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北方边防示意图。该时期是(     )

    A、秦朝 B、汉朝 C、元朝 D、明朝
  • 2、《唐律疏议》对“不孝”进行了明确界定:“善事父母曰孝。既有违犯,是名‘不孝’”。并在《名例律》中具体罗列了种种不孝行为,比如“闻父母丧,匿不举哀,流;告祖父母、父母者绞,从者流;诅咒祖父母、父母者,流。”这说明《唐律疏议》(     )
    A、是中国最早最完整法典 B、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 C、是一部典型的礼仪法典 D、深受儒家伦理思想影响
  • 3、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行书律》(公元前186年)规定文书传递:“十里置一邮……一邮十二室……邮人勿令(徭)戍……书不急,擅以邮行,罚金二两。……邮人行书,一日一夜行二百里。……过半日至盈一日,笞百;过一日,罚金二两。”以上材料最能直接说明(     )
    A、邮驿制度从汉代开始出现 B、邮驿制度导致了文书繁密 C、文书传递制度已相对完善 D、文书传递加重了人民负担
  • 4、公元前6世纪中期,楚国国君熊通攻占了陈国的一块土地,按照周制,他应该把这块新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叔伯兄弟,而他却直接派自己人去开拓和经营这块土地。于是,这块土地上的产出,便可以尽归楚王所有。这块没有被分封出去的土地,便悬(古代通“县”字)挂在了那里,称之为“县”。该材料能够说明(     )
    A、宗法制与分封制已经瓦解 B、楚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C、楚国已经进入了封建时代 D、县制的产生方式与起源
  • 5、浙江省衢州市皇朝墩遗址(距今约9300-8000年)古水稻田是迄今世界发现年代最早的水稻田,刷新了学术界对史前稻田和稻作农业发展的认知。根据现有成果,关于该遗址,以下表述最为合理的是(     )
    A、出土工具应当以打制石器为主 B、处于父系氏族社会发展阶段 C、有益于探索世界稻作农业起源 D、对大汶口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英国伦敦是全球资本市场的中心,英镑也是最重要的国际货币,英国仍然主导着国际货币体系。但英国的地位炭发可危,因为一旦英国经济衰退,美国就会取而代之,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力量。

    ——摘编自[美]罗伯特·蒙代尔《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

    材料二   1944年7月,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讨论战后国际货币问题。为了协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选择性必修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英镑的国际地位,并简述英镑确立该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影响。
  • 7、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政治制度和法制建设是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材料三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请回答:

    (1)有人认为,材料一说明了唐朝时期的中国已经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古代中国和古代雅典军国大事的决策方式。

    (3)上述三则材料说明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政治制度有何根本差异?

  •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省六部制是唐代职官设置的政体,三省是对中央权力的划分,将以前属于宰相的政府决策和执行权分开,由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承担。中书、门下两省是以皇帝的名义草拟和颁发诏令,且门下审复的第一个手续就是向皇帝复奏画敕,最后一个手续是用皇帝的宝印进行“印逢”,就是说其工作运转受到了皇帝的严密控制,其权力完全是皇帝所赋予。在以皇帝和三省为核心的最高领导机构之下,政令的具体执行由六部与尚书省具体负责。唐代的六部设置于尚书省之下,分别为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在每个部下面又设置了四个司,这样中央的领导机构为皇帝和三省,重要的执行机构就是六部和二十四司,这些机构统领着全国的行政事务。

    ——摘编自赵冬云等《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设置及其发展》等

    材料二 英国革命是民族国家首次对绝对王权的民主化改造,其最大的成果就是创造了君主立宪制这样一个全新的政体。这一创新是在英国传统政治结构的基础上开展的,其主要变化是:通过立法,实现了国家权力重心的转移,议会的权力大幅提高,形成了对王权的有效约束;在议会内部形成初步的权力分割和制衡机制,这包括两院制的沿袭、政党的分立;对个人自由的保护和尊重,包括对言论、出版自由的肯定和对人身自由的保护。由此可见,英国革命建立了现代政治的基本结构,但其民主化改造有许多不足,尤其是高额财产资格将大多数国民排除在议会选举之外。革命后的英国国会、自由实际为少数人专享,英国的政体更大程度上处于贵族民主制的水平。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相较于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说明其成因。
  • 9、下表中的内容节选自《法国民法典》

    条目

    规定

    第148条

    子未满二十五周岁,女未满二十一周岁,非经父母的同意不得结婚,父母意见不一致时,有父的同意即可

    第1421条

    夫妻“共同财产由夫一人管理之。夫得不经妻的同意而出卖或让与共同财产,或以之抵押”

    以上节选内容体现出的法律思想是(       )

