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 浙江省温州市浙南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1、读图阅史,把握时空。下图是新石器时代部分文化遗址分布图。下列选项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①处居民最早种植水稻,并掌握了养蚕缫丝的技术 B、②处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 C、③处居民最早种植小麦,出现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D、④处居民的大多数居住形式为穴居,饲养了猪和狗
-
2、中华民族的摇篮是( )A、黑龙江流域 B、海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黄河流域
-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明代的通货与赋税制度变革
材料一 洪武年间,朝廷规定赋税征收及民间交易只能使用宝钞,但是学者研究统计明代前期徽州祁门146张土地买卖契约中使用通货的情况如下
时间
契约张数
使用通货类别和数量
洪武年间
8
宝钞7,银1
建文年间
1
宝钞
永乐年间
16
宝钞15,布1
宣德年间
17
宝钞4,布11,稻谷2
正统年间
48
布29,稻谷2,银17
景泰年间
12
布2,银10
天顺年间
7
银6,稻谷1
成化年间
32
银22
弘治年间
14
银14
——摘自傅衣凌《明代前期徽州土地买卖契约中的通货》
材料二 穆宗隆庆四年(1570年)户部奏准:“江南布政司所属府州县各项差役,逐一较量轻重,系力差者,则计其代当工食之费,量为增减;系银差者,则计其扛解交纳之费,加以增耗。通计一岁共用银若干,照依丁粮编派。如有丁无粮者,编为下户,仍纳丁银;有‘丁有粮者,编为中户;及粮多丁少,与丁粮俱多者,编为上户,俱照丁粮并纳,着为定例(此惟限于江南布政司所述之地)”。
——明朝王圻《续文献通考·职役考》
作为历史观察者,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以“明代的通货与赋税制度变革”为题写一份简要的观察报告。(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朝,设有监察之官“啬夫”。战国时期,李悝的《法经·杂律》为惩治滥用职权等职官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自魏晋始,御史台脱离少府而成为完全独立的监察机构。唐代,尚书省左右仆射兼掌对御吏的监察。我国古代监察官员的选拔与任用,其标准大致包括品德、学识和经验三方面。如宋朝规定:“非曾经两任县令,不得除(授予)监察御史。”明朝谏官的职能由六科给事中取代,监察六部官员。清雍正年间,清廷取消了六科给事中执掌的封驳权,“以六科内升外转,始隶都察院”,都察院的监察职能进一步加强。清政府制定了我国古代最完整的一部监察法典《钦定台规》。至此,我国古代监察系统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严密。
——摘编自张国安《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监察院是颇具特色的独立监察机关,它直接源于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的政制实验田里,基于中国传统的独立监察制度和源自西方的议会监察制度互相竞争。经过民国初年的探索与南京国民政府“训政时期”监察院的实践,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将美国式的参议院制度与中国传统监察制瘦融于一炉,使得监察院无议会之名却有议会之实。这样中西合璧的制度探索受到很多批评,但无论如何,监察院制度的弊端并不构成废除独立监察制度的理由,源自中国传统的独立监察制度至今仍有重大价值。
——摘编自聂鑫《中西之间的民国监察院》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反腐败斗争形势的不断高涨,我国监察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由试点到全国推行,提高了监察机关的地位和独立性,实现了监察的无死角、全覆盖,整合了监察资源,形成了强大的反腐败合力,这是我国反腐败领域的一次重大创新,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一次重大变革。
——摘编自李凌云《新中国监察制度七十年的嬗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特征及其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监察制度形成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我国加强监察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 -
5、下图为“新中国不同时期新增建交国家数量示意图”。对其前四个阶段解读正确的是( )A、阶段①外交成就得益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阶段②时期我国与英国升格为大使级的外交关系 C、阶段③时期我国实现同西方大国外交关系的突破 D、阶段④时期打开外交新局面源于中苏关系正常化
-
6、1947年,解放区筹建统一银行已经提上了日程,关于统一后银行的名称,董必武经过深思熟虑,在“联合银行”“解放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三个名称中选择了后者,并最终获得中央批准。这一名称被选中的主要原因是统一后的银行( )A、主要保障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 B、全力解决华北地区货币不统一的问题 C、有利于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 D、需要兼顾目前需求及未来全国的需要
-
7、下图表达的鲜明主题是( )A、现代性国家的构建 B、宪政体制的实践 C、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D、社会共识的崩解
-
8、清末新政时期,各省逐步建立了巡警体制,凭督抚的保奏来选用巡警道警官。当时有人曾指出,“各省垣巡官往往充以知县;府厅、州、县巡官,非任以佐杂,即充以成友。”这可以反映当时( )A、各省的社会治安有所改善 B、近代治安化的成效明显. C、清政府集权体制面临危机 D、近代化历程的曲折艰辛
-
