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上古时期的西亚文化中,新月象征着一种新生力量,这一意象后来在伊斯兰艺术中得到广泛运用。如图所示是新疆吐鲁番市出土的南北朝后期当地生产的新月纹彩绘木豆。该木豆可用于印证当时( )

    A、战乱中断了中原文化的西传 B、伊斯兰教完成了中国化 C、丝绸之路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D、西域地区多元文化对立
  • 2、 如表所示为二战后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全球劳动力的流动概况。造成这一现象的共同原因是( )

    时间

    劳动力主要流出区域

    劳动力主要流入区域

    二战后初期

    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

    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等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非洲

    中东

    20世纪90年代

    东欧

    西欧、北美

    A、中东和北非地区的战乱 B、中东地区的石油工业快速发展 C、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 D、地中海区域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 3、 魏晋时期,北方大量流民侨居南方,但“至(北魏)孝文帝立而崇经礼土,浸浸华化,于是中原士族向之避难在江左者,又相率慕化来归”。这一变化( )
    A、得益于北魏社会经济的繁荣 B、加速了南方政权的衰败 C、缓解了江南地区的人地矛盾 D、有利于南北文化的交流
  • 4、 恩格斯曾说:“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的古代……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见的艺术繁荣,这种艺术繁荣好像是古典时代的反照,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了。”这里恩格斯重在说明欧洲文化具有( )
    A、创造性 B、传承性 C、多样性 D、开放性
  • 5、 有学者在论述新中国外交时,认为中国已从“70年代前的‘体制外’国家和80年代的‘游离性’国家,转变成了‘体制内的负责任大国’”。该学者旨在强调现代中国( )
    A、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治理 B、外交逐步摆脱了意识形态的影响 C、多边外交理念趋于成熟 D、外交方针随着世界形势不断变更
  • 6、 1883年美国颁布的《彭德尔顿法案》规定:建立一个由不受党派控制的3人组成的文官委员会,其中两人不得来自同一个政党,对部分官员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取;对文官进行分类,实行文官职业保险和建立统一的文官体系;等等。此举旨在( )
    A、打破美国分权制衡机制 B、推进美国文官政治中立制度 C、保障国家政策的连续性 D、稳定党派利益提高文官地位
  • 7、 如表所示为王安石变法中的相关内容。对此解读正确的是,王安石变法( )

    法案

    内容

    青苗法

    责成县令,县佐于借贷时亲自与者长户长一道检视,防治“吏缘为奸”

    方田均税法

    方田官员亲自检验之后,官府还得募人复算,又立方帐、庄帐、甲帖、户帖,防止“隐户漏

    税”“产去税存”等弊端

    A、限制了商业经济发展 B、加强了三司的财政权 C、与整顿吏治同步进行 D、造成严重的冗官现象
  • 8、时代塑造青年,青年创造历史。在社会变迁中,共青团活动都带着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建国后共青团的主要活动(部分)

    时间

    共青团活动

    1954年

    在北京苏联展览馆工地上诞生了全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青年突击队活动是以提高生产率、加快建设速度为主要内容的活动。

    1955年

    团中央发出《关于组织青年参加边疆建设问题的一些意见》,广大青年热烈响应号召,迅速掀起一个全国性的垦荒热潮。

    1957年

    党中央要求共青团“团结全体青年积极参加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以便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共青团积极响应

    号召,带领广大团员和青年积极地投入到经济建设的各项事业中。

    1963年

    共青团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国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教育活动的通知》,广大青年提出了“像雷锋那样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口

    号,此后学习雷锋活动的持续开展,一直延续至今。

    1983年

    共青团在企业团组织和青年中开展以“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五小”智能杯生产竞赛活动。

    20世纪90

    年代以来

    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服务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共青团主要开展了青年志愿者活动和青年文明号活动等活动。

    ——摘编自李星《浅析建国后不同历史时期共青团活动及其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史实,以“时代的青年”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 9、1964年8月,美国总统约翰逊发表公开电视演说,宣称美国军舰在北部湾遭到北越的袭击,要求国会授权出兵越南,保护东南亚的“自由与和平”,越战全面爆发。近年,美国进行档案解密,证实当时北越并未袭击美国军舰。据此可知( )
    A、档案是了解历史真相的最可靠来源 B、美国在冷战结束后放弃了冷战思维 C、美国国会失去对总统的行政监督权 D、舆论操控成为美国推行霸权的工具
  • 10、如图最有可能呈现的是( )

    A、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资本流动 B、农业起源地及其农作物外传 C、工业革命后商品原料的交换 D、经济全球化下劳动力的转移
  • 11、中亚地区阿伊哈努姆遗址(约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出土了丰富的文物,包括希腊人物和神像雕塑、太阳神阿波罗神像的鎏金银盘、大夏和印度古钱,甚至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手稿。据此推断,该遗址是(    )
    A、迄今已知最早的城市遗址之一 B、亚述帝国统一两河流域的见证 C、亚历山大远征交流碰撞的产物 D、古希腊人建立海外城邦的例证
  • 12、下图是1963年由赵升仁、韦国创作的《加速推广粒肥深施、夺取农业更大丰收》宣传画。此宣传画(    )

