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普林尼种族”是古典时代以来欧洲人观察异域族群的一种观念,下表是以此观念描述的美洲人群现象。这(     )

    项目

    描述内容

    航海日志(哥伦布)

    在稍微远一点的地方,生活着长着一只眼的人,另一些人长着像狗一样的脸

    史学著作(贡萨洛·奥维多)

    印第安人头颅如此之厚,致使他们的理解力与野兽无异

    回忆录(贝尔纳尔·迪亚斯)

    新西班牙居民实行活人祭祀,我们如何割除这些恶习,把神圣基督教信仰引入这个国家

    A、批判了欧洲文明优越心态 B、体现了工业文明比农业文明先进 C、宣扬了殖民扩张的合理性 D、反映了西欧与印第安的文化交融
  • 2、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和国家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扫盲运动。在当时《人民日报》关于扫盲运动的报道中,“人民”“卫国”“翻身”“改命”等词语频繁出现。由此可见,当时的扫盲运动(     )
    A、旨在鼓舞士气取得战争胜利 B、有助于塑造时代需要的新文化 C、推动“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D、满足了工业化建设的人才需要
  • 3、1941年,中共成立了晋冀鲁豫边区税务总局,按照“奖出限入”的原则,在边界集市设置税卡,征收出入口税。根据地产出的,山货、手工制品等,由税务局组织起来,销往敌占区,换回紧缺物资。这些措施(     )
    A、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B、践行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 C、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有利于解决敌后战场的困难
  • 4、钱玄同在《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一文中写道:“一九0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文——推翻而复于古。”钱玄同意在(     )
    A、赞美中国古代文化悠久博大 B、借用传统文化为反清革命服务 C、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D、阐明民主共和体制的进步意义
  • 5、晚清时期,在中国出现了一种新颖的文学品种——“理想小说”。如表为部分代表作品的情况(     )

    作品及成书时间

    作者

    对未来社会的描述(片段)

    《新中国未来记》

    (1902年)

    梁启超

    1962年,“中华民主国”举行盛大的开国五十年纪念庆典。

    《新纪元》

    (1908年)

    碧荷馆主人

    1999年,所有沿海、沿江从前被各国恃强租借去的地方,早已一概收回。

    《新中国》

    (1910年)

    陆士谔

    1951年,海、陆两军,都是全球第一、国势强盛。军民一德,上下一心。

    据此可知,当时的“理想小说”

    A、促进了社会风俗变迁 B、带有强烈的政治关怀 C、体现了现实主义风格 D、引领先进的思想潮流
  • 6、明代阁臣的入阁方式,长期以皇帝直接任命为主。明神宗万历十九年后,由各部院大臣与科道官员会同推荐人选,奏请皇帝点用的廷推变成“祖宗定制”,成为入阁的唯一方式;明熹宗天启年间,朝臣进而要求皇帝点用在廷推名单中居于首位者。上述变化表明(     )
    A、制度建设服从皇帝需要 B、决策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C、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D、内阁辅政逐渐趋向合法
  • 7、据统计,宋太宗一朝,录取进士1500人,诸科4374人,特奏名(考进士多次不中者,另造册上奏,经许可附试,特赐本科出身)268人,共计6142人。宋太宗在位21年,开科取士8次,平均每年取士292人有余。宋太宗此举(     )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简化了官员选拔的程序 C、酿成了因循保守的风气 D、提升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 8、图为具有二里头文化风格的玉礼器——牙璋在各地出土的情况。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B、已经进入万邦时代 C、具备早期国家特征 D、由多元向一体转型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0年代,越来越多的外国科学家涌入美国。受原子弹研制计划的影响,美国政府建立了6个国家实验室。1947—1969年,在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国家航空航天局、国防部等机构的资助下,政府委托高校、研究院、企业等组织兴建了74所国家实验室。美国的国家实验室凭借超一流的硬件条件与科研团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科学家。1970年代,人们认为科学进步对科技创新的影响作用有限,掀起了质疑国家实验室的浪潮,到1981年国家实验室仅剩下34个。从1982年到1991年,美国的国家实验室增加到40个。在持续加强军事科技研究的同时,政府推动国家实验室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卫生健康、生态环境、能源再生的研究中。

    ——据李阳《基于比较视角的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研究》

    材料二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克服科研资金不足的困难,依托高校等科研力量,组建了我国首批国家实验室,取得了一批领先世界水平的成果。1998年以后,国务院提出“培育国际一流实验室”“实行理事会管理制度”“吸引、聚集和培养国际一流人才”等目标,仅在2012年就投入16000余亿元,启动筹建了一大批国家试点实验室。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科研基地布局中存在的交叉重复、功能定位不明确等问题,我国开始对国家实验室进行优化整合,国家实验室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和大型综合型研究基地。

    ——据苏熹《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为主导——中国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发展历程述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中期美国建设“国家实验室”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建设“国家实验室”的不同之处。分析我国建设“国家实验室”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在“国家实验室”建设中国家发挥的重要作用。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对1950~2100年人口的估计与预测。

    人口的估计与预测:1950~2100年(单位:百万)   

