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重点班)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普通班)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翰林学校2017年秋季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九台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青岛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初调研试卷
- 山东省滨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中期,社会生产蓬勃发展,在农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白银日趋货币化,农业生产渐趋商品化,农民纷纷流入城镇从事商品生产,一批工商业市镇迅速崛起。私人海外贸易日渐兴盛,并迫使明廷在隆庆年间开放海禁,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在江南一些工商业市镇破土而出,传统经济结构内部发生了明显变化……明朝后期的社会,商品经济持续发展,全国性市场初步形成,并向世界延伸,海外贸易迅速增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社会转型的步伐明显加快。
——宁欣《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述清朝经略边疆的主要措施及其效果。(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 -
2、1953年,山西大学进行院系调整,将数学、生物、化学三系并入师范学院,工学院纺织工程系、采矿工程系并入西北工学院,工学院冶金工程系并入北京钢铁学院,财经学院并入中国人民大学。这一调整( )A、适应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B、纠正了教育领域左”倾错误 C、完成了教育的社会主义改造 D、改变了山西教育落后的局面
-
3、中国共产党的会议起着重要的指向标作用。关于中共八大、中共十二大、中共十四大的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 B、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观 C、主要矛盾——改革开放——一国两制 D、主要矛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
-
4、下图是1984年11月15日《新民晚报》的一篇报道,该报道反映出( )
A、市场经济改革已成为社会共识 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有所转变 C、上海地区扩大了对外开放 D、上海地区的工业生产发达 -
5、读下表,由此可推知当时我国( )
A、作为世界农业大国的地位得以确立 B、对外贸易服务于国家的重工业建设 C、国内经济状况制约着粮食贸易结构 D、粮食进出口受外交形势的影响较大 -
6、陈毅说过这样一句话: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体现了( )A、民众民族意识觉醒 B、武器装备的重要性 C、农民是革命的领导力量 D、民众支持影响战争结局
-
7、毛泽东说: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签订是“人民的胜利”。这是因为重庆谈判( )A、保障了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地位 B、使中共取得合法和平等地位 C、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等项协议 D、有利于中共在政治上取得主动
-
8、1938年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比1933年更加多样(如下图所示)。形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图1 图2
A、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B、国共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红军长征取得伟大胜利 -
9、下图是五四运动期间《他肯为国受苦,我们应如何?》的一幅漫画。漫画上,一位五四运动的领导者被两个持枪的军警押着,但他仍高呼革命口号。画上题词写着:“你看他铁索郎当为的什么?为的是救他的国。他的国家,岂不是我们的国家么?他肯为国受苦,我们应如何?”该漫画反映了五四运动中( )
A、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 B、人民群众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C、少数青年学生参加了反抗斗争 D、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
10、下表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部分内容,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
11、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收集了很多学习资源。下表中的学习资源与主题完全相符的一组是( )
序号
资源
名称
A
文章
《变法通议》《文学改良刍议》
B
图片
宣传“公车上书”、《辛丑条约》签订现场
C
视频
《鸦片战争》《转战陕北》
D
旧址
圆明园遗址、遵义会议会址
A、A B、B C、C D、D -
12、《南京条约》中英国选择福州为通商口岸是因为“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选上海是因为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这表明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割占中国的领土 B、控制中国原料和市场 C、向中国输出资本 D、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
-
13、元朝时重修大运河,新辟海运,使刘家港成为当时江南漕运和海运的集结地。明中叶后,由于长江中上游地区开发,长江在东西交通上的地位更加突出,处于长江沿岸的芜湖、九江等地也成了重要的商品中心。这反映出( )A、重农抑商政策发生了改变 B、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 C、交通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 D、当时形成了区域性商人群体
-
14、宋太祖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宋太祖意在( )A、加强中央集权 B、提高文官地位 C、增强军事实力 D、精简官僚队伍
-
15、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采用主父偃的建议,“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西汉实施这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A、强化大一统 B、繁荣思想文化 C、扩大地方权力 D、强化君权神授
-
16、战国时期新出现的重要学派墨家和法家,分别代表下层平民利益和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下列观点中,对应两者的是( )A、“道法自然”;“逍遥” B、“仁政”;“制天命而用之” C、“天行有常”;“为政以德” D、“非攻”;“以法治国”
-
17、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给自己的后代。《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其主要依据是( )A、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 B、中央设立机构与职官 C、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D、夏王朝实行聚族而居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于领土争端、民族纠纷、宗教信仰、政治分歧及文化背景不同等原因,巴尔干地区历史上战乱与冲突不断,有“欧洲火药库”之称。

图①—④为19世纪后期以来巴尔干地区形势变化示意图,请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出序号,并说明理由。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从未静止不前,领先国家的相对力量从来不会一成不变,历史上还未曾有哪个大国能够永久维持霸权。大国兴衰构成了世界历史的重要篇章,许多学者和政治家呕心沥血探寻其中的逻辑线索,产生了许多著述宏论。1987年,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对世界上不同时期出现的诸大国一并进行了考察,讨论涉及国际体系、政治架构、军事力量以及作为重头戏的经济实力的对比,为人们观察世界历史和国际事务的演变提供了独特视角。此后的历史也作出了诠释:两个超级大国之一的苏联戛然解体。但对大国兴衰的原因难有最终答案,这不仅在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更是因为世界在变化,不同国家兴衰的轨迹不可能简单重复。因此,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永远不会过时。
——摘编自孟庆龙《大国兴衰与更替的密码》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围绕“大国兴衰与更替的密码”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启蒙思想与具有彻底的革命性和理想性的法国启蒙运动不同,也与带有经验论色彩、显得温和的英国启蒙思潮不同。“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性,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康德的讨论始终都是围绕着“你自己”这个中心展开的,启蒙的主题就是让人们自己自由、公开地运用自己的理性去认识发现世界。对一个民族来说,所谓启蒙意味着通过对自身文化传统的批判,逐步摆脱旧的传统观念、制度和习俗的束缚,确立起新的价值,使自身精神得到彻底的更新和升华。
——摘编自储昭华《启蒙的自主性与明清思想的定性》
材料二 18世纪的拉丁美洲与宗主国的贸易以及其内部长途贸易发展迅速,农业和矿业也得到恢复和发展。宗主国在经济上加重了对殖民地的剥削,在政治上又堵塞了克里奥尔人(殖民地上层精英)的晋升之路,加之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外部因素的强烈冲击,殖民地精英们的自我意识愈发高涨。知识分子批评殖民地体制下的不公平和剥削,反对殖民统治和压迫,呼吁民主、独立和自由。他们积极创办学校、出版刊物、组织讲座和辩论会等,以推动知识的传播和普及。知识分子们研究和宣扬拉美的历史、文化和文学,提倡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他们通过文学、演讲和政治宣传等方式,呼吁民族独立,主张建立独立的国家和民主的政府体制。
——摘编自宋霞《启蒙运动、科学与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浅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法两国相比,德国启蒙思想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拉丁美洲启蒙思想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