    A、有利于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 B、反映了农业的机械化 C、实现了农业生产历史新高 D、促进了农业政策的调整
  • 13、据统计,民国初年政党在北京有82个,上海80个,广州25个,南京16个,其他城市均在10个以下,北京、上海成为政党活动的两大集中地。这一现象( )
    A、取决于经济发展与开放程度 B、有利于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反映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根源于国内政局发生激烈变化
  • 14、据图可知,当时(    )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B、实业救国实践取得显著成效 C、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D、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紧密
  • 15、西晋时,品第高低的依据主要是家世,德才的作用不大。南北朝时期,“崔、卢(北方)、王、谢(南方)子弟,胎毛未干,已拜列侯,未离襁褓,已被冠带”。这说明当时的选官制度(   )
    A、与东汉察举制一脉相承 B、确立了严密的考察程序 C、官员选拔的封闭性较强 D、加强中央对选官的控制
  • 16、2002年出土近3万枚湘西里耶秦简,涉及秦朝当时政治、经济、邮传等各个方面。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秦朝管辖湘西地区的是“黔中郡”。但里耶秦简的记载证明当时不存在“黔中郡”,湘西地区是由“庭郡”管理的,《汉书》记载亦佐证了这一结论。材料说明( )
    A、实物史料决定史学研究结论 B、《汉书》内容更具史料价值 C、考古成就利于探寻历史真相 D、秦朝的原有认知不具科学性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百年变局的到来,与冷战结束以来的国际风云变幻密切相关,与大国兴衰、发展中大国群体性崛起密切相关,与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催生的西方蜕变密切相关,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重塑世界密切相关。面对世界大变局,各主要力量加紧内外战略调整,抢占战略制高点,力争在博弈中占据优势,导致国际形势加速深刻演变,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凸显。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持续上升,国际多边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遭到挑战。世界面临单边与多边、对抗与对话、封闭与开放的重大选择,处于何去何从的关键十字路口。

    ——摘编自门洪华《中国战略十二讲》

    根据材料,结合冷战结束后相关史实,围绕“选择”,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推行之初,党内外很多人都质疑:恢复市场、商品自由贸易等措施,会不会导致资本主义复辟?会不会冲击社会主义?列宁清醒地意识到存在这样的危险,他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主要是:国家掌握土地,也掌握生产资料方面的一切命脉(运输等等);小生产领域中的贸易自由;在吸收私人资本(租让和合营公司)意义上的国家资本主义。

    ——摘自刘军等《关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三大误读与正解》

    材料二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宏伟的五年计划。欧洲大多数人士认为,这一计划是不切实际的,注定要失败的。然而,30年代初期,大多数观察家意识到,改变前俄罗斯帝国的政治和社会的剧变是世界上发生的大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建立是对自由社会的价值和制度的挑战,并且似乎表明了它作为社会和政策体系的可行性,甚至部分追求进步的人们,奏响了一曲访苏交响曲。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回应党内相关质疑的依据,并简述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士对“苏联模式”态度转变的原因。
  •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交换”。这可不是用一捆钞票换取一小包白色粉末的交易而已,而是新旧世界之间食物、人、观念以及传染病的交换现象,下面是两种物种交换信息:

    材料一  下为近代金鸡纳树全球流动的时间轴。

    15世纪初,印第安人发现用金鸡纳树的树皮泡水能治疗疟疾,这种治疗方法成了南美洲的“民间土方”

    17世纪30年代,欧洲人开始关注金鸡纳树的药用特性,并从秘鲁进口金鸡纳树的树皮

    1820年,法国化学家从金鸡纳树的树皮中分离出奎宁,金鸡纳树的抗疟作用在西医传统权威中树立牢固地位

    19世纪中期,金鸡纳树被移植到亚洲,南亚、东南亚金鸡纳种植园发展迅猛

    20世纪以后金鸡纳树在全球范围内移植

    16世纪开始,欧洲博物学家和医学家开始在东方和新大陆搜寻药用植物

    1870年,英国在印度开始奎宁的工业化生产,其后奎宁硫磺盐的价格在十年间下跌了90%

    1918年,爪哇金鸡纳生产者和荷兰三家奎宁制造商组建起金鸡纳局,控制奎宁生产额和价格,推广治疗疟疾方案

    ——摘编自王林亚《改变世界的奎宁:全球环境史视野下人类对金鸡纳的认知、引种及影响(1853—1939)

    材料二  从某种意义上说,香料改变了人类历史。香料改变了人类的饮食习惯,让食物更加可口、更容易保存;香料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创造出美丽、优雅与浪漫;更重要的是,香料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之一,直接促成了跨国贸易、远洋航海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为了香料的原因,财富聚了又散,帝国建了又毁,以致一个新世界由之发现。”

    ——摘编自赵薇《香料:从历史传奇到今日繁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金鸡纳树全球流动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香料如何“改变了人类历史”。
  • 20、20世纪90年代,美国在发动伊拉克战争前,提出“民主改造论”,主张通过外科手术式的军事打击铲除世界各地尤其是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世界中反美独裁政权,扶植亲美政府,建立西方式的政治制度。这反映出(   )
    A、国际法被美国滥用 B、国际关系日趋民主化 C、霸权主义势力横行 D、恐怖主义的威胁严重
上一页 220 221 222 223 22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