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重点班)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普通班)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翰林学校2017年秋季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九台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青岛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初调研试卷
- 山东省滨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部分国家义务教育制度建立概况
国家
相关法案
主要规定
美国
《义务教育法》(由马萨诸塞州颁布,1852年)等
8~12岁儿童每年至少就学12周(到19世纪末,美国超过三分之二的州颁布了实施义务教育的法令)
英国
《初等教育法》(1870年)
对5~12岁的儿童实施强迫教育,由财政拨款开办的公立初等学校,每周的学费不得超过9便士
德国
《普通学校法》(1872年)
6~14岁的8年初等教育为强迫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基础学校(4年制)和高等国民学校(4年制)
法国
《费里教育法》(1881~1882年)
6~13岁的儿童必须接受强迫性的世俗化义务教育;免费
——据文进荣《从历史的视角看西方义务教育的发展》整理提取材料信息,围绕西方国家近代教育发展的某一特征,提出一个关于其背景或影响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体现材料信息,论点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合理)
-
2、1982年苏联历史教科书中,某章的标题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义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的胜利”。2016年俄罗斯历史教科书去掉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这一概念,并引入了“伟大的 1917 年俄国革命”这一概念。这表明俄罗斯( )A、历史研究要多元化 B、经济衰退和国际地位下降 C、力图淡化意识形态 D、缓和了与西方大国的关系
-
3、1960年,全球“南方国家”利用它们在联合国的数量优势,使联合国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关于准许殖民地国家及民族独立之宣言》。当时没有国家投票反对这一反殖民宣言。这表明A、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B、“南方国家”主导联合国 C、多极化政治格局建立 D、去殖民化成为世界潮流
-
4、国际标准化组织自1961年以来,对集装箱国际标准作过多次补充、增减和修改,让一个载重几十吨的庞然大物实现了标准化,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实现了船舶、港口、航线、公路、中转站、桥梁、隧道、多式联运相配套的物流系统。集装箱的标准化( )A、消除了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壁垒 B、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C、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彰显了西方文化侵略本质
-
5、二战期间,好莱坞导演威廉惠勒在接拍《忠勇之家》时,军方要求他不要在影片中诋毁德国人,制作“仇恨电影”。他坚持按照自己的观点来讲故事,《忠勇之家》拍至一半时,他接到军方官员电话:“我一直在想你说的话,也许你是对的,你就以你想要的方式做吧。”军方态度改变的直接原因是( )A、《慕尼黑协定》签订 B、德国突袭波兰 C、太平洋战争爆发 D、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
6、在斯大林当政时期,农民不但要缴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要低价出售农产品,高价买进工业品;一五计划开始时,积累基金在国民收入使用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提高了11%,消费基金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则下降了11%,这说明苏联在斯大林时期( )A、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B、全力应对世界经济危机 C、开展了余粮收集制 D、忽视了人民生活的改善
-
7、一战前,法国官方估计会有5%~12%的逃兵,但1914年时只有1.5%的人躲避征募;1914年7月至1915年3月,英国志愿从军者从75万人增加到175万人;德国人“不曾萌生违抗命令的想法”。上述现象说明当时( )A、西欧国家增强战争动员力度 B、协约国占据军事力量优势 C、西欧激进民族主义氛围浓厚 D、世界战争的爆发不可避免
-
