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重点班)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普通班)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翰林学校2017年秋季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九台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青岛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初调研试卷
- 山东省滨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
1、早期的拜占庭建筑大多仿照古罗马式样,数量多、教堂建筑规模宏大、装饰奢华;7世纪后,建筑数量减少,规模也不如从前,教堂建筑呈现占地少、向空中发展的特点,取消了圣索菲亚大教堂那样的中央大穹窿,代之以若干小穹窿。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拜占庭国力的损耗 B、古罗马文化的衰落 C、基督教会势力削弱 D、拜占庭文化的创新
-
2、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西方的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和医学等逐渐传入中国。在同时期的法国,耶稣会士杜赫德根据海外传教士的书简、札记、日记中的有关材料,编写成《中华帝国全志》一书,此书涉及中国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各个方面。这说明该时期( )A、殖民侵略客观上促进不同文化的碰撞 B、基督教在华传播效果增强 C、文化活动依托于国家开辟的商业路线 D、中西文化交流呈现双向性
-
3、儒家经典《大学》提出了“三纲八目”的理论。“三纲”就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认为入世后“明德”被掩,经过“大学之道”的教育,达到道德完善的境地。具体说,就是做到“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的这一理论( )A、促使民本思想与君主权力结合 B、过分强调礼的自觉性 C、体现出道德修养与政治的融合 D、注重社会秩序的维护
-
4、截至2024年3月,河北省81家省级三甲医院与204家县级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三级医院共向县级医院派出737人开展驻点帮扶,向基层医疗机构推广卫生技术297项,涵盖县级医院所有学科领域。省级医疗资源的下沉和共享( )A、体现科技进步助力远程医疗 B、推进了健康中国建设 C、完善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D、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
5、某医药学著作的序中写到:“予开卷细玩,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正始也。次以集解、辨疑、正误,详其土产形状也。次以气味、主治、附方,著其体用也。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下列有关该著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最早提出辨证施治原则 B、体例完备且重视真伪辨析 C、奠定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D、受此启发的研究问鼎诺奖
-
6、下图为近代长三角地区铁路、水路人口流动量变化表(宁为南京、甬为宁波。沪宁、沪杭甬是铁路)。据此推知,这一时期( )
A、长三角水路运输趋于消亡 B、上海是全国经济的中心 C、铁路带动了沿线的城市化 D、政治局势影响人口流动 -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过去的20世纪,人类社会发生了很多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在征求了部分学者专家意见后,新华社评出了20世纪影响世界的十大事件
序号
重大事件
1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2
第一次世界大战
3
俄国十月革命
4
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5
第二次世界大战
6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与因特网应用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8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9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10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从材料中提取2条或2条以上信息,任选一个角度,结合所学知识,阐述20世纪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特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83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进入广东,开始传教。然而,中国人对基督教这个舶来品最初是不感兴趣。为了达到传教的目的。传教士学汉语、用汉姓、穿汉服,读儒家经典,顺应中国习俗,介绍中国人所陌生的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吸引中国人。西学随之在中国传播开来。
——这编自用人员《川学东街对中川文化自信的冲击人儿儿们》
材料二 18世纪出现了席卷欧洲的“中国热”现象。法国伏尔泰《风俗论》(1756)中。以中国为矛攻击当时法国社会的政治和宗教制度。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大力推崇儒家的理性精神,认为中国人已经形成了建立在理性而不是神启基础上信仰自然的宗教。中国还成为法国著名经济学家魁奈为首的重农注意者阐发思想的参照来源。魁奈通过耶稣会士有关中国的文献了解中国。他在1785年发表的《经济表》中将中国树立为欧洲重农典范和理想社会。在讨论中国君主制时,他说“我从有关中国的报道中得出,中国体制建立在明智和稳固不变的规律基础上,虽然帝王发号施令,但是他行为检点。”在《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1767)中,魁奈认为中国的专制不是建立在武断的奇思妙想上,而是遵照规律法则,关注的核心是人们的福祉与社会和谐。
——改编自黄丽娟《“中学西渐”——欧洲现代精神的中国借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中国人对“西学”态度转变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欧洲学者对“中学”的态度。分析当时“中国热”现象的背景和影响。(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认识。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欧洲的国王们肩负保护民众安全的责任,并为此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和司法制度,以获得对封臣和臣民的有效控制权。11-12世纪,这些制度在西欧逐渐确立起来,它们正是民族国家形成的核心。而且,当时商人和市民也开始发挥重要作用,民族的行政机构、军队政体、司法和救会不再被一些世袭家族控制着。与此同时,语言的多样性 在欧洲形成并保留下来,而这对民族国家形成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罗马法成为中世纪政治理论的基础,而罗马人相信国家是至高无上的。13世纪,“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就已经存在。
