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用草酸及草酸盐的性质可测定人体血液中钙离子的浓度.方法如下:抽取100mL的血液样品,加入足量的草酸铵[(NH4)2C2O4]溶液,可析出草酸钙(CaC2O4)沉淀,将此草酸钙沉淀洗涤后溶于足量强酸可得草酸溶液,然后用0.01molL1的酸性KMnO4标准溶液滴定草酸(H2C2O4)溶液,根据消耗酸性KMnO4标准溶液的体积即可测定血液样品中Ca2+的浓度.已知草酸为二元弱酸.
    (1)、结合滴定实验原理,分析下列问题:

    ①酸性KMnO4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本实验(填“需要”或“不需要”)另加指示剂;如何判断滴定终点:

    ②若消耗的酸性KMnO4标准溶液为9.60mL , 则该血液样品中Ca2+的浓度为molL1

    ③下列操作会使测得的血液样品中Ca2+的浓度偏高的是

    A.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         B.草酸钙沉淀洗涤不充分

    C.滴定前仰视读数并记录数据       D.盛放草酸溶液的锥形瓶没有干燥

    (2)、为了探究外因对酸性KMnO4标准溶液和草酸溶液反应速率的影响,现有学习小组完成以下实验:

    向三只比色血中加入0.001molL1酸性KMnO4标准溶液各1.5mL , 再向其中分别加入2molL11molL10.5molL1稀硫酸各0.5mL , 然后再分别加入0.1molL1H2C2O4溶液2mL , 通过手持色度计和数据采集器测定溶液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相同浓度H2C2O4与相同浓度KMnO4溶液在不同酸度下的反应曲线

    ①由图1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②以0.5molL1稀硫酸的变化曲线为例.150s前后曲线变化幅度不同的原因是

  • 2、乙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由乙烯气相直接水合法制取,已知等物质的量的C2H4H2O的混合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C2H4(g)+H2O(g)C2H5OH(g) , 乙烯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压强由小到大顺序为p1<p2<p3 B、当温度从250升高到350时,k增大的倍数大于k C、A点混合气体中C2H5OH的体积分数为19 D、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改为恒压密闭容器,则C2H4的平衡转化率将增大
  • 3、CuWPt是我国科学家最近开发的双功能催化剂,它能促进甲醇燃料电池(DMFC)放电.某学习小组设计甲醇燃料电池为电源利用膜技术原理和电化学原理制备绿色硝化剂N2O5 , 模拟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甲                       乙

    A、32gCH3OH完全反应时理论上乙池可制备4molN2O5 B、工作时,甲池中H+由交换膜右侧向左侧迁移 C、阳极电极反应式为N2O42e+H2O__N2O5+2H+ D、在甲池中滴加少量稀硝酸,能降低b极反应的活化能
  • 4、25时,CaCO3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25CCaSO4Ksp=9.1×106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蒸发,可使溶液由a点变化到c B、图中b点碳酸钙的结晶速率小于其溶解速率 C、25时,从CaCO3(s)转化为CaSO4(s)更容易实现 D、可将锅炉中的CaSO4转化为CaCO3 , 再用醋酸去除
  • 5、部分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如下表:

    弱电解质

    HCOOH

    HCN

    H2CO3

    电离常数(25)

    Ka=1.8×104

    Ka=4.9×1010

    Kal=4.3×107

    Ka2=5.6×101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结合H+的能力:CO32>CN>HCO3>HCOO B、2CN+H2O+CO2__2HCN+CO32 C、中和等体积、等pHHCOOHHCN消耗NaOH的量前者小于后者 D、25时,反应HCOOH+CN__HCN+HCOO的平衡常数约为3.67×105
  • 6、活泼自由基与氧气的反应一直是关注的热点.HNO自由基与O2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产物的稳定性:P1>P2 C、该历程中正反应的最大活化能E=186.19kJmol1 D、相同条件下,由中间产物Z转化为产物的速率:v(P1)<v(P2)
  • 7、相同状况下,将装有NO2和空气的集气瓶分别按如图甲、乙两种方式放置,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下列现象预测和分析错误的是(     )

