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物质溶于水中,溶质不存在电离平衡的是( )A、HF B、 C、 D、
-
2、研究CO2的回收利用既可变废为宝,又可减少碳的排放。回答下列问题;
二甲醚(CH3OCH3)被誉为“21世纪的清洁燃料,由CO2和H2制备二甲醚的反应原理如下:
反应Ⅰ: (a>0)
反应Ⅱ: (b>0)
反应Ⅲ:
(1)、=kJ/mol,据此判断反应Ⅲ在(填“低温”、“高温”或“任意温度”)条件下能自发进行。(2)、恒温恒压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CO2和H2发生反应I,能说明反应I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字母序号)。a.平衡常数保持不变 b.生成3molH—H键的同时断裂1molC—O键
c.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
(3)、T1℃时,将1mol二甲醚充入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分解反应:, 在不同时间测定容器内的总压,所得数据见下表:
反应时间t/min
0
5
10
15
20
气体总压p总/kPa
p0
1.4p0
1.6p0
1.8p0
1.9p0
2p0
由表中数据计算:反应达平衡时,二甲醚的分解率为 , 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用气体平衡分压代替气体平衡浓度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
(4)、恒压下将CO2和氢气按体积比1:3混合,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I和反应Ⅲ,在相同的时间段内CH3OH的选择性和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其中:CH3OH的选择性=×100%①在上述条件下,结合图象分析,合成甲醇的最佳温度是 , 最佳催化剂是。
②温度高于230℃,CH3OH产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原因是。
-
3、化学反应速率的控制与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产、生活中较为常见。回答下列问题:(1)、Ⅰ.某课外兴趣小组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为探究金属的活动性对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小组同学用Cu、Fe、Mg和同浓度的溶液反应。实验报告如下表:实验步骤
现象
①分别取等体积的的溶液于试管中;
②分别投入大小、形状相同的Cu、Fe、Mg
反应快慢:Mg>Fe>Cu
要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还需控制的实验条件是;若该条件相同,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2)、为了更精确地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小组同学利用压强传感器等数字化实验设备测定容器中的压强随气体产量改变的情况,探究镁与不同浓度溶液的反应速率,两组实验所用药品如下:序号
镁条的质量/g
溶液
物质的量浓度(mol/L)
体积/mL
ⅰ
0.01
1.0
2
ⅱ
0.01
0.5
2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①实验ⅰ对应图中曲线(填字母),图中曲线的斜率越大,说明化学反应速率越(填“快”“慢”或“无法确定”)。
②分析实验ⅱ对应曲线可知,反应开始阶段,化学反应速率不断加快,原因是;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原因是。
(3)、Ⅱ.(红棕色)和(无色)之间可发生反应:。在温度为T℃的条件下,将气体充入体积为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容器中某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a~d四个点中,的点是(填字母)。
(4)、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5)、前内,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
4、工业上可以用纯碱(Na2CO3)吸收NO和的混合气体来制备亚硝酸钠(NaNO2),某研究小组测定工业亚硝酸钠样品中的含量。实验步骤如下:
Ⅰ.称取工业用亚硝酸钠样品,配制成溶液。
Ⅱ.用碱式滴定管取上述待测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酚酞2~3滴,用的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化,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V mL,重复滴定两次。
回答下列问题:
(1)、当NO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时,写出纯碱吸收NO和的混合气体制备亚硝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在碱式滴定管中装入待测试样后,要先排放滴定管尖嘴处的气泡,其正确的操作图示为____(填字母)。A、B、
C、
D、
(3)、滴定到终点发生的反应为 , 滴定前后,标准溶液的液面如图,则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V=;样品中杂质的质量百分数为(小数点后保留两位)。(4)、已知:pH≤1时,。上述滴定过程中,的存在是否影响测量结果,理由是。(5)、25℃时,的电离常数为 , 若和的混合溶液中, , 则此时溶液中。(6)、下列操作会使含量的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填字母)。A、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测液润洗 B、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标准液润洗 C、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端气泡未排除,滴定后气泡消失 D、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俯视滴定管读数 -
5、水溶液广泛存在于生命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中,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以及电离平衡等,都与生命活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息息相关。回答下列问题:(1)、Ⅰ.通过对物质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认识某类物质的性质。
现有以下物质:a.;b.;c.液态醋酸;d.铜;e.;f.蔗糖(C12H22O11);g.酒精(C2H5OH);h.;i.氨水;j.液氮。①以上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填字母,下同);
②以上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2)、Ⅱ.A、B、C、D四种物质分别是、、、中的一种。的A溶液 , 则A是。
(3)、B溶液和D溶液显碱性,等浓度两者pH关系:B<D。①D溶液是。
②用水稀释的B溶液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填字母,下同)。
a. b.
