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希腊剧作家欧里得斯(公元前480年一前406年)称“城邦属于群众时,个人就会为了自己的利益,用语言迷惑群众,也许能暂时有利于群众,可是一旦出现错误,他就会通过诽谤别人来隐藏自己的错误,然而群众却可能毫无辨别”这表明在古希腊(   )
    A、政治演说是公民参政的必经途径 B、城邦事务掌握在演说家手中 C、人文精神贯穿于政治生活的始终 D、民主政治带有非理性的一面
  • 2、形成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前600年的雅利安人圣典《吠陀》中记载:人民祈祷神赐予一位勇士最伟大的秉赋以保护人民的财富和安全,人民会选举他为国王;国王加冕时必须宣誓效忠于法律。这表明古印度(   )
    A、国家因契约的缔结而形成 B、宗教信仰维系着种姓制度 C、王权的合法性受多重制约 D、外族入侵造就文明多样性
  • 3、2012年4月,雅西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从雅安到西昌的时间由原来的12小时大大缩短到3小时,西昌旅游收入增加了124亿元,多个国内外知名康养企业落户西昌,建成了各类物流中心,对凉山农特产品资源“走出去”起了重要作用。这说明了交通的进步(   )
    A、促进了贸易网络的建立 B、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C、带动了地区和城市发展 D、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 4、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用占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1995年与1949年相比,粮食总产量增长了3倍多。这一成就(   )
    A、彻底摆脱了西方的经济封锁 B、实现了我国粮食的自给自足 C、提高了食品安全的监管水平 D、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 5、民国时期各个军阀势力在军事上的自主及其对各省的实际控制,为他们各自建立独立的主权国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不受中央政府的行政控制,却没有任何一个军阀公开挑战中国作为一个领土完整的单一国家的观念。每当某个军阀或军阀派系对其敌手发起进攻之时,事先总要发表通电,攻击对方破坏国家统一,声称自己出兵是为了捍卫政治统一和国家利益,或者是为了全国的和平及秩序,或者是为了保卫约法,反对当政派系的独裁和滥权。此现象的出现源于(   )
    A、民国初期的制度设计 B、传统价值的政治认同 C、民国时期的思想解放 D、列强威胁的外部环境
  • 6、在“收回轮、路、电、邮经营权”的背景下,清政府邮传部上书慈禧太后,获准成立交通银行。1914年哈尔滨交通银行开始发行印有哈尔滨地名的“国币”券,直接面对沙俄卢布及日本的金融政策。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保路运动推动交通银行的创立 B、成为官僚资本巧取豪夺的工具 C、它终结了银元的法定货币地位 D、发行“国币”券抵御经济侵略
  • 7、顾炎武指出:“窃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往往言心言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古之所谓理学,经学也,非数十年不能通也。今之所谓理学,禅学也,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校诸帖括之文而尤易也”。顾炎武意在说明(   )
    A、儒家思想对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扬 B、儒家思想强化了君主专制 C、时代巨变下儒学家具有的担当精神 D、当时理学发展的客观弊病
  • 8、下表是明清时期金银比价变化表,据此可推知(   )

    时间

    洪武八年

    永乐五年

    永乐十一年

    万历年间

    崇祯年间

    康熙年间

    乾隆年间

    金银比价

    1:04

    1:05

    1:07

    1:08

    1:10

    1:13

    1:15

    A、符合银贵钱贱的发展大趋势 B、对外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C、黄金用于铸造器物而被消耗 D、税制改革推动白银大量流通
  • 9、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政府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下列关于明政府应对疫病的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
    A、政府积极应对疫病 B、重点是灾后服济救助 C、防疫措施体现理学主张 D、利于提升人的主体地位
  • 10、忽必烈即位以后,接受了汉人儒士的建议,制定了朝廷礼仪,但逢“国礼”,任何汉人都不得参加。皇帝死后被授予的“庙号”也一定是汉语和蒙古语各一个,如忽必烈的庙号汉语是“世祖”,蒙古语是“薛禅合罕”。这说明元代(   )
    A、政治文化的民族二元性特征 B、已经完全实现汉化 C、多元一体的心理认同已形成 D、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 11、唐代绘画可以说是一个色彩瑰丽的世界。而宋代推崇逸格的绘画,追求自然,颠覆了色彩在绘画中的地位。宋代画论还以雅俗之分,将文人笔墨视为雅趣,将色彩艳丽视为低俗。这一变化(   )
    A、体现了儒学平淡恬静的审美观念 B、造成文人写意画一家独大的局面 C、反映了理学格物致知的精神追求 D、导致风俗画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 12、中国古代的通行货币是铜钱,但在6—7世纪,拜占庭金币和萨珊波斯银币长期在高昌流通。唐朝直接管辖高昌后,很长时间内仍然没有禁止用金银币。由此可知,隋唐时期(   )
    A、金银成为中国的主要货币 B、异域先进文化传播到中国 C、东西方之间商贸往来兴盛 D、白银货币化推动商贸发展
  • 13、下表为西域与魏晋南北朝时期部分政权朝贡贸易的情况,据此可知(   )

    接受朝贡的政权

    朝贡时间

    前凉

    东晋咸和三年、东晋咸康二年、惠怀末(张重华时)

