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表为研究者整理的元代部分家庭组建的情况,这体现出元代(    )

    丈夫

    妻子

    蒙古人秃忽赤

    汉人刘氏

    汉人王庆端

    蒙古人也速真氏

    畏兀儿人廉希宪

    女真人完颜氏

    回回人哈只哈心

    汉人荀氏

    汉人傅昱

    契丹人耶律氏

    A、不同民族的杂居 B、华夏文化的扩散 C、民族隔阂的消解 D、民族习俗的趋同
  • 2、周公认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并反复告诫成王和其他大贵族,“天不可信”“天命不于常”,要通过“疾敬德”“勤用明德”来保住天命。这反映了(   )
    A、封建贵族的诉求 B、礼乐文化的内涵 C、儒家思想受推崇 D、道法自然的观念
  •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为不同时期的欧洲版图

    请按欧洲版图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图①一图④,并说明理由。

  •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影响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汇总表(部分)

    时间

    事件

    时间

    事件

    时间

    事件

    公元前330年

    马其顿灭亡波斯

    1492年

    哥伦布到达美洲

    18世纪

    启蒙运动达到高潮

    5世纪后期

    西罗马帝国灭亡

    1517年

    路德宗教改革

    1776年

    《独立宣言》发表

    14世纪

    文艺复兴兴起

    16世纪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1782年

    “复动式蒸汽机”出现

    1453年

    拜占庭帝国灭亡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789年

    法国《人权宣言》颁布

    ——摘编自欧阳文青《影响世界历史100件大事》

    从上述材料中选取三个关联密切的事件,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末,某一历史事件开展之后,女性的生活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贝蒂·哈里斯(女)在婚后没多久就在英国曼彻斯特附近的一个煤矿找到了拖运工的工作,工作的内容就是沿着煤矿狭窄的坑道爬下去,把矿工从地里挖出的煤从坑底拖到地面上来。之后,这些煤成为蒸汽机的燃料。拖运工是不需要技术的工作,工资很低。和她一起在煤矿工作的还有其他6名妇女以及6个儿童,他们忍受着艰难困苦和残酷的剥削。长达12小时的工作,使她白天几乎不可能照顾孩子。这个时代大量出现的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这些早期的工人经常会发现自己始终生活在贫困中,工作在极为恶劣的环境里。面对这一社会现实,最有影响力的批评家是德国的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他们呼吁摧毁资本主义。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某一历史事件”指的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历史事件的影响。
  • 6、自201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包装食品巨头享氏,一直在通过提供国际口味的调味品来扩大市场。与此同时,品客薯片在俄罗斯提供蟹肉味薯片,在日本则提供酱油拉面味薯片,追求国际品牌与当地实际相结合。据此可知,这些国际品牌( )
    A、积极顺应世界文化多样化的需求 B、力图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要求 C、建立有组织的商品信息网络体系 D、旨在满足不同地区民众需要
  • 7、波兰在1956-1960年实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增长59.6%,农业增产20%。匈牙利在1968-1973年间国民收入年递增率为6%,人民消费水平也以5%-6%的速度提高,人民群众比较满意。这表明,当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
    A、突破了苏联模式束缚 B、创造了社会主义建设新路径 C、经济改革的成效显著 D、国民经济初步实现协调发展
  • 8、1970年6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指出,家庭援助计划是以四个基本原则为基础的:鼓励工作和训练的强烈动机;公平地对有工作的贫困家庭提供援助;尊重个人的选择与家庭的责任;提高行政效率,以博得纳税人的信任。由此可见,美国政府( )
    A、竭力压制社会运动 B、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加大社会服务开支 D、致力改革社会保障制度
  • 9、20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l968年以后,日本国家经济实力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并逐渐开始追求政治大国地位。可见,当时( )
    A、美国世界霸权地位发生动播 B、西方资本主义阵营逐渐分化 C、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显现 D、两极格局不对称性发生改变
  • 10、1877年,美籍英国人斯坦利完成了从东向四横贯赤道非洲的探险,斯坦利所著的《穿过黑暗大陆》一书成为轰动欧美的畅销书。他有关修建铁路,开发富饶的刚果黄金资源的宣传,引起欧洲王公大臣、富商巨贾的极大关注。这表明,斯坦利的探险活动( )
    A、引发了欧洲殖民者的黑奴贸易 B、刺激了殖民者全面侵略非洲的野心 C、体现了英美勾结准备瓜分非洲 D、践行了殖民者的“有效占领”原则
  • 1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工人的工资在整个工业生产产生的利润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工人只要在每个工作日劳动很少一部分时间,就足以抵偿这点工资;在余下的大部分时间里,工人都是在无偿地为资本家工作。这一观点( )
    A、推动了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C、揭示了人民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D、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剥削的秘密
  • 12、1861年下半年,一份传单在俄国民众中流传,其中有专门针对农民的内容:“你们不会从沙皇那里得到你们所想要的那种自由。你们是地主的农奴,而地主是沙皇的奴才,沙皇是站在地主之上的地主……”。这表明,俄国1861年改革( )
    A、为农奴彻底解放扫除了障碍 B、导致社会危机更加严重 C、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 D、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
  • 13、英国及英联邦王国使用的国歌名为《天佑国王》《天佑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时期,曾有记者采访街头的民众:“如果你碰到首相大人,你会怎么办?”他回答:“我会选择离开。”“如果你碰到女王陛下呢?”“那我会走上前去请求合照留念。”这反映了英国( )
    A、内阁制遭到民众反感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君主制传统影响深远 D、政治革命具有保守性
  • 14、下图人物思想的共同点是( )

