满州异族入主,为特权阶级外,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更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

    ——摘编自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唐宋相关史实,从社会转型角度,自拟一个题目,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骞“凿空”后,西汉开始控制西域,第一次形成由河西走廊连接中原和西域的版图,其如下图。

                                西汉形势图

    材料二   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遣的“遣唐使”就达13次。佛教盛行,景教、祆教、拜火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外国人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为官。据韩愈记载,“岭之南,其州七千……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稀世之珍,溢于中国,不可胜用”。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并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有“蕃坊”特区,发展为繁华商业区。

    ——摘编自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西汉政府为有效治理河西走廊和西域地区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并分析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时期对外交流密切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唐朝与日本文化交流的具体表现。
  •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太祖废除了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并且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宰相。由于宰相的罢废,皇帝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兼任官僚机构首脑之职,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家天下”色彩更加突出。宰相废除后,官僚机构对皇权的调节机能大为削弱,政治正常运作也因而受到严重影响。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师教学用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明太祖废宰相的做法。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以降,中国历代王朝所追求的“一统”,并不仅仅意味着领土统一、还包含着国家社会秩序稳定、经济文化繁荣。而“国家统一”却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体系形成的基础,也是历代统治者追求的重要目标。

    ——摘编自卜宪群《“大一统”和“民为邦本”——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

    材料二   唐承隋制,进一步继承和发展秦汉以来的国家政治体制,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州县-乡里制”,构建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层级井然、上下通贯、分工清晰、职责明确的决策及行政执行机制,有力保障了国家治理的强大政治执行力,促成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出现,对国家大一统做出了重要贡献。唐朝堪称完善的这一政治体制,也为后世国家治理提供了宝贵的制度遗产和成功的施政经验。

    ——摘编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0|公元620年代:解码大唐的三省六部制》

    材料三   我们应该采用整个历史时期,整个几千年来历史发展所自然形成的中国为历史上的中国……随着历史的发展,边区各族和中原汉族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光是经济文化的交流关系不够了,光是每一边区和中原的合并也不够了。到17、18世纪,历史的发展使中国需要形成一个统一的政权,把中原地区和各个边区统一在一个政权之下。而清朝正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完成了这个统一任务。

    ——谭其骧《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的历史疆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结合秦代相关史实对“国家统一”进行说明。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朝行政执行机制确立的意义,并结合所学指出三省六部制“三省”的职能及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完成统一的历史条件,并指出17、18世纪清朝为完成“统一任务”所做的努力。
  • 18、如表是关于秦郡考证的相关信息,由此可知(     )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廿六年分天下三十六郡,但未列郡名。

    1948年谭其骧《秦郡新考》

    考定内史以外秦郡凡得四十六,时人以为盖棺定论。

    2002年出土的里耶秦简

    记载传世文献前所未闻的“洞庭”和“苍梧”二郡,而无“黔中”和“长沙”,并明确记载“苍梧”郡是秦始皇廿五年设立。

    2002年的岳麓秦简

    贡献了前所未闻的“江胡郡”。

    A、占据所有史料才能发现历史真相 B、史料互证一定能还原历史的真相 C、新史料推动历史真相的动态发展 D、获取一手资料才能甄别史实真伪
  • 19、明清之际,产煤地“民嗜煤利”,如山东省峄县,煤炭资源丰富,“方乾嘉时,县当午道,商贾辐辏,炭窑时有增置。而漕运数千艘,连樯北上,载煤动数百万石,由是矿业大兴。”这反映出当时(     )
    A、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冲击 B、重农抑商政策已经放弃 C、长途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D、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 20、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在富国方面,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在强兵方面,实行保甲法,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这体现了王安石变法(     )
    A、切实解决了农民的生活困境 B、成功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C、加强国家管控以图富国强兵 D、触犯官僚集团利益导致分裂
上一页 69 70 71 72 7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