    A、人人平等 B、契约自由 C、男尊女卑 D、公序良俗
  • 10、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写道:“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在此,恩格斯揭示了(     )
    A、近代科学兴起的必然性 B、民族国家形成的必要性 C、资产阶级民主的局限性 D、资本主义扩展的渐进性
  • 11、11世纪,法国的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建立诺曼王朝,诺曼王朝的官方语言是拉丁语和法语。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英语在英国官方文件中出现。15世纪,英格兰本土民众、官方以及文化教育部门基本使用英语。英国官方语言的变迁(     )
    A、迎合英国民众对王权强化的期望 B、表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C、反映了英国人文主义的广泛传播 D、体现了英国民族意识的逐步增强
  • 1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一大批热爱祖国、奉献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积极进取、崇德向善的全国道德模范。下列选项中,属于其中代表的是(     )
    A、王进喜 B、雷锋 C、华罗庚 D、黄大年
  • 13、19世纪60年代,总税务司署成立后,清政府引进英国海关管理模式。从船舶货物的申报、查验、估税、审核、征税、交款,直至验放等各个环节,都有制度保障,严密管理,防止舞弊。同时,重视海关人员的素质操行考核,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这主要反映了(     )
    A、清政府掌握了海关自主 B、近代海关制度有所发展 C、经济侵略损害国家利益 D、晚清官吏管理得到加强
  • 14、有学者指出:民国建立后,军阀政权和国民党政权与民主政治模式相悖。这是因为中国的理想政治是贤君之治,中国社会重视政府政绩,不注重民众参与、民主程序,民众无参与取向,没有政治主体之自觉。材料可以用于研究近代中国
    A、民主政体曲折发展的原因 B、启蒙思想难以传入的历史根源 C、传统政治结构的逐步瓦解 D、儒家正统文化未能动摇的原因
  • 15、根据光绪年间官员的档案数据统计,在4498个历史人物的信息中,具有捐纳经历的官员人数达到2674人,占总数的59.45%,形成了所谓的近代新兴官僚阶层。他们大多有商业背景,熟悉洋务,主要代表人物有伍廷芳、徐天麟等。据此可知,清末捐纳制度的实施
    A、是科举制被废除的主要原因 B、客观上利于中国的政治近代化 C、是清廷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 D、解决了清政府严重的财政危机
  • 16、算赋是秦汉时政府向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汉朝规定,“人出一算,算百二十钱,惟贾人与奴婢倍算(即加倍征收算赋)”“人有产子者,勿算三岁”“今诸怀妊…复(古时免除赋税徭役称复——作者注)其夫,勿算一岁”“年八十复二算(家中有八十岁以上老人,免除二个人的算赋)”。这些政策说明汉政府(     )
    A、注重发挥赋税的社会功能 B、积极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利用赋税调节收入的分配 D、将“人文关怀”政策化
  • 17、两宋士大夫依赖法律又鄙视法律,认为“法制立,然后万事有经”,又说“执法者,俗吏者贱役”;明知“律义甚明”,偏要“曲法妄断”,甚至公然“对抗圣裁”。这反映了当时(     )
    A、明刑弼教的政治考量 B、佛道思想的深刻影响 C、司法审判的曲意逢迎 D、法律制度的日益完善
  • 18、唐朝规定蕃商可以在通商口岸和内地城镇自由定居、自由营业,为了便于管理和适应他们的需要,在城内划出特殊的居留区——蕃坊。蕃坊内可以“列肆而市”,构成了一个热闹的商业区,其管辖很大程度上由蕃长依其本国法律和习俗施行。由此可知,唐朝时期
    A、唐对吐蕃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B、蕃商已严重侵犯我国领土主权 C、朝廷大力推行外贸优惠政策 D、设置蕃坊可有效减少社会矛盾
  • 19、读表:清代司法制度的运作程序

    层级

    案件种类

    死刑案

    流刑案及涉及杀人的徒刑案

    徙刑案

    笞杖刑案

    1.州、县

    侦察

    侦察

    侦察

    审判

    2.府

    转报上级机关

    转报上级机关

    转报上级机关

    汇集上报

    3.按察使司

    审判

    审判

    审判

    最高上诉机关

    3.总督或巡抚

    批示

    批示

    批示

    4.刑部

    复审

    最终判决

    汇集上报

    5.三法司

    最终判决

    6.皇帝

    批示

    据表可知,清代(     )

    A、形成权责较为清晰的司法体系 B、强调将地方司法权收归中央 C、极力削弱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 D、注重将行政权与司法权分离
  • 20、西晋直谏之臣刘毅上书晋武帝司马炎,力主废除中正之制:“职名中正,实为奸府;事名九品,而有八损……古今之失,莫大于此!”此外,大臣卫瑾、司马亮、段灼也曾主张废止九品中正制。但最后却不了了之。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人才选拔困难 B、政权更迭频繁 C、士族挟持皇帝 D、士族势力强大
上一页 95 96 97 98 9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