    A、抨击君主制度 B、宣扬近代科学 C、提倡主权在民 D、反对教会禁锢
  • 15、据统计,1500-165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黄金多达180吨,白银多达16000吨。这些金银大量用于购买英国的呢绒制品、法国的红酒、中国的陶瓷与丝绸等物品。据此推知,此举( )
    A、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B、加快了西欧迈向海洋的步伐 C、推动了西班牙资本原始积累 D、造成了美洲的长期贫困落后
  • 16、生活在尤卡坦半岛上的古代居民利用龙舌兰的特性,取走其内芯,让植株在中间的空洞内分泌汁液,每天都可以收得12升美味汁液。尤长坦半岛上的古代居民还( )
    A、发明了莎草纸 B、建造了金字塔庙宇 C、培育了甜高粱 D、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 17、下图为8世纪中期世界某一帝国疆界示意图。该帝国( )

    A、是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 B、一度成为东西方贸易的桥梁 C、统治者苏丹掌握军政和宗教大权 D、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吞并
  • 18、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在灭亡波斯的过程中,日益模仿波斯君主的穿戴服式,命令臣民对他行叩拜礼,地方也沿用行省制。亚历山大意在( )
    A、维护帝国统治 B、宣扬君权神授 C、推广波斯文化 D、标榜军事成就
  • 19、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类在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之外有了剩余产品。贫富差距的出现,使人类社会出现了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迹象。人类社会迈向文明的前提是( )
    A、文字的普遍使用 B、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C、定居生活的出现 D、国家强制机关的形成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敦煌户籍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

    户籍年代

    均田户数

    受足户数

    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

    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

    高宗时期

    1

    0

    101.0

    69.0

    武则天时期

    4

    0

    143.5

    102.0

    玄宗时期

    32

    2

    148.7

    106.6

    代宗时期

    11

    2

    149.3

    89.8

    注:唐代上柱国按规定受勋田3000亩,表中是排除了上柱国户后的数据。

    ——改编自王仲荦《隋唐五代史》

    材料二  白居易的《赠友》描述了两税征钱导致钱重物轻而伤农的现象,“胡(何)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弹”;表达了对租庸调法的认同,“庸必算丁口,租必计桑田。不求土所无,不强人所难。量入以为出,上足下亦安”,主张“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柳宗元的《答元饶州论政理书》指出,两税法实行按户等征税,富人贿赂官吏求居下等以逃税,导致“贫者愈困饿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横侈泰而无所忌”。他认为要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只有“舍其产而唯丁田之间”,即恢复以身丁为本的租庸调法。

    ——改编自付志宇《唐人诗文所见两税法变革补证》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白居易、柳宗元对唐代税制改革的看法

上一页 282 283 284 285 28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