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表是1949-2019年中国基层治理体制的变迁,其中1949-1957年基层治理的突出特征是( )

    时间

    治理目标

    治理主体

    治理策略

    治理结构

    1949~1957年

    社会秩序

    政治、行政与社会

    动员式

    分散多元

    1958~1978年

    社会汲取

    政治与社会

    单位制

    政治一元

    1979~1999年

    社会反哺

    行政与社会

    项目制

    政社二元

    2000~2019年

    社会发展

    政治、市场、行政与社会

    绩效制

    一核多元

    A、社会改造 B、社会治理 C、社会重构 D、社会培育
  • 2、 据如表可知,当时( )

    《新中华报》报道的“九一八”运动会相关情况

    大会名称

    时间

    项目

    报道(刊号)

    绥德警备司令部九一八青年运动大会

    1937年9月18日—21日

    文化类、娱乐类、军事类、体育类、表演类等

    第391期

    八路军后方直属机关九一八运动会

    1939年9月18日

    军事类、政治类、运动类、文化娱乐类

    第65号

    廊甘警备区九一八运动大会

    1940年9月15日—24日

    军事演习、运动比赛、游戏晚会、展览会

    第164号和172号

    A、运动会具有寓教于乐以提升战力的作用 B、抗日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局势稳定 C、边区政府通过新闻报道来展示社会风貌 D、舆论宣传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 3、 据如表可知,唐代( )

    唐代进士籍贯分布情况统计

    道名

    进士数量(人)

    百分比

     

    道名

    进士数量(人)

    道名

    河南道

    332

    21.56%

    山南道

    46

    2.99%

    河北道

    306

    19.87%

    淮南道

    17

    1.10%

    江南道

    308

    20.00%

    陇右道

    84

    5.45%

    关内道

    233

    15.13%

    剑南道

    14

    0.91%

    河东道

    176

    11.43%

    岭南道

    24

    1.56%

    A、政治中心变化影响人才分布格局 B、科举考试采用南北分卷势在必行 C、进士数量受制于政治局势的演变 D、中原地区在科举竞争中占据优势
  •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界线,在此之前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们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大陆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如果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全球化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贸易是其重要表现之一。下面是14世纪以来的四幅国际贸易示意图。

    图114世纪欧亚大陆贸易示意图                       图2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图319世界中后期世界贸易示意图                  图4一带一路贸易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走在最前列的“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以及在它支持下开辟的新航线。概述推动欧洲人迈入大洋的“内在动力”。
    (2)、请任选材料二其中相邻的两幅,谈谈有何变化,并对其作出简要说明。(要求:围绕所选图片和所学知识展开,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做好中国事情,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学校与展览馆合作,举办一个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成就展。你作为学校派出的讲解员完成下列工作

    第一部分:“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展区

    图1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中共一大后期会址)图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示意图

    图3 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撰写《论持久战》       图4 1949年开国大典

    (1)以四幅图片为线索,向参观者介绍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过程中的重要贡献。

    第二部分:“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富起来”展区

    材料一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材料二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2)根据材料一、二,给参观者介绍邓小平是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富起来的。

    第三部分:“习近平领导中国人民强起来”展区

    图5中美日国内生产总值柱状图       图6“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

                             图7港珠澳大桥                            图8 2018年习近平在南海检阅海上编队

    (3)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给参观者介绍中华民族强起来的主要表现。

  • 6、下图是《当代美国社会保障政策的历史考察》的目录(部分),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不断调整社会福利保障政策。美国政府调整政策的直接原因是(     )

    第六章尼克松政府与杰拉尔德·福特政府社会福利保障政策的调整(1969-1977)

    一、尼克松的新联邦主义社会保障主张..... ...... ......(62-65)

    四、尼克松的家庭福利改革的提出.......... ...... .....(69-72)

    六、杰拉尔德·福特政府的福利保障政策..... ...... ....(73-76)

    第七章吉米·卡特政府调整美国社会福利保障政策的探索(1977-1981)

    一、吉米·卡特政府改革社会保障的主张和实施概述...... (77-80)