9、唐肃宗以来,翰林学士用白麻纸书写的诏敕号称“内命",中书门下用黄麻纸书写的诏敕号称“外命”,都具有法律效力。翰林学士院的“内命"不经中书门下而直接向下传达。这一制度设计( )A、避免了政府决策的失误 B、削弱了中书门下的权力 C、形成了中央双轨辅政制 D、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区域
隋大业五年(609)前后
唐天宝年间(742-755)
唐元和年间(806-820)
全国总户数(户)
8907546
8955370
2746150
北方户数所占比例(%)
75.8
54.9
29.4
南方户数所占比例(%)
24.2
45.1
70.6
——据梁庚尧《中国社会史》
材料二
时间区域
北宋元丰三年(1080)
南宋淳熙十四年(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
元至顺元年(1330)
全国总户数(户)
16570474
19166001
13711174
北方户数所占比例(%)
30.6
35.4
18.9
南方户数所占比例(%)
69.4
64.6
81.1
——据梁庚尧《中国社会史》
(1)、据表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指出隋唐、宋元时期人口南北分布的特点;(2)、据表材料一、材料二说明影响隋唐至宋元时期人口数量及分布的因素;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承秦制”是指从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里,继承和发展了秦朝的各项制度。这里的“承”,既包含了“继承”,又有“变化”。
——摘自张书林《怎样理解“汉承秦制”?》
材料二 唐五代,在宰相会议中实行集体决策的制度。在政事的讨论过程中出现不同意见时,不是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通过,而是采取协商一致的原则。对于决定的决策向皇帝上奏状时还必须有全体宰相的联合署名。如果某一宰相拒绝在奏状上署名,则此状即为废状。如果宰相意见未取得一致,各以己见上奏,则属于违反联署制度,往往要被解除职务。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对秦制“变化”。(2)、概括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唐代的宰相会议制度。 -
12、朱元璋颁旨绘制的《大明混一图》将中国描绘的异常庞大,而将印度半岛、印度洋、阿拉伯半岛、波斯湾及非洲大陆描绘的比实际更小。该图着重描绘了明朝各级治所、山脉、河流的相对位置,镇寨堡驿、渠塘堰井、湖泊泽池、边地岛屿以及古遗址、古河道等共计一千余处。这( )A、推动了明初朝贡贸易的发展 B、体现了天朝上国的理念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制约了明朝的长远发展
-
13、唐、宋史书对边疆及周边少数民族的记述多为单独立传或整合为一篇,如《旧唐书》有《突厥传》《回纥传》《东夷传》等,《宋史》有《蛮夷列传》等;《元史》则仅在《地理志》中介绍了各省民族,《元史·外夷传》中所记仅为高丽、日本、安南等朝贡体系下的诸国。这一变化反映出元朝( )A、疆域扩大影响了朝贡体系范围 B、政府强化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C、民族交融推动了史书体例创新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
14、辽太宗耶律德光灭后晋,取幽云十六州之后,改契丹国号为大辽,辽国成为了囊括汉、契丹、女真、突厥、蒙古、奚族等众多民族的幅员万里的多民族大帝国。为了维护统治辽朝统治者采取了( )A、猛安谋克制 B、南北面官制 C、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D、东京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
15、明朝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有这样一段评论:“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鸿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七国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下列能体现“宋其三变”的是( )A、门第观念淡化 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贱民阶层消失 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16、中国古代汉藏两族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下列史实或实物能提供有力证据的有( )A、昭君出塞 B、大昭寺门前的会盟碑 C、文成公主入藏 D、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
-
17、中国古代皇帝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事迹和地位,为他选择某个评价性的字词作为谥号。以下哪些皇帝惯用谥号相称( )A、隋文帝 B、乾隆帝 C、宋神宗 D、汉光武帝
-
18、《齐民要术》全书共十卷。前三卷讲粮食、蔬菜的种植,第四、五卷讲果树、林木的种植,第六卷讲动物饲养,第七、八、九卷讲酿酒、做酱等副业,第十卷介绍南方一些植物。这反映了,贾思勰( )A、主张加强南北耕作技术的交流 B、注重农业的多种经营 C、善于总结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 D、具有重农抑商的思想
-
19、北魏时期,曾有一大批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南士流亡北方,如柳远“时有文咏,为肃宗挽郎”,其堂弟柳谐亦“颇有文学”。这些南士的创作逐步被北魏王公贵族所欣赏、学习,如南士袁跃“言辞甚美”,清河王“(元)怿之文表多出于跃”。据此可知,南北朝时期( )A、北魏汉化和招怀政策的影响 B、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进程加快 C、北方社会经济秩序得到恢复 D、人口迁徙促进了文化交往认同
-
20、汉光武帝为了加强统治,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A、颁布推恩令 B、增强尚书台作用 C、裁并郡县 D、设立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