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康熙皇帝在主持与喀尔喀蒙古的会盟后,感慨道:“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之长城更为坚固。”对康熙上述言论理解准确的是( )

    ①清朝已经有效控制长城以北地区 ②和睦的民族关系有利于巩固边防

    ③清朝消灭了漠西蒙古的分裂势力 ④清朝成功安定了回部和西藏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2、随着市镇丝行、布庄的发展,明代后期嘉湖地区出现了改田种桑的现象;双林镇“俗皆织绢,四方之商贾咸集以贸易”。这反映了明代后期( )
    A、普遍种植经济作物 B、自然经济濒临崩溃 C、局部出现雇佣关系 D、商品经济较快发展
  • 3、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鉴于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
    A、设置中朝 B、废除宰相 C、建立内阁 D、置军机处
  • 4、元代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意图是( )
    A、不断缩小南北经济差距 B、扩大与亚非之间的对外贸易 C、改变南多北少户口格局 D、南粮北运保证北方粮食供应
  • 5、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下列关于《清明上河图》表述正确的是( )

    A、属于山水画派风格 B、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C、表现了文人的个性 D、凸显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 6、金世宗在位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金史》称赞世宗:“久典外郡,明祸乱之故,知吏治之得失……慎守令之选。”据材料得知,“大定之治”的出现得益于金世宗( )

    ①具有长期治理地方的经验 ②对治乱兴衰有深入的思考

    ③注重选拔和任用有才能者 ④限制臣下进谏以巩固皇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7、儒学的一次自我更新,其“主要结果,便是对道德自我修养的重视,逐渐胜过了在文学和文化上的造诣,同时也使人们对天地自然的兴趣与日俱增”。这一更新是( )
    A、先秦“制天命思想”的提出 B、汉代“天人感应说”的确立 C、两宋时期程朱理学的形成 D、明代“致良知思想”的勃兴
  • 8、欧阳修在《新唐书》中说:“夫恶危乱而欲安全者,庸君常主之能知,至于措置之失,则所谓困天下以养乱也。唐之置兵,既外柄以授人,而末大本小。”鉴于唐朝的教训,北宋初年统治者采取了( )

    ①削弱了地方军队,加强禁军 ②派文官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③取消募兵制,减少军队数量 ④地方赋税交由中央来掌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中华传统文化开放包容、兼收并蓄,造就了唐代文化的高度繁荣,下列可以作为佐证的是( )

    ①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②长安成为国际都会 ③玄奘法师西行取经 ④儒学复兴运动兴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0、有学者认为,科举制度“是对门阀制度的一种否定,是对文官政治的强化,是传统中国将帝制政权向中下层知识分子开放的重要方式”。这说明科举制( )
    A、消除了门阀政治残余 B、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C、削弱了官员执政能力 D、强化了崇文抑武政策
  • 11、下图是某一朝代设置的中央机构示意图,该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清朝
  • 12、唐太宗在位期间,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历史上称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 13、495年,孝文帝下诏定姓族,依官爵高低确定鲜卑贵族门阀序列,并使之与汉族头等士族门第相当、社会地位相同,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这一举措( )
    A、实现了北方统一 B、激化了民族矛盾 C、导致了内部叛乱 D、促进了民族交融
  • 14、西汉时,中原出现了产自西域地区的葡萄、苜蓿、胡桃等几十种物产,西汉的丝和丝织品在西域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来自中原地区的耕种、打井等技术并用于发展生产。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汉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扩大 B、中国丝织品在西域备受推崇 C、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D、中外农业生产水平稳步提升
  • 15、某学生学习《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课的笔记摘录如下,笔记内容反映的是( )

    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A、秦统一的条件 B、秦统一的方式 C、秦统一的过程 D、秦统一的意义
  • 16、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文化日益活跃,提出“为政以德”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墨子
  • 17、公元前9世纪,楚国先祖熊渠自称“我蛮夷也”;后其国君又宣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这一变化体现了( )
    A、社会秩序的崩溃 B、诸侯争霸的格局 C、华夏认同的观念 D、楚国实力的增强
  • 18、习近平考察殷墟遗址时指出,甲骨文的出土“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随着大量甲骨文遗存的发现,它记录的天象、宗法与宗庙制、土地制度等,使商代成为可考察的“信史时代”。由此说明( )
    A、文字是历史传承的唯一载体 B、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C、甲骨文发现之前无信史可言 D、甲骨文验证了史书相关记载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与自然界的生命有机体类似,文明是由人的实践推动创造的生命有机体。文明的内在结构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文明的物质形态,即与生命体的“肉身”类似的结构, 是文明存在的基础形态;第二,文明的制度形态是文明的“骨骼”,文明的有序运转与良性发展需要有坚硬的骨骼作为支撑;第三,文明的精神形态是文明的“灵魂”,标志着文明所能达到的精神高度。文明不是静止的、固定的,而是动态的、发展的。

    ——摘编自项久雨《世界变局中的文明形态变革及其未来图景》 

    请结合具体史实,评析材料中关于文明形态的观点。(要求:赞成、否定或另有认识均可。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叙利亚国民大会备忘录

    我们,在下面签名的叙利亚国民大会的成员,1919 年 7 月 2 日,在大马士革聚会, 有我们不同地区的居民——穆斯林、基督教徒和犹太人——授权,同意对选举我们的这个国家人民的愿望的以下表述:

    我们要求叙利亚享有绝对的、完全的政治独立……

    …………

    3.考虑到居住在叙利亚地区的阿拉伯人并不比其他先进的种族缺少天赋权力,他们也绝不比开始独立的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希腊人和罗马尼亚人落后,我们抗议国际联盟盟约中的第 22 条把我们置于需要受托管的发展中国家之列。

    …………

    我们不了解法国政府所宣称的在我们的叙利亚国家任何部分拥有的权力,拒绝相信它能协助我们或者能在任何情况下和任何地点帮助我们的国家。

    我们反对犹太复国主义者在叙利亚南部建立犹太共和国的主张,反对犹太复国主义者移民到我国的任一部分……

    ——摘编自魏凤莲译《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和交流 1750 年至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备忘录中叙利亚的诉求,并简析备忘录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际联盟的认识。
上一页 773 774 775 776 77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