8、巴黎公社秘书长曾谈道:“我们每天收到大批口头和书面的建议,其中有些是个人提出的,有些是在俱乐部或在国际支部通过的。这往往是一些很好的建议,应该提交公社审查。”事实上,有些群众意见直接成为公社的决策。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A、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建立了稳固的工农联盟 C、深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影响 D、践行了人民民主的原则
-
9、1863年,一个美国人想象了从未谋面的美国时任总统林肯和俄国时任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会面的场景,并创作了如图所示的漫画《两极相会》。对此解读合理的是作者( )
A、主张美俄合作防范西欧的殖民扩张 B、揭露了美俄企图联手争夺世界霸权 C、赞扬二人推动了部分国民获得自由 D、宣扬美国民主优越于俄国专制制度 -
10、19世纪30年代,德意志一些浪漫派作家逃离城市,遁入乡村,抛出一些推崇和歌颂农村“原初生活形态”的乡土文学作品。特别是德意志帝国时期,乡土文学呈现出高度繁荣的景象。这体现了( )A、工业化进程中价值观念的冲突 B、对工业化扩散至农村的期盼 C、农村发展中对历史传统的延续 D、知识分子力图消除职业歧视
-
11、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指出:“在一个文明与商业化的社会里,要求公众更为注意的是一般普通老百姓的教育,而不是有钱有地位的人的教育”。该言论( )A、体现了重商主义的本质特点 B、强化国家对教育的干预 C、实现了英国教育的公平发展 D、顺应了机器化生产需求
-
12、1789年,法国孔多塞撰文称:“我们把社会艺术看作是一门真正的科学,像其他科学一样,它是建立在事实、实验、推理和计算基础上的;与其他科学一样,它也能够无限地进步和发展。”这体现出孔多塞( )A、主张维护君主专制 B、积极倡导科学革命 C、比较推崇理性精神 D、阐释社会发展规律
-
13、甘蔗种植需要劳动者进行高强度的田间劳作,还要忍受高温和疟疾,因此在中世纪的欧洲,蔗糖是贵族们的奢侈品。但到18世纪,蔗糖的价格下降到每个欧洲人都享受得起的水平。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化工技术应用于蔗糖生产 B、封建贵族的数量急剧减少 C、殖民扩张与奴隶贸易兴盛 D、欧洲民众的收入普遍增加
-
14、美国宪法之父汉密尔顿认为:“在处理公共事务的某些时刻,人民也可能一时主张一些措施,而事后极为后悔并予以谴责。”因此需要某些公民组成的一个稳健可敬的机构加以干预。汉密尔顿在此强调( )A、联邦制需要与君主制相互融合 B、民主共和能提高决策效率 C、权力制衡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 D、制度设计应充分考虑民意
-
15、关于“新航路的开辟”,很长时期内,我国的教科书都使用欧洲通行的“地理大发现”,但一些学者认为,“地理大发现”重点强调欧洲人对未知大陆的发现。目前,我们的教材用“全球航路的开辟”来代指这一历史事件。这体现了( )A、欧洲中心论到全球史观的变化 B、民族史观到近代化史观的变化 C、近代化史观到全球史观的变化 D、欧洲中心论到革命史观的变化
-
16、中古时期的非洲,通过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同欧洲、西亚、南亚建立了交通、贸易和文化联系;掌握印度洋季风规律的非洲航海家们开辟了纵横交错的印度洋航路;位于北非的埃及自汉起就与中国有了间接的贸易关系。材料表明中古时期的非洲( )A、以发展商业为主 B、最早开始航海活动 C、文明具有开放性 D、建立了强大的帝国
-
17、波斯帝国境内语言文字各异,帝国把相对广泛的阿拉米语作为通用语言:纪念性铭文通常用埃兰语、阿卡德语、古波斯语三种文字。波斯帝国的这一举措( )A、适应多民族治理的需要 B、助推了帝国对外扩张 C、尊重各地区自治的权利 D、加剧帝国内部的分裂
-
18、《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甲没有签订合同,而从他人的儿子或奴隶处购买金银、斧凿、牲畜或其他任何东西,则将以犯盗窃罪被判处死刑。此规定( )A、意在打击社会上的盗窃犯罪 B、有利于增强人们的契约意识 C、旨在维护商品贸易诚信原则 D、反映了巴比伦法律的随意性
-
19、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逐步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四大思想理论成果共同的特点是A、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与时代发展同进步 C、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D、谋求实现民族独立
-
20、下表是辽宁、黑龙江、吉林三省城市人口的变化(单位:万人),这一时期三省城市人口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
省份
1950年
1957年
辽宁
443
507
黑龙江
265.8
545.1
吉林
222.3
383.8
A、城市人口出生率增长 B、社会主义工业化推进 C、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D、“大跃进”运动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