c.与的乘积 d.的物质的量
(4)、pH相同,等体积的A和C两份溶液,分别与不同质量的锌粉反应,若最后仅有一份溶液中存在锌,放出氢气的质量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所需要的时间:C>A b.开始反应时的速率:A>C
c.参加反应的锌的物质的量:A=C d.A溶液中有锌剩余
-
6、乙烯水合反应制备乙醇是工业乙醇的主要来源,在气相条件下可表示为 。在起始条件下,乙烯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乙烯气相水合反应的 B、图中a点对应的平衡常数 C、图中压强的大小关系为 D、达到平衡状态a、b所需要的时间:a>b
-
7、一定温度下,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 反应过程中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t/min
n (N2)/mol
n (H2)/mol
n (NH3)/mol
0
2.0
24
0
5
1.7
1.5
0.6
10
1.6
x
y
15
z
1.2
w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升高温度、增大N2的浓度均可加快反应速率 B、内用NH3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C、时,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D、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
8、下列选项中的操作及现象与原因或结论不对应的是( )
选项
操作及现象
原因或结论
A
向中加入 , 产生气泡的速率加快
降低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B
向溶液中加入溶液,溶液呈红色,再滴加几滴的溶液,溶液颜色变浅
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
将盛有气体的密闭容器浸泡在热水中,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
, 平衡向生成方向移动
D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 加压,气体颜色变深
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但增大
A、A B、B C、C D、D -
9、常温下,向氨水中滴入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氨水的电离度为1.6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量筒量取氨水 B、可根据该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计算中和反应反应热 C、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 D、N点处的溶液中
-
10、次氯酸(HClO)和亚氯酸(HClO2)是两种常见的弱酸,常温时的 , 的。现将pH和体积都相同的次氯酸溶液和亚氯酸溶液分别加蒸馏水稀释,pH随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Ⅰ为次氯酸稀释时pH变化曲线 B、取a点的两种酸溶液,中和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溶液,消耗亚氯酸的体积较小 C、b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c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 D、从b点到d点,溶液中保持不变(HR代表或)
-
11、对于可逆反应 , 下列图像中正确的是( )
A.反应体系中X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图
B.正逆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图
C.不同温度下X的转化率与时间的关系图
D.正逆反应速率与压强的关系图
A、A B、B C、C D、D -
12、根据酸碱质子理论,给出质子(H+)的物质是酸,给出质子的能力越强,酸性越强;结合质子的物质是碱,结合质子能力越强,碱性越强。下表是常温下几种弱酸的电离常数:
依据上表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酸性强弱顺序: B、向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发生反应生成和 C、根据酸碱质子理论,碱性强弱顺序: D、向溶液中通入足量的可生成大量的气体 -
13、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烧杯内分别盛有以下4种溶液各:①自来水,②的盐酸,③的醋酸,④的溶液,如果将固体分别加入上述溶液中,灯泡亮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
14、下列有关水的电离与pH的说法正确的是( )A、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B、温度升高,纯水中增大,显酸性 C、盐酸抑制水的电离,醋酸促进水的电离 D、常温下,的醋酸,其
-
15、常温下足量锌粒与稀硫酸发生反应: , 下列操作或加入的试剂能够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生成的总量的是(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加入盐酸 D、加入溶液
-
16、含硫物质在医药、农业、能源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Ⅰ、Ⅱ、Ⅲ均为放热反应 B、储能过程中被消耗 C、存储的能量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电能 D、循环过程中为储能物质 -
1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正丁烷(g)→异丁烷(g) △H<0可知,异丁烷比正丁烷稳定 B、常温下,用铁分别与浓、稀硫酸反应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C、冰在室温下自动熔化成水,这是熵增的过程 D、合成氨工业生产中原料气需净化以防止催化剂“中毒”
-
18、生活离不开化学。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与化学反应速率控制无关的是( )A、夏天将食物保存在冰箱中 B、食品抽真空包装 C、加工馒头时加入碳酸氢钠 D、洗衣服时使用加酶洗衣粉
-
19、我国科学家从土曲霉中发现了一种抗阿尔茨海默症效果良好的药物,其中间体化合物IX的合成路线如下(部分反应条件省略):(1)、化合物Ⅰ中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2)、化合物Ⅰ还可与化合物M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Ⅱ,原子利用率为100%,M的化学式为。(3)、在分子组成上比化合物Ⅳ()少的化合物N有多种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且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有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的结构简式为(任写一种)。(4)、根据化合物Ⅴ的结构特征,分析预测其可能的化学性质,完成下表。
序号
反应试剂、条件
反应形成的新结构
反应类型
a
b
浓 , 加热
消去反应
(5)、下列与反应⑦相关的描述不正确的有____(填标号)。A、反应过程中,有断裂和键形成 B、中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 C、化合物Ⅶ和Ⅷ的分子中均含有手性碳原子 D、化合物Ⅶ分子中,存在由p轨道“头碰头”形成的键(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请设计以为主要原料合成
的路线(不用注明反应条件)。
-
20、用“氧化-萃取法”可从卤水中提取碘,其方法为向酸化的卤水中加入溶液,再加入萃取剂(R)进行萃取。该过程涉及以下反应:
(ⅰ)
(ⅱ)
(ⅲ)
(1)、根据盖斯定律,反应 。(2)、基态碘原子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3)、①反应条件会影响碘的萃取率。其他条件不变时,不同温度下达平衡时碘萃取率]曲线如图所示:萃取温度从300K升高至320K,碘萃取率缓慢下降。结合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其原因(忽略萃取剂的挥发、的挥发及分解产生的影响)。当萃取温度超过320K时,的分解导致碘萃取率明显下降。
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填标号)。
A.增大溶液的pH,碘萃取率降低 B.增大萃取剂用量,碘萃取率升高
C.萃取体系平衡后加水稀释,变小 D.增大的浓度,反应(ⅰ)的速率增大
(4)、未加萃取剂时,固定总碘浓度为 , 平衡时溶液中的、、分布系数与溶液中初始关系如图所示。[总碘浓度=各组分折合为后的浓度之和, , 如]①设平衡时、、分别为、、 , 则a、b、c之间的关系式为=0.01。
②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5)、测定卤水中的方法:取25.00mL卤水于锥形瓶中,加适量氧化剂恰好将全部氧化为加溶液酸化后,再加入适量KI溶液,密闭静置后,用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黄色,加入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终点;平行测定3次,平均消耗 , 则卤水中。(已知:)