    二、卡特更好地工作与收入计划的提出….................(80-81)

    A、建立“福利国家” B、黑人民权运动 C、“滞胀”危机 D、反越战运动
  • 7、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的标志是(     )
    A、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B、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 C、德国以“闪电战”突袭波兰 D、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
  • 8、“《李尔王》中三位核心人物面对权力的斗争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坚持真理的考狄利娅象征古典美德,爱德蒙追求政治权谋,两者都失败了。埃德伽在苦难中成长为顶天立地的英雄,他的成功揭示了莎士比亚对这一类新型政治领袖的认同。”这体现了莎士比亚(     )
    A、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B、注重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C、形成了理性化的思维方式 D、追求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
  • 9、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是指“凡得参加司法事务和治权机构的人们”或者“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亦即“全权公民”。“全权公民”群体的出现得益于(     )
    A、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 B、古代帝国的长期扩张 C、寡头政体的权利保障 D、封臣对封君绝对效忠
  • 10、据下表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

    事件

    观点或论断

    南方谈话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中共十四大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五大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网发展

    中共十八庙三中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A、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B、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D、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
  • 11、1954年7月,周恩来在汇报参加日内瓦会议和出访印度、缅甸情况时,毛泽东指出,“门要关死已经不可能了,而且很有一种有利的局势,需要我们走出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这说明(     )
    A、巩固新生人民政权需要“另起炉灶” B、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提升中国影响力 C、“求同存异”促进亚非各国了解中国 D、不结盟运动兴起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 12、1934—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对当今社会的深远意义是(     )
    A、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B、实现了红军战略大转移 C、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D、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
  • 13、从武昌起义到11月9日,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全国有湖北、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浙江、江苏、贵州、安徽、广西、福建、广东13个省和上海市等地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

    ①“东南互保”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②“三民主义”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③“立宪运动”的失败使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     ④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1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曾国藩认为,   “购买外洋器物……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李鸿章认为,“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而“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由此可见,二者的共同目的是(     )
    A、发展民用工业补充军用工业不足 B、利用外国势力镇压农民起义 C、引进机器生产技术以实现现代化 D、引进西方技术挽救国家颓势
  • 15、《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记载,   “他们认为天是圆的,但地是平而方的,他们深信他们的国家就在它的中央。他们不喜欢我们把他们的国家推到东方一角的地理概念。”为此,利玛窦抹去了福岛的第一条子午线,在地图两边留下一道边,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央。这一现象说明了(     )
    A、文化传播受传统思想的制约 B、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受阻 C、欧洲人用西学带动宗教传播 D、中西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 16、两税法是以资产和田亩来征收户税和地税。地税以田亩多寡为依据,田产多者多征税,田产少者少纳税。户税依据资产征税,不过资产与土地联系紧密,所以“户税只是依据土地征税的变象”。这表明两税法(     )
    A、强化了中央直接控制土地 B、征收办法以丁身为本 C、适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D、简化了赋税征收名目
  • 17、清末民国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写道:“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中国也。”下列有关汉武帝开拓疆域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
    A、任用卫青、霍去病攻打突厥,平定了突厥汗国 B、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 C、设立陇西、武威等郡,加强对河西走廊的控制 D、设置了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 18、冷战期间成立的某组织宗旨是“通过联合和协调各成员国的力量,促进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计划发展,加速经济技术进步,提高工业化水平,以及提升劳动生产率和人民福利”。这一组织是(     )
    A、联合国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华沙条约组织 D、经济互助委员会
  • 19、陈独秀认为“法兰西革命以前,欧洲之国家与社会,无不建设于君主与贵族特权之上”,而在刊布一文献之后,“晓然于人权之可贵,群起而抗其君主,扑其贵族,列国宪章,赖以成立”。该文献是(     )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拿破仑法典》 D、《权利法案》
  • 20、金朝诗人马钰在《满庭芳·刀圭法》中描述冶铁过程:“十二时中锻炼,尖锋上、迸出光辉”。冶铁技术起源于(     )
    A、西亚 B、尼罗河流域 C、巴尔干地区 D、印度河流域
上一页 323 324 325 326 32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