    前秦

    东晋太元元年、前秦建元十七年或建元十八年、前秦建元十七年

    后凉

    后凉太安二年、吕光麟嘉五年

    西凉

    李暠建初二年

    北凉

    玄始十年

    刘宋

    元嘉五年

    北魏

    太延元年、太延二年、太延三年、太延四年、太延五年

    A、朝贡对象局限于北方各政权 B、中原政权对西域进行有效管理 C、政权实力影响西域朝贡热情 D、大一统的国家理念已不复存在
  • 14、敦煌悬泉置汉代遗址出土的泥墙书《使者和中所督察诏书四时月令五十条》中有:“毋掘巢。谓巢空实皆不得摘也。”“毋杀胎。谓禽兽六畜怀妊有胎者也,尽十二月常禁。”这表明汉代(   )
    A、生态保护法律化 B、食品保障时令化 C、佛教思想中国化 D、律令制度儒家化
  • 15、秦统一之后,秦始皇多次到各地巡视,并且用石刻的方式宣扬他的显赫业绩,宣称“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人迹所至,无不臣者”。据此可知(   )
    A、秦人普遍认可了郡县制 B、关东人与秦人文化统一 C、秦朝创新了宣传的手段 D、秦朝面临严重统治危机
  • 16、春秋战国时期,赏赐土地制度日益普遍。如晋平公时大夫赵孟以绛县人筑杞城有功“与之田”;魏国名将吴起为西河郡守,悬赏部下能先登秦地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等。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诸侯国君权力不断加强 B、授民授土分封制仍被沿袭 C、商品货币经济普遍发展 D、封建土地私有制正在确立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些学者对中国古代史的划分形成如下共识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远古时期~公元前221年);

    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古代中华文明曲折发展(220年~581年);

    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581年~907年);

    古代中华文明的繁荣(960年~1368年);

    古代中华文明的衰落(1368年~1840年)。

    运用中国古代史的史实,对上述中国古代史的阶段划分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中国古代史的阶段划分中一个时期或四个时期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中国古代史的阶段划分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划分标准,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18、法国是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中法之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材料一  从远征意大利开始,拿破仑就宣布:意大利的国民们,法国军队是来切断诸君机锁的!作为“自由和解放的旗手”,法国在欧洲各地推广国民的自由。但是,拿破仑率领的军队终归是占领军,各地逐渐意识到要团结一致对抗法国侵略者。作为一种民族主义的先驱形式,在法军占领的普鲁士所出现的运动就是明显的例证。拿破仑以两面手段占领了欧洲各地,广泛传播了在19世纪高扬的民族主义原型的思想和态度。也正因如此,最终他不得不失败。

    ——摘编自[日]福井宪彦《近代欧洲的霸权》

    材料二  茶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饮茶风俗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茶文化在法国社会铺开后,形成了独特的“茶馆”文化。19世纪的法国,餐饮场所已广泛供应茶水。现藏于斯德哥尔摩国立博物馆的法国印象画派大师雷诺阿的作品《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就借用日常生活情趣的主题,展现了社会餐馆中的茶饮场面。

    ——摘编自选必三《文化交流与传播》和《中国茶与法国酒:杯中文明的交融》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为一种民族主义的先驱形式,在法军占领的普鲁士所出现的运动”。结合所学,从民族主义的角度,简析拿破仑“最终他不得不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从唯物史观的角度,一句话概括19世纪世界文化交流的特点。结合所学,简析“茶”文化交流的意义。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8世纪大西洋两岸人口的转移

    材料二 2004年8月,公安部和外交部联合颁布并实施《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在中国直接投资、连续三年投资情况稳定且纳税记录良好的外国人,可以依法申请永久居留。在中国担任副总经理、副厂长等以上级别职务,或者具有副教授、副研究员等副高级以上职称,同时应连续任职满四年,并且有累计不少于三年良好的纳税记录的外国人可以申请永久居留。符合条件的任职单位当中包括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所属的机构、重点高等学校、执行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或者重大科研项目的企事业单位、高新技术企业、鼓励类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先进技术企业或者外商投资产品出口企业。符合移民条件人员的配偶及其未满18周岁的未婚子女,符合条件的可以获得永久居留资格。2011年年底,共有4752人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其中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家属1735人。

    ——摘编自2004年《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16—18世纪大西洋两岸人口迁徙的主要路线,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时期人口迁徙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21世纪外国人在华定居的渠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出台《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的积极作用。
  •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孔子虽“罕言利”,但他不排斥“利”,且表明在“义以为上”的前提下,可追求合理的利益与财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主张“以义制利”,认为财富分配不均匀是导致纷乱的根源,“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同时代的古希腊哲人柏拉图强调“所谓财富,如其所有者不是公正、有德性的,即不能称之为财富”,懂得“以德生利”才是长久之道。在财富分配的方法上,柏拉图提倡“公有制”的原则。在理想国中,国民谁也不能拥有私有财产,统治阶级——哲学家和武士“除了绝对的必需品之外”,不能够拥有“金和银以及凡希望幸福的人们常有的一切”。柏拉图同时强调精神财富的重要性,物质财富仅是一种下等财富。

    ——摘编自朱晨蕾《孔子与柏拉图财富论之比较分析》

    (1)、据材料概括孔子的财富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
    (2)、据材料比较孔子与柏拉图财富观的异同,说明他们的财富观对当今社会具有的现实意义。
上一页 308 309 310 311 31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