    选项

    现象预测

    分析

    A

    甲盛NO2的集气瓶气体颜色较快变浅

    NO2密度比空气大

    B

    乙盛空气的集气瓶出现红棕色

    熵增的方向是自发的

    C

    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所有瓶中气体颜色相同

    最终可以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

    D

    所有集气瓶中气体颜色均变深

    反应2NO2N2O4逆向移动

    A、A B、B C、C D、D
  • 8、下列相关说法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加压能增大Cl2在水中的溶解度 B、升温可促进冰融化成水 C、H2(g)+I2(g)2HI(g)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颜色加深 D、大部分盐类水解符合“越稀越水解”的规律
  • 9、Mg(OH)2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Mg(OH)2(s)Mg2+(aq)+2OH(aq) , 下列能使Mg(OH)2(s)减少的是(    )
    A、加入MgCl2溶液 B、加入少量NaOH固体 C、加入NH4NO3溶液 D、加入CH3COOK固体
  • 10、化学在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冶炼镁、铝通常电解MgCl2AlCl3溶液 B、电解精炼铜时,阳极减少的质量和阴极增加的质量相等 C、电镀银时电解质溶液中c(Ag+)保持不变 D、用外加电流法对钢铁进行防护时,钢铁应连接电源的正极
  • 11、下列有关滴定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锥形瓶使用前需用待测液醋酸润洗

    B.可用该滴定管量取一定体积的Na2CO3溶液

    C.碱式滴定管滴定前要排气泡

    D.滴定前后滴定管读数方式如图所示,则测得的结果偏大

    A、A B、B C、C D、D
  • 12、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生活现象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

    选项

    生活现象

    化学知识

    A

    小苏打作发酵剂

    NaHCO3受热易分解

    B

    纯碱溶液不能保存在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Na2CO3高温下与SiO2反应

    C

    ZnCl2溶液可作焊接时的除锈剂

    ZnCl2溶液呈酸性,能溶解铁锈

    D

    长期施用(NH4)2SO4 , 土壤酸性增强

    NH4+水解显酸性

    A、A B、B C、C D、D
  • 13、一块铆有铁铆钉的铜板暴露在潮湿空气中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板表面有气泡生成 B、在干燥空气中该铜板也容易腐蚀 C、铁铆钉表面的电极反应:Fe3e=Fe3+ D、一段时间后,向水膜滴加一滴酚酞溶液,出现浅红色
  • 14、某小组同学查到一份研究过氧化氢溶液与氢碘酸(HI)反应的实验资料,具体如下.

    资料1:室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可与氢碘酸反应;

    资料2:碘单质溶于水后,溶液为棕黄色.

    资料3:实验数据见下表.

    实验编号

    H2O2溶液

    HI溶液

    蒸馏水

    温度/

    浓度/(molL1)

    体积/mL

    浓度/(molL1)

    体积/mL

    体积/mL

    0.1

    1

    0.1

    1

    8

    25

    0.1

    1

    0.1

    1

    V1

    40

    0.1

    1

    0.1

    V2

    6

    2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1=8V2=1 B、实验原理为H2O2+2HI__I2+2H2O C、若将实验Ⅱ温度调整为100C , 溶液出现棕黄色的时间更短 D、对比上述实验数据,推测反应速率最快的是实验Ⅲ
  • 15、HI(g)分解的能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过程Ⅰ使用了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 C、过程Ⅱ逆反应的活化能E2=185kJmol1 D、催化剂通过参与反应改变反应历程、改变反应的活化能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 16、中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利用太阳光在催化剂表面实现高效分解水,其主要过程如图所示:

    已知几种物质中化学键的键能如表所示:

    化学键

    HO

    O=O

    HH

    OO

    键能/(kJmol1)

    463

    496

    436

    138

    若反应过程中分解了2mol水,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总反应为2H2O__2H2+O2 B、该反应的ΔH=+484kJmol1 C、过程Ⅰ吸收了926kJ能量 D、过程Ⅱ和过程Ⅲ都只有新化学键的形成
  • 17、氮及其化合物在科研及生产中均有重要的应用。
    (1)、NH3转化为NO是工业制取硝酸的重要一步,一定条件下,NH3O2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时,可发生不同反应:

    反应Ⅰ:4NH3(g)+5O2(g)4NO(g)+6H2O(g) ΔH1=905kJmol1

    反应Ⅱ:4NH3(g)+3O2(g)2N2(g)+6H2O(g) ΔH2=1268kJmol1

    ①该条件下,N2O2反应生成N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②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Ⅰ,平衡时混合物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在不同温度(200400600)随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

    则曲线a对应的温度是MNQ点平衡常数K的大小关系是

    (2)、已知:N2O4(g)2NO2(g) ΔH>0 , 将0.04molN2O4气体充入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控制反应温度为T1c(N2O4)t(时间)变化曲线如图。

    ①下列各项中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压强不变     B.v(N2O4)=2v(NO2)