    1950年a

    1980年a

    2000年b

    2025年b

    2050年b

    2100年b

    不发达国家

    1670

    3284

    4922

    7061

    8548

    9741

    发达国家

    834

    1140

    1284

    1393

    1425

    1454

    全世界

    2504

    4424

    6206

    8454

    9973

    11195

    注:a估计,b预测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从表中提取至少两个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加以说明(要求:明确提出信息,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驿传(指邮驿)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日行五百余里。有军前机速处分,则自御前发下,三省、枢密院莫得与也。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二   所谓宰辅宣召、侍从论思、经筵留身、翰苑夜对、二史直前、群臣召归、百官转对轮对、监司帅守见辞、三馆封章、小臣特引、臣民扣匦、太学生伏阙、外臣附驿、京局发马递铺,盖无一日而不可对,无一人而不可言。

    ——南宋·魏了翁《应诏封事》

    材料三   从整体上着,宋代交通重心先是东移,继而南移,并形成以京城为中心、连接边防重地的物资运输网络,以及偏重海上的对外交通形势,是国际政治格局与宋朝内部诸因素联动的结果。其中,受募兵制及军事驻防形势制约的财政需求,又导致征商(商税)规模的扩大,从而促进内外商业交通的发展,而这一需求,又正与欧亚国际局势,特别是十字军东征事件相因应,使宋朝出现空前的海上交通与贸易发达的局面。与此同时,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又导致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信息沟通需求和信息增量。

    ——曹家齐《宋代的交通形势与制度》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皇帝所掌握信息渠道特点,并说明其发挥的作用。
    (2)、据以上材料,分析宋代信息传递取得进步的原因。
    (3)、据材料三、简要评析作者的历史研究方法。
  • 12、1952年,美国某公司一张主推其牛津布衬衫系列的广告海报(下图),上面有四个穿着该公司不同款式的白人男性和一名印第安人,下方配文则是“全世界最时髦(聪明)的衬衣”。这主要体现了当时的美国(     )

    A、重视争夺印第安人市场 B、意图笼络印第安人 C、旨在推动印第安人进步 D、种族歧视根深蒂固
  • 13、“从几乎是全部学校所共有的纪律荡然的现象,从一切阶级的道德败坏,从虔诚的人们的不住埋怨、叹息和眼泪就可以看出来”这种观点反映了(     )
    A、启蒙运动后期人文主义的虚妄化 B、文艺复兴时期知识功利的真实写照 C、资产阶级的贪婪导致了社会不满 D、西方近代科学课程中人格属性粗滥
  • 14、宣传画作为一种内容紧跟时代主题、图像紧跟时代热点、形式彰显时代风采,下面是抗战时期的两幅宣传画。这两幅宣传画意在(     )

    A、彰显中国强盛有力的国力 B、宣扬了全民族抗战的军功 C、反映中国战场的牵制作用 D、激扬同仇敌忾的尚武精神
  • 15、清王朝规定,蒙古、新疆、西藏地区的民事、行政和命盗刑事案件都归理藩院之直属机构理刑清吏司管辖。在案件的执行上,一般的刑事案件,可以罚牲畜来代替惩罚,对无力缴纳者或案情有疑者,可以顶佛经入誓,做出保证,则可免罪。这一做法旨在(       )
    A、加强边疆地区司法体制建设 B、促进佛教事业发展 C、保证对辽阔帝国的治理效能 D、践行儒家民本思想
  • 16、19世纪中期在中国任职的英国领事馆官员T.T.梅多斯,根据第一手观察资料做出如下解释。中华民族作为同一个民族,其历史空前悠久,人口不断增加……其真正原因可归结为三个信条和一种制度。这三个信条是(       )

    1.必须靠道义的作用而不是靠物资力量来治国。

    2.让最贤能的人为国家效力是妥善治理国家所必需的。

    3.如果君主道德败坏、肆意放纵自己,从而导致高压的暴政,那么人民有权废黜这样的君主。

    上述材料意在强调(       )

    A、清政府形式上是独裁政府 B、传统政府具有较高精神境界 C、资产阶级参与政治的要求 D、专制政府不具正当行政途径
  • 17、明清时期,浙江衢州地区木植业出现一种“拼”的经营方式:双方通过订立契约,卖方山主在保留山林所有权的前提下出让经营权,作为买方的商人则在预付“拼”金后,获得对山林的长期经营权。这种经营方式的出现(     )
    A、拓展了商业资本投资的途径 B、阻碍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C、推动了租佃关系的普遍形成 D、导致了木材加工业的兴盛
  • 18、北宋学者沈括通过研读唐诗注意到,唐朝人写过不少“富贵诗”,描写当时的“奉养器服之盛”,即奢华生活。在沈括看来,这些描写“乃贫眼所惊耳……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意思就是没见过世面,不值一提。沈括的话反映出(     )
    A、宋人生活和消费水准超过前朝 B、士族阶层以自身经济地位为重 C、除契约关系外的人身束缚减少 D、商业革命使得经济生产率提高
  • 19、唐高宗时组织人员编修《唐本草》,“普颁天下,营求药物”,并令绘出实物图谱。据考证,药典里药图来源至少有13道133州。由此可知,《唐本草》的编修(     )
    A、强调中医的辨证论治 B、传承了前人的编写经验 C、重视药物的实地取证 D、确立了医典的修撰原则
  • 20、尚书一职,秦置于宫禁;西汉沿置,为皇帝收发文书,传达记录诏命章奏;东汉置尚书台,“出纳王命,赋政四海,权尊势重”,成为朝廷的政务中心。这一过程反映了(     )
    A、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B、皇帝近臣演变为中枢官员 C、三公九卿制度确立 D、君权与相权关系渐趋缓和
上一页 160 161 162 163 16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