——摘编自刘成《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其意义》
材料二 正是在启蒙思潮与美国革命的冲击下,法国大革命产生了令人无法想象的巨大能量。法国建立了一个新型的民族国家,它要求保障人民的自由、平等和其他人权。这样的要求注定了法国革命会超出一国的范畴,发展成一场整个欧洲的革命:因为当时的欧洲还处于专制王权国家的统治之下,而法国大革命却推翻了这一政治原则,其必然会引起整个欧洲的反弹。
——摘编自陈晓律《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
材料三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欧洲各国之间逐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其实质是原有民族国家开始将更多的“政治权力”相互让渡,依旧保留下来的主要是“文化权力”,这显示由欧洲民族国家的功能在逐步弱化,逐渐向一个新共同体中的经济文化单位转化。欧洲各国将维护本区域内独特的生活力式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而将防务、安全、社会发展等一般性的国家职能转交给了欧洲的相应机构。
——摘编自陈晓律《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革命时期的法国作为“一个新型的民族国家”的特征。(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民族国家功能弱化的表现并分析其背景。 -
10、如表所列为美国不同时期的语言战略。该表反映了( )
时间
语言战略
20世纪50年代
美国教育经费大增,俄语和东欧研究成为政府支持重点
20世纪80年代
美国政府特别重视日语、汉语及其相关研究
21世纪初
阿拉伯语普什图语等中东语言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语言
A、经济全球化发展 B、旧国际格局的瓦解 C、国际形势的变化 D、国际安全环境恶化 -
11、十月革命后,苏俄颁布了国家垄断广告业务的法令;1918—1920年,商业广告在苏俄近乎消失;1921年,列宁承认“国家垄断广告”的设想是错误的;1922年,列宁促使党代表大会取消了已经通过的禁止党中央机关报《真理报》刊登广告的决议。上述转变( )A、表明国家政策的盲目性 B、体现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加快了工业化建设进程 D、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
12、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金融资本日益形成,且在经济生活中逐渐取代了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而成为决定性的因素,资本输出也取代了商品输出而成为西方强国争夺世界市场的新手段。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资本主义发展步入新阶段 B、国际局势得到缓和 C、工人的生活状况彻底改善 D、殖民格局维持原状
-
13、马铃薯传入欧洲之初,并不受人们的欢迎。在拿破仑战争时期,马铃薯成为欧洲的粮食储备,到1815年它已成为整个北欧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那时工业革命正在改变着英国的农村社会,使数百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在新的城市环境中,马铃薯成为首个现代“便利食品”。据此可知,马铃薯的推广( )A、得益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印证了物种交流的双重影响 C、保障了欧洲人口的持续增长 D、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
14、19世纪初,成千上万的英国人,渡过海峡,来到大陆国家。“在法国见到鲁昂棉纺厂的主要领班是兰开夏人;你在比利时、荷兰和列日附近也会碰到从那里来的人。”维也纳纺织厂的“经理人员和领班,主要是从格拉斯哥和曼彻斯特工厂来的英格兰人和苏格兰人”。这些人口流动( )A、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B、助推了工业革命的扩展 C、推动了共和理念的传播 D、消除了国际贸易的壁垒
-
15、在欧洲传统正歌剧中,受当时的听众——贵族们审美偏好的影响,作品大量使用炫耀声乐的技巧,不注重作品本身要表达的思想。而从18世纪开始,欧洲歌剧的核心要素变成人性和情感,“音乐服从于戏剧”成为共识。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宗教改革的深入 B、封建贵族的衰落 C、启蒙思想的影响 D、市民阶层的活跃
-
16、中世纪晚期,西欧庄园的封建领主逐渐对经营中的资产增减进行货币度量,出现了单独登记送交外部或从外部接受物资的账簿,而且有时还将其折算成货币。有些领主还根据往年的生产情况确定庄园作物或牲畜的硬性生产指标,他们试图估算预期收入,并以此为标准,判断庄园的实际收入。这一时期的西欧庄园( )A、依旧独立运行自给自足 B、货币地租成为剥削手段 C、实际上已经资本主义化 D、商品经济属性明显增强
-
17、公元前6世纪末,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实行经济改革,推行度量衡双轨制。一方面,融合波斯本土度量衡和巴比伦、亚述度量衡,推出帝国官方标准化的度量衡体系;另一方面,在被征服地区允许本地人依旧使用本土度量衡。这些举措旨在( )A、消弭波斯帝国内部矛盾 B、维护帝国统一和稳定 C、加强对被征服地的控制 D、促进各民族交往交融
-
18、在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中,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中国都能成为一个统一和集权的君主制国家,面积不大的古希腊地区却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城邦制道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A、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B、政治需要和主导力量 C、外部环境和文明交流 D、地理环境和生产方式
-
19、2022年春晚舞蹈《只此青绿》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中国冰舞选手服装设计的创意均出自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取其“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太平江山”画意。这表明
A、传统文化有很强的包容性 B、中华文化不断传承与创新 C、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D、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 -
20、1879年,上海点石斋印书局出版发行汉英词典——马礼逊《五车韵府》,开本再缩小,两册合并一册,价格更便宜,流行更广。到20世纪初,《五车韵府》一版再版,还将旧版按汉字的罗马字拼音首字母排序改为按汉字部首排列。《五车韵府》在中国的流行主要缘于( )A、向西方学习思潮的推动 B、列强对华文化渗透增强 C、天朝上国思想已被摒弃 D、崇洋媚外之风日渐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