    C.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t1时刻反应达到平衡,若t1=30min , 计算030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O2)= , 此时N2O4的转化率为

    ③反应温度T1时,画出0t2时段,c(NO2)t变化曲线。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改变反应温度为T2(T2>T1) , 再次画出0t2时段,c(NO2)t变化趋势的曲线。(在答题卡方框中完成

  • 18、某小组设计实验测定可逆反应Ag++Fe2+Ag+Fe3+的平衡常数并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已知:常温下,反应Ag++SCNAgSCN(白色)和Fe3++SCN[FeSCN]2+(红色)的平衡常数分别为1012102.3

    (1)、Ⅰ.配制溶液
    用绿矾(FeSO47H2O)配制0.04molL1FeSO4 , 为防止配制过程中FeSO4变质,常加入少量的(填试剂名称)。
    (2)、Ⅱ.测定Ag++Fe2+Ag+Fe3+的平衡常数K

    常温下,将0.01molL1Ag2SO4溶液和0.04molL1FeSO4溶液等体积混合,产生灰黑色沉淀,溶液呈黄色,过滤得澄清滤液X。

    KSCN溶液滴定测定滤液XAg+浓度。

    ①量取滤液X。用(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取一定体积滤液X于锥形瓶中,若滴定管未用滤液X润洗,对Ag+浓度测定结果是(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②用cmolL1KSCN溶液滴定滤液中Ag+。滴定终点的现象为:当最后半滴KSCN溶液滴入后, , 此时为滴定终点。重复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的滤液XAg+的平均浓度是molL1(用含c的计算式表示)。

    实验编号

    滤液X的体积/mL

    滴定前KSCN溶液的体积读数/mL

    滴定后KSCN溶液的体积读数/mL

    1

    10.00

    3.10

    23.06

    2

    10.00

    0.50

    20.50

    3

    10.00

    2.36

    22.40

    (3)、计算K。若测得滤液Xc(Ag+)=amolL1 , 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用含a的计算式表示)
    (4)、Ⅲ.探究稀释对该反应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

    常温下,用0.01molL1Ag2SO4溶液和0.04molL1FeSO4溶液,按下表配制总体积相同的系列溶液,测定平衡时Fe3+浓度,记录数据。

    实验编号

    V(Ag2SO4)/mL

    V(FeSO4)/mL

    V(H2O)/mL

    c(Fe3+)/molL1

    10

    10

    0

    c1

    4

    a

    b

    c2

    a=b=

    c1c2存在的关系是(用含c1c2的不等式表示),该关系可以作为判断稀释对该反应平衡移动方向影响的证据。

  • 19、工业上常用NaOH溶液除去烟气中的SO2 , 某小组设计如图所示装置(a、b电极均为石墨),对除硫后产物Na2SO3溶液进行电解,制得H2SO4和循环再生NaOH

    (1)、甲池中通入氧气的一端为极(填“正”或“负”),写出通入氢气的电极反应式
    (2)、①乙池中阳极室C口流出的是较浓的H2SO4 , 则N(填“阳”或“阴”)离子交换膜,写出阳极室的电极反应式

    ②阴极室中NaOH溶液浓度增大的原因是:阴极室中水电离出的(用离子符号或化学式填空,下同)得电子反应生成 , 其浓度减小,使溶液中浓度增大,为了保持阴极室溶液中阴阳离子电荷平衡,从原料室向阴极室迁移,从而使阴极室中NaOH的浓度增大。

    (3)、在标准状况下,若甲池中有224mLO2参加反应,理论上乙池可生成molH2SO4
    (4)、比能量是指参与反应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所能输出电能的多少,电池输出电能与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成正比。理论上,LiZn均作负极时,它们的比能量之比为
  • 20、氨基乙酸铜被广泛应用于染料、涂料、塑料和电池等领域,其化学式为(H2NCH2COO)2Cu , 结构如图所示。

    (1)、基态Cu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Cu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区元素(填“s、p、d、ds和f”其中一个)。
    (2)、氨基乙酸铜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有 , 该分子中有π键。
    (3)、原子中运动的电子有两种相反的自旋状态,若一种自旋状态用+12表示,与之相反的用12表示,称为电子的自旋磁量子数。对于基态C原子,其价电子自旋磁量子数的代数和为
    (4)、N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比O原子的(填“大”或“小”),其原因是
    (5)、氨基乙酸铜可由碳酸铜、氯乙酸、乙二胺等制得,碳酸铜中CO32的VSEPR模型名称为 , 氯乙酸的酸性大于乙酸的原因是
上一页 755 756 757 758 75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